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14)


合肥、巢县、庐江地区党组织恢复后,积极恢复、组建和发展农民协会、青年团、妇女会、互济会、赤色工会等群众组织,旗帜鲜明地发动白区广大群众,在白色恐怖下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


合肥地区农民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农民协会的恢复和发展早在北伐期间,合肥地区就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开展农运的中心地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遭受挫折,合肥的农民运动一度陷于沉寂。八七会议后,合肥各地党组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推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9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在《关于当前三个月工作计划纲要》中指出,安徽过去的农民运动之所以不能普遍和深入开展,绝对不是客观上的困难,而是各地党组织不重视农运,“一般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不能放下架子去做”,没有认识到“土地革命和建立中之农民政权为彻底的民权革命的唯一的保障”。农运的对象,应以雇农、佃农及失业农民为主,“即以无地的农民为中心,因为现时的农村革命——土地革命,只有他们才是土地革命的主力军”。按照八七会议精神和省临委的指示,把工作重心转到农村,转向农运,组织农民协会,实行土地革命,在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已成为合肥党组织恢复后的一项中心工作。同年9月,大革命失败后合肥第一个由党领导的农民组织——雷麻店农民协会成立,张建之任主席。一年后,相继成立了雷麻、焦婆、高刘农民协会分会,参加协会的农民有1000多人。1928年春,中共合肥特支扩建为合肥特区委后,加强了对农运工作的领导,积极扩展农协组织。1929年底,特区委在给上级的报告中称:“最近农协发展过快,没有正确的统计,大概农友在三千以上,已成立农分会八十六个,预备成立三十七个”,计划对“进步分子组织训练班,预备吸收入党,使其在农协中起核心作用”,此外,“正着手统计农友中长于军事和勇敢分子,准备积极的组织自卫军”,并且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发动群众四次夺取地主武装。与大革命时期合肥农运热点集中于北乡所不同的,此时农协组织大多分布在合肥西南地区,一则因为靠近皖西苏区,群众基础好,二来得益于六安中心县委的就近指导,三是为着开辟皖西游击区的需要。以西乡为例,农民协会发展区域向东到小蜀山,南到聚星街,西至金桥,北至面糊集,东西计40华里,南北60华里。与此同时,北乡的农运工作,随着党组织的恢复逐步打开工作局面,1928年后,汤王、姚皋、杨庙、董庄、吴山庙等地相继组建了农民协会,人数达到千余人。关于农运斗争的策略和任务,按照第二届省临委要求,1930年2月26日,六安中心县委在《给合肥的信》中指示:合肥此时普遍饥荒,农民很容易接近我们党的政策,走向革命道路,也就是我们接近群众的一个大好机会,所以合肥党要动员合肥同志深入群众中去,领导群众作日常斗争。要联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利用春荒的困境,随时随地发动贫困农民参加抗租抗税抗债的斗争,从斗争中提高农民的革命认识。从而达到在斗争扩大农民协会组织的目的。在党组织的具体指导下,合肥地区的农民协会组织发展很快。1930年前后,合肥县农民协会在城内成立,周味韶任主席。到1931年8月,合肥二区、三区、四区及北乡都成立了区农民协会,接受县农民协会统一指导。到本年底统计,合肥地区共有农协会员3250多人,其中“二区农协组织群众二百四十人,三区有农协组织一千人,四区有农协组织一百六十人,北特有农协组织八百人,南特有农协组织数十人,东特亦有二三十……”“农协会员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分子。在党组织领导下,农会活动十分活跃,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抗租和扒粮斗争,在各乡镇搭台宣讲,张贴标语,公开向群众宣传,提出“打倒豪绅地主”“实行抗租抗税”“反对派夫拉丁”“打倒国民党军阀等战斗口号。”地主豪绅既惊恐又仇恨,诬蔑农民协会为“光蛋会”。同一时期,庐江地区的农运也在蓬勃发展中。1928年6月,共产党员张守仁、何泽洲在庐江县北部石咀头成立了庐江第一个农民协会;同时在大沙圩、姚湾、永安圩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庐北特支(隶属合肥特区委),张守仁任书记。曾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张守仁,大革命时期便组织过农会,对开展农民运动很有经验。在他的领导下,庐北农民运动发展快、声势大,农民纷纷加入农会组织。同年8月,庐江县农民协会成立,负责人徐化鲲,执委中共产党员占多数。他们利用半合法身份开展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活动,并在全县建立广泛基层农会组织。1929年4月,庐南中心集镇七架桥区委成立后,隶属中共桐城县委领导。县委宣传部长陈雪吾在庐南先后举办了4期农会会员短训班,着重讲授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参加受训的300余人,大多成为桐城、庐江两县农民运动的骨干。同时,桐城县委书记章逐民还为庐南农民协会起草“协会章程”18条,并广为散发,推动了该地区农民运动的健康发展。到年底,以七架桥区为中心的农会组织,已发展了7个分会,拥有7000多名会员。同期,共产党员吕汉祥在黄泥河、天井圩、高山、牛王圩一带也建立了农会组织。1929年8月,中共巢县支部成立后,秘密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外围组织,率先在巢东福山乡成立了农民协会。农会领导福山农民同李府(李鸿章)仓房开展了改大戽为标准戽、增加运粮费用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次年春,巢县农民协会成立。共产党员刘健飞、赵华康、戴佛等还在中垾、巢城炯炀、夏阁、柘皋等地贫苦农民中组建互济会,团结广大农民开展互济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1932年2月18日,中央在给皖西北的指示信中强调指出:对于革命群众的组织,党、团要耐心地进行教育工作。(对)已有的农民组织,要立即引起群众注意(防止)富农的混入。要帮助和领导群众建立组织生活,使群众真实了解这些组织是为他们自己利益斗争的力量……自觉地巩固工农群众自己的组织。为此,皖西北中心县委制定了“农协章程”,对农民入会资格做了具体的规定,保证农民协会组织的纯洁性。同年5月1日,为了把农民斗争引向深入,合肥中心县委发表了《为反对国民党进攻鄂豫皖苏区与加深民众痛苦告民众书》,号召贫苦农民立即行动起来,反对拉侠、派捐;反对国民党不顾民众痛苦,进攻苏维埃区域和红军;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扒粮斗争。1934年4月2日,合肥赤色农民委员会发表了《为扒粮斗争告穷苦兄弟姐妹书》,号召农民赶快脱离红枪会、黄枪会等为地主资本家所利用的封建组织,加入农民委员会,积极参加扒粮斗争。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加入农民协会。此时,合肥地区的“革命群众组织有相当快的发展,在皖西(合肥)党领导下唯一的革命群众团体——光蛋会(农民协会),根据5月间大概的统计,人数发展至五千人以上”。到11月份,“群众组织在合肥(党)领导下有七千多人,完全以农民委员会名义组织之”。尤其是西乡地区农民协会会员人数最多,在1934年8月间已发展到5500多人。鉴于合肥地区农运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为了加强对农民运动的统一指导,1935年2月,皖西北特委在合肥西乡设立了农运部,领导农民同国民党在农村的基础——封建地主豪绅展开坚决的斗争。

来源:合肥宣传一一大湖之声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司音 | 致敬党的百年华诞,精彩演讲之王璇:真理的颜色~
党史 | 红色百宝之永不消逝的“半部电台”
正在,全城热映ing……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一图带你了解司法所是干啥的~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