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恩施州早下了决心,除了重金奖励,还有好多扶持政策……

2016-10-17 恩施发布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今天(10月17日),是全国第三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扶贫日”。这几天,媒体热议的话题都离不开“扶贫”二字。


前不久,我州222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喜讯传来,令人振奋。


怎样发展我州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其实,州政府早有“动作”——

9月下旬,州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就加快发展我州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工作,提出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并逐一明确了责任单位。
目标、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具体细致,指导性强,确立了全州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旅游扶贫的方向。


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发展一批、巩固提高一批、规划推动一批”的要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乡村旅游试点示范工程为引领,推动旅游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到2020年,建设——


4个以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5个以上湖北旅游名镇

20个以上湖北旅游名村

20个以上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30个以上湖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


形成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度假区、专业旅游特色村共同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全州乡村旅游接待国内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带动100个重点贫困村15万农民脱贫致富。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旅游委、州扶贫办、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财政局。


咸丰县高乐山镇乡村旅游点。(杨顺丕摄)



工作重点


1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在遵循全域旅游规划的前提下,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实施《全州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全州利用、整合和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


县市政府结合资源特色、区位特色和民族特色,编制《全县(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最大承载量、扶持措施等,引导形成竞相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旅游委、州发改委、州扶贫办。


2丰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发挥优势,鼓励乡村旅游多业态、多要素、多元化融合发展。


丰富完善城市依托模式,发展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等功能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带动群众分享城市发展红利。


丰富完善景区带动模式,依托核心景区配套发展吃、住、购、娱等要素,带动群众分享景区开发成果。


丰富完善特色庄园模式,依托优势农业拓展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组合产品,带动群众就地转移就业。


游客在家庭农场采摘草莓。(梁勇摄)


丰富完善民俗文化模式,依托民风民俗、饮食习惯、服饰特色、古建筑、古村寨等,开发民俗体验、节事活动、工艺传承等产品,带动群众在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中受益。


庆阳老街。(陈力摄)


丰富完善科普教育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开发系列产品,让群众转岗就业。


丰富完善休闲度假模式,依托乡野风景、清新气候、绿色空间,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配套服务。


建始小西湖农家乐美景。(潘庆芳摄)


丰富完善户外运动模式,利用自然景观、奇山异水、原始森林,发展徒步、探险、登山、森林浴、滑雪、溯溪等户外旅游活动,带动群众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热气球挑战赛在恩施大峡谷惊艳上演。(李大福摄)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旅游委、州农业局、州民宗委、州住建委、州文体新广局、州科协、州林业局。


3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治理、环境整治、农网改造、农村文体小广场、国土整治、退耕还林等支农工程项目要向乡村旅游发展倾斜,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恩施白果旅游公路美如画。(伍功勋摄)


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逐步形成以点连线的乡村旅游环线;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加大旅游村镇改水改厕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大力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指导乡村旅游点特色民居改造和旅游标牌、标识规范设置,合理布局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游步道及游客中心;改善乡村学校、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恩施大峡谷停车场。(资料图片)


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标识引导和解说体系、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和安全救援体系。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旅游委、州住建委、州环保局、州文明办、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教育局、州卫生计生委、州文体新广局、州畜牧兽医局、人行恩施州中心支行、国网恩施供电公司。


4提升乡村旅游要素品质


围绕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细化任务分工,组织专项攻坚,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沐抚古镇新颜。(黎袁媛摄)


餐饮: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菜肴,推出一批色、香、味、形、质俱佳的地方特色菜。


住宿:大力发展精品民宿,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住宿的软硬件水平。


通行:规范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改善和美化乡村旅游道路,提升交通保障能力。


游玩:加强景区软硬件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卫生,彰显乡村旅游特色。


购物: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旅游商品。


娱乐:打造乡情特色浓郁、游客参与体验的旅游娱乐文化项目,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大峡谷实景剧《新龙船调》剧场。(图自中国恩施旅游网)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商务局、州旅游委、州交通运输局、州文体新广局等。


5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抢抓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七部委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重大机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将我州纳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的72个村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村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在体制、机制、政策上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总结推广。


日前,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发布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该方案中显示,我州共有222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详情点击↓国家发话,恩施这222个村子各100万……


积极推动农旅对接,鼓励宾馆酒店优先采购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推广景区包村、酒店包户等村企对接帮扶旅游扶贫模式。支持农民工返乡进行旅游创业就业,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引导推出一批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和金牌农家乐。积极引导和支持当地群众创办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种养等旅游产品,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发改委、州旅游委、州扶贫办、州商务局。


6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


强化文化对乡村旅游的支撑作用,建成乡镇文化建设“五个一”(一个表演舞台、一支表演队伍、一笔专项资金、一个文化品牌、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演出剧照。(陈刚摄)


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文体新广局、州文明办。


7培植乡村旅游发展主体


鼓励采取“村支两委+村民”“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积极探索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农民户办、多家联办、城市居民承包独办、旅行社承包创办、业主成片租赁承包开发等多种形式,创办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大力招商引资,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支持、奖扶结合、入股分红等方式,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参与意识,提升其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


建立无绩效退出机制,对于圈占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市场主体实现无条件退出。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旅游委、州扶贫办、州农业局、州农经局、州商务局。


8加强乡村旅游教育培训


整合教育、农业、人社、扶贫等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乡村旅游导游、住宿、餐饮、营销、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精准扶贫等各类实用人才培养。


鼓励高校加强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承担规划、咨询、调查、评鉴等工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教育局、州农业局、州人社局、州扶贫办、州旅游委、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院。


9加强乡村旅游营销推广


把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纳入旅游整体营销计划,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促销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支持建设专业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网站。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点)、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促销作用,形成宣传推广的合力。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旅游委。



政策扶持


强化财政支持。从2017起,州级财政每年在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经费,重点用于乡村旅游的规划编制、人才培训、表彰奖励等。


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对评为“湖北省旅游名镇”“湖北省旅游名村”的,州政府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


对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州政府给予10万元奖励;


对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的,州政府给予10万元奖励;


对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州政府给予5万元奖励。


各县市政府要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投入。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财政局。



强化金融支持。各县市要加强对农户和相关经营企业的信贷和担保支持,并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或贷款贴息。鼓励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企业带动、互助联保等方式获得银行融资支持。


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要发展好“旅游扶贫贷”“旅宿贷”等信贷产品,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小额农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的信贷投入力度。各银行机构要依托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加大乡村旅游景区、集散地的支付网点建设和电子机具布放力度,为游客提供便捷支付服务。


保险机构要探索开展符合乡村旅游特点的旅游综合保险、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丰富金融支持形式,通过动产、林权、土地经营权、收费权等抵质押方式,扩大乡村旅游的融资渠道和规模。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人行恩施州中心支行、州财政局。



强化土地保障。用地政策按照《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落实。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国土资源局、州住建委、州旅游委。



强化环保支持。各县市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补助、奖励等办法鼓励建设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政策扶持中,对乡村旅游示范点予以支持。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环保局、州住建委、州发改委。



整合项目资金。各县市要积极整合各类支农、涉旅、扶贫、生态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县市政府在安排各类支农、扶农、涉农资金和项目时,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在满足专项用途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州财政局、州农业局、州扶贫办、州环保局等。


(记者岳琴)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胡成冞

初审|周光兵

审核|邹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