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恩施神秘溶洞可容纳千人,附近建筑群已引起国家关注……

2017-10-06 恩施发布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王母洞吊脚楼

咸丰县坪坝营镇马家沟村的一个溶洞,叫王母洞。王母洞旁有一处建于两百年前的吊脚楼群。


2012年底,王母洞吊脚楼群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气势恢弘的吊脚楼群


王母洞吊脚楼群由当地蒋姓旺族所建。马家沟村支部书记冉林,恰好是王母洞蒋姓的女婿,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据冉林介绍,王母洞吊脚楼群分上厅和下厅两个部分,上厅是主人居住和生活的区域,下厅则是下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原有6个四合水天井,上厅和下厅各3个,天井之间由回廊连通,受朝门管控,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下雨天出门也不会打湿鞋袜。但现在只能看见两个完整的四合水天井和几处撮箕口样式的吊脚楼,回廊已不见踪影,过去朝门的位置现在也变成了公路。



虽然王母洞吊脚楼群日渐损毁,但总体上看,除了连接两个四合院的正屋被一栋小洋房替代、两列木屋被拆毁外,其他基本保持原貌。王母洞吊脚楼沿袭了走马转角楼的风格,阶沿上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可以摆放八仙桌吃饭。


在柱、枋、梁的运用上,多采用抬梁的方式,而且抬梁的选材制作精良,中间向上凸起,两头稍微下弯,使力道更加集中,从而减少柱头落地,让楼道更加宽敞。就连中柱也是通过抬梁支撑上去的,不像一般的吊脚楼一柱擎天。转角处伞把柱运用自如,角度自然得体,柱头与斗枋搭配合理,浑然天成。最古老的一栋吊脚楼历经数百年沧桑,其看梁却完美如初,不受烟雨熏蚀,且色泽鲜艳,木纹清晰可见,令人称奇。另有一栋,三面吊脚,靠山脚一面还是赶场大道,十余根木柱撑起上边的回廊,布瓦盖就的飞檐翘角凌空凸显,平添几分灵秀。


王母洞吊脚楼群木工精湛,石刻也十分精美,尤其体现在建筑内部的柱础(当地人叫磉礅)上。


由于整个建筑基本保持原貌,遍布于吊脚楼群之内、支撑落地柱头的柱础比比皆是,而且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最高的一个柱础应在一米以上,由正方体、圆鼓、六面体等几何形状组合而成,从底座算起竟有9层之多,每一层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诗文。




上面的第二层,雕刻着圆形的弧线荷叶花边,充满了动感,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高超的石雕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虽历经霜风雪雨,柱础上的花纹、人物、文字大都清晰可辨。其中一个柱础刻着“高山流水在其间,不是知音不与弹。不知何物绕毫端,水墨丹青久不填。案上鸿篇勤检点”等诗文,并配有图画,言语直白,用意却令人费解。


开得正艳的紫薇花儿


王母洞吊脚楼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天井里面,现在居住着一户文姓人家。今年62岁的谌兰香老人,是这个大院名副其实的守望者。



谌兰香居住的这个天井里面,除了有磉墩之外,还有一个大石水缸,应该是当年的消防水池,现在石缸已经破损不能装水,常被用来放置簸箕晾晒物品。最为传神的是天井里面有一棵约两百年的紫薇树,每到农历七月,便会花团锦簇,开出红色的花朵,给这个古宅带来蓬勃生机。当地人说,这紫薇原本是两株,大小相当,树型一致,对称生长,很是好看。二十多年前,一户村民在天井里烧草木灰,不小心把其中一株给熏死了。蹊跷的是,自从其中一株紫薇被烧死之后,活着的这株便花开两度,满足人们的观赏欲望。



每逢紫薇花开,谌兰香的家里都会来很多客人,认识不认识的都有,主要是来拍照。谌兰香告诉我们,这株紫薇的年龄应该比王母洞吊脚楼群的历史还要悠久,据推测,这两株紫薇树应该是吊脚楼修好后移栽到天井里面配风景的,“配风景不可能移栽小树苗,而且紫薇树到了后期生长十分缓慢”。紫薇树寓意紫气东来、紫微高照,武陵山区的土家族苗族先民均视紫薇树为吉祥树、富贵树。王母洞的这棵紫薇树枝干遒劲,光滑的躯干扭曲着、倾斜着向瓦檐上方伸出,从远处就可看到从这四合院里挺出的树冠。紫薇花开,增添了王母洞吊脚楼群的灵性。



谌兰香告诉我们,曾经有人出八万块钱购买这株紫薇树,遭到院落住户和蒋氏族人的一致拒绝。历经沧桑、开着红花的紫薇树,见证着王母洞蒋氏族人的兴衰,诉说着王母洞吊脚楼群的过往。


辉煌背后的历史印记


这个雕像是我们蒋家的始祖母,姓伍,活了100多岁。



今年84岁的蒋仕厚一直在王母洞生活。蒋仕厚家的香火上存放着一尊木质的女人雕像。在文革期间,蒋仕厚把这个雕像保存在碾压稻谷的土擂子里面,几次历险,最终得以保存。


从蒋仕厚家后面的一条山路向上行走大约200米,便是王母洞蒋氏始迁祖维明公偕妣伍氏陵园。陵园墓碑记载了王母洞蒋氏的的源流——


王母洞始迁祖维明公,系受卿公第六代思字派十一房,明代从诏公首创谱设'乾、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坤'十一字分冠代称礼分,思科公之后——十一世人尧公第五子,居湖南武陵同古里蒋家坪,后迁慈利。清雍正初年(1725年前后),偕妣伍氏,由慈利雷家山迁徙经商来咸。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定居王母洞。后家道勃兴,枝繁叶茂。


而陵园内蒋维明与伍氏的合棺墓碑更是清晰记载了两位老人的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严父蒋维明生于清康熙庚辰年二月十六日子时,由湖南武陵同古村迁慈利雷家山再迁施南咸丰坪阳里王母洞落业,殁于乾隆丁丑年二月二十五日酉时,公志存高远,远道迁徙,慧眼选址,艰辛创业,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敬仰千秋;慈母伍氏生于清康熙癸巳年腊月二十五日亥时,殁于道光戊子年五月二十四日巳时。母精明能干,善良贤惠,顶天立地,万苦千辛,养育五子,历经清朝五代皇帝,寿龄一百一十四岁流芳百世。


年过八旬的蒋家后人蒋勋告诉我们,根据蒋氏族谱的记载,他们的祖先于1725年左右定居王母洞,至今已延续了12代人。蒋勋的高祖父是武秀才,祖父是文秀才。王母洞吊脚楼群是其高祖母文氏主持修建的,由此推知这座吊脚楼群的历史应该在200年以上。



吊脚楼群附近那个以王母洞命名的溶洞,也见证了蒋姓家族当年的辉煌。这个在大集体时代可容纳千人开会的溶洞里面,曾经有蒋氏家族修建的用来存放粮食和金银财宝的三栋木房,房屋的瓦面挑出洞口,文革期间被整体拆迁到附近的青冈坝做了小学。



如今,洞内木房已不复存在,生活遗迹却随处可见。而在距离王母洞约20公里的新场街上,至今保存完好的蒋家花园,被称为鄂西地区最大的标准对称性吊脚楼花园建筑,虽历经百年仍向人们展示着当年的显赫和威仪,蒋家花园与王母洞建筑风格迥异,却各放异彩。


作者:李维君 吴运辉


来源:恩施日报/综合


编辑|向磊

初审|梅珂

审核|邹瑜


往期精选↓

来凤这位80多岁老人,竟身怀秘传绝技

绝美!隐世村庄仅靠一座吊桥连接外界

“红”遍大江南北的壁挂公路脚下竟还有奇观

知道我们有多少家底吗?亮出来吓死你!

我们无数次路过的地方,真实模样居然是这样

原来恩施是这样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