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恩施日报》刊文追记邹炜、李勇:生命,在战斗中放射光芒

恩施发布 2019-04-18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生命,在战斗中放射光芒

追记牺牲在脱贫攻坚战中的

邹炜、李勇同志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看似悄无声息,实则轰轰烈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锁定,誓言铿锵。


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伟业,战场遍布全州各个角落。参战队员们夜以继日,挥洒着汗水与热血,甚至奉献青春与生命。


12月18日上午9点50分左右,咸丰县委副书记邹炜、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勇,在前往该县忠堡镇检查脱贫攻坚工作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不幸牺牲。


惊人的噩耗,在意外中传来


特殊的时刻,让人一生难忘。


“罗主任,你怎么啦!”12月18日上午11时许,正在邮储银行办事的县扶贫办主任罗明午几乎瞬间瘫软,一名工作人员赶紧上前扶住,而罗明午手中的电话还是掉落在地。


此刻,他经过十余分钟的电话,终于核实:出事的那辆车,就是邹炜和李勇前往忠堡镇的那辆。


“在医院,人不行了……”罗明午依稀记得电话里的最后这句话,抓起电话,边哭边向县人民医院跑去。


第一时间接到事故报告的咸丰县委书记郑东来,正在办公室商量工作。他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得知邹炜和李勇两人已无生命体征时,抱头痛哭。


罗明午赶到医院时,看见邹炜和李勇安静地躺着,他不愿相信这是事实:“无法接受,我觉得他们就是安静地睡着了。”


在医院,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庆平,县发改局局长赵中美等,和罗明午一道,颤抖着双手为邹炜和李勇整理遗容,禁不住泪如雨下。


“邹书记分管扶贫工作,李勇联系扶贫工作,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要让他们体体面面地走。”罗明午说。


得知消息的咸丰县茂美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琦,一开始是不相信,反复电话确认后,立马驱车从高乐山镇马河村赶往现场。而此时,邹炜和李勇已被紧急送往医院。这个沉默寡言的汉子,看着山沟里的事故车辆,没能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心里堵得慌,太难受了。”


咸丰县委党校副校长龚华,曾是李勇生前同事,听到噩耗,顿时趴在办公桌上大哭。到20日从恩施殡仪馆返回咸丰县时,他已两天没有休息,“一闭上眼,李勇的音容笑貌和点点滴滴就在眼前晃。”


州直单位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和邹炜、李勇素不相识,得知两人在扶贫路上因公牺牲后,乘公交车去殡仪馆,在遗像前深深三鞠躬。老人说:“他们为践行我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而不幸牺牲,令我忍泪含悲。党培养出这样的好后生、好干部,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感到骄傲!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


坚定的信念,在磨砺中铸就


邹炜父亲的一句话,让郑东来回想起仍会流泪:

我儿子是为扶贫事业死的,我是党员,我们家属都是党员,安排他的后事不能突破规矩,我们一家人感谢党和政府!”


在邹炜的办公室里,《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书籍,还有几天前他在中国共产党咸丰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佩戴的代表证,依然放在办公桌上。


奉献缘于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组织把我们安排到这个地方,就要有责任感、有情怀,通过讲党性来讲人性。”

邹炜在个人思想工作小结里这样写道。


2017年1月,李勇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前,他曾说:

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1986年出生于利川市沙溪乡一个偏远山村。早在读大学时,他就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的梦想,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懂得泥土之辛、稼禾之苦,对群众有最深厚的感情。李勇在入党思想汇报中说:“信仰是心中永远的绿洲,毫无信仰的人,内心是荒凉的。”


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他们的信仰攥在入党宣誓的拳头中,印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重要时刻顶得上去,紧要关头豁得出去。他们以有限的生命长度,积淀了人生的厚度,提升了党性的高度。


咸丰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5490户,有66个重点贫困村,11个深度贫困村。


2016年底,邹炜赴咸丰就任时,咸丰的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他除了分管农业农村、社会稳定等工作外,精准脱贫是他的重要工作,担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他要向党向人民交硬账。


为此,他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一线研究、一线解决。两年来,蹲点调研232天,遍访全县11个乡镇、走访贫困村168个、贫困户700余户,发现并督办解决精准识别、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等方面的具体问题326个。


牺牲之前,他交出了一本硬账。

他全身心投入到全县发展基础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党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五基一动力”精准扶贫咸丰模式工作中;


他竭尽全力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有关决定,推动形成“三茶一药一猪”(藤茶、白茶、油茶、中药材种植、恩施黑猪)农业主导产业;


在他任咸丰县委副书记并分管脱贫攻坚的两年期间,咸丰累计脱贫3705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1.66%下降为14.08%,全县脱贫摘帽胜利在望。


为民的情怀,在细节中彰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名党员的信念,更是一份情怀。


群众的事无小事,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我们的家事,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脚踏在泥土上更实在,和老百姓在一起心里更有方向感,能够为老百姓办事,心里就更踏实。”


邹炜常说的话,犹在耳边;对承诺的践行,犹在眼前:


每访一户贫困户,他都要检查“一本通”,看帮扶政策是否落实,掀起锅盖看贫困户吃的什么,走进卧室看衣柜里有没有过冬的衣物,走进房屋看灯亮不亮,拧开水龙头看是否有自来水……


邹炜的扶贫联系点是唐崖镇,在小水坪村陈光高家,他走进卧室,看到衣柜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棉衣,便把这事放在了心头。


今年初冬,邹炜主持召开唐崖镇脱贫攻坚调度会,他提前半小时赶到唐崖集镇,特意选了两件棉衣。会议结束后,与李勇一道把棉衣送到陈光高手里。


陈光高肢体残疾,单身一人抚养一儿一女。去年以来,邹炜与李勇入户走访及电话联系十余次,给孩子买来衣服、文具,为陈光高联系工作;看到一家三口居住环境简陋,根据相关政策将其纳入易迁对象。目前,陈光高每月工资收入一千多元。


2016年2月2日是农历小年,时任鹤峰县委组织部部长的邹炜,带领精准扶贫工作队来到邬阳乡三园村,看望贫困户,与他们话家常、嘘寒暖。


在贫困户杨开庭的新家,邹炜和工作队一起为他家贴上了猴年新春的对联,陪他一起过小年。


77岁高龄的杨开庭,曾是邹炜脱贫帮扶对象。经过多次走访,邹炜了解到老两口家住偏远山上,女儿已经出嫁,旧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成危房,同时,居住地交通十分不便,环境恶劣。


结合他家实际情况,通过争取,2015年采取政府代建的方式给老两口建了一个60平方米的安置房,杨开庭终于有了舒心的家。


到咸丰工作后,邹炜说要走遍全县最偏远、贫困程度最深的地方,与最困难的群众面对面交流,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


为此,在咸丰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经常把办公会开到村委会、开到项目现场、开到农户院坝、开到田间地头。


“邹书记和李同志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帮助,还鼓励我带动周边村民发展鲜果产业脱贫致富。这么好的干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曹琦说。


曹琦的葡萄专业合作社带动同村53户村民发展产业,其中32户是贫困户。邹炜知道后,先后三次前往调研,了解葡萄基地发展情况,现场解决实际困难,为产业发展护航。


“他把贫困户当亲人,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贫困户也把他当亲人。”唐崖镇党委书记蔡玲说。


唐崖镇小水坪村二组贫困户陈光友、曾红梅夫妇是邹炜的帮扶户,因常和邹炜一起走访贫困户,李勇和这一家人建立了深厚感情。曾红梅和其大女儿陈珍的工作是邹炜帮忙联系;二女儿陈黠慧在咸丰一中就读,李勇常常给其班主任田莉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


18日当天,听说邹炜和李勇牺牲后,曾红梅只感到如同“五雷轰顶”。那一天,曾红梅心情沉重到上班都提不起精神,只得向领导请假。“心情不好,那天把邹书记给我女儿送来的衣服又从衣柜拿出来,一件件再折叠整齐,一边折一边哭。”


务实的作风,在工作中锤炼


有一份责任,就有一份牵挂,就需要一份担当。


2014年,我州第一届硒博会时,时任恩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邹炜,牵头负责恩施市的筹展工作。


“按理说,不需要他跑展馆施工这种小事。”当时的同事邱凌说,但赶工那段时间,邹炜常常在下班后赶到州文化中心,与工人一道,现场研究讨论怎样才能在布展上体现恩施的特色,怎样让细节处理得更加完美,一待就是几小时。既是对工作的监督,又解决了很多细节问题,让恩施展馆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作为一起奋战脱贫攻坚的战友,邹炜的罹难是郑东来心中永远的痛。


“组织考核和公示以后,我和杨皓县长对他讲,这段时间你就少下乡,把精准扶贫和巡察整改的内务抓一抓,他还是坚持要把最边远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群众摸个底,捋一下,为明年咸丰脱贫大决战掌握第一手情况……”


12月11日,已进入拟任提名鹤峰县县长候选人公示期的邹炜下乡更勤,不打招呼,直插一线,第一站就来到了唐崖镇:


“破水坪的茶园起垄覆膜搞了没有?龙田湾的绿茶苗栽了没有?交通项目和扶贫项目进度如何?”面对匆匆赶来的镇党委书记蔡玲,邹炜直接发问。


一上午摸底结束,邹炜和李勇一行又匆匆赶往清坪镇……


短短一个星期,他们跑完了位于唐崖、清坪、曲江、坪坝营4个乡镇的5个点。白天调研,晚上还得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常常熬到深夜。


12月17日,就在牺牲的前一天晚上,邹炜还在主持召开关于巡视整改落实情况的督办会议。


会前,扶贫办主任罗明午问邹炜:“什么时候到鹤峰上任啊?这几天不需要这么忙吧!”


“上任要等组织通知,离开咸丰前,我要把所有的项目现场再看一遍。”


位于忠堡镇的咸丰余杭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邹炜主抓的一个项目,第二天他要去督促进度。


得知邹炜和李勇因公牺牲在来忠堡检查脱贫项目的路上,忠堡镇镇长罗朝远趴在办公桌上失声痛哭:“没想到忠堡竟成了邹书记和李勇人生的最后一站。”


脱贫,是群众的迫切愿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产业发展是关键。


近两年,咸丰县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获得巨大改善:解决了6万人饮水难问题;新修农村公路2000多公里;解决了560个低压村落的用电问题;建设基站392座,形成4G网络对行政村的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4000多户……


“产业发展,茶叶是重头戏。”邹炜对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说。


然而,由于本级财力有限,购买茶苗的资金成了难题。邹炜利用各种资源,去年协调解决资金2400多万元,新发展茶园5万亩;今年又协调解决资金1800万元,新发展茶园3.8万亩。如今,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7万亩,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资金是发展产业最大的掣肘,邹书记担起了重担,解决了难题,我们也不能落后。”县茶叶局局长姚健说,这是所有农业系统干部的心声。


致力于百姓增收,是邹炜思考和工作的重点。他主导出台的产业奖补政策,使咸丰两年间发展了一大批白茶、油茶、藤茶、道地药材等脱贫支柱产业,贫困人口人均特色产业面积达到3亩。全县发展白茶5万多亩,成为全省白茶种植大县。


李勇的工作笔记上记着一句话:“今晚再晚都叫早;明早再早都叫晚。”在邹炜的带动和影响下,李勇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习惯,雷厉风行,枕戈待旦。“大部分时间奔忙在田间地头,问其行踪,不是在贫困村,就是在去贫困村的路上。经常一挨沙发就响起鼾声。”同事们回忆。


“您去忙,这个材料我帮您弄。”李勇在同事眼里是个不会拒绝的人,不管他有多忙。作为李勇的老同事、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龚华,已记不清李勇加班熬了多少个通宵,“最长的时候连续37个小时没有合过眼。”


李勇工龄只有短短8年,8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但他只有“让我来”,没有“推拖绕”。


质朴的情感,在生活中流淌


唐崖镇党委书记蔡玲,一直忘不了那一碗包面。


在唐崖镇,最偏远的村叫空山岭,邹炜一直记挂着那里有4.8公里的路不好,还有2公里路几乎无法通车。


今年3月26日,邹炜与蔡玲一行去看现场,正好遇下雨山路塌方,车辆无法通行。


邹炜坚持要去现场看一下,穿着长筒雨靴就开始步行。


一路走一路问,老百姓的心声让邹炜痛心,他当即表态,克服万难也要修通这条路。“如今,路已修通,当地群众都念着邹书记的好,可惜他听不到了。”蔡玲哽咽着说。


当天回来时,已是深夜,两人和司机都没吃下午饭,邹炜笑笑说:“走,我请你们吃饭去。”


到了地方,蔡玲笑了,邹炜说的吃饭原来就是在一个路边小店吃几块钱一碗的包面。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金艳萍还记得,有一天她加班到深夜12点都还没吃晚饭,回家时就在一个小店里想随便对付两口。


刚坐下,就看见邹炜和李勇一行下了车,脚上都穿着沾满泥土的长筒雨靴,在店门口边跺脚边喊:“老板,来几碗包面。”


在这个不起眼的包面店里,邹炜和李勇是常客,他们在现场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低电压问题后,多次在这里“宴请”过国网咸丰供电公司总经理潘宗俊。


“他俩头天晚上还在我这里吃包面,第二天人就没了……”12月20日,包面店老板杨春慧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


而罗明午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一碗方便面。


今年9月底,他和邹炜、李勇一起下乡督导检查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站是唐崖镇,不知不觉已过了中午的饭点,“要不我们去镇政府食堂对付两口再去清坪?”罗明午提议。


邹炜摆摆手:“他们也忙,别去麻烦他们。我们直接去清坪,在路边小卖铺买碗方便面就行。”


于是,在唐崖境内靠近清坪的龙潭坝,一人端着一碗方便面,坐在小店的长板凳上吃起“午饭”来。


邹炜的妻子杨慧在州城工作,前不久因检查相关工作而来咸丰出差,正逢周五,两人下午也只匆匆吃了一顿饭就分开了。


在咸丰工作两年间,邹炜一半的周末都在工作,夫妻两人聚少离多;在咸丰工作两年间,邹炜甚至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接待费用……


为照顾年迈的父母,李勇把他们从农村接到恩施,悉心照料,对身患癌症的母亲,他省吃俭用,千方百计为母亲医治。因为弟弟常年外出务工,李勇主动抚养侄儿,视如己出,逢人便说“我有两个娃”。妻子杨红利是李勇高中同学,结婚8年来,一直两地分居,两人相处最长的时间,是妻子到咸丰挂职的3个月,谁知这幸福甜蜜的3个月,竟是他们这辈子最后相守相伴的3个月。两岁的女儿时常想爸爸,虽不能常伴身边,但无论多忙,李勇总会抽空,迫不及待地与女儿视频,看着可爱的女儿,喊着女儿的小名,听着稚嫩的声音,疲累顿消,满脸幸福……


苦和累,乃至付出生命,都是为了党和人民交付的脱贫攻坚事业,为了这方红土地上的人民群众。


12月19日晚,恩施市殡仪馆。夜幕低沉,绵绵冬雨,仿佛在诉说对邹炜、李勇两位同志无尽的思念。来自社会各界的干部群众,眼含热泪,神情肃穆,送他们最后一程。


“不忘初心一腔热血浩气长存扶贫路,乐为公仆两袖清风真情永驻荆南天”“情系脱贫一片丹心励后人,壮志未酬满腔热血洒荆楚”。两副挽联,凝练两人悲壮而不凡的人生。


遗体告别仪式上,已经参加工作、现任法官助理的向楚旭怎么也不敢相信,“邹叔叔就这样走了!”


2010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向楚旭,因为家庭贫困,即将辍学。转机来自一个特殊项目——“恩施骄傲”助学项目。时任团州委副书记的邹炜正是发起人之一。接下来的4年,向楚旭获得了该项目数万元的资助。2012年,向楚旭的家人突生重大疾病,邹炜专门为她发起捐款,不仅将其家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更再次为她保住了宝贵的上学机会。


如今,向楚旭也成了广大脱贫攻坚帮扶干部中的一员,“邹叔叔就是我的榜样,他没有走完的路,我将继续走下去。”


李勇在咸丰一中任教时带过的学生们,从天南海北赶来了。孩子们依然清晰记得老师离校时的情景,李勇含着泪说:“我不是你们人生中唯一的老师,但你们是我唯一一届学生。”当年,师生拥别,泣不成声。如今,跪别老师,泪流成河。


亲朋好友看你们来了,同事战友看你们来了,既为你们送行,又为你们壮行。我们这个团队,一定化悲痛为力量,未竟的扶贫事业,我们一定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明年进行大决战,一定能决战决胜。”

郑东来流着泪,告慰两位战友的在天之灵。


记 者|何冶、安家友、赵北平、向竹清、谭燚、李维君、夏咸恩

通讯员|宋海燕、罗玉龙


照亮脱贫攻坚之路的明灯

恩施日报评论员


邹炜同志和李勇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中,他们用生命点亮同行者的指路明灯。


两年时间,蹲点调研232天,遍访全县11个乡镇,走访贫困村168个、贫困户700余户。偏远大山里,留下了他们的足印;贫困户家中,笑声话语还在回荡;白茶基地里,他们的身影并未远去……艰辛扶贫路,将他们的生命定格,成就了他们人生路上的不凡。


沿着他们走过的扶贫路前行,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们的双眼。


是什么样的力量,划出了他们不凡的人生轨迹?一次次采访中,这股力量逐渐清晰——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变信念,是“能够为老百姓办事,心里就更踏实”的为民情怀,是“脱贫攻坚等不起”的责任担当,是脚上沾泥、冲锋在前的扎实作风。


他们走了,留下满怀悲痛的父母、妻子和女儿。几年来,和无数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一样,他们和家人聚少离多。


他们走了,没能等到咸丰县彻底脱贫摘帽的那一天。几年来,无数贫困群众,在邹炜同志和李勇同志这样的扶贫干部的引导帮扶下,过上了好日子、新生活。


他们走了,留下他们奋战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脱贫攻坚未竟事业。


在邹炜同志和李勇同志身后,无数扶贫干部已经接过接力棒,去完成这未竟的事业。


邹炜同志和李勇同志,一路走好!脱贫攻坚路上,有你们这一盏盏明灯,如期脱贫的目标,一定会变成现实。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胡成冞

审核|邹瑜



近期最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