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年,是什么让恩施这个高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恩施发布 2019-04-16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一个高山村的脱贫密码


5年前

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的土店子村,是脱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5年后

支部强、产业旺、村庄美、村民富,土店子村摇身一变成为“幸福乡村”。



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变化大

多次到这里走访调研的

恩施州委书记柯俊评价说

干部工作扎实到位

基础设施补短板有成效

成绩很明显


5年时间,是什么让这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支部党员冲锋一线

引领“红色聚变”


党建有活力,脱贫有动力,要让党旗飘扬在精准扶贫路上。”

2016年1月,刚入职巴东县妇幼卫计中心不到两个月的李君被单位派驻土店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大学时代就已入党的李君深谙这个道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引领党员当致富典型和标杆,聚合起一股榜样力量。


党的政策好,自己也要使力搞,我们不要被政策养成了懒汉。”

在今年1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81岁老党员张登先“现身说德”。腿脚不好,从家里步行150米走到村委会,从未缺席、请假一次,逢会必到、逢会必讲,张登先成了群众心中的“红色老顽童”。


既是党员又是村民小组长的谭光荣,当好百姓身边“和事佬”解心结;79岁的老党员张福先“爱管闲事”,街坊邻居吵架时相劝叫停,对子孙严加管教、传承孝道;年轻党员谭军当“说客”,说服群众不种包谷、洋芋,改种梨树、喂黑猪……


绿色喂养黑猪。


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攀亲戚、交朋友,这就是土店子村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让党员亮身份、挂牌子,李君把40余名党员加入编外调解员、脱贫示范员、政策宣传员“三员”角色,把精准扶贫的党建动力分解到支部每名党员,打造党建扶贫升级版。


目前,该村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框架下,构建了500头黑猪的生态养殖园,打造了集观光旅游、田间课堂、科普示范于一体的500亩“双臂式棚架”梨园,“红色党建”正牵引着土店子村的“红色聚变”、绿色崛起。


脱贫不唱独角戏

政府、企业、贫困户“大合唱”


1月13日,在土店子“石磨”主题文化广场,一场民俗年猪宴开启。


好!这日子有盼头,开心呀。”

村民张大铁连敬扶贫干部三杯酒,表达感激之情。


民俗年猪宴现场盛况。


去年1月15日,张大铁免费领到5头黑猪仔,不到一年出栏,1.2万元钞票进了腰包。土店子村把贫困户推上精准扶贫舞台,每户贫困户都是创业创收主角,政府、企业、贫困户联袂唱好扶贫大戏。


你的年猪我来养。“80后”谭显猛创办了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该村驻村工作队、“尖刀班”依托这家本土企业,一次性引进420头黑猪仔,由贫困户分散养殖143头,公司养殖基地集中养殖277头。2018年5月28日的年猪签约会上,从城里赶来的客商、市民现场签约预订一空。仅一年时间,40余户贫困户单靠养黑猪户均增收4000元。


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土店子村将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该村在与贫困户互动中闯出了三条路:贫困户土地入股,将军山公司负责投入和经营,贫困户可务工挣工资,还能拿分红;公司免费提供黑猪仔和技术服务,95户贫困户按生态标准、订单式饲养,出栏时保底回收;引进巴东县易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引进市场主体、策划举办核桃订购会,700亩核桃园成了老百姓的“致富园”。


核桃订购会现场。


按三七分成试水股份制扶贫,策划年猪订购会、核桃订购会等节庆活动找买家,开设田园“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务工增收。这是土店子村在企业和贫困户之间打通利益联结、共享的生动实践。“扶贫不唱独角戏,要让贫困户从心里到身子骨都动起来、热起来。”驻村“尖刀班”班长谭明胜说。


谭光奉夫妇土里“刨金”种蔬菜、向琼把庭院变身葡萄园育“富果”、黄祖传靠山吃山饲养生猪当“猪倌”……如今,在土店子村,一个争摘穷帽、争出列的方阵正迅速成长,“脱贫光荣”融入每户贫困户的行动中。


葡萄丰收。


讲好身边励志故事

“智志双扶”正激励


“躺在被窝睡大觉,坐在院坝望星空;别人忙得团团转,自己指头都不弯。”这首打油诗曾是土店子村贫困户张瑞先的生活写照。“蜗居”在四间上世纪80年代的破瓦房,妻子早逝,30岁的儿子至今单身。这对“光棍父子”似乎翻不过贫困这个坎。


2018年,土店子村残疾五保户向继端的脱贫励志故事轰动了全村,也惊醒了张瑞先。

不能这样穷下去了,但愿改变从今年开始。”


张瑞先把土地入股种梨树,“双臂式棚架”梨园取代了荒芜的农田,还搬进了新的安置房,单身父子的苦难人生开始转折。


一只手“刨”出小康路,这是“独臂斗士”向继端的脱贫形象:右手撒包谷喂土鸡,左手臂捆绑的铁钩钩住撮箕,在右手和铁钩的“铁肉组合”下,抓牢脱贫新“鸡遇”。“少了一只手,但他又‘造’了一只手,一心只把穷帽摘。”村支书张永堂介绍,该村整理编写了向继端“一只手摘穷帽”的励志故事,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屋场院子会、小组代表会等现场讲述,“向继端”已成为全村的一个精神符号。


不做享乐的懒汉,要做用勤劳摘帽的好汉。”

土店子村在“智+志”的标本兼治思路下,实行靶向治疗,拔掉穷根。


“农网改造高压线,不怕风雨和雷电,白天黑夜看得见,党的好处人人念……”在院子里,村民向光明声情并茂地将打油诗读给邻居听。向光明创作精准扶贫打油诗10余首,歌颂扶贫新气象、传递脱贫正能量。


听贫困户讲自己的脱贫故事,激励身边的人,凝聚感恩奋进脱贫的正能量。”

信陵镇党委书记焦旭东说。


新华社记者谭元斌 恩施日报见习记者付瑞勇


来源:新华社

 

编辑|胡成冞

审核|邹瑜


近期最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