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恩施藏着一个“小庐山”,景美却留不住人?直到这群人出现……

发布君 恩施发布 2019-04-29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每天睁眼就能看到这样


这样的美景


是不是很幸福?


这是建始县茅田乡张大顶村

在这里观云海、守日出

丝毫不逊色于久负盛名的名山



张大顶村耸立在建始县茅田乡中部,距茅田集镇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常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夏季不超过22摄氏度。


张大顶上有72山峰、下有山基18罗汉,山间有天蒜坪百花园,双乳峰、狮子山等风光美轮美奂,素有“小庐山”美誉。


拥有建始“古八景”之一穿山洞(穿洞子)形如地铁,长174米、高9米,洞后穿洞、洞洞相连,常年有温泉涌出,古人曾在此筑三道石墙防务;仙人桥酷似石拱,石拱上天生一石人,若仙人踏云归来。



但是……

从张大顶这个村名

你就能猜到它是一个高山村

气候寒冷、交通不便

不少人只能选择离乡外出务工


张大顶村村位于茅田乡中部,全村国土面积13.83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至1880米,用“半年不见天(雾大),半年不见地(雪大)”来形容并不为过。


“在村里挣钱不容易,贫困人口一度占全村人口近六成,很多人也觉得看不到发展希望,‘顶’上的日子曾经十分艰难。”





在一些村民记忆里,渐渐地,走出去的人们回来的越来越少全村6个村民小组中,五组和六组如今已经无人居住。



然而,这一群人的入驻

让“顶”上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结对帮扶张大顶村。州人大常委会党组在强化组织保障、提供坚强后盾的同时,决定举全单位之力倾情倾力帮扶张大顶村。州人大常委会领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村集体经济、安全饮水、新修连接线、特色产业发展新建文体广场等问题,除县、乡统筹安排的项目外,还出面协调州、县相关部门落实项目资金近200万元支持张大顶村发展。


除此之外,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压缩单位日常办公开支,腾出经费,千方百计支持该村发展。仅在2018年就投入80余万元,用于新建青脆李基地、入户路、垃圾分类清洁家园、太阳能路灯亮化、公路整修新建会车平台等项目,大大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同时,机关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全覆盖,除“尖刀班”成员外,每名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认真落实走访要求,通过走访为他们脱贫加油鼓劲,出谋划策,捐钱捐物,结穷亲,斩穷根,干部作风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驻村“尖刀班”严格执行“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包组包户到人,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施策精准。全面掌握了每个家庭的情况以及水、电、路、房、通信、人居环境改造及产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形成了到户脱贫规划,建立了全村人口信息、贫困户分布、劳动力状况、残疾人状况、外出务工状况等十几类台账,到户到人。


张大顶村的旅游公路建设正酣。


靶向施策斩穷根


张大顶村属重点贫困村,有着其深刻原因。驻村“尖刀班”在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走访之后,决定靶向施策,并找到了斩断张大顶村穷根的“利器”。


主导产业发展实现“两手抓”,也就是在不放松传统主导产业(烤烟)基础上,发展新兴替代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形成了500亩烤烟、260亩李子、150亩经济林、250群中蜂等主导产业,全村人均有1亩烤烟、1亩经济林、1群中蜂,有劳力的贫困户有“一长两短”增收项目。


实施旅游公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项目,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驻村“尖刀班”充分听取村民对项目建设的合理建议,多次配合项目办、水利服务中心和施工方现场踏勘,协助优化原有设计方案,避免矛盾产生。同时坚持主动服务,做到矛盾一冒头就及时介入,先后化解工程矛盾数十次,有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空心化”的难题,驻村“尖刀班”积极引导该村在茅田乡率先注册村集体经营公司(建始茅田张大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农家乐、民宿)、特色种植养殖(经济林、中蜂)和承接村内小型工程等业务,积极稳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去年全村集体经营公司承接6个项目,实现经营收入30万元,净收益约3万元。


长期以来,有些人认为张大顶村的自然气候是制约全村发展的一块短板,然而驻村“尖刀班”成员们却用逆向思维与村民探讨:“如果夏天里让城里人进村避暑、观云海、数星星,冬天里让他们赏雪景、打雪仗,全村发展将会怎么样?”于是,州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到村调研后,确定立足村自然气候资源,通过建民宿示范点带动村民投入休闲避暑、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完成前期设计、选址等工作,设计方案建筑面积达554.6平方米,计划筹资近百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届时,建在云海之间的“云端民宿”将成为全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如今,张大顶村的“颜值”与“气质”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仅是道路更畅通了、村里更美了,同时是欢声笑语更多了、大家更自信了。


在尖刀班的帮助下,张大顶村的易在毕回乡办起了养猪场。


“顶”好日子在招手


如果不是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全力帮助,我们不知道儿子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

张大顶村四组的曾召学、颜绪翠夫妇,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夫妇俩的儿子曾现平今年30岁,早年在福建务工期间患上精神疾病,后来到处求医问药,直到花光积蓄回到家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驻村“尖刀班”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曾现平没有办理残疾人证,导致有些政策无法落实


办理残疾人证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异常艰难。无论谁劝,曾现平就是不出家门,甚至拳脚攻击接他的车辆和人员。在州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直接关心下,州优抚医院查到了曾现平过去在该院就诊的病历,为办理残疾人证找到重要依据。驻村“尖刀班”成员傅浩在入户走访中,拿手机好不容易“偷拍”到了曾现平一张半身照,最终把资料收集齐全,办理到了二级精神残疾人证。如今,曾召学一家人有关扶贫政策得到全部落实,夫妇俩又租了10亩地种烟,陪伴儿子走向新的生活。


视群众为亲人,始终把落实好每一项惠民政策,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力抓手。驻村“尖刀班”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只如此。


2018年,“尖刀班”解决急中之急、难中之难。


1户因灾致贫的农户及时纳入贫困户,对因地质灾害房屋受损的贫困户,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及时申请临时救助;


 协助17名残疾人申报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协调县残联到乡到村为16名身体残疾的村民办理了残疾证,并将符合条件的6户纳入了低保;


 协调州中心医院专家到村开展义诊,做好慢性病的建档工作,协助农户开展慢性病报销申请,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驻村“尖刀班”还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脱贫可持续,一起走向张大顶村“顶”好的日子。除了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还通过开展全村法律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最佳公婆、最佳媳妇等“十佳”评选,教育引导村民树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品德,进一步了巩固乡风文明成果。


有摄影家在村里拍到了难得一见的鸟儿,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投资办民宿,听说村里未来可能发展风电……春天行走在村里,随处可以听见各种好消息


“2019年,张大顶村计划脱贫出列。我们相信干群一心可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一起过上‘顶’好的日子!”州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驻村“尖刀班”班长卓万俊信心十足。


在飞云之下,以为忘了的家

等着你们回来呀!


记者:毛国寅、何雨洋、李徐祎


来源:原创


编辑|李徐祎

初审|梅珂

审核|邹瑜


近期最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