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村民自己开“银行”,恩施这个小山村靠这个致富了……

恩施发布 2019-06-11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农民自己开银行?

没错!不过他们开的是

绿色银行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村民靠“绿色致富的故事。


春光入目飘然醉,梦里还吟望远行。人间五月,生机勃发。白云悠悠,林木森森,浓荫蔽日,竹浪翻滚……漫山遍野的南竹宛如无数颗绿宝石镶嵌在来凤县大河镇水溪村的山山岭岭,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昔日“荒山坡”,今朝“聚宝盆”,郁郁葱葱的竹海,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十多年来,村民们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坚持退耕还林,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二十年造林不间断


记者向磊 摄

南竹产业渐成气候

村支书吴光正指着漫山遍野的竹林自豪地说道:

“多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到处都是荒山秃岭……而现在,这些都是我们的‘摇钱树’”。

谷雨


即使没有劳动力,家门口的山头地块也坚决不能荒芜!



上世纪末,伴随南下打工潮的日益兴起,村子里许许多多的劳动力纷纷赴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打工,只在村内留下一群老弱妇孺。由于缺乏劳动力,土地荒芜情况越来越严重,吴光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如何确保在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田地不荒芜,吴光正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科学谋划促进打工经济和产业兴村“两全其美”的发展方略。自古以来,冷水溪田间地头就生长有南竹,南竹易成活,用途广,吴光正看到了南竹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暗暗在心里画下一张蓝图。



十年耕耘

作为冷水溪村党支部书记,吴光正率先垂范,十年来辛勤耕耘。


2000年丨吴光正响应全国退耕还林号召,在房前屋后、坡上岭间大范围内栽种南竹。


2003年开始丨村民紧跟吴光正的脚步,开始栽种南竹。


2013年年底丨冷水溪村的荒山秃岭,摇身一变,成为翠绿茂盛的竹山竹海,全村南竹面积达到5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一株株苍翠欲滴的南竹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十多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向磊 摄


在冷水溪村,不仅南竹资源丰富,红豆杉、猴栗树、乌冈木等挂牌保护的古树比比皆是,野生红豆杉随处可见。2018年,来凤县林业局还免费为村民们发放了15000株红豆杉苗,鼓励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植树造林。


绿色“链条”在延伸


南竹面积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如何让南竹产生更大的效益,更好地助民增收?


2008年,吴光正动员村民组建了光正竹木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倾力打造南竹产业。2010年,他在大河镇建起了来凤县光正竹木制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加工凉席、竹排和蜡烛等,吸纳生产工人60多人,产品畅销州内及重庆、湖南等周边各地。


村民冉芳

就在家门口打工,每天可以挣60元到100元不等,还能照顾家里的老老小小。

南竹生在山上,长在山上,不用施肥,病虫害也少,很省心,关键是在家门口就可以变成钱。

村民冉巧云


大河镇落脚塘村四组的冉芳,一直在外打工,为照顾孩子上学,2014年返乡回来,一直在光正竹木制品开发有限公司工作。


▲冉巧云在接受采访时笑得合不拢嘴。


六组的冉巧云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住在村里的半山腰上,交通不便,家庭收入全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如今说到种南竹的好处,乐得笑不拢嘴。2016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她家在山脚下修了新房子,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她又东拼西凑,投入50万元,尝试林下养殖。2017年,投入的成本都收回来了,如今冉巧云欠下的账也还得差不多了。


说起脱贫致富,两人满怀信心。

变卖南竹为卖产品,南竹越卖越俏,南竹成交价由当年的每吨320元上涨到每吨520元,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吴光正介绍还介绍,平均每天要加工15吨南竹,凉席、竹排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还销往了临近的重庆黔江和湖南的张家界、益阳等地。


▲冉巧云开办的养殖场。


在冷水溪村,很多林地在多年前还是一片田地,种植的是传统的农作物。现在这里大部分已经被植被所覆盖。在茂密的竹林中,随处可见村民们放养的猪、羊、鸡等,规模化产业化的畜牧养殖,让这里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富了起来。


美丽乡愁引客来


近20年如一日的造竹行动,真正实现了户户有增收、人人有事干,村民利用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广袤的竹林,开拓致富路子,不仅将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相结合,乡村旅游也日渐兴起。


2015年,依托冷水溪山水如画的风景,村支书吴光正又做“领头羊”,在村里首先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全权由他的夫人张翠云打理,长期吸纳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此务工。


三组的雷庭明负责山庄牲口的喂养和宰杀,每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平时就是养养羊、喂喂猪、种种蔬菜,不仅有工资拿,还包食宿。”雷庭明一边给猪喂食,一边高兴地说。


▲好环境造就了吸引力,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吴光正指着村委会门前的一块荒地说——


创办翠云山庄,就是想给我们冷水溪村带一个好头,既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让村里想干事的人看到希望。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这里修建一个鱼塘、一个休闲广场和一个停车场,村里有这么好的林木资源,我有信心把村里的乡村游办起来。


冷水溪村十余年来退耕还林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山水的利用方式,还有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下一步,该村将按照全州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县乡具体措施,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实时启动全村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提升全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把土地还给山林,淘汰传统农业模式,通过可持续的发展,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同时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对贫困地区居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激励,调动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冷水溪村用事实证明,绿水青山,真真正正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记者 胡俊杰 通讯员 李正飞 向俊颖


来源:原创


编辑|向磊

初审|梅珂

审核|邹瑜


近期最热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