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代人守了300年!恩施一山村深藏无价之宝,从地图上看……

恩施发布 2019-07-03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听说恩施有个山村

从清朝乾隆年间起

11代人守了300年无价之宝

什么宝?在哪里?

藏宝图来了



上图中橙色线标注的地方就是

看上去有点像棵树

而且从地图上看也只能看到绿色的树

宝贝藏在树林里吗?

没错,走,进林子寻宝去!


这里是咸丰县小村乡中心场村七组,当地人习惯称呼它的老地名——茶油台,因生长着大量可榨油的茶树、地势似圆形大台而得名。当地龙姓家族11代人接力传承守护的宝贝就在这里。



前往那片林子的水泥路,在一处农户家门前戛然而止,剩下的2公里碎石路,只能步行。


一路上,满目青翠:挺拔的大树,清香扑鼻的野花,满枝的鲜果……无处不昭示着这里的生机和活力。


行至组民龙德光家,他已在大门口等候多时。他是该组龙姓家族的第十一代子孙,今年57岁。


听闻要进林子,龙德光转身进屋

再出来,腰间捆了把镰刀

镰刀?

不要紧张

林子常年没人进出,路已被杂草淹没



龙德光走在最前面,小心翼翼地用镰刀劈出一条刚好可以通过一人的小径。每一刀,老人都非常谨慎:哪怕是杂草,他都生怕多伤半分。


脚下,是多年累积的落叶层,有半尺多厚。头上,三四十米高的大树直入云霄,枝叶交错,犹如织就了一层密密的大网。刚下过雨的缘故,网上还“铺”了一层薄薄的水雾,恍若仙境。



“哪个?在里头搞么子?”林子外突然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吼声。


“是我。”龙德光回应。他的声音,村里人都熟悉。


“哦,我还以为是哪个在下套哟!”林子外的那个人循着声音也进了林子。


他叫龙德全,今年65岁,也是龙姓家族第十一代子孙,是个退伍军人,曾在战场上立过二等功。退伍之后,他在家务农,有时间就会来林子边“巡查”一圈。


大约入林十来米后,龙德光停住了脚步,伸出粗糙的手抚摸着一棵树皮同样粗糙的杉木:“30多年前,有人想砍掉它做家具,我父亲听到锯子声后及时制止了。”



在龙德光手停留的位置,3处锯痕依然清晰可见。岁月流逝,树木茁壮成长,伤口却没能愈合。


原来,他们守护的“传家宝”

正是这片古树林


这一片60.6亩的古树群落

二三人合抱的几千棵大树

恣意生长了几百年

龙姓家族11代人接力传承

守护祖先留下的根

不准别人破坏,一致反对分包到户

用近300年时间谱写一段护林传奇

用自己的忠诚和执着阐释着

别样“塞罕坝”精神



祖先定下规矩:不准毁一根树 


乾隆元年,一龙姓家族,就是龙德光的祖先,从贵州逃难来到此地。该地地形多沟壑,用当地话说就是“生得洼狭”。唯独这里有一片林子,树不大,却将原本坑坑洼洼的地给填饱满了。


祖先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四合天井大院,繁衍生息。人丁最兴旺时,院里有30来户人家。


从定居的第一天起,祖先就定下了规矩:不许毁一棵树。


直到现在,村里没有一个专业的护林员,全都是义务护林员。


这片林子是祖先传下来的,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一代了。280多年过去了,能保存这么好,不容易啊!


一句不容易,述不完龙姓家族12代人的坚持,也道不尽近300年来的护林传奇。


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解放前

保护林子的动力是保护“风水”

解放后

动力是龙世堂(龙德光的父亲)

他是一位直到过世前

依然在全村享有极高威望的老支书


新中国成立前,位于林子不远处,有一股清冽的泉水,常年不干,这是全组的生命之水,旁边曾长有3棵参天青冈树。有一年遇大风,3棵树全被吹倒了,井水下落,组民开始缺水吃。


淳朴的组民觉得,是因为树倒了破坏了“风水”。不久,四合院遭遇大火,而近在咫尺的林子却半点都没烧着。


此后,人们对树,尤其是大树多了一份敬畏,更加爱护有加。


新中国成立后,组民不再迷信,可他们信龙世堂,大事小事都找他。


上世纪的房子基本都是木质结构,建新房的小部分组民先后提出过将这片林子分包到户。后来,木材价格上涨,林子的那些古树变成了‘摇钱树’,又有人提出分包。都被父亲严词拒绝。


龙德光回忆说,为了阻止林子分包到户,父亲先后排除了很多阻力,也得罪了不少人。就连父亲的一个发小也因为要砍树建房被拒,不再与他联系。


护林,龙世堂尽心竭力

尽管如此

这片古树群还是受过“重创”


龙德全依稀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掀起大办钢铁浪潮。小村公社伐木队在林子里砍伐了两年多。每一声树倒地的声音,龙德全觉得“像重锤砸在心上”。


先前的200多亩林子,因为这次大变故,只剩下眼前的60来亩。


“你砍我栽!砍伐队撤离后,老支书扛起锄头,进山种树。铁塔背面有一片山林,就是当时老人种的。不简单啊!”村主任刘碧云不是本村人,可是关于老支书的威望和事迹却常有听闻。


龙德光和刘碧云合抱那棵被阻止锯掉的杉树


龙世堂卸任村支书后,村里先后上任5任村支书,但关于这片古树群落的分配问题,历任支书都会“请示”他。因为老人始终不点头,所以这片古树群落一直以“集体林”形式存在着。


龙姓家族的执着

感染了组里的“外姓人”

他们也自觉加入了护林队


“留到现在不容易,如果分包到户,用不了多久,林子就可能被砍光。”黄胜宪就是“外姓人”之一,今年76岁。


前些年,当地政府修通组公路,村民们宁可让公路绕道占用院落前的坝子,也不准占用近在咫尺的这片林子。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

讲述了塞罕坝人创造的绿色奇迹

龙德光看了,感触颇深

他将这片林子定义为

茶油台人的“绿色塞罕坝”


透过枝叶的缝隙,一棵一人围抱的枯树格外显眼:树干被拦腰折断,折断处依旧连在主干上,树尖倒在地上。树根不远处,一棵树苗已有一人多高。


龙德光说类似这种情况的树不止一棵:“多年了,跟人一样,树也老了,容易被大风吹断。哪怕是这些残枝败叶,也没哪个拖回家当柴烧。就让它们在这里生长、老去、腐烂。”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子里的生命

就在这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下

代代交替,永不止息

与该组28户112人和谐共生



午后,太阳从云中跳出来,阳光洒在叶面的水珠上,林子显得更加明媚动人。


“快看,那儿有只松鼠。”顺着刘碧云手指的方向看去,树枝在跳动,松鼠早已不见踪影。


这家伙,灵活着呢!之前,林子里还出现过飞猫、野鸡等。可祖祖辈辈不曾在林子里下过一个套子或野兽夹,不曾有过一杆猎枪。


每每说起这片古树群落,龙德光的眼睛里都闪着光,就是在讲述一块无价“传家宝”一样。


前几年,听闻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咸丰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汪刚对这片古树群落进行过初步考察,发现这片林子面积不大,却“藏龙卧虎”——



里面生长有

香楠、红豆杉、猴栗子、银杏、杉木等

上百种珍稀植物

最长的树龄有600余年

在汪刚看来

不管是生态价值,还是科研价值

甚至是经济价值

这片古树群落都是州内罕见的

“无价之宝”


21世纪初,木材价格一路飙升,特别是香楠,价格更是“炒”到20万元/吨。也就是说,只要砍掉林子里的一棵香楠,就可以“一夜暴富”。


面对唾手可得的“摇钱树”,真的没人心动?


砍掉林子可以让我们荷包鼓一时,却有可能让几代人穷,虽然我没得么子文化,但这个账我还是算得来。


作为年轻一代,龙方正更明白林子的可贵,他是龙姓家族的第十二代子孙。


前段时间,龙德光的几个侄子从集镇上来玩,在林子边的一个小山包上找了一块空地烧烤。刚把柴火点燃,山包下就跑来几个村里的年轻小伙:“你们隔(林子)远点哟,烧了不得了。”原来,他们在家里看到林子在冒烟,还以为着火了,特意赶过来看看。


护林,就这样代代相传

成为每个组民的日常

护林意识,也在他们的细胞里深植


近3个世纪12代人的接力传承,茶油台人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着这片绿色“传家宝”。


而关于这片“塞罕坝”的未来,龙德光有自己的愿景:


像塞罕坝一样,等通组的公路硬化后,让这片林子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让更多的人来这片天然氧吧纳凉、徒步。


记者 杨亚玲 通讯员 卢洲


来源:恩施晚报


编辑|梅珂

审核|邹瑜


近期最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