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恩施这家人又上央视!这次,竟然是《焦点访谈》……

恩施发布 2019-11-14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全国“诚信之星”

“义渡艄公”

万 其 珍

一家四代百年义渡的故事

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

8月4日晚7点38分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
《百年义渡》为题
介绍了万其珍一家四代
坚守承诺、百年义渡的故事
这是中央电视台
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
推出的大型系列献礼节目
《爱国情.奋斗者》的第一集


(点击视频观看↓↓)


万家前后义渡141年

早已在全国各地传为佳话

发布君曾多次报道过

老人的事迹


点击回顾

恩施75岁老人带着全家上央视!但你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吗?李晨央视讲述感人恩施故事,主角1句话说哭海清、撒贝宁为万其珍一家投票!已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
让我们再次重温万家一门四代百年义渡的故事



守诺141年

一家四代坚守大沙河


清早起来呀

就把那船开

……

清晨

建始县大沙河村渡口

响起了宏亮的山歌声

77岁的万其珍老人

开始了新一天的摆渡



这样的场景
每天都在大沙河上演村民只要喊“过河喽”万其珍回一声“来喽”就立即摇船接送村民来往两岸
从来不收一分钱


万家人的义渡

是从万其珍爷爷那一辈开始的


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年间,万其珍的祖父万作柱逃荒来到这里,被当地人接纳后得以开荒拓土,休养生息。万作柱看到许多村民家在河这边,田却在那另一边,他们用一种木筏过河,常有人落水,于是卖掉家里的猪,打造了一条木船。


除了待人热情,万作柱还告诉大家,坐船摆渡分文不收,因为乡亲们对他家有恩,他要知恩图报。1949年,年迈的万作柱病逝之前还不忘叮嘱子孙,死后承诺不变,船一天不停,钱一文不收。


万作柱去世后

万其珍的父亲顶了上来

父亲去世的时候万其珍还小

这时叔父顶了上来

叔父去世了

万其珍于1995年拿起了撑船的竹篙



此后

不管天晴下雨

万其珍都坚守渡口

为村民们义务摆渡


为了让艄公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建始县交通部门在渡口盖了间小屋



这里不是家而万其珍几乎把这儿当成了家他长时间守在渡口方便大家随来随走要是有人坐船出去还没回家哪怕天再晚他都会等候在这里在屋檐下挂一盏煤油灯给大家引路也给自己导航


现在有了电灯但这盏煤油灯他依然保留着

二十多年来

渡河的小船不知换了多少艘

撑船的竹篙也换了一茬又一茬

万其珍说

摆渡是祖辈对村民的承诺

一天也不能断


父子接力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万家义渡的竹篙
从第一代传给第二代
第二代又传给了第三代如今已传到万其珍的儿子万芳权手中

这已是万家义渡的第四代



竹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但不变的是万家的承诺不变的是那份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信义之美哪怕建始县交通部门

已经允许县内渡口收取摆渡费

但万芳权说他是不会收一分钱的

祖上的遗训传下来代代都这样

到他这一代不能把家风家传破坏了


不收费,收入从何而来,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自打接了父亲的班,万芳权就不能出去打工了,然而生计总归要维持。平时只要能抽出身来,他就跟妻子种瓜种菜,养鸡养猪。去年他了解到有一种甜度很高的红薯新品种销路看好,便先在自家的地里育苗,然后准备提供给大家扩大种植,期待能有不错的效益。


近些年

对岸的村民陆续搬了过来

过河的人少了

但他们依然守在这里

万其珍的孙子偶尔回家

也要接受一些撑船的培训



其实儿子离交班还早
但万其珍觉得
这是万家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只要还有一个人过渡,我们就会一直在这里坚持下去。


24个春秋

全村1096人

几乎都坐过万其珍的船

现在77岁的他仍坚守在渡口

水位低些撑船距离较短的时候

他还是会去摆渡



虽然村里坐船的人少了
但是从别的地方来这里坐船的人多了


因为早在10多年前
万家义渡的事迹
就已传遍全国各地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
亲身体验“义渡精神”



一篙传百年

一船渡一村

四代百年

一诺千金



来源:中国建始网/央视网


编辑|丁琼

初审|梅珂

审核|邹瑜


近期最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