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原创 | 《卓越供应链》导读篇:前言
声明:“SCOR应用”系列文章,是SCP创始合伙人Roger的原创,通过微信订阅号@SupplyChainPartner发布,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Roger He并转自微信号@SupplyChainPartner,Roger.he@supply-chain-partner.com,谢谢!
第一次接触SCOR还是我在IBM做供应链优化咨询的那段时间。当时我们与清华大学老师一起参加了上海通用汽车的一个物流网络规划项目的投标。在我们的建议中,清华大学老师建议使用SCOR来进行行业对标。自此我开始注意到了SCOR,并努力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SCOR的材料,或在IBM内部的知识库中学习相关的知识(IBM还曾发表过名为“智慧SCOR”的研究文章),或参与各种供应链管理的研讨会,甚至还自费参加了国际供应链协会(SCC)在上海举办的SCOR-P认证培训课程。
我发现SCOR在中国还是非常新的东西。即使在那些小众人群中,人们对SCOR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以为SCOR就是SCORE(记分卡);有的把SCOR作为画流程的工具或流程模板;有的干脆把SCOR等同于ERP技术……
我还看到了二种截然不同现象:
- 国外很多企业(例如CISCO)似乎天然存在着SCOR的DNA。他们在启动ERP(如SAP ERP)实施前首先不是立即做需求分析工作,而是开展SCOR的基础培训,或先行启动一个SCOR项目来进行供应链诊断和改善方案设计。那些实施过SCOR项目的企业(如科勒)无论在业绩上还是竞争力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 国内很多企业一直在苦苦地摸索供应链改善的方法。他们往往青睐所谓立竿见影式的IT项目(如实施ERP系统)。但很快这些企业会发现他们的IT项目举步维艰:或业务中存在大量的流程缺失,或业务指标口径不标准,或业务人员不理解系统背后的道理......于是所谓ERP实施项目成为了IT定制开发项目,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泥潭,应验了“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魔咒。
到底是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在供应链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教授David Simchi-Levi (大卫·辛奇-利维),他曾经是我在ILOG公司时的同事,IBM并购ILOG后不久,他又回到了MIT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他所著的一本MBA经典教科书《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一书(第三版)中曾经介绍了一个由MIT,PRTM和SAP联合调研的课题:调研中选择了75个不同供应链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企业在业务流程和IT系统都成熟的情况下,企业运营绩效能够比其他公司高75%(利润),而IT系统成熟但业务流程不成熟的企业表现最差,远远低于行业水平,甚至还不如没有成熟IT系统的企业。由此可见,很多企业的困境可能是在业务方面而不是IT方面。
2012年初,我们认识了一个叫PeterBolstroff的美国人。Peter是国际供应链协会(SCC)最早的SCOR讲师和专家,曾经做过150多个基于SCOR的供应链改善项目,还出版了一本叫《卓越供应链》(《Supply Chain Excellence》)一书。国际供应链协会(SCC)官方SCOR 10.0版(也包括以前的版本)的培训教材中也大量使用了《卓越供应链》书中的方法论。《卓越供应链》是一本应用SCOR框架进行供应链改善的项目实践指导书。由于中国很多用户更关注的是SCOR实践而不是理论,我们相信《卓越供应链》的实用性会受到更多中国企业的欢迎。
《卓越供应链》现在还只有英文版。但Peter在2013年初把他的原稿给了我们,期望我们能翻译成中文给中国用户使用。坦率讲翻译Peter的书是不容易的。《卓越供应链》原书有19章,里面有大量的图表、美式典故和西方思维。如果直接翻成中文,总有种异国感觉。书中还涉及到大量供应链和IT专业术语,很多术语本身在中国就从来没有标准化过。可见翻译工作困难非常巨大。
为了能使更多的中国供应链圈中的朋友能了解SCOR,我们打算开辟一个“SCOR应用”的系列内容,每集一说,把SCOR框架知识点和Peter的实践方法论融合在一起,定时向读者介绍。但愿我们能集腋成裘形成一套关于SCOR的通俗知识和实践体系。
最后也在此申明:在我们推出的“SCOR应用”系列中会提到的SCOR模型框架,这是国际供应链协会(SCC)的研究成果,我们大家需要尊重SCC的知识产权,我们定位的是在SCOR知识上的理解和创造,在分享文章中如果引用到了SCC或者《卓越供应链》书中的文字和图片时,会注明来源,也欢迎大家监督。
SCP-APICS滚动课程表
scp-apics
最新课程表安排可以回复数字“1”查看,更多课程详情,可回复相应关键字查找。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