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文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在洛阳建设国家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博物馆头条按:三月,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2980名全国人大代表、2158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参政议政。头条编辑部将每天关注并转发权威主流媒体发布的两会“文博声音”。
▼
昨日,大河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他说他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提案,建议国家“活化”大运河资源,设立专项隋唐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建设资金,在洛阳规划建设国家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大河报采访实况
现状
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淡忘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始建于隋炀帝时期。如今,曾经的2700公里河道绝大多数已干涸,只流淌在历史课本中。
梁留科介绍,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鼻祖与重要组成部分,它首次将南北的天然河道与人工工程连接起来,打造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水陆联运新模式,促进了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与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过,到了元代,由于政治中心东移、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了便于南方粮食的运输,大运河被裁弯取直,形成了今天京杭大运河的规模。从而导致隋唐大运河以及洛阳在古代大运河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逐渐被淡忘。
目前,有关洛阳与隋唐大运河的研究非常薄弱,而大运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期。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目前的运河沿线城市,如杭州、扬州、聊城等。河南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则远远落后,相关研究成果及展示的博物馆也较少。目前,洛阳保存了含嘉仓、回洛仓、洛河、南市、新潭、天津桥等极为丰富、珍贵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如同沉睡的宝藏,亟待被唤醒。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并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为推进运河遗址保护与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议
设专项基金,规划国家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保护、活化这些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发挥洛阳在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中的文化资源与技术等优势,是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梁留科说。
因此,他建议国家在编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统一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文化带建设实践,将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国家“大运河建设”的战略布局,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文化交流、对外合作、重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将近期能够实施的重大项目列入规划,设立专项隋唐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用于隋唐大运河相关遗迹的保护、运河文化的传承以及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设国家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也是保护的必要手段之一。”梁留科说,洛阳目前建有隋唐大运河遗址博物馆,但规模较小,不足以彰显隋唐特色,应当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国家级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真实展现隋唐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增强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在保护和规划的基础上,构建隋唐大运河黄金旅游带,以华夏文明展示为核心,构建大运河沿河生态旅游带、大运河沿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沿河休闲旅游带、大运河沿河康养旅游带等,真正“盘活”隋唐大运河遗址。
(文字配图来自于大河报客户端 记者段伟朵)
博物馆头条近期曾报道: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确定 2500年古水镇扬州第一湾“茱萸湾”迎来“湾头新生”
2018全国两会
相关阅读:
【两会文博声音】国家进入两会时间 人大代表建议设立“大国工匠奖”
【两会文博声音】刘玉珠亮相部长通道: 文物安全责任不能有丝毫含糊
【两会文博声音】安来顺:系统化构建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基因库”
【两会文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尽快筹建“中国艺术史博物馆”
【两会文博声音】政协委员建议扩大国家补助范围 让更多博物馆免费开放
【两会文博声音】致公党建议:传承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恢复“梓人入碑”制
推荐阅读: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中文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附中文海报)
100个博物馆头条 记录2017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热点(珍藏版)
国家文物局今公布40项2018年工作要点 涉博物馆领域至少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