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新馆开馆 六大展览重磅呈现
经多年筹备与建设
今天(2021年12月20日)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湖北省博物馆的建筑面积和展厅面积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展陈文物从目前的约10000件
增加到25000件以上
据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三期新馆投入使用后,湖北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展览面积约为3.6万㎡,按照南馆、北馆以及东、西两个独立展馆的格局进行总体布局,“新的湖北省博物馆将成为武汉、湖北乃至中国的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禁止出国(境)的“国宝”级文物9件,居全国博物馆前列;尤以商周青铜器、楚秦汉器木器与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湖北省博物馆紧扣馆藏文物特色,按照“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发展历程、突出馆藏文物特点、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展览理念,建立了既体现自身优势,又彰显个性的陈列展览体系。
三期新馆设置有“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八音和鸣——音乐文物展”等6项常设专题陈列。
“曾侯乙”展览是对原设在综合馆展览的全新改陈。新展览位于南主馆一、二层,分为“敬天崇祖”“金声玉振”“所尚若陈”“观象授时”“车马仪仗”与“永保用享”七个部分,多角度阐释曾侯乙文物,体现古代礼乐文明,凸显文物艺术特色。
“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览位于南主馆二层,分为“始封江汉”“汉东大国”“佐佑楚王”与“华章重现”四个部分,通过考古成果,揭示曾国从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
“楚国八百年”展览位于南主馆三层,分为“开疆拓土”“礼俗百业”“惊采绝艳”与“上下求索”四个单元,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打破以材质为主要门类的叙述脉络,突出楚人“筚路蓝缕”、“一鸣惊人”的精神内涵,从物质到精神、从文献到文物,全面展示楚国的历史和文化。
“越王勾践剑特展”位于南主馆二层,分为“越国春秋”“惊世发现”与“剑中王者”三个单元,以越国历史作为切入点,介绍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科技成就。
“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览是对原设在综合馆展览的全新改陈,新展览位于南主馆三层,分“天潢贵胄”“珠围翠绕”与“丝路撷珍”三个部分,通过展出梁庄王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再现梁庄王及王妃的贵族生活,也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
据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介绍,三期新馆投入使用后,大家熟悉的省博综合馆也不会“退休”,而是主要做湖北通史展,比如湖北古代文明、湖北近代风云等。
当楚文化遇上高科技
在恒温恒湿等高科技手段保护的“新家”里,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有了新的“出场方式”——星空顶。
虽然隔着玻璃,却仿佛依旧可以触摸到那个历经千年风雨后的时代。而为了让这些文化离观众更近一点,新的展馆里,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
如果掌上导游还不够,还有有一件秘密武器——AR眼镜,它可以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让你沉浸在展馆中,将一件件文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你眼前。用展览的语言,让观众看懂并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最佳观展路线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战国时期文物,于2002年在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虎座鸟架鼓一般出土于高级贵族墓中,是文献所记载的悬鼓的一种,目前仅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墓。这次上新的虎座鸟架鼓,特别之处在于凤鸟身上又多出2只老虎奋力托鼓,俏皮可爱、灵动活泼,为楚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彩绘凤纹石编磬,战国时期文物,于1970年在纪南城南出土。应为楚王祭天使用,规格十分之高, 比曾侯乙墓出土的还要大三分之一以上。此套编磬制作精良,大小厚薄有序, 越大越薄音越低,越小越厚音越高。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吴王夫差矛,春秋时期文物,在马山五号墓中被发现。吴王夫差剑,1976年,湖北襄阳蔡坡12号战国墓出土。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人擎铜灯,战国时期文物,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人骑骆驼铜灯,战国中期文物,1966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三人踏豕玉坠饰,战国时期文物,于2002年湖北九连墩2号墓出土。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点击下方图片
点亮上新国宝
此外
还有楚国时期的竹简
楚国服饰、房舍家居等文物
也将第一次与大家见面
你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