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50
当前正在展出的热门展览
(请滑动查看 共计26个)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博热搜榜榜单梳理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系列展览
浙江自然博物院人类的奥秘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改陈
天津博物馆聚赏珍玉——馆藏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新疆博物馆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展
故宫博物院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中国考古博物馆
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
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
山西博物院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浙江省博物馆
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
湖北省博物馆
长江文明特展
故宫博物院
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
广东省博物馆
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
四川博物院
古代四川——秦汉三国时期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重回安第斯: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
吴文化博物馆
艺术的帝国一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
圆明园博物馆
传承·守望——圆明园文物保护成果展
故宫博物院
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
中国考古博物馆
从“九层妖塔”到阿柴王陵——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精品文物展
国家典籍博物馆
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
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
广东博物馆
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
陕西考古博物馆
华彩出尘 素壁生辉——陕西出土古代壁画展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岁月如歌——大运河的邻里们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
更多热门展览查询: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Vol.50“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本期推介展览为2023年11月至12月上旬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全国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12月中下旬开幕的展览,我们将另外在跨年榜单中进行统计。
世界技能博物馆
(2023年11月7日至长期)
世界技能博物馆(WorldSkills Museum)选址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1578号永安栈房,该建筑建于1922年,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华商企业永安公司仓库,也是上海仅存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典型仓库建筑式样,现为杨浦区64个不可移动文化保护点之一。
世界技能博物馆由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世界技能组织唯一官方博物馆,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家以“技能”命名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主要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青少年观众,是世界技能展示中心、世界技能合作交流中心、世界技能组织官方文献中心以及青少年教育基地,也将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技能领域进行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常设展以“小动作·大改变”为主题,聚焦“手、脑、心”的协同创新,分为六大展区:第一展区:工具与我们的世界、第二展区:成功的全球运动、第三展区:技能发展与中国、第四展区:技能建设美好世界、第五展区:技能与基础科学、第六展区:技能与工业革命。博物馆藏有来自世界技能组织五大洲39个成员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合作伙伴等提供的与技能相关的珍贵藏品2000余件,借助世界技能组织的全球合作资源、聚焦全球范围的技能展品、讲述全球视野下的技能故事。开馆时,先行展出800余件展品。观众可通过世界技能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等预约参观时间,一站式了解世界技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展区“工具与我们的世界”,展示了人类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又依赖工具进行发展、进入文明时代的过程。
第二展区“成功的全球运动”是博物馆的核心区域,集中展示了400多件国际展品,回溯世界技能组织的发展历史。包括世界技能组织创始人阿尔伯特·维达使用过的打字机、世界技能组织的前身:1965年国际职业培训比赛组委会成立时的规则手册原件,历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志、奖牌、奖杯、纪念品等。
第三展厅主题为“技能发展与中国”,记录了几百年来中国技能从业者以匠心和精湛技艺影响世界、推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
第四展区“技能建设美好世界”,剖析技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一系列世界技能大赛上选手的作品、世界技能组织全球合作项目等,生动展示技能帮助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更安全的世界的实际案例。
第五展区“技能与基础科学“,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在每一项技能中的作用,展出由包括花艺、美容美发、烘焙、汽车喷漆、精细木工、数控机床等各个比赛项目的项目成果,体现每一项技能背后所蕴含的基础科学知识。
第六展区“技能与工业革命”,回溯四次工业革命历程,反映一线的技术工人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变革,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技能是确保经济持续繁荣和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的关键因素。
“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是南京博物院90年院庆系列之一的重磅大展。展览联合国内4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出土、传世馆藏顶级玉器艺术品,约600余件(组),打造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讲述中国近万年绵延不绝的玉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呈现博大精深玉文化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揭示中华玉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质。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以余姚河姆渡遗址命名,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为重建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晰的窗口,改变了人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中原地区一元论的认识,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使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支。时至今日,河姆渡文化仍在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干栏式木构建筑起源、南方地区史前聚落形态等历史研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石峁博物馆
近日,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石峁博物馆建成开放。展区面积5943平方米,基本陈列包括“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四大板块,主题为“中华古国·文明王都”。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属于秦、晋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所在位置靠近黄河“几”字湾,属于河套地区,前承上游、后启下游、外接北方草原、内连中原腹地,四通八达,是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博物馆所在的神木就分布有众多的史前遗址,这些文明贯穿亚欧大陆,形成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石峁古城就是这条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石峁古城始建于距今约4300年,废弃于距今约3800年前后,总面积4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故宫大小,是东亚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石城。主体为三重城结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作为考古发掘重要区域之一,皇城台大台基处共发现石雕70余件,其中20余件仍遗存于墙面,石雕种类可分为人面、神面、动物、几何图案等多种类别。
4000多年前,智慧的石峁先民们在石峁山上筑城池、备兵甲、定礼制、扶农桑,拉开了人类文明的序章。他们选择了半农半牧的生业模式,除了发展农牧业还发展手工业,建立大型作坊,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会供给其他族群;拓展经济交流,互通有无,实现文化交流融合。
石峁遗址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价值和影响。石峁文化年代跨越龙山时代后期和夏代早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早期文明和国家起源的关键时期,石峁文化作为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典型代表,与其他文化共同推进着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和发展的进程。
正是因为石峁遗址在中华文明序列中如此重要,所以它的每一次考古发现都备受世界瞩目。自2012年全面考古发掘以来,国内外许多知名考古学家都慕名而来,并且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自宋代起,金石学与博古之风在文化领域逐渐盛行。受这股风气的影响,仿古铜器在此时大规模出现。这股诞生于宋代的仿古博古之风扶摇直上,直“吹”至明清,明清两代也有大量的仿古青铜器出世。仿古铜器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一个节点,它们连接着当下与“先秦三代”,承载着儒家士子“复古”的基本政治价值和文人雅士再造古典风格的审美理想。宋代有着发达的早期“考古学”——金石学,在丰厚金石学资料的基础上,匠人们在铸造这些仿古铜器器形、纹理时,尽可能还原先秦三代,部分仿古铜器甚至能“1:1复刻”,可见匠人们的精湛技艺。
当下,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作为浙江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之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跨界融合,于2023年11月30日推出“别出心裁·创意工美与美好生活展”。
展览从经典与新尚、AI赋能工美、功用与生活三个部分,通过展示80件/套具有新创意、新技术、新理念的大师作品,激发工艺美术创意活力,推动工艺美术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追求。展览期间,还计划推出第三届工艺振兴论坛和工艺美术创意沙龙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工美大师、非遗传承人、时尚创意人才等共同探讨工艺美术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辽宁省博物馆
(2023年11月24日至2月24日)
走进辽博一层2号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和正体书法有关的展品。正体是相对于“草体”或“俗体”而言的,有学者指出,“所谓正体就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而狭义的正体是指周秦汉晋至唐书体演进发展传承的正规典范式样,包括西周金文、秦小篆、东汉成熟的隶书、魏晋至唐的规范楷书。
举办正体书法主题文物展览,是辽博盘活用好馆藏资源、探索阐释馆藏文物当代价值的又一次全新尝试。策展团队精心筹备布展,力求通过展览让观众领略中国古代正体书法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同时关照当下现实,通过对正体书法相关文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和解读,让观众产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共鸣。
“合规同矩——辽宁省博物馆藏正体书法精品展”共展出书法、青铜、漆器等文物110多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件,包括《晋佚名书曹娥诔辞》《宋张即之书华严经卷》《元杨维桢为周文英作诗志传卷》等。此次展览计划展出至2024年2月24日。
河南博物院
(2023年11月3日至2024年2月28日)
展览精选260余件套青铜器、玉器、陶器、原始瓷等文物精品,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让公众看清楚商周时期礼制的创立、成熟以及自我革新的过程,看明白数千年中华礼乐文明史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更好理解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以及在当代的价值和影响,从穿越历史的礼乐文化之中感受中华文明持久的生命律动。
礼,蕴含着立国建邦的法则。商周统治者建都于中原,秉承受命于天的理念,择中建都、择中立宫、择中立庙,建立了初步中轴对称的宫室布局,成为王朝礼制体系的重要内容。求中观念为商周统治者所秉持,中原立国成为政治传统。
礼包含器用、制度、理念等层面,而器用是最直观的体现。古人制器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理念注入其中,使得制器活动具备更多的文化内涵。由礼制而生发出来的制器,功能与组合具备强烈的礼仪性。
商周礼制文明伴随王朝疆域的拓展而扩大影响,这一礼制文明至周代发展到极致,深刻影响了同时期的天下格局,也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主基调。
中华文化的礼制认同超越了地域、乡土、血缘世袭、宗教信仰,但从不以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因此,中华文明在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寻求价值相通和心灵契合,在不断追求交流互鉴中发展自身。欢迎大家走进河南博物院16展厅,一起领略商周时期的礼乐文明。
鄂尔多斯市博物院
大连博物馆
(2023年11月21日至2024年2月25日)
河南位于华夏腹地、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国家确立的重要时期,其所确立的礼乐制度左右着人们的行止,影响着中国后世许多政治理念、社会伦理,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基础。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文物89件(组),其中包括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49件(组)。上展文物绝大部分来源于近年来的正式考古发掘,如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三门峡虢国墓地等。
展览分为“礼乐文明”“国之大事”“社会生活”三大部分,力图从多角度对文物的功能、内涵进行多方面的阐释,让观众能够透过一件件展品感受到三代之“礼”与当下的密切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