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隔14年芝大枪声再起,英才罹难

小王随笔 小王随笔 2023-01-13
2011 年夏天刚来到海德苑,第一次去学校游览的路上,我们学习了一个词 —— random shooting(随机射击)。

几位白人学生看我们漫不经心、肆无忌惮、信步由缰,正要沿55街大道,进入与学校一街之隔的华盛顿公园(Washington Park),果断出言劝住了我们,“那里危险,夏天夜里有帮派成员随机射击,甚至未成年人以此为成人礼。”


注册入学后,接待我们的国内母校毕业的老教师,和我们说了才过去4年的一件故事 ——

2007年11月,一名将要毕业的化学系博士生,夜里回家,被三个未成年黑人小孩抢劫,因为没带钱,被当场击毙。这三个孩子事先已经抢劫两个人未遂,抢到他时,又不成功,恼羞成怒,所以开了枪。

太可惜了,那是个非洲学生。要知道芝大化学系招收的国际学生里,半数到2/3来自中国,剩下的来自世界各地,而这“世界各地”中一半印度,再一半是加拿大、英国、韩国、俄罗斯;非洲学生好多届都难见到一个,太罕见了,申请太难了。

老教师管理并教学综合科研中心GCIS东楼的大科学仪器,包括化学系物理系师生常用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等。他将许多细节娓娓道来:

那名学生当时已经完成了毕业答辩,本来住在学校的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House),因为最后一年毕业住不满全年,因此搬到了治安较差的61街,—— 对了,你们千万要记住,以60街为界,南边的61街尽量少去,虽然法学院、社会学院在那边,警力不少,但还是少去!如果非要过去,62街是跨都不要跨过!

出事那天晚上,那个学生凌晨从图书馆出来往家走,在离家门口还有20米的地方被三个持枪的小男孩从车上截住,要钱,没有,开枪,打死。

三个小子第二天就被逮到了,分别15、16、17岁。

我们暗自吃惊,黑哥们何苦难为黑哥们?

感叹之余,老教师告诫我们切记身上揣一点美元现金,给钱能保命。


我就是化学系的嘛。系友身遭不幸,存了些香火情,后来我仔细阅读过当年学校和社区的报道。

遇害人名叫 Amadou Cisse,塞内加尔人🇸🇳,高中拿国际奖学金来到美国进学,本科考入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男女同校大学Bates College,同时修了3个本科专业:数、理、化,triple major。以优异的成绩被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博士项目录取,师从李远哲的亲传弟子 Steven J. Sibener。

面对 Cisse 的遗照,我仿佛看到的是塞内加尔的黄鸣龙、柳大纲、徐光宪…… 

后来学校追授了 Cisse 博士学位。

【图】2007年枪击案遇害者,Amadou Cisse。


大多数情况下,凶徒的确谋财不害命。

大我4级的邓师兄在54街家附近被人用棒球棒打过头,没害命。

大我5级的许师兄在Regents Park门口(RP,这个地方我们下面还要提到)被两个黑人谋财,他让其 f**k off,被打了一拳,抢了钱包,没害命。

低我2、3级的肖师弟在光天化日下,离学校若干个街口等红灯时,被人用枪指着下来,抢了车,没害命。

基本都不害命。


上周末,也就是昨天,害命了。

这回死的是一个中国学生。死因是 random shooting。

今天这件事刷满了我的朋友圈,我相信也刷满了各位芝大校友的朋友圈。翻译的新闻通稿、个人的回忆文章、遇害者的背景调查、遇害者自己的文字,等等,道不尽哀思,说不完可惜。

关于遇害范同学的履历,许多公众号已经展示得有些过分明白了。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合适,是否会增添遇害同学家属和亲朋的痛苦。

【图】遇害的范同学曾是芝大风车剧社导演、演员。这是他自己导演的话剧作品的剧照。图片来自 <久说九人>范轶然:如果没有坚持无罪的陪审员,《十二怒汉》会是怎样的结局?


作为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博士生,只要顺利毕业,就能顺利拿到稍次学校的助理教授职位。林毅夫不也是在芝大师从诺奖得主再毕业归国的吗?这位同学正值而立之年,因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正要在学术上大有可为、生活上大可憧憬时,生命随一颗铅弹戛然而止。

太可惜了!…… 

太可恨了!


事发地在前文提到的 RP 楼下。RP 双子楼是芝大所在海德苑内的最高楼,常年住着几百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其周围的若干栋高层公寓也居住有大量短期或长期的中国学生学者。RP 紧临大湖,距离超市、进城公交站等均很近,多条校车线路途经其楼下,地理位置优越,湖景房常常价高而供不应求。我也在这里住过2年。事实上,每年芝大 CSSA(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都会将 RP 作为重点推荐的公寓,安全、便捷、舒适。


【图】这是芝大白天的校车实时截图(Transloc rider),可见颜色各异的多条校车线路覆盖了整个海德苑,个别路线一直沿着Lakeshore Drive(沿湖高速)向北延伸出社区,另有部分线路向南深入到了”很危险“的63街。RP 门口在我截图时有三个桃红色箭头,代表5分钟一班的师生免费乘坐的172路公交。遇害地点与奥巴马的家直线距离约1公里。

谁料想有精神失常的凶徒下午随机射杀路人?就在公寓车库?

遇害时范同学坐在车上,凶徒射击前他是否察觉知悉?如果有,在生命最后一刻还需要忍受骤然抓心的恐惧、痛苦。

学校通知范同学父母时,二老怎么接听电话的呢?是诈骗!是诈骗?!顷刻头脑空白,仿佛一个字也听不进,仿佛每个字都声如洪钟。

原谅我以我父母可能的反应去设想。

不堪设想。无法设身处地去想…… 


时隔14年,再度有学生丧命枪口,而再上次有学生遇害还要追溯到1977年。



11年夏初来学校交流,芝大特意为我们这些交流生安排了一位经济系的老教授,请他为我们做导游和讲解,坐校车游览一遍芝加哥全城。

校方也没有避讳,从学校开出来先经过紧临的黑人富人区,这里奥巴马总统的小楼有特情局把守,拳王阿里住过的大院豪气不减,直接穿入一大片黑人贫民区;或许也根本无可避讳,三面包裹学校的黑人贫民区根本也无从绕过 —— 缺开的一面是密歇根大湖。

贫民区败草丛生,商业凋敝,窗户残破,有的窗户没有玻璃,有的用木板封住,有的干脆用塑料布蒙上,让人看不透内部的勾当。

老教授说,这里失业率高达90%,黑人比例几乎100% —— 这是公开的数据,大约仅有1%的拉丁裔等其它族群生活在这。

“那他们只能靠领救济和犯罪而活了?“ 

”可以这么说。“

车子随后陆续开过中国城、希腊城、乌克兰城、越南城、白人富人区、市中心、拉丁裔区等各个区。有的区域如瑞典城等不过由于一二百年前城市聚生初期,来此的瑞典裔多聚集在一处而得名,如今仅有标志性建筑,其人口组成早已混杂;有的区域如拉丁裔区则富集着大量单一族群。

”似乎芝加哥不是种族熔炉?“

”更像一个拼图。“

【图】芝加哥的犯罪率地图,浅紫色最低,红色橘黄色最高,芝大所在的海德苑是天蓝色的39号(Kenwood)。(来自vochicago.com)

老教授说,50年代芝加哥的地价还很便宜,当时校董会动议将学校迁到城中和城北,因为四周社区不安宁。当时的校长义正言辞地回复,芝加哥大学要为芝加哥社会发展承担责任,只要芝大在此,这里就有转好的一天,如果我们搬走了,这块地就彻底烂了,因此我们必须要留下。

钦佩老校长的正直。

然而美国社会的发展完全辜负了老校长的初衷。


这幅拼图上,有些区域显然比另一些区域危险得多得多。

芝加哥近年来,每年平均因枪击死亡的人数约为600,城市总人口约七百万。

每当有人说芝加哥枪支泛滥、暴力案件多,总有一种调和的声音说,大部分枪击死亡都是危险社区的帮派火并以及饮弹自杀。

那我要问了,那剩下的小部分呢?是不是还是要分布在各个较为安全的区域?子弹是不是要射入良民的身体?

这其中有一颗两颗在学校边击发,便可能有无辜者殒命。

控枪失败根本是国家治理能力低下、治理意愿不足、治理职责缺失。

拥枪是平民对抗暴政的保卫手段,这鬼话还有人信么?1月6日国会山开放日活动,有哪个红脖子敢持械进入DC么?


对枪击的害怕是深刻在美国人骨子里的。

每年芝加哥的独立日都是血腥独立日,枪声伴着焰火声,声声入耳,声声难辨。有的年份,导师会请我们到他家里过独立日,在院子里烧烤、喝酒、闲聊;但总是下午3点多开始,5点半就催我们回家 —— 芝加哥在7月初要到近9点才天黑呐!为什么那么早就赶紧让我们回去?说得明白,入夜恐怕枪声。我的两位导师一个是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白人,一个是出生在加州圣迭戈的犹太人,态度一样,早回,回去晚上就别出来了。

【图】芝大的晚班校车多达15条线路(右图灰色的线路表明白天不运行),多重覆盖了海德苑的各个区域。从下午5点,每隔15分钟一班,直到午夜,再每隔30分钟一班,到凌晨3点半(周五周末延长至凌晨6点,每天上午7点日间班车开始运行)。

在街头步行不玩手机,时刻保持警惕和紧张,是常住芝加哥后形成的本能反应。

博士阶段的后几年,我每天中午去学校,夜里坐临近末班的校车三点左右回家。下了校车后,走一个街口约100米就可到家。一次夜里,我和一个白人女孩先后下车,她走在我前面大约5米处。突然,啪,黑夜里无端一声响。我膝盖一软,瞬间蹲矮半个头;看前面的女孩,身子肉眼可见地左右一震。我俩同时定住。她迅速侧头看我再回转看前方,我一半看她一半看前方声音大概来处。此刻沉默。漫长的两秒后,又,啪;随即,左前方10米高炸开一朵烟花—— 有人凌晨三点在户外放魔术弹。我俩又对望一眼,恢复常态,快步离开。

我不想生活在恐惧中!

健康的社会,强大的国家,民主的法律,最起码应当让民众不时刻处于恐惧之中,不是么?


美妒英才。

愿逝者安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