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兰斌强:吴敦义当选,会成为李登辉第二吗?(猛文两篇)

2017-05-24 深度内幕网




点击标题下「深度内幕网」可快速关注

兰斌强:吴敦义当选,会成为李登辉第二吗?


20日晚上9点,中国国民党中央公布选举结果,吴敦义不出意料地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而且是以14.4万余票、得票率52.24%的高票率当选,而之前与其形成最大竞争对手的洪秀柱只获得5.3万余票,排名第二。


  约摸一个半小时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吴敦义发出了贺电,吴敦义随即回电表示感谢。

 

 

 

  两党领导人的贺电、回电文字不多,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是否暗藏玄机、透出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因为这些或许预示着两党,甚至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

 

  一、“九二共识”不同调

 

  去年520之前的8年,之所以有两岸和平、往来和谐频繁,是因为有“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做为基础。而吴敦义之前对时任主席洪秀柱推动将“九二共识”列入国民党政纲而没有加上“一中各表”表示过强烈的反对。这次在竞选中,吴敦义再次反复强调“一中各表”,并强调当选后“不谈统一”问题,向公众发出明显的信号:“一中各表”才是吴敦义的“九二共识”,至于“台独”现在不谈。

 

  习近平在贺电中重点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也许是在给吴敦义再次提个醒。

 

  吴敦义在回电中则强调“一九九二年国共双方达成‘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对於它的涵义,双方同意用口头声明方式作各自表达’的共识....”、“展望未来,期盼贵我两党持续深化‘九二共识’...相互尊重与包容......”

 

  全文没有一句话是反对“台独”。显然,他有意回避了反对“台独”的议题。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如果将“各自表述”作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这样的“九二共识”对于未来中国统一有何意义?吴敦义显然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二、贺电、回电暗藏玄机

 

  按照以往惯例,吴敦义当选之后,其会很快收到习近平的贺电。然而,在国民党中央昨晚9点宣布吴敦义当选之后,却迟迟没收到贺电。据有关人士透露,当时国民党中央及吴敦义很担心怕收不到贺电。直到一个半小时后才终于盼到习近平的贺电。这又意味着什么?在贺电中,对吴敦义的称乎上与之前中共中央发的贺电发生了变化。

 

  称呼方式改变

 

  自蒋家退出台湾政治舞台后,每届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当选,中共中央都会发出贺电。

 

  1988年7月,国民党十三全会决议中首度出现“两岸交流”的字眼,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首度致电恭贺李登辉当选党主席,显示对李登辉有所期待。

  1996年发生“台海危机”,1997年8月李登辉连任党主席,中共中央仍发电致贺,但改为中共中央委员会致电给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党中央对党中央”模式,而且始终维持在党对党的层次上。

  2001年7月连战当选党主席,中共中央发贺电时,除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外,加入了连战的名字,算是对连战释出善意。

  2005年马英九当选党主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致贺电给马英九,当时称呼马英九为“先生”。

  2007年吴伯雄补选成为党主席;

  2009年、2013年马英九又当选党主席,一直到2015年朱立伦当选党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贺电都称呼当选者“先生”。

  2016年洪秀柱成为国民党首位女性党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贺电的“称呼”开始有了转变,不再使用以往的“先生”一词,而改为“您”这个颇为亲近的尊称。

 

  这次吴敦义当选国民党主席,中共中央循例发出习近平的贺电,不过,贺电对吴敦义的称呼却大不相同:习近平任内对当选党主席的马英九和朱立伦都称呼“先生”,对洪秀柱改称“您”,却对吴敦义直接称呼“你”,称呼方式的改变,引发不少联想。

 

  回电日期显眼

 

  吴敦义在这次选举中,除了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中各表”外,还因为“要统一到福建,到上海很容易”、“现在谈统一不适宜”、“到北京见到大陆领导人也会说‘一中各表’”等言论引发不少风波。

 

  正因如此,在回复习近平的贺电中,吴敦义最后的落款日期“106(2017)年5月20日”中的“106”就显得特别扎眼。因为这是“中华民国”计年的方式,也就是说,即使在两党的互动中,吴敦义依然强调的是“两个中国”。

 

  三、第二个李登辉再现?

 

  现在人们将李登辉称“台独”神主,其实李登辉无论是在辅佐蒋经国还是后来登上大位后的一段时间,他都是反对“台独”,提倡统一的。只是在当他感觉位置确实完全坐稳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形成了,他才翻脸暴露其真面目,举起了“台独”的旗子。所以,李登辉欺骗阴险的手段,一招就彻底将国民党分裂,而且吸引了不少人效仿他,台湾民众将这些人称为“蓝皮绿骨”。这些人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出生本土;二绝不说自己是中国人;三从不敢提反对“台独”;四人缘好,特别是与绿营人员关系数不清道不白;五南台湾居多。

 

  吴敦义出生在台湾南投(台湾中部),党政资历完整,做过高雄市市长、台湾“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主席等职,一向能说会道,人缘仅次于国民党的另一位人称“蓝皮绿骨”的王金平。吴敦义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李登辉,现在还没法判断。但是以其行事风格和主张,不少人存有此观点。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透露,台湾师范大学政治所教授范世平20日在吴敦义当选后,预测,吴敦义未来会把中国国民党“台湾化”,成为另类“台湾国民党”,以延续李登辉做“总统”时期的理念,但“吴敦义不会真正将中国国民党改名,而是从内部慢慢改造”。

 

  面对国民党现状,国民党是否能在吴敦义的带领下浴火重生,甚至在2020年能否夺回政权,其实对大陆来说已无太大的意义。认真做好统一的准备工作,积极为统一创造条件和机会,这才是大陆现在要做的。

  (来源:昆仑策网)


从孙中山到吴敦义,是什么让国民党行将就木?


吴敦义当选国民党主席,大选之后,无论是否会分裂,国民党在台湾失去人心,被边缘化的趋势已经无可避免,将不再是那个豪气乾云的政党。

2017年,同盟会成立已经1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已经105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已经67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多么熟悉的剧情,国民党还是那个喜欢内斗和山头的政党,读书人一声长叹!

 历史的轮盘拨回到1948年,12月24日,拥兵50万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在武汉通电,提出“国共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和蒋介石“下野”等要求。

紧接着李宗仁与甘乃光等又提出五项和议主张。接着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相继通电主和,并要蒋介石下野。

那时国民党已经在大陆陷入全面危机之中,值此党国存亡之际,唯有精诚团结,共度难关。

 鬼头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尚且如此,平日如何争斗,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国民党的失败,究其原因无外乎内斗,它从创立之初就与生俱来,成为甩不掉的阿喀琉斯之踵。

耗子扛枪窝里横

当人们习惯在金戈铁马的遐想中,纵横捭阖着民国风云,在三五杯酒盏后,谈论着时代豪杰时,历史的真相,往往还是在小小的细节里看得更清楚。

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初,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个革命团体组成,都有部分会员入盟,然而此时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的原兴中会员,包括孙中山在内,也只有三人,其他重要骨干基本上清一色都是黄兴的“小弟”。孙中山也知道黄兴没有“问鼎”之心,更没有抢班夺权的计划,但是这种局面让他这个同盟会的“晁天王”,难免有些尴尬。

1907年,成立了一年多的同盟会大小头目,到东京开神仙会,商讨起义的“国旗”。孙中山建议采用兴中会第一次起义时用过的青天白日旗;黄兴则认为青天白日旗太接近于日本国旗,应当采用井字旗,含有平均地权之意。

争执当中,孙中山突然发飙辱骂黄兴,以致于黄兴恼羞成怒,发誓要脱离同盟会。 “国旗”问题,表面只是枝节问题,实际上则涉及到“孰为正统”的派系之争,是“器与名”的问题。

 接受西方教育的带头大哥孙中山尚且如此,还如何让下面的小弟去守护一个革命政党?

接下来,同盟会的内讧的“纸牌屋”接连上演,其精彩程度比两宋之交更甚。

章太炎两次带头要把孙中山从同盟会大哥的椅子上拉下来,被黄兴喝止。

宋教仁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在革命党内部另起炉灶,待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再改组国民党,架空孙中山。

再到后来,宋教仁诡异的遇刺身亡。

 一群试图改变国家命运的热血青年,却始终走不出几千年来山头主义的怪圈,国民党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是带着不治之症来到这个世界。

斗转星移,败退台湾多年后,宫斗剧仍在上演。

有人曾经如此总结台湾两大政党:“国民党不男人,民进党无男人”!

国民党“不男人”的原因在于国民党一再的分裂,山中无老虎,都想称霸王,各派系各山头间矛盾重重,为自己的利益都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

侵犯了“老子的利益”,就要扯你后腿,哪怕背后洪水滔天。

1987年7月,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党禁”,给予反对党合法地位。就在民进党崛起、从外部动摇国民党一党独大局面的同时,蒋经国的去世又让国民党内部失去了控制派系斗争的领导力量,很快就发生了首次党争——“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之争,8年的内斗以李登辉大获全胜划上句话。

1998年,李登辉为了遏制声望日高的宋楚瑜,指定由连战参加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终导致宋楚瑜脱党拂袖而去。

 2000年的台湾大选,与其说是民进党获胜,还不如说是分裂的国民党把陈水扁抬上了总统宝座。

 总以为马英九上台会汲取教训,却还是一再削弱连战、排挤宋楚瑜、打压王金平,重用没有实际治理经验的大学校长、学者理政,贪图容易驾驭之便。

一艘快沉的破船,船底又被内鬼凿出了几个窟窿。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凋。结果穿裤子的男人怕背黑锅不出来,穿裙子的女人洪秀柱只好站到了船头。

 唯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即便如此,面对2020年大选,面对国民党党产被蔡英文没收的灭顶之灾,弟兄们也没有抱团的打算。

以至于洪秀柱表示,国民党搞到今天已经无权可争,再打就一团乱。

 团队都快被民进党满门抄斩了,最大的敌人居然还是自己。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1947年5月,带领国民党整编74师鏖战山东战场的张灵甫给蒋介石的信中写到:“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着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以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

预感很快得到应验,在张灵甫被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围困于孟良崮时,其他两路的非蒋介石嫡系的整编第25师和桂系第7军出工不出力,仅仅做个姿态而已。

张灵甫只好向外围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求援。远水解不了近渴,整74师的覆没就成了定局。 友军有难,先求自保,军阀最大的老底就是军队。

这一切,还是起缘于孙中山时代。

依靠江湖帮派,地方实力派军阀建立的中华民国,虽然几经整编平叛,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但内部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国民政府又收编了各路军阀,大鱼小虾都在一个锅里。

大大小小的派系既互相利用,又互相猜忌。一支名义上属于国家的军队各自为政,有如诸侯割据。

 作为中央政府的老蒋要整合,地方实力派们要对抗,没了军队等同于没了权力和乌纱帽。

1935年12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结束,有一段名言也诞生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殊不知,蒋介石对长征也有一番类似的评价。

1935年7月,蒋介石在成都对薛岳说:“国军长途追缴,从中枢到边陲,行军所至,中央威德远播,诚为我国历史空前壮举。”

追缴是一个目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中央势力深入西南,剿灭西南军阀,拔除龙云、刘湘、王家烈、陈济棠、李宗仁等不听话的“肉中刺”。

西南的诸侯们也不傻,看出了蒋委员长的意图,纷纷采取对策,防蒋胜于防共。

 广东军阀陈济棠,首先与红军达成停战协议,只要红军不进入广东,他就一路放行。

广西的“小诸葛”白崇禧,制定了九字围剿策略:“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对红军礼送出境。

四川的刘湘制定了拒敌于川外的政策,你不来我的地盘,我也不主动出击。

军阀们都明白,名义上是剿匪,实际上也是来收拾我们,留着红军,大家才有生存的空间。

老蒋在算计着军阀们,军阀们也反过来算计着老蒋。

这就是国民党,人人握着算盘。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没有谁的眼界能超过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军队的风气,不过是政治风气的缩影,即便是败退台湾,顽疾也无法医治。

国民党还是那个熟悉的国民党,即使它脱下了中山服,穿起了西装。

平衡不易,整风更难

不团结的背后,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虽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国策,可是对于一个革命党如何转变为执政党,脑中确是一片空白。

无论是早期的兴中会、同盟会,还是改组成的国民党,都没有纲领,没有组织,没有章程,没有选举,没有定期会议。

1923年,苏联驻广州代表鲍罗廷告诉孙中山,作为有组织的力量,国民党并不存在。

孙中山大为震动。没有组织,就没法有效管理,自由自主之下,再一致的理想也势必各行其是。

于是孙中山决定依靠鲍罗廷,用苏俄建党经验改组国民党。可惜后来鲍罗廷因“中山舰事件”被斯大林撤换,离开了中国。

鲍罗廷走后的国民党,又回到了无序状态。北伐战争之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开始了混战,直到日本人打到家门口。

即便如此,抗日战争中的国民政府也是多个军阀貌合神离的拼凑。

拥兵自重的路子,从春秋战国,到唐末藩镇割据,再到李鸿章袁世凯,久唱不衰。

武昌起义爆发,摄政王载沣试图调动北洋六镇新军,发现根本就没人理他。

 人家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练的是袁家兵,口号就是“吃袁大帅饭,为袁大帅打仗”。

民国从建立后,这个习惯也一直被传承。

就连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川军,也是只知道有大帅,不知道有中央。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试图对国民党“整风”,可惜还没动手,就被李宗仁等轰下台了。

事实上,蒋介石的整党愿望只有战败后蜗居台湾的时候才得以实现,他在那时候的讲话里数度谈到了“整风”。

然而蒋经国去世,国民党的徒子徒孙们又拿起了从前的武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他们在腹背受敌,民进党步步逼近的情况下,一直斗到了吴敦义当选主席。其中又因为选举现实与维持政治势力的需要,上上下下因循苟且、独善其身。

 然而此时,无论是马英九、洪秀柱、朱立伦,谁当选也改变不了江河日下的格局。520的主席选举,彻底暴露了国民党的外强中干。

看着自己的尸身即将沉没在万古长河中,却没有如唐三藏那样脱离凡胎、投身彼岸。这个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政党,如今只留下“时不我予”的感叹。

那一抹乡愁,早就消失在历史深处,无论如何振臂呐喊,不过是昙花一现。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ID:neimu007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