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连冻死阵地上:我军历史上的三个“冰雕连”!

2017-06-08 深度内幕网 深度内幕网



点击标题下「深度内幕网」可快速关注


  • 本刊专稿

  • 作者:科罗廖夫

1950年11月下旬,抗美援朝战争战果最辉煌的第二次战役,美军南逃沿途曾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三个连队以钢铁般意志面对严寒,整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志愿军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面,被后人称之为“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被载入军史。

1950年11月28日,志愿军发起了长津湖战役,20军属于先期入朝部队。由于动员时间紧迫,后勤保障出现极大困难。上海解放之后,20军下属各师分别驻守在嘉定、宝山和太仓。

1950年10月,20军乘坐火车移师山东;同年11月,乘坐火车入朝作战,这是第九兵团中最先秘密入朝作战的部队,27军和26军则紧随其后进入朝鲜。九兵团的部队只配发了华东地区穿着的夹衣和夏季军装,按照原定计划,入朝所需物资装备统一集中在沈阳、梅河口一线补充,由于入朝命令忽然提前,打乱了补给计划。志愿军官兵只能身穿夹衣军装,甚至有的部队还穿着夏季军装,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长津湖地区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当年恰好是50年不遇的严冬,夜间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40度。九兵团官兵向美军后方穿插行军时,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有的战士脚冻肿了,脱了鞋再也穿不上,干脆光着脚在雪里奔跑;有的战士又冷又饿,只能抓把雪往肚子里咽。

11月28日,在长津湖战斗中,我志愿军59师177团2营6连奉命固守“死鹰岭”高地,配合第27军阻击南逃之敌。180团则在黄草岭一带作战。死鹰岭的环境有多恶劣,仅从名字上就知道了,“老鹰飞上去都会死掉。”

死鹰岭阻击战的第二天凌晨,兄弟部队的官兵发现,敌人于死鹰岭下顺利南逃,而固守在死鹰岭高地的官兵未放一枪一弹。他们愤怒地派出一名参谋到死鹰岭高地查问原因。当这名参谋冲上死鹰岭高地时惊呆了:六连的125名官兵一个个身着薄薄的夏季军装,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战斗姿势,但已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高地上。

整个阵地上,再怎么冷、再怎么痛,没有一个干部战士站起来活动一下,没有一个干部战士点把火烤烤身子,因为大家明白,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暴露目标。“冰雕连”官兵如烈火中的“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死绝不脱离战位一步。

战后从该连牺牲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找到一封草草写在一个小纸片上的绝笔信,上面写着: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2009年济南军区排练演出了一部歌舞剧——《冰雪雄魂》。正是根据死鹰岭战役的故事创作的,这部歌舞剧首次在舞台上展示了战士宋阿毛的绝笔信。

在这次战役中,20军177团6连和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都成建制地冻死在阵地上。战后,20军这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减员达4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冻伤所致。

全国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士有240万左右,其中18680人来自上海,且多是奉贤、南汇一带,跟随20兵团入朝。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18万名烈士中,上海籍有1634人,多数牺牲在长津湖。

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陆战一师的军官曾说:“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衣,端着老旧的步枪,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猛烈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感谢浴血奋战的先辈,让我们今天能安逸的享受美好生活!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ID:neimu007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