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回归十八年,且看一个澳洲女人在香港的戏梦深闺

2015-07-01 安邸AD 安邸AD

18年前,香港从英国回归中国怀抱;18年前,Jenny-lyn从澳大利亚前往英国追寻自己的设计梦想。如今,已成为知名室内设计师的她又从伦敦搬到香港,在这个最是中西连接的拥挤小岛上打造出自己的幽蔽之家,犹如一颗养在深闺的珍珠。收藏多年的经典家具、艺术品和珍贵饰品在她强有力的编排下呈现出了独特且戏剧性十足的风格。


主人Jenny-lyn Hart Boden,出生于澳大利亚,兼有室内设计师、收藏家和时尚设计师等多个身份。她于1997年前往伦敦,与著名设计师兼艺术商David Gill共同工作,然后开设了自己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并在诺丁山拥有一家风格卓越的商店,专售20世纪中期的经典家具和灯具。2013年,她搬家到香港,更多地为住宅项目和商业造型项目工作,她最近的一个项目是为太古集团在成都的酒店The Temple House(博舍)做室内设计。同时,她在JL Collection品牌下还售卖一系列古董和现代设计。


客厅里,尽是Jenny-lyn多年收藏的20世纪中期的经典家具、现代艺术品和装饰品。墙边放置的是Ico Parisi设计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三脚桌,这是她在巴黎的Clignancourt跳蚤市场买来的。在桌子上方悬挂着Richard Allen的画作,来自The Cat Street Gallery。弧线形沙发是Jenny-lyn自己的设计,来自JL Collection。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不锈钢咖啡桌是Marco Giovannelli的设计。


餐椅是上世纪60年代的Unicorn Chairs,来自Chromcraft Sculpta,桌子后方是上世纪70年代的塑胶橘紫色雕塑,艳丽的色彩与自由的造型十分惹人注目,它的名字叫“bong”,由Mario Benedetti设计。餐桌上摆放的人头雕塑品实际上是陶瓷花瓶,由艺术家Oriel Harwood设计。挂在墙上的椭圆形镜子是一位来自伦敦的艺术家的作品。


前景处的区域放置着一对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滑轮椅,它们被重新以Rubelli的丝质面料包裹了起来。在右边的墙上,贴着一大面黄铜装饰品,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的设计,还有一幅同样来自上世纪70年代的油画,是Brian Sullivan的作品。


起居空间弥漫着浓郁的好莱坞风情,餐厅与客厅之间由一件上世纪60年代的Paco Rabanne屏风隔开。在屏风下面是一张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木质雕刻边桌。


在墙角处竖立的大型银叶棕榈树落地灯是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设计,古董银菠萝冰桶和烛台均来自JL Collection。银质覆山羊皮滑轮小车是Aldo Tura的设计,来自上世纪50年代。玫瑰木加陶瓷质地台灯是上世纪50年代的德国设计,同样来自JL Collection。


上世纪20年代的意大利扶手椅被覆以来自香港的古董面料。墙上挂着的是Thomas Darnell的画作,来自The Cat Street Gallery。


鸸鹋腿小边桌是Jenny-lyn自己的设计,其上放置的黄铜雕塑是Curtis Jere1978年的作品。位于大厅尽头的大型彩色塑胶镶板艺术品来自米兰一家老的Gucci商店,是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


在主卧室中,床头板被覆以来自香港的古董面料,床上 47 31777 47 15043 0 0 3338 0 0:00:09 0:00:04 0:00:05 3338皮草大衣是上世纪60年代的古董衣。左边墙上的黄铜雕塑来自JL Collection,右边墙上的油画则是Tim Summerton的作品,来自The Cat Street Gallery。


户外阳台能俯瞰整个香港市区的美景。两张法式扶手椅来自上世纪20年代,在它们旁边是一件上世纪70年代的金属雕塑。


俗话说:若想觅得珍宝,就要去最幽暗的山洞、最浩淼的海洋和最深藏的木箱里找。但在一切都明了快速的香港,哪里有这样的地方?那就随我们漫步到宝云路中段吧,你会看到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浪漫风格老建筑,搭乘古老的轿厢门电梯一路向上,室内设计师、收藏家、时尚设计师和风尚引领者Jenny-lyn Hart Boden那既明艳又幽蔽的家就能满足你的所有想象。


美丽时尚、笑容明亮、一头金发的Jenny-lyn完全就是上帝的宠儿。18年前,她从澳大利亚去伦敦,立志要成为欧洲顶尖的设计师,并很快就得到了设计师兼艺术商David Gill的赏识,受雇于他位于富勒姆路(Fulham Road)的一家知名艺廊。“和David一起工作非常难得,”Jenny-lyn回忆说,“他的品位绝对一流。对于他教给我的一切,我一直心存感激。”她敢想敢做,对20世纪的家具设计又充满无穷兴趣,所以吸收成长得极其迅速。仅仅几年时间,她便声名鹊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成为伦敦最负盛名的室内设计师之一。两年前,为了离自己在亚洲和澳大利亚的客户更近一些,Jenny-lyn把家搬到了香港。“住在香港对我来说最便利,”她说,“我很高兴能够经常回到澳大利亚去看看我的家人。”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这间公寓时,被这里寒酸的内饰吓了一跳。“但我没有被蒙蔽,反而觉得自己挖到宝了。这里空间广阔,阳台尤其宽敞,还能俯瞰都市美景。它就像睡美人一样静静躺在这里,等待着一个王子的吻。”所以她当即决定要来充当这位“王子”。改造工程只用了短短数周,她独特大胆的配色和艺术品选择,冲破了原本建筑结构的阻碍,令这个家焕然新生。


她刻意为这间顶层公寓添入了一丝上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风情,这是受她的美国设计界偶像Tony Duquette的影响。Tony偏爱华丽的装修风格,客户名单上更是星光熠熠。但与Tony不同的是,Jenny-lyn喜欢用风格各异的装饰来营造夸张效果,突出个性、优雅、简洁与极具线条感的家具是她最看重的。她一方面力图实现各元素间的平衡协调,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加入自己的创造——鸸鹋腿的脚桌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虽然我的设计看起来混合了各种元素,但其基调始终不变,只是每处空间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走进这个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工作室的鲜绿色外墙,这种强烈的视觉刺激拥有营造梦幻效果的功用,把人带入另一时空。一张上世纪40年代的法国木桌占据了客厅的大部分空间,墙上的黄铜面具和桌上的陶瓷摆件与上世纪60年代Jim Thompson的民族风格围巾挂饰完美应和。而这仅仅只是前奏。公寓的夸张风格在餐厅里得到了最佳展示。餐桌是米兰品牌Memphis在1976年生产的Ettore Sottsass多色桌。“非常赏心悦目,”Jenny-lyn笑着说,“和Sottsass以往的日常风格相当不同。”棕榈树是她设计中的常见元素,在这里也不例外。墙角的银叶棕榈树形座灯取代了传统树植,仿佛舞台剧的布景。桌子后方是上世纪70年代的塑胶橘紫色雕塑,艳丽的色彩与自由的造型十分惹人注目。“它有个有趣的名字‘Bong’,”Jenny-lyn说,“它的确有种平地惊雷的震撼效果。”


更迷人的宝贝是用于分隔起居室和餐厅的上世纪60年代的Paco Rabanne屏风。“它的设计基于毕达哥拉斯定理,这真是令人崇拜的理念,所以它也是我的最爱。”同样让她割舍不下的还有购自巴黎Clignancourt跳蚤市场、由Ico Parisi于上世纪50年代设计的三脚桌。“我超爱这件!”她的语气就像小女孩般惊喜!而由她自己设计的定制沙发“comma”则为整个空间带来了活泼之感。


Jenny-lyn的家不仅反映了她最擅长的明艳的混搭风格,同时也是她个性的一种彰显。“我从不知含蓄为何物,对我来说,一切喜怒哀乐都要充分展现,浓墨重彩地活一场才不枉这短暂人生!”而她的经典收藏则显示了她独特的品位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她坚定地认为爱一件东西就要努力跟它在一起,跟爱一个人是同样道理。她说自己做每一份设计时都抱着开放的心态:“我希望设计能充分反映客户的性格,但我也会偶尔在其中暗藏一份惊喜。我今年会为一位香港客户设计一个极简风格的空间。”这种不同的尝试总会让她兴奋不已,因为就像其他设计师一样,她也拒绝被定型、拒绝一味跟随潮流,她认为不论是风格还是性格,只有当你将它如牵丝弦般握在手中,它才真的会随你起舞。“如果人生如戏,何不倾情入戏?而家这个舞台,至少可以自由布景。


photographer:Michael Paul

portrait photographer: 雷坛坛

stylist:Jenny-lyn Hart Boden

writer:Michael Paul

editor:陈思蒙


《安邸AD》7月号纸刊6.15倾情巨献,iPad版同步呈现!“设计复苏”——今年米兰设计周呈现出设计界小阳春的蓬勃生机。



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即可订购《安邸AD》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