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 | 他们在杭州设计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97joz521&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称自己设计“诗”
陈耀光,知名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韩美林美术馆等。他是杭州城里出了名会生活的人,被冠以“园主”“岛主”等美誉。
江南风光,俯拾皆是文章。作为杭州设计圈的“大哥”,陈耀光正是用自己写的一首诗为本次采访开了场。或许是因为两天后,他公司所在的这个院子就将搬迁的缘故,他选了一首特别悠远的诗。公司在这个院子里已经诗意生长了12年,院墙上滴翠的青苔一如这个城市给他的感受——“湿润、斑驳、流动、柔软的有机体”。时光向前迁徙数个轮回,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在人潮散尽的除夕午后,从南山路涌金公园出发,穿入绿杨路,沿着柳浪闻莺,直至城隍山去逛一圈。这是他童年最熟悉的地方,穿着背心裤衩,跟着弄堂里的大哥们一起钓鱼、捉迷藏、斗蟋蟀……“小时候,西湖对我来说就像是大宅子里的大池塘,邻里们串门乘凉,年龄相仿的孩子们扎堆玩耍,黄昏的空气中都是对岸人家做饭的香味和河岸人家放飞的鸽哨。”
陈耀光设计公司所在的这个院子,在采访之后2天就要搬迁了。这里斑驳、湿润的青苔就像他对这个城市的记忆。
如今,他也成了“大哥”,便把自己的职业称为“设计诗”,“‘设计’在这里是动词,‘诗’是情绪和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他笃信自己的“诗性”遗传自外公——民国时期天津城南诗社社长陈诵洛。于是,赖床半小时、听着音乐回味昨夜梦境的早晨,那些在贺兰山韩美林美术馆建筑工地上捡山石而忘情的傍晚,那些日复一日记录着公司院落阴晴雨雪的手机照片,似乎都找到了妥帖的解释。
在杭州,陈耀光是出了名的“生活家”,曾拥有自己的园子和岛屿。现在这些地方都即将被搬迁,“一度也非常纠结,”他唏嘘道,“但反过来想,搬家不过是每个人都曾面临的平常事。12年里,我曾与这里的石头树木相守,与气候季节相守,与朋友际会相守,已经很知足感恩了。或许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该是换种活法的时候了。”搬家当下,他也在为多年收藏寻找安家点,“思考恋与舍之间的关系,一拖一二十年就过了,这么多年一直被职业‘绑架’,再不想做城市中心广场上雕像一样的人物了,”陈耀光率性地说,“以后想做点儿小设计——四个叉尖用玉石、塑料、木头、金属来做,只要在叉起食物的那一刻感到快乐,也是好的。”“务虚”他不是第一次:2013年与陈林、金捷自筹20万元,举办“竹木东西”展,院子成了行为艺术现场,扫帚代表竹子,满地刨花代表木头,100位嘉宾在管弦四重奏的伴奏中推杯换盏,推心置腹。“大家都说这是‘活在南宋遗风中的现代标本’,这大概就是江南人的玩法吧 33 44505 33 14940 0 0 3620 0 0:00:12 0:00:04 0:00:08 3620。”
桂语闻笛
程俊,生长于杭州本土,杭州文化演艺事业的强力推手,也是桂语山房的主人。平日里好与文化打交道的他,爱茶、爱花、爱音乐,也爱修行。正是他说服台湾舞蹈家林怀民来杭州做了云门舞集在大陆的第一场户外公演。
杜如松,笛箫演奏家,是程俊好友。他7岁学笛,10岁能登台独奏,从小被誉为“江南神童”,后又被誉为“江南笛王”。其演奏立足南派,博采众长,不仅技术一流,而且神韵飞扬。
而另一边,暮春时节的满陇桂雨虽无桂花,但那份春光还是让古老的诗词和故事都活了过来。每到这时,桂语山房的主人程俊就会泡一壶好茶,等老友杜如松来闲话。茶越喝越淡,情致愈浓,杜如松取出笛箫就抒怀起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1000多年前的陈与义虽是写洛阳旧游,却正对应此刻情景。
桂语山房的结构是一个回字形,中间专门留了舒朗的空间给翠竹。主人程俊说,不论你心里有多急,看到竹子就不自觉会慢下来。
品一口龙井,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叹:“做杭州人真幸福,如此自然美景就在城市中央,让我们能自由转换,咫尺山水、咫尺红尘。”在他们眼中,杭州之美,恰在比例,既是山水之间的比例,又是自然与人文的比例。不敢想象中国文艺史上少了杭州会怎么样?“杭州本身没出过特别伟大的思想家,因为它没有苦难的生活。但中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又都跟杭州有着不解之缘。所以杭州是一个整理伟大思想的地方。因这山水,大师们得以退一步喘息,将思想发散出来。”
桂语山房的一层大厅,厅内熏香用的是铁观音茶叶,十分宜人。
“但再美的东西都要和生活发生关系。所以我们除了珍惜这份山水之美,更要把那份人文的美也浸透到生活里来。”作为地道杭州人的程俊颇有些自豪,“如果你去观察,你会发现我们杭州的公交车是主动让人的。这种在规矩之外的自觉真让人欣喜。”事实上,作为杭州文化演出事业的强力推动者,早在2010年他就凭着这份对杭州的信心,极力说服台湾舞蹈家林怀民来西湖做户外公演。那也是云门舞集在大陆做的首次户外演出。“林怀民的要求十分高,现场不能有一点说话声,说真的,开始我心里也捏把汗。”演出非常成功,舞者们就在雷峰塔前表演了《白蛇传》,“但那个晚上比舞蹈更美的,是结束时观众集体留下来收拾现场,场地那么大,竟然一点儿垃圾都没有,我真感动!”
桂语山房进门处专门设置了一个跟茶相关的静谧区域。
虽然天天跟文化相处,但程俊说:“千万不要把普通人排斥在外,人文的生活我们都可以过。我常说,杭州的幸福就是能让你‘悄悄地过自己快乐的日子’。”他说话的当下,桂语山房的100多名员工正在享受他们的快乐——程俊把视野最好的三层空间留作茶室,请日本职人细细做了榻榻米,又请台湾食养山房的主人炳辉老师过来调整空间,不为经营,只为朋友和员工们有个习茶打坐的地方。他们摆弄着今天刚到的新茶具,爱不释手,都是些本土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在杭州,好像所有声音都可以发出来,一点小小的事情也容易被支持。”程俊特别关注这个群体,做植物的、做器皿的,甚至美院还没毕业就在学校旁边打铁做设计的小孩,“我都很愿意支持他们。我常去买他们的设计,也开放空间给他们做展览,给他们能把热爱之事做成的信心,这对年轻人很重要,对这个城市也很重要。传统不是因循守旧,这个时代需要有一拨人出来,重新解释我们的生活。”此刻,空间里都是醉人的茶香,他说不是杯中的茶,而是角落里正在烘烤熏香的茶。“它们都是被淘汰下来的叶子,但用来熏香又变回极品。”前几日马云的夫人过来喝茶,闻到这香味很是喜欢,问哪里可买,程俊便笑道,“我说,就在你们淘宝买的啊!她赶紧把网址要了过去……”
相比起来,杜如松的生活就更加“出世”。人称“江南笛王”的他说:“30几岁那时候,技术真是好得没话说。什么都会吹,什么都吹过了,接下来要怎么办呢?”正好1993年一次机缘去到台湾、接触到佛教的内容,虽然不很懂,却觉得精彩,于是偷偷把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剪下来。后来大陆经济发展,杭州的佛教、佛寺也开始受到关注。“当初有一个上天竺的年轻当家喜欢吹箫,想跟我学。他跟我学曲,我也跟他学佛,一来二去,大家就常在一起喝茶聊天吹曲。有一天,我又去了他那里,聊着聊着不觉天就晚了,回来的公车没有了,也没有出租车,我就只能一路走回来。走了一个多小时,天在下雪,我却浑身冒汗,当时不觉得,回到家一想,刚才从灵隐沿西湖走来那一路,完全就是宋画里的场景啊,一模一样的!这下自己就有点找到感觉,入了门了。”
2003年,天台寺要办智者大师诞辰1465周年的纪念音乐会,请杜如松来做。他满口答应,但回过头来就蒙了,“这个佛教的音乐会应该怎么做啊?好在1995年,我在台湾佛光山看到了星云大师的一场音乐会,当时我就觉得很震撼。那时候我们理解的震撼是《黄河大合唱》那样的,但当星云大师那个音乐会的合唱一起来,怎么比《黄河大合唱》还震撼呢?当时我就想,杭州自古是佛教重地,佛乐在杭州做有没有可能?”于是他便把法师们集合起来,磨合了半年,最后音乐会取得轰动性的成功,连参演的法师自己都没想到,“出世入世之间,还能借由音乐这么来表达”。
杭州的佛乐就此发展起来。“现在很多文化生活都回来了,雅集、音乐、茶会、插花……生活的确是好像又回到了南宋那种时候。所以杭州的美一直都是活的。以前只是在书上看苏东坡、白居易的杭州生活,现在我们自己也活成那个样子了。”
茶室位于桂语山房的三层,拥有最美的光线和视野。程俊专门请了日本的职人来细细做了榻榻米,还请老友、食养山房的炳辉老师来帮他一起调整空间。
“人在年轻时,什么都想要,从不嫌多。后来入了这个门,才知道减法更重要,于是从所谓的大舞台上转身,来到这个小舞台。但现在我觉得这个小舞台其实才是真的大舞台,我可以在这里修行、在这里创造、在这里逍遥,也和更多的东西玩:跟茶玩、跟书画玩、跟器物玩。因为修行,音乐才超越了技术,而走向无限。”这是杜如松的肺腑之言,也是他自14岁来到杭州后再未离开的感悟——江南繁华地,每到春时韶华盛极,但再艳的花也有凋零的一天,再美的江南也必然承担生命轮转的感伤。所以在杭州,除了看到自然美,体会人文美,更要练习接受生命起落的必然。
隈研吾与杭州的“肌肤之亲”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十分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建筑是人类肢体的延伸,所以它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此次在杭州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也是他在亚洲范围内设计过的最大单体建筑。
仿佛被木香的氤氲所推动,沿着未上漆的松木板条围砌起来的斜坡走上二楼休憩区,半菱形贴地的木质座椅、两张草蒲团、四颗散落在侧的圆石在邀请你落座。面对敞亮的落地玻璃,窗外如同在播放一场静幕电影:高低有致的黛瓦檐墙映衬着几棵落拓桀骜的高耸乔木,背后是夕阳时分的苍穹,贴在玻璃上的那排仙鹤像是刚从宋徽宗的《瑞鹤图》中飞出来,只有在这里享受过一段“出离时刻”,你才会明白为什么隈研吾在新书《象声词建筑》中把这座自己担纲设计的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归类为11种象声词中的“沙沙”建筑一类——或许,那正是树叶从乔木上落下的声音。
整个博物馆采用了5万多片江南民居常见的旧瓦,将它们“吊”在钢丝编织而成的网上组成半通透墙面。
利用灰瓦连缀而成的坡屋顶,从上方俯视,如同在看一片小小的村落,十分有温情。
“这里本是山丘上的茶园,建筑物的地面根据山地的斜度略有倾斜,使其更有紧贴大地的感觉,建筑物设计为多个菱形的并列,既可以配合复杂的地形,又可利用小小屋檐的连接营造出‘村落’的感觉。”隈研吾详述着自己的设计理念,“采用5万多片江南民居中最常见的旧瓦,大小略有不同,便形成了微妙的质感,将铺设屋顶剩余的部分‘吊’在钢丝编织而成的网上组成半通透墙面,就像筛网一样,柔和流入的阳光,在不同时段会呈现不一样的世界。”
高大的落地玻璃将户外的景色最大化地纳入视野,玻璃上粘贴的仙鹤图案直接来源于宋徽宗的《瑞鹤图》。
素来热爱“自然建筑”的隈研吾认为,20世纪征服世界的水泥混凝土正是切断了空间与材质关系的“元凶”,而自然恰恰应该利用水、石、木、竹、土和纸等材质,根据空间的各自特点赋予其生命。这次美术馆设计的灵感来自致力于传统民艺展示与传承的民艺博物馆本身,从设计、建造到策展耗时三年,揭幕首展《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甫一亮相,即引爆杭城人民的热情。
“所谓尊重历史,便是要理解那些创造了历史的人所用的心力与智慧的价值,而通往理解这些价值的钥匙,便是那座城市的建筑。”隈研吾如此说,饱含着对杭州这座城市的感叹。面对西湖的山水,隈研吾想用自己的办法在这自然风景与高密度城市之间造出一个拥有“引入”作用的“隔栅”,也像一层皮肤,而这次,这层“皮肤”竟一不小心就成了他在亚洲设计的最大单体建筑。“一个人如果生活在粗制滥造的物品世界里,他的内心也一定是粗制滥造的;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不美的生活空间中,那他的心灵也肯定会受到不美的影响。”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曾这样形容民艺之美的重要性,而杭州这民艺博物馆,正是借由江南民艺的展示来散播生活之美的种子。
民艺博物馆的揭幕首展《天工开物——江南乡村工艺的世界》中,“格物之知”部分展出了100扇江南地区典型的雕花木窗格,很多样式和花纹的美都超出了我们一贯的认知。
博物馆中还设有这样一个跟自然天光完美结合的会议室,整个空间不仅光线极美,还充盈着淡淡的自然木香,十分宜人。
据说,在整个博物馆的建造过程中,隈研吾“无视”合同规定,随时随地都在往杭州跑。而当博物馆终于落成,他带来的一位日本摄影师为了拍摄整个建筑与环境的图片,整整在这里泡了7个昼夜。“建筑是肉体的延伸,它其实是在延长人的生命啊。”隈研吾的这个名句其实也是在说美,而在美到极致的杭州,他用自己的建筑跟它来了一次“肌肤之亲”。
建筑之内
沈雷(左)及孙云(右),内建筑设计联合事务所创始人。孙云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性情沉静而温和,相比之下,沈雷更加活泼“好动”。两人一动一静、一庄一谐,特别投契。
在杭州,设计师们彼此之间似乎都很熟络与和谐。做一件事,大家都来捧场,意见相左时可以讨论,但绝不拆台,颇有当年浙商的风范。所以在我们脑中,虽然各自专注着不同方向,但杭州设计师总给人以一种以“群像”示人的印象。
孙云跟很多人一起协作完成的手工画作。
譬如这天先去拜访杭州本土最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内建筑”,进了园区刚一问路,蹲在路边的厨师就热情地招呼道:“你找沈雷还是孙云?他们都在里面吃饭!”2002年,这两个搭档共同创立“内建筑”,转眼已是14载春秋。步入工作室的大门,仿佛一个居家大厨房,一角还晾着自制的香肠。而真正的办公室,却藏在这厨房的上面。“设计是一件快乐的事,直接反映设计师生活的状态。只有快乐地生活,才有好的设计。”比起沈雷的运筹帷幄,拥有信仰的孙云更为内敛。好几年的时间里,他都会去郊外的农房里过周末,或独自逸乐,或邀好友在月色里饮茶赏星,对他来说,美是里尔克的诗句,黑而沉静。至于沈雷,快乐则更多烟火气。“40岁后不再约早会,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到办公室画三四个小时的图纸,一周里必有三四天买菜回家亲自下厨,陪家人晚餐;在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吃顿螃蟹、喝个小酒,幸福其实很简单。”
内建筑设计事务所内孙云的办公室,轻松俏皮的氛围代表着他们快乐地生活、快乐地设计这一理念。
作为圈内比较例外的事务所,内建筑一点儿都不“魔鬼”,近4年辞职率为零,让两位创始人甚感欣慰。面对业务上的成功,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做50人以内小而美的公司: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授业模式;每周保证员工固定的休息时间;每年组织一次全员海外旅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实行开放式合伙人制的设计事务所,50位员工中的30多位已晋升为合伙人。“1994年接到第一单五星级酒店的设计合同,连夜开车到上海开了4个五星级酒店的房间,进去各种量尺寸、看设施,自己第一次住五星级酒店的经验竟然是一夜未眠。”沈雷调侃地回忆道。而如今一有好的设计酒店落成,事务所成员便分小组前往住宿参观,甚至去意大利的中世纪教堂巡礼,也不再只是两位老板的事。
孙云的家具设计——“团契”系列。仔细看这三组凳子,都是供多人坐的,而且要彼此之间很熟悉的人,才可以舒服顺利地坐下来。孙云说之所以设计这系列的作品,就是为了保护人与人之间原本该有的那种近距离的温情和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
最近的新作之一是为外婆家设计的高端餐厅——宴西湖。大屏幕的LED循环播放着好友潘杰在1095天里,不论阴晴雨雪拍摄到的西湖美景剪辑而成的17分钟视频影像。“杭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希望人们在这里享用美食的同时,能够欣赏到即使坐在西湖边也未必能领略到的春夏秋冬、日暮晨昏之美。”沈雷说内建筑Logo上的“内”字之所以少一撇,“即像是一道从围合空间的门缝照进来的光线,既照亮空间,也照亮人在空间里的喜悦”。而这种喜悦之感,就是他感受到的杭州——除了西湖这一潭水,还有宝俶山、雷峰塔,它有宋画里的山水轻灵,也有丰子恺笔下的人间温情,还直接反映了对尺度、比例自成一派的江南美学。
浮生美事
吴永红,设计餐厅“食课”创始人之一。爱好收藏东南亚的老家具,也爱好各种美食与美物,还对传统美学的当代实现拥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活成一个张岱那样的“闲人”。
坐在城市另一端的吴永红则更向传统回溯一点。这个最大理想就是成为“当代张岱”的年轻人,从做平面设计开始,一路蔓延到室内设计、建筑、收藏老家具、品玩好器物……有一阵,吴永红喜欢宴客,找一处小隐私宅,布置一番,请最会做菜的朋友刀客掌勺。刀客总有些稀罕的食材——福建的三十年陈皮、湖南的土法香肠,冬天他会拒绝做拿手菜白切肉,因为天寒养膘,猪皮太厚,不能接受打折扣的口感。在吴永红看来,这就是“食客该有的境界”。
琉璃灯是吴永红在苏州找年轻设计师手作的,而那扇铜质的大门更成为吸睛的重点。
“食课”一层进门处的陈设说是一家家具设计店也毫不过分。
“遥想古时,萧山富士聚餐宴客是极讲究的,”不善言谈的他打开了话匣子,“请擅书法的人写请帖,请城中最好的厨子烹饪,选什么时令、邀哪些人、摆什么食器、泡什么茶、喝什么酒、点什么香、插什么花、请谁来弹琴助兴、穿什么衣服、拿什么赏玩都是细细推敲过的,无不求‘雅、趣、乐’,吃饭不仅是做几道菜那么简单,而是文人生活强大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既然有这般念想,他干脆开间自己的餐厅与现代人分享这般美事。在他的餐厅“食课”里,空间陈设绝不比食物逊色——藤席镶顶、旧木板裹墙、老木头打的原创家具不上漆、年轻琉璃匠人的手艺与库存铜质五金结合的灯具、不断调整至最适合菜品色相和用餐体验的照明、陶艺师定制的手工碗碟……无一不是他反复推敲的结果。在这个用流行文化、艺术、手工艺和全绿色食品“创作”出来的空间里,吴永红希望通过手作食物和手作食器来致敬日常美味,并创造与“食事”相关的更多可能。
生于义乌,学美术出身,虽然少时常来往杭州,却觉得西湖也不过稀松平常。等万水千山走遍,领略过美西大峡谷的荒凉粗犷、京都庭园的侘寂禅意和凡尔赛宫的金碧辉煌,才更悟得这一湖山色的人文分量。“风景其实是文化的载体,知觉就此打开”,从张岱的小品、陈洪绶的绘画、《随园食单》和安居的城市里,他获得越来越多真正与血脉相通的信息。餐厅项目使他与很多各行各业的年轻创作者们结缘:“这座城市如同是江南传统文化碎片的堆积体,它提供给你的灵感线索是无穷的。这些线索就像漫天飘飞的柳絮,你生活于其中,不可避免会沾染上几缕,你就可以像搭乐高一样把它们把玩出各种可能。”
玩梦ABC
美式古董家具与饰品集成店ABC,全名为Amber Bob Collection,其中的A代表女创始人Amber,B则代表男创始人陈飞波(Bob),是一对死党好友的组合。
而帮助吴永红实现这些可能性的好友就是设计师陈飞波。混杭州文艺圈的人都知道,蜜桃咖啡、牛仔厨房、速写,都是这位人称“BoBo”的,比吴永红话更少的男人的作品。而“食课”跟隔壁同样是吴永红跟包冰一起创立的家居零售店UTT的设计图,也都出自他之手。除了帮人做设计,陈飞波还在滨江保留了一个容纳自己爱好的地方——古董家具店ABC。2015年10月10日,他和怀着同样梦想的Amber合作了这家彼此梦寐以求的店:水磨石地面和灰墙组成的简约空间里陈列着Amber搜罗于世界各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式经典古董家具。而Amber的个人品牌Pure imagination下的原创首饰、针织衫也在这里找到了“安居点”。
偌大的空间内充满了Amber从世界各地搜罗回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式经典古董家具与饰品。
最近这几年,杭州的设计圈确实发生了巨变,“很有趣的现象是,身边的年轻人都在不约而同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说上一代设计师更着意于满足商业诉求,那么我们这一代或许更关注还原自己的生活。”比起“跨界”,陈飞波更愿意用“连接”来定义自己,学服装设计出身,曾从事平面设计、家具设计,又以室内设计师身份成为杭州新一代设计师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地心”餐厅和灯光艺术家合作设计照明,把手工艺者导入不同的设计项目中来,ABC常年点缀着年轻艺术家黑一烊极具流行气息的艺术作品……“室内设计涉及的面相可以很多,其实只要坚守自己明确的美学核心,那么做得更开放一些反而可能更出彩。”
因为陈飞波也是创始人之一,所以整个店面的设计与陈设当仁不让也由他一手包办。当然,你在这里也能找到Amber设计的饰品。
陈飞波出生于舟山,求学于泰州,简短地逗留过温州,如今已在杭州度过了15个春秋;Amber求学海外,嫁了美国丈夫,2014年从工作多年的深圳回归故里。“我们都喜欢杭州,天天就像生活在景区里,40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可以见到任何一位想见的同城朋友。上海的朋友看到我们拥有这么大的一家店,都以为我们是‘土豪’,其实是因为杭州没有大城市那么多压力,所以人不用着急,一切都可以多一点‘玩’的心态。或许也正因如此,杭州设计师都比较‘自然主义’,作品也少一点儿火气。”
除了ABC,他们现在正忙着桐庐青龙坞的民宿项目,陈飞波对这个身在真山真水中的项目很是看重。他说自己和圈内的同仁都有一个没讲出口的共识,即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对得起眼前这片山水,也不辜负老天对杭州这座城市的眷顾与怜惜。
photographer Johan Séllen 、张强(开篇)
stylist Yann Song
writer Alla、陈思蒙
editor 陈思蒙、许绿芸、夏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