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0平方米,标准之家不一般的温馨!

2015-11-17 12月刊 安邸AD

在香港小有名气的DeeM设计店主人Debra Little,也拥有自己的艺术画廊,她在香港的家已经住了10年,适可而止的艺术、设计、古董收藏,恰到好处地搭配在一起,在满室阳光的映衬下,温馨浓郁。



主人 Debra Little与儿子Bode,身后油画为居港画家杨东龙之作。


Debra Little:生于阿德莱德、后移居墨尔本的 Debra,1991年应建筑公司之邀来到香港,参与赤鱲角机场、酒店和企业等设计项目,而后成立自己的设计顾问公司、开设独立设计品店DeeM,2011年开始经营艺廊。 “当初并没想过投身艺术行列,就如同当年在香港留下来发展事业一样,一切只是随心而动。 ”



客厅里材质款式以至出身地各异的沙发和椅子,是一家人的安乐“窝”。 画家杨东龙描绘香港市貌的画作,呼应了墙身的绿调和窗外的绿荫,十分抢眼。购自巴黎跳蚤市集的40年代橙红色丝绒沙发,她自言最爱窝在里面读报。


从事室内设计的Debra,从香港还是殖民地时期时定居至今,一直以港岛区为家。 眼前这个近60年楼龄、约150多平方米的平层公寓,便是她的第4个家,也是她与儿子Bode及先生YK的安乐窝。房子藏身低密度住宅内,位处恬静的中半山,远离喧嚣的市中心,距地铁和公司约十分钟步程,被苍翠的绿树围拢,加上沿路车流较少,容许爱慢跑和散步的女主人可以不时活动筋骨,或者步行上班,所以落户于此,一住便已十年。



“ 对于收藏的艺术品,我要享受它们,使用它们, 让它们丰满我的生命。”由女主人设计的金属书架,展示了25年来的收藏。 与建筑和艺术相关的杂志,根据书封的色系作分类,大都因日晒而逐渐褪色,印证了年月的流逝。横卧厅里的印花沙发,是她在芝加哥拍卖行觅得,设计师Edward Wormley特地用瑞典布艺设计师Jack Lenor Larsen的花布作为它的外衣,让老沙发焕发出无限青春魅力,这个镇店之宝,曾被不少客户趋之若鹜,只因深得女主人钟爱,最终还是被收归家里。


“天朗气清的时候,家里的颜色都会跳出来说话。 ”拍摄当天正好是大雨过后,但见黑白、琥珀、铜金、芥末、彩蓝和橄榄绿等色彩,连同丝绒、皮革、云石与黄铜等材质,布满墙身和地面,勾勒出无限丰富的空间层次,令人应接不暇。酷爱中世纪风格的Debra,最爱把现当代家具和艺术品玩混搭,逾十多年历史的黄铜饭枱、生铜铸造的烛台、偌大的云石茶几,还有沙发上的钩织靠垫等,都来自自家小店,它们与旅行时带回的中古家具和艺术珍品共冶一炉,并没产生丝毫的违和感。“我们一直保持着喜欢搜罗老旧家具的习惯,就如你坐着的皮革椅子,已有50年历史了! ”



那些画里对于人物真实的、精确的、 详细的表述,好像是对这个时代、我们快速变化的生活最真实的记录。以黄铜和软钢打造的餐桌,乃Debra的作品,与Gaetano Sciolari的吊灯甚是对味。 后为居港画家杨东龙之作,Debra爱他笔下描绘的都会日常与人文风貌。



除了在各地寻宝, Debra也爱在网络发掘有趣独特的东西。 至于选取心头好的条件嘛,她以自家小店为例,直言只挑自己喜欢,而顾客也会喜爱的东西。 “当然一切也得建基于个人风格、审美意识,以至品牌的整体理念。”


顾及到生活上的需要, Debra也将室内的格局作了些改动。 像把原来的厨房改成开放式,在后头增设储物空间,前端则添置长长的大理石台面。 “我们经常围聚于此。 ”她说,“有人在烧菜,有人则在用餐,或把食物传给另一方...... 诸如此类的情景,最是百看不厌。 ”

除了家具,几乎每一个房间随处可见的绘画,聊起客厅墙上的大幅具象油画,Debra滔滔不绝:“艺术家叫杨东龙,1973年从内地移居香港,他善于用他独特的风格描绘眼前的世界,捕捉香港日常的生活,东龙的人物设置非常真实,那些精确的、详细的表述好像这个时代和快速变化的城市生活最真实的记录。”原来早在20年前她就由一个共同的朋友认识了东龙,当时他们艺术家之间常常串门聊天,她往返于他们简陋的工作室,乐此不疲。时间过得很快,2000年左右她开始做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开始带着朋友们造访他的工作室,纯粹出于对他工作的热爱以及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她买了好多他的画,2011年当和他谈起想开自己的艺术和设计工作室DeeM时,谈到在自己的画廊里做一个个展,她们一拍即合。从此东龙的作品就一直摆在DeeM里,到如今,在她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家里随处可见东龙的画。



因钟情殖民地时期的低矮建筑,为维护它本身独有的元素,房子原来的结构都尽量予以保留,像上世纪的柚木大门和柚木地板、书房里的柚木书架,乃至露台上的马赛克和一整扇铁栅玻璃门等,都是这个家的历史凭证。 “我们是整栋20户中仅剩的两家仍然保留这扇门的。 ”门框上的金属横梁,恰与地毯上的纹理相呼应,俨如倒影般,安静注视着她们诗意般的平常日子。



当你对一种风格有着强烈的感觉时,家具或艺术品自然而然会加入你的收藏,然后你就想着要为它们找个合适的家。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经常以工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之影响为主题,Debra自言喜欢其作品背后的哲学,图为里海一废弃钻油台。 旁为澳洲艺术家Shona Nunan的雕塑作品。 藏有藤篮抽屉的小几,原是中世纪的缝衣桌。



为了时时刻刻与窗外的绿树丛林同呼吸共命运,寝室也同样被改成半开放式,加装了活动折门之余,更把原来的铝质窗花拆掉,让一整面墙几乎所有窗子扩展至最大限度,彻底把窗外连绵不尽的绿意延揽至室内。床上的方垫与厅里的钩织靠垫,俱来自其家具店。


这种与生俱来的对于艺术与设计天然的鉴赏力从何而来?Debra开始悠悠讲述起她家族的传承,专业裁缝的外婆从小教会她缝纫,差点让她走上服装设计那条路。而母亲是一位画家,是她打开了自己的艺术世界,让她对色彩、设计、构成以及细节着了魔。小时候,她们有时会花好几个小时一起画画着色、做手工、编织甚至做饭。当她在澳大利亚读室内建筑学位时,妈妈可以陪着她在地板上做模型画平面图到半夜,还常常一块儿去艺术画廊看展览切磋艺术想法。这些家族的传承让她天然的亲近艺术、手工艺和设计,而现在,9岁的儿子也耳濡目染着她的艺术生活。



家就是我逃离忙碌工作,享受和家人朋友相处的绝对私人的领地。所以,它是我个性、爱好和生命旅程最自然的延伸。“天朗气清的时候,家里的颜色都会跳出来说话。 ”内墙靠窗全部刷成绿色,和户外完美呼应,也让室内的一切沉闷一扫而光。



寝室里的柜子,跟厨房的同款橱柜皆为Debra设计,刻意不让表面镀漆,以保留粗糙自然的面层。 柜顶右边是李文生结合中式意象与自然风貌创作的木刻。


谈及艺术和空间的关系,Debra态度坚决:“我通常像策划一个展览一样让一个生活空间重生,但只限于我的设计与艺术咨询工作,家除外。对于我,家就是逃离忙碌工作,享受和家人朋友相处的绝对私人的领地。所以,它是主人个性、爱好和生命旅程最自然的延伸,随着时间流逝,空间里的设计和层次会有某种程度的变革和编辑,或增或减,但绝对不是简单的调节位置。当你对一种风格有着强烈的感觉时,无论家具或艺术品会被自然而然的加入你的收藏,然后你就想着要为它们找个合适的空间。我确实有小小的不断壮大的收藏,但我不热衷存储和摆弄它们,我要享受它们,使用它们,让它们丰满我的生命。”


时光流转,可艺术品、旧物与人的故事,仍在不断写下新的一页。


photographer:Philippe Le Berre

writer:Maggie、Judy

styling:Esther van Wijck

edito:Judy

special thanks:The Stalk Room and Pierre Herme




《安邸AD》12月号纸刊11.15上市,iPad版同步呈现!“圣诞在敲门”,你准备好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