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姑娘,来新疆吧~~总有一款婚礼适合你!

2016-07-22 艾力克木·亚森 新疆共青团




婚礼

WEDDING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交汇、传承。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婚礼是最能够体现各民族历史传统积淀的,今天小编就来带你看一看各民族婚礼中都有哪些历史的传承和积淀吧。


首先是维吾尔族的婚礼

内容包括提亲、订亲、结婚三个阶段。维吾尔族的婚礼比较隆重却又充满欢乐。结婚当天早晨要举行一种叫做“尼卡”的仪式,“尼卡”由阿訇主持。仪式开始前,阿訇会查验双方的结婚证书,随后问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是否永远相爱而互不抛弃等,新郎在回答时要干脆而响亮,表现出对女方的热恋和坚定,但新娘则要问到第三次时才回答,而且声音很小,羞羞答答,其他人几乎听不到,只有站在她身边的伴娘才能听到,所以都由伴娘再大声地向大家宣告:“愿意”。其实并不是新娘在犹豫,而是有意在逗逗小伙子,当然也有不好意思和怕羞的缘故。


        “尼卡”是一种庄重的仪式。在回答完问题之后,一位姑娘端出一个精致的托盘,上面摆着一小碗盐水,里面泡着有两块小馕。这位姑娘要站在新娘和新郎中间,新郎和新娘要当众抢着吃下碗里蘸满盐水的馕。刚刚新娘还低垂着头,不好意思,扭扭捏捏,但在抢碗里的馕时,情况却大不相同,她勇敢而果断,动作敏捷而迅速。据说,谁先抢到馕,就预示着这个家庭谁最忠于爱情,所以在抢馕时,男女各不示弱,表示他们从此相亲相爱,携手踏上新生活征途的决心。



下午新娘打扮得如花似玉,头蒙面纱在家或宴会厅等候迎亲队伍。新郎穿着结婚礼服,在亲友们的簇拥下前往新娘家。一路上新郎和一起迎亲的小伙子们吹奏起各种民族乐器,高唱歌曲,当新娘的闺蜜们得知迎亲队伍来到时,立即堵上大门,讨要足够礼物后才允许迎亲的人进门。新郎进门后,新娘的亲戚好友会将新娘拉向自己,等新郎表现出足够诚意,才将新娘交给新郎。





新娘离家出门时,要和家人告别,并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出门后,迎亲乐队便会弹起吉他、打起手鼓唱起歌,载歌载舞,以示欢庆,迎亲队伍与新人的亲朋好友乘车前往宴会厅,途中还会欣赏沿路美丽的景色,与亲朋好友拍照留念。在城市,也有一些新人会去KTV、公园等地举行party。

宴会厅后,举行“掀盖头”仪式,男方母亲会为新娘掀盖头,给儿子戴花帽和手表,给儿媳戴首饰,并亲吻儿子、儿媳的额头,表示新生活的开始。“揭盖头”仪式结束,现场长者带领大家“都瓦”,也就是祈祷,祈福新人和和美美、白头偕老。在客人们饱餐之后,大家开始唱歌跳舞,婚礼在喜庆与歌舞中欢快的进行。



接下来看看哈萨克族的婚俗

哈萨克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环境给予了哈萨克族丰富的情感、慷慨的气质和鲜明的个性。在过去,哈萨克族的婚姻大多是由父母包办的,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少,以前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的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如今,这种习俗和观念已有了很大转变。现在哈萨克族的结婚择偶仍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另外,男方家庭还特别注意女方的母亲,他们有句谚语:“母亲是女儿的影子,母亲好,女儿也一定错不了。”按照哈萨克族的习俗约定, 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的近亲不能通婚。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办自己家喜事一样热情参与、欢乐与共。



婚礼当天,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歌手都要唱许多约定俗成的婚礼歌,新娘在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要唱与父母亲人的哭别歌。新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还要给新娘送一份厚礼,有条件的一般要送 100只羊,15匹马,条件差的也要尽力而为,有所表示。哈萨克族婚礼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在婚礼开始前要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吟诗,祝福一对新人今后生活美满幸福。





我们再看看蒙古族婚俗



婚礼主要内容有:提亲、走亲、送聘礼、造新房及姑娘宴、婚礼、揭围帐、回门等7项婚礼,蒙古语称“胡日木”草原蒙古族的婚礼一般要热热闹闹的进行三天。婚礼当天,男女双方家中都要设宴款待来宾,热闹非凡。新郎穿着崭新的袍子,在伴郎和迎亲队伍的簇拥下,带着酒肉食品前往女方家中迎亲。女方则派嫂子或舅母在院门口迎接。


新郎家人行礼之后,新郎在伴郎的陪同下向女方的灶神和其他供神叩头,敬献哈达,然后向岳父、岳母及亲属献哈达敬酒,行磕头礼。

礼毕,新娘家中的一位长辈要祝婚礼词,岳母要给新郎送一件新袍、一双新靴子。得到岳父、岳母许可,在新郎要接走新娘时,新娘要给父母亲友一一敬酒辞别。大家则唱送别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踩着白毡进入新房,在众嫂子的带领下,新娘向公公、婆婆、叔伯父舅等长辈一一敬酒献哈达,并行磕头礼。凡接受新娘磕头的人,都要回赠礼物,之后大家入席欢宴,尽情歌舞,青年人则举行拉羊皮、抢羊头等娱乐活动。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婚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婚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在历史上各民族的婚俗也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演变,到现在也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如维吾尔族婚礼上的盐水泡馕就预示新人要向盐和馕一样永不分开,也警示新人不要忘记从前的苦日子,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揭盖头后的都瓦是祝福新人白头到老;长者拿馕在一对新人头顶画圆,是希望新人今后生活富足圆满。

甜蜜


维吾尔族婚礼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保留新娘进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着新娘上车等习俗,但城市里的这些婚俗已简化,增添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比如维吾尔族的婚礼现在形成了一种既传统又时尚的婚礼,在念“尼卡”时新娘会穿传统的艾特莱斯并戴头巾,而在下午的婚宴上,新娘会穿上洁白的婚纱,或者是婚纱与艾特莱斯结合的特色婚纱,新郎会穿上笔直的西服戴上花帽,挽手走过红毯,交换礼物,切蛋糕倒香槟抛花束,而且还有证婚人向新人送上祝福,又比如在婚礼上既要跳欢快的麦西来甫,又要有“快步”、华尔兹、disco等现代交谊舞等。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牧民进城定居,哈萨克族的婚俗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接亲的马儿变成了汽车,比如财礼由牲畜变成了家电,新郎要穿上西服,新娘也会穿上婚纱头顶哈萨克传统毡帽。汉族的婚俗也是如此,比如旧时的大红绸红盖头、流水席、唢呐小钹变成了现在的西装白婚纱、婚礼进行曲和牧师宣誓,这些都是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同时,吸收一些新的、时尚的元素,这也体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观念在不断更新。

各民族的婚礼受现代文化的影响,还突出的表现在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年轻一代的恋爱观、婚姻观都在逐渐摆脱传统习俗的束缚,如以前的父母包办、指腹为婚等习俗,慢慢的演变成了年轻男女自由恋爱,在婚姻生活中女性的自主性增强了,她们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的地位正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男子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庭生活中能够尊重女性的意见。


婚礼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仪式,所以一场难忘的婚礼不但是两个人相爱的见证更是新生活的开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各民族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共同生存,虽然有各自的文化和习俗,但是却又有很多文化习俗上的相通之处,虽然每个民族婚礼的形式都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各民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都是一样的。

比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婚礼念“尼卡”时,阿訇都会问一对新人: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疾病或健康,你们是否都会相濡以沫终生不渝,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阿訇会祈求真主赐予这对新人幸福;蒙古族的新婚夫妇会在蒙古包外铺好的白毡上共持一只羊胛骨朝着太阳跪拜,先拜天地日月,然后向喇嘛叩拜,喇嘛则诵经,请求佛祖保佑他们平安无事;又如汉族婚礼上的拜堂仪式,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对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在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的新生儿的取名仪式上,阿訇会在给孩子取好名字后祈求真主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汉族会在孩子百天时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公布孩子的名字,出席的老人还会给孩子戴上金锁银锁,祈祷孩子长命百岁,这些也是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祝福与希望。


这些都充分说明,每个民族追求美好的愿望都是一样的,对于美好的追求是不分民族的,这些才是正常才是符合人性的。


文/艾力克木·亚森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


本期编辑:廖慧  郭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