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于6月26日(周三)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体重管理,促进群众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通报近期出台的卫生健康重要文件。一是印发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通过加强老年听力健康的科普宣传,开展老年听力的筛查与干预,支持老年听力健康的公益活动等,预防和减缓老年听力损失的发生。二是印发食管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进一步规范相关疾病的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防治效果。三是印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基本内容(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各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设,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普及应用,支撑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以上是近期重要文件情况通报。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个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通过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提高全民的体重管理意识;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升体重管理效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体重管理的支持性环境,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动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的改善。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围绕“加强体重管理 促进群众健康”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女士;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二级巡视员杨敏女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女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建方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任献青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新华社记者
当前体重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请问启动“体重管理年”这项活动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这项活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对于提升人群健康状况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好,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国家居民在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研究都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许多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超重与肥胖问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都有关系,是这些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超重问题、肥胖问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全国爱卫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一共16个部门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体重管理年”活动突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强调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公众体重管理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重管理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主动参与并重视体重的管理。二是强调动员社会和群众广泛参与和积极行动。推动体重管理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医疗卫生机构、进餐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引导群众将健康理念转化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动,做到知体重、管体重、得健康,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局面。三是强调注重分类指导,提高体重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专家、行业学协会以及社会团体的作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编制和发布体重管理权威信息,并加强指导,提高群众管理体重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四是强调科技支撑和赋能,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推动体重管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比如可以通过研发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体重管理相关指标,充分运用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体重监测和健康管理,促进广大群众维持适宜的和健康的体重水平。我们希望通过“体重管理年”活动,对我们国家居民的体重管理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健康体重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逐渐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谢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什么是合理体重?公众应该如何判断?我们了解到,部分超重肥胖人群,身体的各项指标也许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他们的肥胖属于疾病吗?谢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赵文华
谢谢这位记者的问题。我想,体重就是人体的总重量,体重其实是评价我们健康最重要也最简单最容易获得的一个指标。我们通常把体重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低体重,也可以叫营养不足;第二类是体重正常,或者我们说是健康体重、合理体重;第三是体重过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超重和肥胖。判断体重的科学方法,就是我们正确获得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以后,计算一个指数,这个叫做体重指数,通常叫BMI。就是用我们一个人测得的体重(用kg表示),除以两次这个人的身高(用m来表示),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体重指数或BMI。再给大家举一个成年人的例子,比如一个30岁的人,体重60kg,身高是1.7m,那我们就用60除以两次1.7,大家看到是20.8,那么也可以判断一下,这个体重指数是正常的,就是合理体重。所以,体重的判断很简单。另外还有一种,特别是对成年人,除了体重指数以外,腰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判断我们脂肪在身体里面的分布,所以我们国家也有腰围判断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标准。大家可以看到,中心型肥胖或腰围是分男女的,男性的腰围和女性的腰围在判断中心型肥胖前期和中心型肥胖有所不同,这个可以作为男女判断中心型肥胖的一把尺子,也就是腰围尺子。我们成年人计算了体重,怎么来快速判断体重是不是正常?我们有BMI尺子,按照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在BMI尺子上一转,在红颜色区就是肥胖,在黄颜色区就是超重,在绿颜色区就是体重正常。成人体重分类表就是判断成年人体重计算BMI以后是不是正常的一把“尺子”。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把两把尺子经常用,大家对于儿童还有儿童的生长发育曲线,还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之所以体重要判断,要用BMI和腰围判断,是因为BMI和腰围是两个独立作为超重肥胖判断的标准。这两个指标和刚刚说的肥胖相关的这些慢性病和一些健康问题都是相关的,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这两个指标如果都不正常,那就是一个叠加的问题,叠加风险更大。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传递体重过高过低都不好、对人体的健康都会有影响的理念,我们希望每个人都用“两把尺子常量量”。另外,您刚刚说的有的人是体重高了,但是身体的其他指标可能没有问题,那么他们属不属于肥胖?我们知道,大多数的超重人群特别是年轻的人群,他们的超重或肥胖很大程度都属于“单纯性肥胖”,我们在营养学上也叫“能量过剩型肥胖”。对于这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是最大可能通过体重管理,非常有希望回归健康体重的群体,他们能通过体重管理获得健康效益,也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谢谢!凤凰卫视记者
俗话说“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科学地做好体重管理?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这个问题请徐研究员和赵研究员共同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赵文华
谢谢您的提问。您刚刚说的“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这个说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在哪儿呢?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强调膳食能量摄入的可控性,也就是说“管住嘴”可能更容易实现。但是也包括了一部分人群,如靠运动或健身支出能量,特别是高强度活动,长时间有困难,靠支出能量难以实现。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吃和动之间的不平衡,所以减重减肥的关键,一定是严格控制吃的总能量摄入,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另一方面,一定要把吃进去的能量,特别是多吃进的能量支出去,应该坚持“多动一点更好”,进和出二者的平衡,对于健康体重的维持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鼓励每个人都要设定好自己的体重目标,定期进行一下自我监测。在这里,从营养或饮食方面,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非常重要。所以希望大家一点一点共同努力,能够学会估算吃的食物的能量,哪些食物含能量比较高,确保摄入的能量不要超过自己的需要量。第二,除了能量控制,在膳食上对于健康体重,还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膳食的质量。在这里面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的主食不能过度精细化。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和保证健康。在社会上,有一些“减重”“健康体重”“减肥”的误区,比如断食、过度节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不吃主食),甚至是生酮饮食,这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流行,觉得不吃主食对体重很有好处,不吃脂肪也有好处,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这种饮食方式本身就忽略了人体健康对各种各样食物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所以饮食不仅要多样化,还要饮食有规律,盲目减重不仅不能实现减重的目标,也可能导致体重反弹,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谢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徐建方
我接着赵研究员讲的营养方面,我从运动方面跟大家进行分享。说到“三分练”,其实就是普通老百姓讲的迈开腿,实际上是有讲究的,如何迈开腿?也就是科学健身在体重管理方面有几个点跟大家进行分享。第一个点,就是我们要选对恰当的运动方式,也就是我们的运动类型。一般来说,我们运动减脂,开始的时候都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跑步、游泳、长距离骑行,以这些方式为主。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辅助一些力量练习,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些体重比较大的,而且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我们建议如果他不适宜长时间长期的跑步,他可以做一些游泳或者划船器或者骑行这样一些项目。第二个大方面,就是我们要控制住每一次运动的强度,因为运动的强度是决定了我们运动效果的很重要的方面。在我们减肥刚开始的过程当中,比如我以跑步为例,跑步过程就不宜速度过快,有一些可能存在着误区,我跑的是不是很快减肥的效果就更好?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的。因为速度过快之后,强度是过大的,强度过大了,反而会使得我们身体里的能量消耗是以糖原为主,对于身体里脂肪的消耗是少的。另外,强度过大,特别是体重过大的人,他运动损伤的风险也是增大的。所以说,我们强度上是要控制。当然了,如果强度太小,总体来说热量消耗也过少,减脂效果也不好。第三方面,要掌握频次。就是每周到底运动多少次。现在我们可能对于减重比较急切,还有人的健身愿望是比较好的,恨不得天天减、天天练。实际上,运动频次的掌握要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每天都是进行大强度、高运动量的减肥或者运动的话,我们身体或者说我们整体上没有一个保障体系,我们的恢复是跟不上的,会给我们的伤病埋下很多的隐患,这是一个频次的问题。当然还有一条,我们的健身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今天想起来了就锻炼一下,其实这种总体上肯定减肥效果也不好。另外,每次锻炼时候的总时长的控制,有些可能想连续跑三个小时、两个小时,连续在健身房里锻炼,这种实际上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对于我们身体里面的运动器官、一些关节会进行长时间的磨损,可能会运动损伤。还有,没有合适的恢复,会影响到我们的免疫力,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免疫机能。所以说,必须要有好的恢复营养。最后提醒一点,在进行科学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针对性的热身,以及运动后的放松、牵拉,这样促进我们的恢复和再生。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谢谢两位研究员分别从吃和动的角度给大家提了建议。请继续提问。中国网记者
在体重管理方面,如何协调部门资源,营造社会支持环境,同时如何做好基层动员,形成推动合力?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有效的体重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全社会联动”,就像这位记者所说的,要协调部门资源,同时要加强基层动员,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强调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统筹各方资源。这次“体重管理年”活动,我们一共联合了16个相关部门来共同推动,将体重管理融入到各项政策和行动计划中,积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推进体重管理工作的支持性氛围和环境。比如教育部门,主要是指导和加强在校学生的科普宣传教育、优化学生膳食营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运动和活动时间,促进儿童、青少年维持健康体重。体育总局在加强全民健身场所设施供给方面持续发力,让老百姓能够有地方去活动、去运动、去健身。广电部门主要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群众普及科学的体重管理知识。我们这次还联合了全国总工会,主要是提高职工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体重管理和知识的宣传普及,丰富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体重管理。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单位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大家关注体重、一起管理体重的社会环境,促进提高体重管理效能。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体重管理的良好氛围,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我们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同时,我们还要求组织专业人员进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体重管理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形成联动合力。谢谢!中新社记者
我们知道运动健身是保持合理体重的重要手段,广大群众对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是越来越高,请问国家体育总局在服务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二级巡视员
杨敏
感谢您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关注。一说到减肥减脂,大家自然会想到体育运动,“管住嘴、迈开腿”的理念已经广为大众熟知,“能健身、会健身、健好身”也成为全社会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方面,体育总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会同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首先是大力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确保群众“能健身”。我们持续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群众滑冰场等建设工作,引导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让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更加便利。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9平方米,“健身去哪儿”难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其次是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确保群众“会健身”。我们组织专家学者、优秀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乡村和企业,开展品牌统一的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科学健身大讲堂、国民体质检测等活动,把健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此外,还积极研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学健身方法,制作简单易懂的科学健身短视频和科学健身节目,创作运动安全科普作品等,向社会广泛发布传播。再就是不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供给,确保群众“健好身”。参加体育比赛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也可以检验日常锻炼的成果。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有丰富的赛事活动的供给,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社区运动会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赛事的品牌活动,每年我们有7个全国性的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按时间顺序从年初到年尾顺序开展。对于三大球、群众冰雪活动我们也是予以重点推广。此外还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举办的群众性的赛事活动。目前群众展示健身成果的舞台是更加广阔。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就要开幕了,8月11日闭幕。大家都知道,每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恰逢奥运会期间,在此,我们呼吁广大群众在为奥运健儿加油的同时,也积极动起来,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今后体育总局将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热情,统筹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大力度,把场地设施建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推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谢谢!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体重管理中也有独特的技术支撑作用。请问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肥胖问题?有哪些预防肥胖的建议和方法?谢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任献青
好的,谢谢记者提问。祖国医学关于肥胖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时代,都已经有提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说明过食膏粱厚味,造成多余的脂肪堆积于体内,会形成肥胖。经过后世医家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总结出肥胖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先天的禀赋不足、过食肥甘、疏于劳作、情志失调等。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有句俗话,叫“十个胖子九个虚”,说明肥胖人群中大多数都是“虚胖”,少数是“实胖”。虚胖大多数是因为气虚、脾运无力,很容易酿湿生痰,积聚于体内,而成为肥胖。实胖大多数因为饮食的过量,导致脾胃的负担过重,超出了正常的运化能力,导致痰湿的堆积,而发为肥胖。因此,肥胖的干预,我们要因人制宜,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顺利脾胃的生理特征,以调节气机、平衡阴阳、行气化浊,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中医来讲,体重管理这方面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管理经验。《黄帝内经》曾经说过,“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这说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防止肥胖的发生,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我们也常说民以食为天,这也说明饮食就非常重要。关于膳食的原则,《内经》是这样论述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谷物、水果、肉类、蔬菜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在药食同源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吃一些像苦瓜、山楂、荷叶、薏苡仁、茯苓、山药等这些药食同源之品。以上这些膳食指导原则,应该说对体重管理都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也非常重要。刚才我们专家已经就科学的健身做了详细的论述,我在这里不再赘述。当然,在这里也想提醒一下,像我们中医的一些传统健身运动项目,像太极拳、八段锦,也是可以提倡积极参与的。当然,这些项目在防止肥胖及相关问题的发生方面,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管住嘴、迈开腿”。当然,合理的睡眠、良好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对于肥胖来讲,我们中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希望通过预防来降低肥胖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谢谢!南方日报记者
为什么有人天天坚持运动,同时控制饮食,体重却没有变化呢?是这种减肥方式无效吗?部分过瘦人群光吃不胖又如何改善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徐建方
感谢您的提问,体重有没有变化,是很多人认为我们在减肥过程当中唯一的判断标准或者依据,在这里想跟大家作一个分享,他的认知是片面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当中,除了骨骼以外,一个是脂肪,一个是肌肉。我们大家都知道,肌肉的密度比脂肪的密度大,肌肉的密度大概是脂肪密度的1.2到1.4倍,也就是说,相同重量的肌肉会比脂肪的体积要小。这就说明,比如我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锻炼,我的体重可能就是没有变化,但是我身体里的脂肪是减少了,我的肌肉是增加了。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他不仅仅使我们显得更瘦、显得更美,而且由于优化了我们身体的肌肉,就是我们身体成分的优化,对于我们健康状况是有个很好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体脂率的测试,也就是了解一下身体里脂肪含量的变化来判断。另外,也有很多人还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就是我们腹部脂肪堆积容易过多,这样会形成一个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都会有影响。很多人都会问,是不是我只要做腹部锻炼,我多做腹肌锻炼,是不是我的腹部脂肪就会减掉?在这里要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实际上脂肪的动员是全身性的,特定部位的锻炼对于特定部位脂肪的消耗是没有明显作用的,它当然对特定部位的肌肉的强化是有效的。谢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赵文华
我再接着回答刚才这个很重要且我们经常听到的问题,如果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或者健康原因的影响,“过瘦”人群“光吃不胖”的说法没有科学道理,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过瘦”其实是可以调整的,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通过适当增加身体活动,实现健康体重是不难达到的。还有一部分人群,我们知道他们不仅超重或肥胖,还同时合并着我们经常说的“高”,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等,还有一些肥胖人群合并着我们都知道的几大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这些人群的饮食和身体活动应该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但是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健康饮食和积极的身体活动,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和药物一样的作用。在公众减重这条道路上,没有捷径可循,综合措施特别是生活方式管理十分重要,所以不建议大家盲目地自己用药减肥。如果采取医疗措施,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谢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实施方案里强调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请问不同人群的体重管理有何侧重点?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将“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内容,提出对于五类重点人群管理的策略和措施:一是学生体重管理,重点是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帮助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一减”就是减少进食量,“两增”就是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一调两测”就是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二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重点是加强科学育儿的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的全面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以及身体活动和运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三是职业人群,也就是青壮年和劳动力人群的健康管理,重点是指导个人平时加强体重监测和定期体检,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丰富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等。另外,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加强食堂管理,提供健康饮食,主动关心和关爱职工健康。四是孕产妇体重管理,重点要做好妇女围孕期的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同时,还要管理好产后的体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五是老年人体重管理,重点是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动态监测老年人的体重、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老年人在预防肥胖的同时,也要预防肌肉减少,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少肌症”,减缓身体机能的衰退,降低发生跌倒和骨折的风险。谢谢!羊城晚报记者
如何更加便利地参与体育锻炼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刚才体育总局也提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在增加,请问体育总局在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二级巡视员
杨敏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年前,根据国家有关文件,我们启动了“15分钟健身圈”建设。“15分钟健身圈”一般是指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者骑车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就有可以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建设“15分钟健身圈”,对于老百姓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意义十分重大。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为此,体育总局会同各级体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全民健身设施的供给,首先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引导各地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群众滑冰场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第二是支持完善农村地区和边疆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组织实施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建设县级多功能运动场或维修、更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器材;第三是持续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其中2023年就补助了2491个场馆,覆盖全国近1400个县级行政区域,受益人口超过4亿。最后是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配置标准,确保群众健身安全。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建或者改扩建体育公园1900多个、全民健身中心近1400个、县级公共体育场600多个、健身步道8万余公里、社会足球场1万余个、群众滑冰场300多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近15000多个、智慧健身设施4700多处、户外运动服务设施5100多个,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660多个。从以上的数字,相信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不断增加,健身场地不足的难题也在不断得到缓解。谢谢!中国青年报记者
家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在体重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请问如何进一步强化家庭在体重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体重管理的行动中来?谢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赵文华
您这个问题特别好。在体重管理这件事情上,家庭的作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替代。首先,应该把体重管理纳入到健康家庭的目标和行动,坚持倡导“大手拉小手”“小手帮大手”,实现家庭健康生活新理念。在体重管理上做到“三知一管”,知标准、知变化、知方法,全家科学管理。二是要创造好的家庭饮食环境,并且要行动。父母的饮食行为、孩子的营养观念都会互相影响,让健康知识在代际之间互相分享,让好的行为互相影响。比如说,坚持主食不能缺、油炸不多吃、肉鱼适量、蔬菜顿顿有。在行动方面,不妨尝试家庭一周健康饮食计划,大家从食谱制定、材料购买、厨房烹调,到最后同桌分餐等等,同时避免浪费。另外,油壶、盐勺、糖罐这些定量工具也可以使用,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一周的总量控制。家庭成员互相支持,减少静态行为,除了实现充足的身体活动以外,要减少躺着、靠着、坐着这些静态行动。在这里面,16个字的身体活动,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对每个年龄的人、对全家特别适用。全家人一起去户外活动,共同采取积极的出行方式,分担家务、主动健身等等。最后就是全家人一起监测体重变化,互相提醒,画曲线记录每个人体重,实现家庭肥胖聚集风险的降低,人人获得健康体重。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谢谢赵研究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记者
有些人由于太忙了,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请问这类人群应该如何控制体重,提升自己身体健康方面的能力呢?谢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徐建方
好,感谢您为有着繁忙工作任务的在职人群提出了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体重控制有三种锻炼的方式,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就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力量练习及高强度间歇,当然也可以把这三种运动方式进行不同组合。中低强度的有氧练习,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跑步、游泳、骑自行车,主要是在一个低强度下直接消耗我们身体里的脂肪。另外一个,我们很多人就会像刚才您提到的,我没有时间,是不是我必须要每次腾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来锻炼?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动则有益,只要你动起来,你的身体就是一种消耗。所以说,我们每天当中有若干个小于10分钟的锻炼,对于我们减脂、对于我们身体的健康都是有效的、都是有益的。另外,我们通过力量练习,就是我们平常讲到的抗阻练习,主要是增强肌肉的含量,提高我们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代谢率之后,特别是力量练习之后,我们身体安静状态下的脂肪消耗会增加,这样起到减脂的效果。再说到高强度间歇,高强度间歇实际上就是一组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后面马上接着一组短时间低强度运动,这样交替进行若干组,它最好的作用就是节省时间,效果也很好。但是它有个前提,最好是要有一定的锻炼基础,身体素质各方面都还不错。另外,我们在这里也是针对当前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快,提倡“体育运动生活化”“体育运动碎片化”,也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比如说我们上下班可以多步行一段,比如坐公交可以提前下来,走一走。另外,假如我们的膝关节、踝关节都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坐地铁的时候爬爬楼梯,另外在办公室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些短时间的运动,比如一些简单的拉伸。总之,我们提倡把运动当成“零食”,像“零食”一样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对我们的健康促进有很好的作用。谢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谢谢徐研究员。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我们聚焦体重管理这一大家非常关心关注的问题,也回答了记者朋友们的提问。接下来我们还将举行其他系列和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编辑:康小北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