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寄语 | 一路同行 静待花开
一路同行 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
戴莹钰:录取院系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家长姓名:戴秋飚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这样的句子,总令人怦然心动,也往往给我些许伤感。对于孩子的教育,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想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目的在于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01
书香氤氲,润泽生命
“蹭读”的快乐时光
女儿一丁点大,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她对书本的兴趣,一本有着精美插画的《唐诗三百首》——这是她最早接触到的一本书,让她爱不释手。尽管不识字,但那些插图,却也让她明白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对草木乃至万物的关怀……于是,她开始对书产生了好感。
大一些,识了字,她就更爱读书了。家中有两个大书柜,都放满了书,她开始翻阅最底下那些薄薄的小册子,都是《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之类的故事书,她喜不自禁。
这些书都读完了,上面的书又都太深奥,怎么办呢?于是我这个当爸爸的想出个妙法——“蹭书”看。于是乎,每天晚饭后,我和妻子把女儿“扔”在书店,便悠哉悠哉地散步去了,转一大圈后再来书店找她,并美其名曰“各取所需”。
孩子来到书店,寻找她的挚爱。穿梭在书架之间,徜徉在书海之中,闻着书卷香,她乐此不疲,沉醉其中。在这段时间里,各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都通过各自的著作,走进了她的心房。她对书,不再仅仅是好感,还夹杂着渴望和喜悦……
“陪读”的脉脉亲情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做到。这一点对家长来说做起来不容易,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如果家长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足球赛,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可能会反过来说:“你为什么不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陪读,也应有更高层次意义上的价值,那就是父母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努力学习来影响孩子,陪孩子学习,与孩子共成长,和孩子共同创设一个追求知识的家庭学习氛围,这样的陪读,才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于是,每晚都有一段时间,是我们全家的“充电”时间:女儿在她的小书桌上专心学习;妻子静静地坐在女儿旁或是翻看报刊杂志,或是进行本科自学;而我则看看书,上上网,写写稿……一家三口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其乐融融,安静而温馨,这成了我家一道亮丽的风景。
“导读”的讲究艺术
有段时间女儿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却不喜欢其他类型的读物,这样偏颇的阅读取向,长期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有时候,任凭我循循善诱,都敌不过女儿一句“那些我不爱看。”
强扭的瓜不甜,我要想出好办法让女儿对不爱看的书逐步产生兴趣,让孩子走进广阔的读书天地。
记得有一阵子女儿喜欢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对里面的一些科学小实验非常感兴趣,常常纠缠着我问个究竟。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借此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上网、上图书馆,去获取知识,解决疑问。慢慢地,她逐渐对科普类读物产生了兴致,家里的那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也成了她书桌上的“常客”。
“共读”的美好生活
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喜欢看些什么样的书?如果不及时跟孩子交流的话,你根本无从了解。
有时候,女儿迷上了某些儿童文学,她就会跟我说:“爸爸,你知道我看了几遍了?我已经看了五遍啦!你也看看吧,就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了。”
她把书塞到我手里,硬要我看,我不感兴趣:“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儿童看的,我……”
她盯着我:“你不是经常叫我要读各种类型的书吗?多看看儿童文学,保持一颗童心也很重要哦!”
她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为了做孩子的榜样,我认认真真地看起来,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小主人公吸引住了……
第二天,我和女儿滔滔不绝地就这本书交流起来。交流当中,我抓住教育的契机:“你瞧,爸爸一开始也不感兴趣,但真正去读了,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居然一口气不看完都不肯罢休呢。你的建议非常好,以后你多向爸爸推荐好书。你呢,也看看家里的那些书,看看爸爸推荐的书,多看几页,也许会喜欢上的,试一试吧。”
就这样,在女儿的“逼迫”下,我也读了不少儿童文学,这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也起到了较大的帮助;而女儿呢,更是在我的影响下,读了不少历史、科普类的书籍。互相推荐,共同阅读,多多交流。我们是父女,也是书友,读书,我和女儿结伴而行,生活是如此的充实。
现在,阅读是女儿每天的必修课,看见好书就挪不动脚步。阅读使女儿在最后的高考中,语文发挥出色,当然这都只不过是阅读的副产品,更可贵的是用阅读装点起来的童年会成为她最美好最温馨的记忆。
02
科学“陪读”,讲究艺术
陪读是一门艺术,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也曾走过弯路。
女儿刚上学时,我每天乐呵呵地帮助女儿答疑、检查;一段时间下来,我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局限性。诚然,陪读有利于敦促孩子、及时辅导,及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动态,主动取得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和配合。但另一方面,陪读耗费父母的时间和精力是惊人的,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从表面上看,女儿在我的全程陪读之下感觉作业认真了,正确率也高了,但实质上是依赖性变强了,“独立”完成作业的概念减弱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一遇到问题立即推给我解决,久而久之,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不到较好的提高。
就拿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女儿平时特粗心,做题目常常犯错。以往检查作业时,发现问题我都及时让她订正,也教育过她。但我发现收效甚微,一到考试更是错得离谱。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这很可能与我的“陪读”有关:虽然检查出来的错误是订正好了,但没有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题目为什么做错了,错在哪里,为什么必须这样纠正,所以考试就往往就拿不到高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和方法:
首先,不再越俎代疱。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女儿,独立完成作业是她成长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开始,我还是帮她检查作业,但不同的是我不再指出来,而是让她自己去检查。这一下,她就得一道题一道题地重新验算,重新检查,等于是重做了一遍。慢慢地,她认识到认真细心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其做错重新订正,不如一下子就做正确。一段时间下来,女儿作业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接下来,我就告诉女儿,今后我只检查她的作业完成与否,然后签字,作业是否正确,我就不看了,而且很多内容也看不懂了。至于作业中的错误,做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去承担,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女儿懂事地点点头。
就这样,慢慢的,女儿作业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习惯逐步形成,作业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在正式考试中,会做的题目基本上能够做对。陪读,不是“代替”,不是“陪太子读书”,更不是“越俎代疱”,而是科学的艺术的“关注”。讲究陪读的艺术,做高明的家长,这样的“陪读”,我会将它进行到底!
03
尊重信任,静待花开
有一次,偶尔翻阅女儿的作文本,令我震惊的是看到了以下一段文字:
“今天,老师让我们表演课本剧,并要求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还要请爸爸妈妈打好分,写好意见。我来到爸爸的办公室,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爸爸正在忙着什么,也不知有没有听清我的话。等我表演结束让他打分的时候,他居然只给我打了85分,而且还对我说,准备不够充分,表演不够熟练,85分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当时有一丝难过,我精心准备的表演居然获得了爸爸如此的‘好评’。可第二天到学校一看,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给孩子打了高分,甚至有的同学打了99分,可事实上他们的表演远远比不上我的精彩与娴熟。此时我真的好伤心,为什么爸爸就如此‘小气’,连一句小小的赞美都不给我?!……”
看着女儿的周记,我百感交集。说实话,当时我的初衷是为女儿好。女儿平时得到的表扬与鼓励较多,久而久之,容易使其产生“骄”、“娇”二气,给她打85分是想让她清楚地认识自己。
握着女儿“沉重”的作文本,我的心情很沉痛。我没有想到,自己一句简单的评价,居然带给女儿如此的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学过那么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却唯独没有在自己女儿身上正确使用!诚然,孩子不能溺爱,但是像我过去那样为了激励、磨炼孩子而过分严格也是万万不可的。
这件事让我警醒,促使我反省,也改变了我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逐步步入了科学性民主型的轨道上来。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作为家长来说,更要讲究教育艺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真正尊重孩子。像我家孩子,入学高中参加高一夏令营时分班考试被分到了理科竞赛班,但她对自己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觉得自己语文、英语是强项,数学成绩还可以,但是数感不是特别好,况且文科中的历史、政治又是自己喜欢的科目,于是在夏令营的第一天晚上就打电话回来要求转到文强班,虽然我和孩子妈妈纠结了整整一夜,但第二天还是冒雨赶到南菁请求转班。因为我觉得尊重孩子的意愿最重要,她既然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有自己喜欢学、爱学,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到现在她都骄傲地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我想引用《读者》上看到的一段话 ,与大家共勉: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赞赏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这个世界。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她们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作者:戴秋飚
编辑:安天源 刘威
审校 张子涵 何雨婵 陈川东 何建平
美编:欧阳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