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元培新生讨论班:探索新生教育,畅行学科之海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20-08-28

  全文共3545字,阅读约需10分钟

生讨论班是元培学院“全方位的新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元培学院这样一个专业选择自由度相当高的地方,许多新生在刚刚走出高中、走进大学时难免会对专业选择产生迷茫,不确定大学的众多专业中究竟哪个最适合自己。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学科,熟悉通识教育,元培学院教学办公室的老师们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行了“新生讨论班”项目。相比于由单一的学科完成新生教育,新生讨论班则为新生们在入学伊始提供了了解各个学科、加强师生交流的机会,并为同学们未来的跨学科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生讨论班不同于其他面向大一新生的学科基础课,也不同于其他院系帮助同学们进入专业领域的讨论活动,总计八次课都是围绕某学科中的一到两个集中主题展开的,并且还会涉及到其他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考古文博学院的张剑葳老师开设的“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是一门围绕古建筑研究展开的课程,不过张老师认为即使同学们将来不将文物建筑作为专业学习,“在这门课中接触到的方法内容,对他们的兴趣领域也有所帮助。因为古建筑研究方法是综合的,也许历史研究方法促使他学习历史;技术研究方法促使学习计算机、数字化等;与文化地理相关的内容促使他学习文化历史地理。”



在这样的安排下,老师能够带领同学们领略一个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并让同学们真正参与进来,在实践中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方式。新生讨论班的任课教师都是北大各个学科中授课经验丰富、很受同学们欢迎的老师,同学们在与老师交流、探讨时,也更容易切身领略到一个领域的学术大家的独特的精神气质。


比如吴艳红老师的课程“幸福: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出发点就是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学这个学科是做什么的、心理学现象应该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同时,“幸福”这个选题,也蕴含着老师对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们的希望: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我、了解自我,并了解一些未来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理学的辅助办法。

老师在确定了课程的主题之后,就会在助教的协助下确定课程中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每一节课都讲些什么。精于学术的老师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很少会被难倒,所以偶尔也估量不准新生们的接受能力;而助教们很多都刚刚经历过那段“萌新”的日子,知道学弟学妹们在刚刚入学时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内容、愿意接受什么样的内容。因此在老师和助教的共同努力下,新生讨论班的内容在保证“够学术”的同时,也足够“新手友好”。


李猛院长以张鸣老师的“苏轼:文学与人生”为例,阐释了新生讨论班在设计时对衔接中学、大学学习的考量。这门课选择了苏轼这位大家在小学、中学阶段就知晓的文学家,新生们在大学见到这门课既会觉得亲切,又会好奇大学课堂上老师会如何带领同学们理解、探讨诗词。选择这门课的学弟学妹们无论将来是否选择中文方向、是否学习古典文学,都能够通过这样有趣的题目更快乐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的过渡。



为了让同学们学得快乐,老师和助教们也绞尽脑汁想了不少主意。从常规的课上讨论形式,到pre、实验、外出参访……一切有特色的设想、能够帮助到同学们的教学方式都会得到元培学院的大力支持,老师们可以从学科特点、调动兴趣出发,拥有设计安排课程的最大自由。同时助教会帮助老师完善计划并协助一些事务性工作,让设想能够更多、更好地落实。


其中“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的参观课给了同学们第一次田野研究的经历。同学们前往大同参观了云冈石窟、云岗研究院和其他古建筑,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到现场记录、发现和比对、用身体感知物件的过程中,了解“从案头到田间地头,再回到案头的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对各种专业同学都有方法上的提示与成长的可能。历史研究的方法,包括数字化的方法,告诉同学们什么方法都可以用,告诉同学们应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研究更加立体。”


而“生命活动的物理学——以生物电为例”,则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让同学们感受海洋中生命演化的奇妙与瑰丽。


“岳飞: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的同学们考察了与岳飞时代相关的历史遗迹,对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实践有了更切实的理解。



“工程科学方法与机器人”则安排同学们实地感受了一番授课教师谢广明老师的实验室。



当一门课完成所有前期准备,正式迎接新同学们时,元培学院与任课老师们也非常关心授课过程中的课堂建设。学院和老师们都将新生讨论班作为帮助新生们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集体的重要平台,所以新生讨论班的规模很小,通常在15人左右,老师和作为助教的学长学姐们可以关注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并有针对性地为这些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们给予帮助。


“幸福:心理学研究方法”带领同学们进行心理拓展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凝聚力与归属感


特别地,对于依托全校资源的元培学院,同学们可能会担心自己难以像其他院系的同学们与本专业的老师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同时在大一各门概论课、导论课上,同学们也不容易在大课堂上与老师近距离地探讨。而新生讨论课为同学们提供了绝佳的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新生讨论班的任课教师大多担任元培学院的导师,因此新生讨论班还是联络导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老师都会对同学们的需求积极回应,帮助同学们走好学习和生活的道路,让同学们在偌大的大学校园中获得亲切感与归属感。


“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的张剑葳老师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沟通


刚刚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对于大学的学习方式、知识体系还不太熟悉,在向老师提问,或是分享自己观点时,有时会紧张畏缩,担心自己会“说错”;而在新生讨论班这样一个可以自由探讨的环境中,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同学们并不需要讲出多么深奥的理论或方法,只要主题明确、逻辑清楚、表达清晰,就是一次出色的发言。相比于让同学们掌握具体的知识,让同学们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是更为重要而可贵的。


在“生命活动的物理学——以生物电为例”的课堂上发言的同学


当然,新生讨论班作为一门面向元培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也少不了各种考核与成绩评定。不过,同学们大不必为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紧张:出勤、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在pre中的表现、论文与报告的撰写、期末考试……每门课都不会以死板的规则紧紧框住同学们的分数,相比于测试同学们在课上掌握了多少知识,老师们更加关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如何,以及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探究、独立思考。


“工程科学方法与机器人”期末作品展示


因此,新生讨论班虽然只有一学期中的短短八节课,却能为同学们打下良好的学术与心理基础,帮助同学们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让我们来看看元培学院的同学们都怎样谈自己在新生讨论班的收获:

1


我参加了针对整合科学方向同学开的讨论班。课上主要由老师们给我们介绍前沿研究的进展,整个学期下来能认识13-25个来自不同领域的课题组。整体而言觉得课程十分有趣,课上有很多机会跟老师交流想法跟经验。老师经常会分享自己早期做研究时的趣事跟见闻,对于短期做本研或是长期的生涯规划都蛮有帮助的。

——蒋永诚,元培学院18级本科生


2


我参加的是苏彦捷老师的“智慧的演化”。新生讨论班使我在大学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文献阅读和小组讨论学习,了解到特定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从此,比较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为我敞开了一扇门。我也逐渐开始适应文献(特别是外国经典文献)的阅读和小班、小组讨论式的大学教学模式。总的来说,新生讨论班是元培学院通识教育的一大闪光点。不论你的背景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不论你将来要选择什么专业方向,都可以在新生讨论班中实现一次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跨越。

——杨越奇,元培学院18级本科生


3


我参与了元培学院与物理学院合办的基于IYPT探究的新生讨论班。它给了我一个近距离接触物理学研究的机会。我和另外两位同学选择了“酱油热透镜”的课题,我们在实验室度过了许多沉浸其中的时光。在这门课里我感受到了物理实验的玄妙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物理道理,在学习这门课以后我也确定了大学研究的方向,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和付出。

——杨礼铭,元培学院18级本科生



而在元培学院院长李猛老师看来,新生讨论班能够为新生们提供充分的师生交流、同伴交流的机会,新生们能够与在北大最受欢迎、最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们近距离接触,还能感受到助教师兄师姐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在新生讨论班之后,同学们将会更有兴趣、有基础地进一步接受通识教育。


深度 | 元培学院:书院制度,博雅教育


深度 | 探索中前进的元培新生教育


视频 | 北大元培,来了!


专题 | 北京大学:“拔尖”十年再启程


这样的思政课,就问你爱不爱?

相关阅读


受访者:元培学院院长李猛、“幸福:心理学研究方法”吴艳红老师、“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张剑葳老师、“生命过程中的物理学——以生物电为例”助教毛澍霖

供图:元培新生讨论班助教团

采访:陈思 陈昱晓 李宇凡 童祎璐

编辑:李宇凡

审校:王炳寒 童祎璐

美编:李博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