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来扫盲一下谷歌H5指数,你就落伍啦!--内含中文期刊、英文期刊的H5指数排名榜单!
突然间google的H5指数以山雨欲来之势,进入了广大科研人员的视野,加上最近SCI被转卖的事件,有人甚至扬言H5指数会取代SCI影响因子。作为一个谨慎且有责任的小编,咱不对取代不取代谈什么观点(事实上小编也没形成什么观点),但对于这么一个最近突然有点热门的指数,了解一下还是必要的。
首先是期刊H5指数的定义(其实小编就是把google学术页面内的英文翻译了一下):一般来说,一个期刊近5年的发表文章中总能找出x篇文章,这x篇直至最新一次计算H5指标时(谷歌学术最新一次计算期刊H5指标是16年6月),每篇在谷歌学术中都被引用了x篇以上,显然你找的文章数量x越大,就越难保证这些文章每篇都被引用了x次以上,你能找出的最大的x值,就定义成此期刊的H5指数。
怎么样,这个定义有点绕吧。举一个例子,某期刊2011-2015年共发表了5篇文章,截至目前为止分别在谷歌学术中被引了35次、17次、5次、3次及1次、我们发现有3篇文章被引了3次以上,而找不到4篇文章被引4次以上,所以该期刊目前的H5因子就是3,另外还有期刊的H5核心集及H5中位数两个概念,H5核心集,借上面这个例子来说,指的是被引了3次以上的那三篇文章,H5中位数,指的是入选核心集文章的被引用次数的中位数,上述例子中,三篇H5核心文章的引用次数从大到小排列为35,17,5,故H5中位数为17。
好了,概念都已经有了,我们先分别看一下截至2016年6月,所有谷歌学术收录的中文期刊及英文期刊,H5指数的前50及100名。然后我们给出一些关于H5因子与SCI影响因子的比较。
英文刊前50位
中文刊前100位
习惯了用SCI影响因子给期刊排名的童鞋首先一定要注意,H5指数是另一个系统,不要用SCI排名来判断H5排名是否合理!
英文期刊中,Nature的H5指数最高,但其16年的影响因子为38,在所有SCI期刊中排名第9;而SCI影响因子最高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其H5指数仅为54,都在100名外了。究其原因,我们发现,SCI影响因子本质上是一个篇均引用次数,反映的是发表地这个期刊上文章的平均质量。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高质量文章大幅拉高影响因子的情况,比如发表在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Cancer statistic数据,每篇引用次数都有好几千,其它文章哪怕是零引用,这刊的影响因子估计都能排第一。而H5指数除了考虑每篇文章的引用次数外,还与文章的发表数量正相关,按其定义,在篇均引用次数差不多的情况下,某期刊发表的文章越多,其H5因子越容易上去。于是像Nature, Science这种发文量大,平均引用情况又好的杂志,用H5去衡量,就无敌了。
以上区别,小编认为是H5指数与SCI影响因子最大的区别,文章一开始,小编就说了,我们不去评价谁好谁坏。但有几个事实值得一提,这些年主流用SCI影响因子评价期刊,有一些发文量很小,甚至一年只发几十篇文章的期刊,如果所发文章的质量很好,按影响因子排名,仍然可以成为顶级期刊,但如果采用H5指数排名,这种期刊会吃大亏,因为按定义,H5指数最大不会超过其5年内发表的文章总数,况且不可能每篇都高引,实际中能有一成进入H5核心集就不错了。所以,如果真的让H5指数成为评价期刊的主流指标,那么一些大出版集团下的大体量刊物将占得巨大的优势,而那些依托小众学科及小出版商,发文量小的期刊会被挤在H5排名的最末,尽管他们按平均引用次数,可能是行业里的好期刊。
H5指数按其定义,是一个期刊发文量与被引量的平衡值,与发表文章数量正相关,诚然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一般来说文章发得多,对知识的传播起的作用更大,再要求此期刊有一定数量的高引文章,从而认为这个期刊地位更高,确也是一个很妙的定义。但它无视了文章的平均质量,所以这问题再追究下去,可能得先问一下广大的科研人员,我们心目中的好期刊到底是什么标准,有了对好期刊的共识性的标准,才能定义出更合理的数量形式期刊评价指标,否则最终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