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抄袭时代全面来袭,您准备好了吗(II)?——CrossCheck与投审稿系统如何协同工作
在上周的文章《反抄袭时代全面来袭,您准备好了吗(I)》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查重软件CrossCheck的大致工作原理及流程。这次,我们重点介绍CrossCheck与投审稿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我们以EES及EM两个投审稿系统为例进行阐述(ScholarOne系统的编辑界面,笔者操作经历有限,不作叙述)。先来看看Elsevier一直在给旗下很多期刊使用的EES投审稿系统(即各位作者在投稿时需要输入http://ees.elsevier.com/开头地址的那些系统)。几年前Elsevier就与CrossCheck有了合作协议,每篇投到EES系统的新投稿,会被系统自动送去CrossCheck软件进行查重。报告生成后,会在编辑或编委界面的每篇文章的执行区插入相似度报告的链接,如下图:
编辑收稿或者编委送审前,点击图中红圈中的View CrossCheck Report, 则页面转至该文章的相似度报告页(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CrossCheck相似度报告的具体样式及解读方法)。EES目前只对新投稿进行一次相似度检查,不会对修改稿进行检查。编委需要做的,也只是打开报告进行查看而已。
EM系统(即各位作者在投稿时需要输入http://www.editorialmanager.com/开头地址的那些系统)与CrossCheck的对接,据笔者了解,要晚于EES,但运行机制上更健全一些。首先也是对新投稿进行自动查重,返回报告后做成链接,如下图:
这里直接把总的重复度6%显示了出来,点击后也是进入CrossCheck的具体报告页。但EM系统会对修改后重新上传的文章也进行相似度检查,并显示前后相似度的对比,并且允许编辑可以选择作者投稿时上传的某个具体文件进行检查:
图中红圈部分显示了新投稿与修改稿的相似度变化。
以上介绍的两个投稿系统,相信各位作者都不陌生——只要是向国外英文期刊投过几个稿的,很快就会接触这两个投稿系统——且应该有不少人发现这两个系统无论从界面还是投稿流程上看都非常相似。事实上一开始只有EM系统,但在2005年,Elsevier花大价钱买下了EM系统的代码,在此基础上按Elsevier的需求,往下开发,形成了EES。而EM一直也有大量用户(比如Springer),软件也一直处于更新之中。于是形成这两个同源的投审稿系统。
虽然都对接了CrossCheck查重,但编辑部通常只是拿来作为初审稿件的辅助。如果编辑在收稿时,发现相似度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作提示,而继续往下处理。所以作者一般不会知道自己的文章原来已经被检查过了,但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有作者抄袭了别人已经发表的文章,或者大量沿用别人的句子而未加引用(超过一定的比例),那么相信他很快就会收到编辑部的反馈。
浙大学报英文版三刊均使用EM投审稿系统,会对投向我刊的每篇稿件进行相似度检查,但目前仅限于投向JZUS-A/JZUS-B/FITEE的稿件。但编辑部计划于近期向我刊三个版的作者及审稿人全面开放CrossCheck检查相似度的服务,以方便作者在向其它国际期刊投稿之前先进行自我测试。有这方向需求的我刊作者及审稿人,敬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及刊物主页的公告。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名称:浙大学报英文版
微信号:zdxbywb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