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志龙重出江湖要干这件事,你看靠不靠谱?

钱志龙 教育者钱志龙 2022-03-28


试问,

中国有几个家庭
能幸免教育带来的焦虑?

 
  • 爸爸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工作,结果严重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 妈妈喝太多“鸡血”或“鸡汤”、误以为只要投入金钱和时间就能应对焦虑
  • 好心来帮忙带娃的祖辈因为过度保护和宠溺,反而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 孩子在学校、家长、社会的三重压力下,在上学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 校长老师们虽不忍心留那么多作业,但为了迎合家长对分数的期待别无它法
  • 所有利益相关人都对教育现状极度不满,不想继续承受,又不敢做出改变
 
2016年底,一起惊动教育圈的事件让我离开了最后一任校长岗位(八卦心重的人可以自行搜索关键词“校长罢免”),却因祸得福的给了我一个难得机会去共情所有人的痛苦,并深度反思教育的困境。我终于有机会摘下校长的光环和枷锁,开始走出校门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开始和教育圈外的人探讨教育的未来,开始走出国门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放眼望去,

全世界教育

进化的十大趋势


在过去的三年半里,我拜访了全球十几个国家的300多所学校和创新机构,我感觉我看到了教育的系统问题,以及全世界教育进化的趋势:
 
1、学习中心的迁移
学习中心从学校转移到手机终端,学习者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
2、学校围墙的倒塌
真正的学习该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学生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的课堂
3、教学模式的转变
信息时代知识不需要被教,学生将拒绝接受被动填塞
4、教师角色的迭代
AI越来越能干,老师不用备课、讲课、出考题、改作业了,还能做什么?
5、课程来源的多样
网上肯定有人比班主任讲勾股定律讲得更好,还可能是免费的    
6、路径和出口多元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大学,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        
7、评价方式的革命
标准化考试无法甄别多样化人才,区块链记录并评估整个学习过程
8、认证的去中心化
教育部颁发的学历通胀,以微证书为代表的能力考核更值钱
9、家长教育的同步
学校修不好已经被玩坏了的孩子,家长必须承担起本不该推卸的教养责任 
10、教育公平的促进
提高乡村教师素养太难太慢,但线上教学资源理论上已提前实现教育公平
 
(具体内容,我都写在了这篇文章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细品:《钱志龙 | 全世界教育进化的10大趋势》)


归根结底,

这才是全民焦虑的
主要原因

 
而且,一场席卷全球的突发疫情,竟把我这貌似危言耸听的十个预测一一提前实现了。我也似乎明白了造成全民教育焦虑的主要原因:
 
世界变化得实在太快,未来越来越不可预测。
 
于是,

  • 王同学知道自己跑不赢时间,

    只能在(学习时长)上努力跑赢李同学

  • 郑妈妈知道自己跑不赢时间,

    只能在(教育投资)上努力跑赢刘妈妈

  • 孙老师知道自己跑不赢时间,

    只能在(考卷数量)上努力跑赢赵老师

  • 周校长知道自己跑不赢时间,

    只能在(高考分数)上努力跑过吴校长


我们这些曾经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大人们妄图用20年前的经验规划孩子20年后的未来,整整40年的认知差距造成,

 
我们把钱和时间都用错了地方。


那么,

谁才是能撬动进化的
主要杠杆?

我们真正面临的最大课题和挑战是——

 

如何支持孩子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我常常说,

 

教育责任三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司其职。

 

但事实是,

 

  • 规模庞大的学校教育,因受到各种制约,改革难度大,进化速度跟不上时代变化

  • 仍然以应试培训机构为主体的社会教育鱼龙混杂,急功近利,且动机不纯

  • 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发生的最小社会单元,还有很多潜力未被开发

  

任何一个家庭,独自面对庞大的教育体系时,肯定是孤单而无力的,大部分家庭只能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再狠一些。个别有资源的家庭孟母三迁,八仙过海,各自求生:学区房、国际学校、留学、移民。。。但频繁的天灾人祸,动荡的国际政局和岌岌可危的世界经济,让无论是哪个阶层的家长都更加坐立不安。

 

但无论如何,

 

家长才是整个教育生态里最有动机,也最有潜力撬动改变的那群人。

 

但前提是他们要团结起来,不能光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侥幸逃脱,而是要抱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集体觉醒,并振臂叫停愈演愈烈的“剧场效应”。

 

于是,我决定:

 

拉着所有的家长们一起,团结自救。

 

但是,要让孩子们从容应对未来,

 

  • 家长到底应具备哪些素养?

  • 以家庭为单位的学习该如何发生?

  • 实现有效学习需要哪些资源和工具?

  • 家长需要胜任哪些新的任务?

  • 这些胜任力又该如何培养?



这些都是没几个人做过的事情,也没几个真正的专家。

 

只有通过愿意放低长辈姿态的家长与时俱进的终身共学,我们才能获得面向未来的勇气、能力、视野和信心。

 

那么,作为一个曾以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深度体验并研究了中美两国最完整教育生态的一线实践者,作为一个多年来笔耕不辍,呐喊不止的独立学者,我能为家长们提供什么具体的帮助呢?


明确

使命后,我决定
躬身入局


于是,就有了这个酝酿了很久,但还不是很完善的创业计划,不如说出来让大家批评迭代

 


       短期目标——让“家”成为最重要且有效的学习场景
    -即使没有教室、校园、老师、操场、课表、学科、考试,学习一样可以在家发生
    -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之后,家长可持续地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支持
    -基于线上资源和线下社群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一种可探讨和迭代的学校教育替代方案
    中期目标——让“学习型家庭”推动教育生态的改良
    -共学造就更专业而沉着的家长成为社区的意见领袖,带动更多家长推广共学文化
    -在家长的认同和加持下,让以校长为核心,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进化有序展开
    -集体叫停“剧场效应”:所有家长支持所有孩子,所有孩子受益于所有家长
    长期目标——让“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引领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人生
    -重新定义幸福家庭标准
    -教育路径和范式的改变,可能造成生活方式的改变


理念虽好

共学到底如何
发生呢? 

——以家庭为最小单元拓展多元学习场景

 
  • 以家庭为场景的游戏式学习——在家人的陪伴中共享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温情
    • 除了象棋之外,还有哪些适合祖孙同乐的桌游
    • 小厨房里的大智慧
    • 哥德堡机里的暗物质
    • 。。。

  • 以城市社群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在主题探究和实践中提升思维与能力
    • 和孩子一起策划一场周末露营
    • 如何在后院实现无臭堆肥
    • 重新设计儿童友好的亲子书房
    • 。。。

  • 行走在路上的体验式学习——在世界这所最广阔的学校里打开视野和胸怀
    • 探访世界各地的创新学校
    • 在高山、大漠的觉知行走
    • 在向往的国家短期旅居计划
    • 。。。

    • 穿越时空的混合式学习——在认知的不断升级中建立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
      • 50部必读教育书,50部必看教育电影,50场必听教育演讲
      • 成人和儿童通识课程(人文、艺术、科技、生活等)
      • 教育理念课程教育方法课程(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陪伴孩子等)
      • 。。。

    —— 我们已经开始了哪些行动?

     

    1.展开探索


    • 《有效学习的五大要素》理论
    • 提炼未来教育者的核心素养
    • 线上未来教育者共学营实践
    • 线下家长共学营设计
    • 市场分析及相关者访谈
    • 课程内容及服务设计
    • 教育生态伙伴链接
    • ……

     

    2.组建团队


    发起人:钱志龙(和他的学徒们)一群终身学习、积极创变的教育实践者

    • 独立教育学者、南加大教育学博士、双料硕士、曾保送北大的学霸
    • 曾任中美国际学校校长、校董、大学教授、管过幼儿园、带过研究生
    • 畅销书作家、全球演讲者、访学全球300所学校和创新机构
    • 跨国际教育圈、传统文化教育圈、体制内教育圈、教育创新圈、教育公益圈

    3.得到支持


    他们将一起推动UNSCHOOL的生长


     朱永新
     新教育发起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杨东平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李斌
    蒲公英教育智库创始人,《新校长》主编
    王建利
    杜克大学发展基金会理事,MTC理事,探月学院,一土学校投资人
       刘坚
    国家督学,北师大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王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
    卢慧文
    协和双语教育集团总校长、上海市政协常委
      杨晔
    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刘斌
    益微青年创始人&心和基金会秘书长

    (持续更新中)


     

    当然,

    我需要的是你的加入
    (全程二维码等你)

    - 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
    • 家有4-15岁的孩子,正遭受应试教育的伤害
    • 对学校不满意,也找不到满意的学校
    • 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尝试一些改变
    • 不甘心因为做全职家长就放弃自我价值
    • 希望重构家庭幸福观和改变生活方式
    • 每月有3000-5000可负担的费用
    • 曾是行业精英,对教育有兴趣和独到见解
     


    -如果你是这样的同频者:
    • 创业大伙伴
      • 心理年龄远低于生理年龄,富有创新创变意识和使命感的终身学习者
      • 优先有产品思维、课程设计、社群运营、视觉传达专长的小伙伴
      • 认同使命驱动、自我管理、身心完整的青色组织理念,理解合弄制
      • 希望逐步实现旅居生活、远程工作、在线学习、独立自由的理想人生
     


    • 城市学习中心召集人/城市合伙人
      • 对社群运营有成熟的经验(如果有适合共学的场地就太好了)
      • 如果你已经运营着一个或多个教育相关社群,欢迎洽谈城市合伙人细节
      • 希望双品牌运营,互相借势发展壮大



     
    • 合作学校
      • 希望学校出现拥抱教育创新的家长共学社区
      • 如果已有专门负责家校共建的岗位和预算就更好了
      • 愿意招募并联合培养能胜任未来教育场景的未来教师
     


    • 高校在校生
      • 希望从事面向未来的教育工作(如创新学校老师、未来家庭教育顾问)
      • 在支持并参与家长们的共学过程中积累教育实战经验
      • 能提供擅长沟通协作、高效学习、随机应变、抗挫耐磨等软实力的证据
     


    • 影响力投资人/捐赠机构
      • 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相对财务回报,更加看重社会价值和长期回报
      • 为有需求的优秀学员提供奖学金支持



    我的好朋友充满善意的质疑我:凭什么是你?你凭什么能成功?
    我装可爱版的回答是:嘻嘻,因为我认识你啊。
    我正经版的回答是:


    这是一个“石头汤”式的创业项目,有两个关键词:


    共学:没有校园、课表、老师、学生,所有人都是使命驱动的终身学习者
    众创:我还没凑齐所有的答案和资源,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希望看见的改变

    每一个孩子跳楼,就是一整个家庭幸福的终结。每次听到这样的新闻,我都感同身受,彻夜难眠。于是,我在洞山禅寺打坐时就大言不惭的发了菩提心,我在敦煌戈壁的行脚过程中立下了这个大过我个人能力的宏愿。有人说: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却忽略了很多能力恰恰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锻炼出来的。
     
    于是,在孔子诞辰2571周年这个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我就像一只海豚,使出我最大的气力,呼唤同频的伙伴。如果你也看见了我看见的问题,如果你也希望参与推动这场改变,无论以何种身份,何种方式,欢迎你的加入或真诚反馈。

    填表就是表白,
    留言、在看、打赏、转发就是最大支持!

    更多阅读
    钱志龙 | Silver Lining——疫情给教育带来的光
    科技一直在敲门,但有人还在装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