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尊重·多元|2017嘉报视觉年度最佳记者 田建明

2018-02-05 嘉报视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34eobpgu&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视频观看颁奖VCR,时长02分12秒)


【颁奖词】


        田建明镜头里的2017,呈现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多元”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人们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唯一或者非此即彼,而是勇于打破角色的限制,同样可能拥有炙热的人生。

        博士生田俊涛凌晨起床帮助环卫工父母扫大街,他觉得,儿子帮爸妈做事儿,天经地义;

        18岁的“美人鱼”退学后,热衷水下表演,在群鱼中绽放靓丽身影,家人释怀;

        打工少女车祸离世,父母忍着巨痛捐出女儿器官,延续3个人的生命,两人因此重获光明;

        身患癌症的81岁老人登台表演花鼓戏,试图在舞台上找回健康的自己;

        94岁的老人衣食无忧,却选择路边摆摊,有卖有送,得到了女儿的理解和支持;

        患了肾病的徐洪飞坚持做义工,女大学生陶铭芳在掼牛场上挥洒青春与汗水,盲人冯建刚克服自身局限,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互联网的赋权和多元理念已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我们唯有尊重多元,开放思维,拥抱差异,方能走向包容,与时俱进。





2018年2月5日《嘉兴日报·镜像》版面

编辑:杨晓东    设计:沈怡




“后真相”时代,尊重多元

田建明


        年终岁末,最容易让人确切而具体地感受到时间的飞逝。一年前,“后真相”入选牛津词典年度热词,为我们这个“情绪有余而真相不足”的时代命名。一年过去,围绕“后真相”的探讨与反思方兴未艾,内容市场的火爆似乎依然践行着该逻辑。

        2017年12月,与同事赶赴乌镇采访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的召开为电商巨头提供了抱团的机会,也佐证了竞争与分歧的存在。然而,就在乌镇的隔壁以羊毛衫闻名的濮院古镇,电商自制的漫画广告牌里,马云和刘强东两位大佬竟然其乐融融,伸手合“心”示爱。这是计算机技术加于影像拼接的智慧,也是商家“和气生财”的想象,给两人现实中的关系状态添了一抹暧昧的暖色。这个广告牌影像符号仿佛在诉说着:“真相真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怎么认为的。”

        虚拟空间看不见的能量一方面盘活了现实的更多资源,另一方面也对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压迫。网络传播,将报纸、广播、电视的功能融于一身,重新定义了媒体,而移动客户端又重新定义了网络。新媒体高歌猛进,这个“新”将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因为运动是永恒的。

        刚刚过去的2017年被称为自媒体元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出现的流量补贴内容平台不少于20个。新的平台解放了媒体人的生产力,内容的变现立竿见影,转战自媒体的摄影记者、自由摄影师月入数万,年入数十万甚至近百万成为可能。一篇内容的变现完全随着流量的大小起伏,收益精确到分。同时,在“划屏”的消费场景下,内容的深度和完成度不再是评价内容的主要指标,“热度”才是。具体到一个摄影师的实际操作,长线跟踪,精细打磨,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信息准确、价值观平衡的图片故事,在流量上可能还抵不过一桌山村野味的图集快速破十万+、百万+、甚至千万+流量。在付出和变现的矛盾中,每一个媒体人都会在实践中作出权衡。

        我们不能一味肯定或者否定现在的、此刻的“流量”标准。当今的内容传播生态会不会像最初被资本热捧的共享单车,成为堆积如山的废物,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内容太多、信息超载、选择困难”的抱怨中,不妨反过来再想一想,之前的所有标准难道就一定都是最佳的吗?

        人心亘久?人心思变?无需随波逐流,亦无需空喊坚守,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留待时间来裁判吧。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互联网赋权下的多元世界,“真相”不再是单一地被输出,传播渠道不再被垄断。不是“真相”不重要,而是读者有了选择“真相”的自由,只是尚需提高甄别“真相”的能力。

        但是,“多元”真的来了,去尊重吧!




摄影记者田建明的2017



亲人泣别 逝者“重生”

1月5日,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亲人泣别即将捐献器官的周百海。58岁的嘉兴人周百海2016年12月30日因车祸导致脑死亡,抢救无望,捐献出两只肾脏,延续了两名重症患者的生命。


与命运赛跑

1月4日,34岁的尿毒症患者徐洪飞在嘉兴市区一处出租屋内自己做腹透。2003年冬天,坐在教室埋头复读备战高考的徐洪飞被查出来双肾积水、萎缩,病魔让他学习更加刻苦,次年顺利考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学期间病情恶化不得不退学回家,10几年来,自己打工养活自己,还抽时间做义工献爱心。最终好人有好报,社会各界为他捐款超过26万元用于换肾手术。


凄美人鱼

3月11日,嘉兴市一家海洋馆,18岁的陈婷初中毕业后,迷上了危险重重的水下表演。童话里的美人鱼以声音为代价,从女巫手中换来可以变成人形的药,每走一步要经历刀割一般的疼痛,现实中的陈婷需要喝下苦涩的海水,将双脚置身鱼尾之中,以同样的痛苦完成美丽的演出。当表姐亲眼看到她水中美丽绽放,热泪盈眶,最终释然接受她的职业。


90后女农民工

4月13日,嘉兴市经开区一处工地,1990年出生的黄蕊和丈夫一起做建筑工。 “一双儿女,都是在5个月大的时候断了奶,想想挣钱都是为了他们,心里的自责感才会轻一些,也许我的父母当年也是这样的吧。”急遽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以往的生存模式也在逐渐变化,不少女性跟随丈夫离开村庄进城谋生,其中不乏一些90后的身影。她们工作时间随夫劳作,生活中大多还要为丈夫洗衣做饭,而繁忙的劳作之外,最让她们牵挂的是留守在老家的子女。


女大学生掼牛

6月24日晚,嘉兴市凌公塘公园中国斗牛馆,2017第六届中国掼牛争霸赛总决赛开赛,除9名男勇士之外,23岁的女大学生陶铭芳格外引人瞩目,体重58公斤的她一举将330公斤重的牛摔倒在地,引发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陶铭芳是中国掼牛史上第一个把牛摔倒的女掼牛手。


盲人小伙开公司

7月6日,嘉兴市凤桥镇,24岁的盲人冯建刚由妹妹搀扶着,一边电话联络顾客,一边招呼着家人将水果装车运往嘉兴城里。冯建刚2012年盲校毕业后开始创业,目前经营着一家盲人按摩店和两家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摸索出自己的人生方向。


艺守深山

8月11日,安徽省池州市大别山里,来自嘉兴的53岁奇女子潘美龄正在山村家访留守儿童。潘老师年轻时做过8年的艺术代课老师,有着较深的书法功底和音乐修养,从2014年起隐居在安徽省的九华山,附近山村的留守儿童陆续跟随她学习音乐和书法;3年过去了,曾经调皮捣蛋的山里娃变得文文静静、曲不离口,曾经自闭的留守女孩变得开朗、篆书写得有模有样,而潘老师居住的废弃小学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房⋯⋯


当兵的兄弟

9月12日,嘉兴火车站,杨秀琴(左二)和小姑子赶来,与即将踏上列车的两个孩子告别。 在自家车库里做零活的杨秀琴艰难地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考入大学,因为儿子从小有从军梦,她又放下不舍,同意一对大学生儿子一起参军,奔赴条件艰苦的西藏保家卫国。


81岁老戏骨重返舞台

10月8日,乌镇东栅修真观古戏台前,“老戏骨”屈娟如演绎着桐乡花鼓戏的百转千回。屈娟如18岁学戏,而今81岁,患有直肠癌和红斑狼疮,她艺术人生历经曲折,从戏迷成为“台柱子”,后来沦落为工厂食堂帮工,最终又在66岁重回舞台⋯⋯如今,她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桐乡花鼓戏的传承人。


94岁老人摆摊卖针30年

11月22日,94岁的程关荣正在摆摊卖针线。1984年,他退休后,在报纸上看到有些老人跑遍几条街买不到绣花针,便开始挑起货担,走街串巷卖起了针线皮筋等细小物件,边卖边送,借钱给300多名患者买药,还捐款给社区困难人群,别人说他“仁者寿”,他说人老了找点事做。



博士“环卫工”


田俊涛是同济大学的在读博士生,他的父母是嘉兴市最普通的环卫工。每到暑假,最高学历和最普通的职业都会因亲情维系在一起:田俊涛会来到父母的城市,分担他们最苦最累的环卫工作。这种学历和职业的最大反差,在2017年的夏天经报道后,在国内引发一番舆论热潮,读者开始理解在急于变现、功利主义横行的风气之外,亲情陪伴弥足珍贵。


田俊涛在今年6月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博士,他的妈妈做着最普通的环卫工作。两个月来,田俊涛每天都会陪着环卫工妈妈打扫马路,母子俩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凌晨4时,位于嘉兴市中环东路的南湖街道保洁员宿舍,闹钟声开始此起彼伏在这个大院里回响,29岁的准博士生田俊涛会迅速的从床上跳起来,第一时间把闹钟关掉。而此刻,他的妈妈王用也会睁开眼,嘟囔着:“又比妈妈起得早,做饭了。”早饭,是白米粥和咸菜。儿子做饭的时间,她可以眯着眼多躺几分钟,这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


城市高楼闪烁着稀疏的灯火,湛蓝的夜空繁星密布。田俊涛来自河南周口,他的父母均在浙江嘉兴市区做环卫工。2017年6月,他顺利考取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此后便来到嘉兴,陪着环卫工妈妈打扫马路。“以后读博,工作,可能再也没有像这样长达几个月的假期了,父母养我不容易,我帮妈妈扫地,可以为她减轻一半的负担。”他说。


年轻人扫大街,吸引了路人的好奇目光,博士生扫街的故事便很快在这条街传开。自2011年起,田俊涛的爸爸田麦屯和妈妈王用从故乡河南周口来到嘉兴,做起了环卫工谋生,夫妻俩有18个小时轮换守在路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田俊涛辛勤的汗珠。嘉兴市海盐塘路,正对着南湖景区南大门,是外来游客的必经之路,保洁工作任务艰巨。


虽然出伏,但是8月的嘉兴暑气未消,妈妈王用给衣服湿透的儿子递过矿泉水。


田俊涛说:“儿子帮爸妈做事天经地义呀⋯⋯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现在的博士,劳动并不会耽误学业。”因为出生在农家,田俊涛自幼便下田干活,后来外出读书,暑假里回家,便理所当然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减轻些父母的负担。


母子俩累了在路边休息,成了一道温馨的风景。田泽涛的姐姐远在新疆乌鲁木齐工作,曾经连续5年没回家,后来一见面,妈妈甚至都认不出女儿来了。这一细节深深地触动了田泽涛,他认识到,孩子只会离父母越来越远,所以更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伴他们。


帮妈妈清扫一遍路后,田俊涛会带着外甥女去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学习。2016年10月,田俊涛正在郑州大学实验室里备战博士生考试,他妈妈出了车祸,在家养伤时,忍不住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田俊涛说:“当时我正在做实验,接了这个电话就揪心地再也坐不住了⋯⋯这也坚定了我去上海读博的决心。上海离嘉兴很近,方便回来看爸妈。”


田俊涛和妈妈、外甥女走在下班的路上。不久前,他拿出了3万元钱塞给父母。“我问他哪来这么多钱,他才说这是从高中时一直节省下来的,还有去年研究生刚毕业时工作了几个月攒了点,这孩子,能不花的钱绝对不乱花⋯⋯”妈妈王用聊起儿子眼含泪花,“孩子就算没考上博士也是我的骄傲!”



器官捐献致敬青春


五四青年节,在嘉兴,21岁的女青年小刘用特殊的方式致敬了青春:她因车祸救治无效后,捐献出心脏、肝脏、两肾和一对眼角膜延续他人的生命。当天,救援的直升机与民航对接,在嘉兴、杭州、北京空中完成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最终,小刘的心脏、肝脏、两肾和一对眼角膜,延续了3个人的生命,让2个人重见光明。这组在五四青年节刷屏的照片,刻画了器官捐献背后,普通人做出生命抉择背后的善良与感伤,闪烁着人性的微光


5月3日,嘉兴市第一医院ICU病房,21岁的四川籍女孩小刘弥留之际,医生为她擦洗头部。

4月25日,在嘉兴打工的四川籍女青年小刘骑电瓶车归家途中,猝然撞上路旁隔离带,不幸的是头颅着地,当场血流不止、命悬一线。


经过一周救治,年轻的她再也没有苏醒过来。当得知女孩不幸的消息后,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小刘45岁的父亲刘万勇,刘万勇咨询了几位亲朋好友,没有一人反对。他和全家人为女儿做了最后一次抉择:捐献女儿身上能用的人体器官给陌生人。

“她还那么年轻,我们希望她的生命能够延续。活在别人的身体里,也是留在世上。”刘万勇说。


刘万勇说,女儿是一个温柔但有主见的人,从来没有见她和别人吵过架,她如果不乐意,会沉默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不会顶撞父母。刘万勇拿起女儿的手机,里面有很多女儿的自拍照。“其实女儿上学时,我一直在外面打工,后来女儿退学在嘉兴打工,我又在温岭,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看到女儿的自拍照,每一张都在笑⋯⋯"


当晚,在嘉兴第一医院ICU病房外,刘万勇几乎无眠,守护着女儿最后一夜。他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深沉、却难以言表的爱。


5月4日,一辆直升飞机空降嘉兴市第一医院停车场,准备将女孩的器官空运至杭州萧山机场对接民航航班。


5月4日6点40分,小刘被推入嘉兴市第一医院手术室,她的奶奶守着病床泣不成声。她想不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手带大的的孙女,竟然就这样离她而去。


5月4日,浙医二院移植团队从杭州赶来走进手术室,实施女孩器官摘除手术。


直升机装上女孩的身体器官后,首先飞往萧山国际机场,停靠于国航CA1711次航班旁,由该航班载着移植心脏飞往北京。国航CA1711次航班的正常起飞时间为9:20分,为了运送捐献的心脏,推迟了23分钟起飞。


女孩父母相互搀扶着来到手术楼门前的平台,看着女儿的器官被带上直升机。他们,再也憋不住内心的悲恸,忍不住地失声痛哭。


直升机盘旋中逐渐远离地面,泪流满面的父亲刘万勇向着天空的方向,挥手送别。他哽咽道“爸爸这辈子欠你,女儿。”小刘的心脏、肝脏、两肾和一对眼角膜,延续了3个人的生命,让2个人重见光明。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