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虑源于你对生存安全感的毕生追求

2017-04-18 周周 心理公开课

文  |  周周

1.

我经常焦虑

 

对于我来说,我的焦虑通常来自对自己的不满意,以及在虚度时光的时候,产生的那种堕入未来黑洞的恐慌。我过去是很排斥焦虑这个情绪的,误以为这是自己多愁善感的表现。于是我一焦虑就自我否定,就想方设法逃避。

 

但是,有句话叫做,吞噬我们的,往往就是我们最抗拒的东西。过去半年,我每逢周末必焦虑。原因是工作日的白天,我都是一个人生活,早晚接孩子,白天我全部用来读书写作或者看电影。但是,只要到了节假日,我必须要带着孩子去婆婆家,和老公以及公婆相聚。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时间的侵占,让我总觉得坐卧不安,有几次,我甚至到了那里就不想说话。


后来,我通过觉察找出了自己的根本原因:


一是环境改变带来的归属感缺失,我总认为那是婆婆的营地,不是我的家。


第二是我得拿出很多时间陪孩子玩,还要做一些家务,时间因此碎片化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每日坚持的写作和阅读,到了周末就要被迫终止。

 

我曾说过,我最大的优点,是喜欢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于是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就是带电脑和书回去,带去了才有机会做。


第二就是一到婆婆家就先去菜地,主动将下一顿的菜准备好,发挥主人翁精神。


第三,和婆婆说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并给她看我已发表的文章,获得她的支持。

 

做完这三步,我的生活就有秩序了,我的焦虑也神奇般的消失了。


实际上,焦虑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内心的诉求,只要我们停下来,不断觉察自己,就一定能找到和焦虑和解的那把钥匙。

 

现在我还是经常会有焦虑,但每次我都会像被闹铃闹醒一样,马上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以此来缓解焦虑带来的困扰。

 

2.

全世界最勇敢的人,也会焦虑

 

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就是成功的人就是不焦虑的人。我过去也是一样,每当自己焦虑的时候,就以为别人都是镇定自若,没有困扰的。

 

其实,大错特错。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伴随过焦虑的困扰,只是他们行动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没有将能量过多的放在对抗焦虑上面。

 

比如贝尔,就是闻名世界的“荒野求生”节目的主角。他被誉为全世界最勇敢的人,也被英国评为影响力仅次于女王的非凡人物,全球观众十几亿,有人甚至封他为“无所不能的人”。

 

以普通人的认知来看,一定会以为他就是天生勇猛,无所畏惧。过去我看他节目的时候,也这也认为,当他从几十米高空毫不犹豫的跳下,当他在恶劣天气下穿越沼泽和沙漠,当他将蝎子或者蚯蚓放进嘴里,我们都会下这样的结论:他是世界上最勇敢,也是心理最健康的人!

 

直到我最近看了他的一本自传,才颠覆了我之前一切的看法。贝尔8岁就被父母送入寄宿制学校,他说那是他人生中最不愿意回忆的一部分,哪怕那所学校很好,老师也很温和,都无法驱逐他内心里被囚禁,被抛弃的感觉。

 

从那时候开始,他的焦虑和恐慌就没有中断过。小学毕业,初中继续寄宿,虽然年龄渐长,但环境也更加险恶,随着青春期的来临,那些天生好斗的男孩开始拉帮结派,骚扰或者直接用拳头挑衅弱小的同学。

 

贝尔也因为担心自己受到欺负,而练习了空手道。但是即便他空手道已经练到了最高级别,学校里早就没有人敢欺负他,却并不能消解他内心的担忧和焦虑。不过与他的焦虑并排的是,贝尔的确是个行动力和目的性都极强的人。这也成了他战胜焦虑最好的特质。

 

贝尔从小有两个志向,一个是进入SAS特种部队,一个是登上喜马拉雅山,你要知道,这两项都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目标。进入SAS之前有一段长达三个月的检测式训练,这个训练之苦达到了非人的境地,贝尔几乎每晚都会因为身体透支后的疼痛和对入选结局的担忧而失眠。

 

三个月里他经历了魔鬼式的训练,他的表现非常顽强,无比勇猛,但是最后还是惨遭出局。这个结局令他几乎崩溃,瞬间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他的未来也好像即刻在面前崩塌了。

 


但是,基于信仰的力量,以及对于梦想的执念和不舍,他决定想尽办法再试一次。出发前,他说出了一句决绝的话:要么冒险,要么死。结果如他所料,他成功了。他说,在通知被录用的那个晚上,也是他多年以来睡得最香的一晚。

 

第一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是很快又因为他第一次跳伞坠落受重伤而破灭了。他再一次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和恐慌里,也再一次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

 

好在,他还有另一个梦想,就是登上喜马拉雅山。在他伤病恢复之后,他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迅速做起了登山的计划,独自去陌生企业拉赞助,找团队,每一刻都不让给自己闲着,显然,忙碌也是战胜焦虑最好的办法。

 

后来,他历尽千辛万苦,成功登上了喜马拉雅山。在当晚,他喜极而泣,因为他做到了,他不是战胜了山脉,而是战胜了自己。那晚,他说:这是我睡得最香的第二个晚上,第一个就是考入SAS的那晚。

 

我很喜欢贝尔说的另一句话:如果我们用希望代替自疑,用勇气代替恐惧,用自尊代替自怜,那么也许我们都能成功。我再加一句:如果我们用行动代替焦虑,我们的生活将更美好。

 

3.

寿司之神不是平地而起

童年的生存焦虑是他奋进的最大原因

 

日本有个著名的米其林餐厅,这家餐厅只卖寿司,而且店铺里只有十个座位,连卫生间都没有,但是过去用餐却要提前一个月就预定。

 

就这么小的一个寿司店,竟然连续三年被评为米其林餐厅。而他的掌门人,是一个和寿司打了75年交道的91岁老人,小野二郎。

 

小野二郎制作寿司的手艺已经出神入化,美食家都称只要去到他的店里,吃一百次都会有惊喜。而关于他成功的秘籍,小野二郎这样解释:一旦你选定了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他用了三个“必须”,果敢而有力量,我也被他深深的敬业精神折服。但是,当提到童年经历时,他眼睛里闪烁的泪光,以及哽咽的话语里,我获悉了他之所以一生都这么坚持和努力的更重要的原因。

 

他九岁就被父母赶出了家门,从此过上了无依无靠的生活。抛弃是对一个生命最大的打击,从此焦虑和害怕是他心灵的主宰,为了不做流浪儿,为了能填饱肚子,他去找各种机会挣钱,解决自己温饱和安危的问题。

 

后来,因为一次机缘他进入了一家寿司店,并开始了多年的学徒生活。对于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后来也因为自己技术纯熟而独立出来开店。这一开,就将近七十年。

 

他的员工说,他们老板最害怕的不是忙碌,而是休息。一到休息他就不安,而一回到店里,他就很从容而淡定。

 

为什么难得休息还会不安呢?


也许正是因为童年就被驱逐出门,让他承受了一生中最大的生存焦虑,而这份焦虑,又转化为了一种强大的动力,让他从少年一直到老年,都对一份重复的工作热情不减。与其说是热情,不如说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生存安全感的毕生追求。

 

因为童年里失去的,总会牵引我们穷尽一生去弥补。



4.

教会孩子和焦虑过招

 

就在昨天,我的儿子早上起床的时候,衣服穿到一半就停在那里,沮丧着脸。我走过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憋了几分钟才说:因为今天有游泳课,可是他的游泳用具还在家里。

 

我说:那很好,你至少早上还想起来要带这些,我现在马上去找出来。没想到,他还是不开心。


我知道问题不在这里,就问他:是今天带过去会有其他问题吗?

 

他点点头,才将真相说出来:我现在不寄宿,就不方便换衣服,上学期每次都是他们换好了,我才换,他们都走了,我才最后一个过去。

 

我拍拍他说:你担心自己又一个人落在最后,所以心情就不好了,对吗?他得到理解了,就慢慢开始穿衣服。与此同时,他也和我打开思路,想了一些可以和同学一起换衣服的好办法。


最后他开心的笑了,我于是趁热打铁的告诉他:下次感到着急了,就默念几句:我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孩子眼里无小事,就为了一个换衣服快慢的问题,他就焦虑得要哭了。我们大人更甚,工作中,家庭中,环境中,都无不充斥着让我们焦虑和紧张的因素。于是就出现了三类人。

 

第一类,抱怨型。我怎么这么倒霉,总要碰到这样让人着急害怕的事情。这类人通常越抱怨焦虑越多。

 

第二类,逃避型。和我过去一样,坐以待毙,任焦虑揉捏,将小焦虑孵化成大困扰。

 

第三类,行动派。焦虑来了,就坐下来和它聊聊:兄弟,你来干吗?然后通过对话,知道了对方的来意之后,就立刻有的放矢的去找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仅将焦虑从心中送走了,还悄然实现了一次个人的成长。

 

很多人说,焦虑是负面情绪,就是不能接受他。其实左右我们行为的,并不是焦虑,而是我们对焦虑的态度和认知。事情本来没有意义,所有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

 

所以,与其抗拒和抱怨,不如气定神闲的接纳焦虑的到来,将焦虑视为行动的动力,来获得不断的成长,与掌控幸福的能力。


<The End>

作者:周周,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爱好烹饪和阅读。作者公众号:周周的茶话会。原标题:焦虑,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长按下方二维码

开始你的第一堂心理课


         推 荐 阅 读


当你说焦虑得想死时,你在说什么

我为自己的焦虑而感到焦虑

30岁的宝宝和20岁的中年危机:被打乱的年龄轴

 心探社の幸福小镇



↙↙【阅读原文】即刻加入成为壹心理 • 心探社年度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