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贫穷到底有多可怕?怎样摆脱“穷人心态”?

2017-04-22 风墟 心理公开课

文:风墟 | 壹心理专栏作家

1.


曾经有看到过一个问题,问的是:贫穷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怎样的影响?


有的人说贫穷会令人自卑,内向,格局小,虚荣,自尊心脆弱等负面的影响。


也有人说贫穷会给人带来尽早变得成熟,有担当,懂事,能吃苦等正面的影响。


毫无疑问,但凡是稍微有点正常智商的人稍微一思考就能明白,贫穷会对一个人造成怎样的影响是成长环境、孩子本身的性格与心智、一些偶然不确定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美国的一个跨学科团队在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会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当人们处在资源稀缺的状态中时,他的大部分精力与和注意力首要的是会放在他所稀缺的那一部分上,他首先要满足的是自己生存所必须的那些基本资源。


由此就必然会导致他们忽视、或者也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重视那些更加重要和有价值的因素。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说对于一个尿急的人而言,他只会火急火燎的找卫生间,他根本就没办法去在意周围一个很好的楼盘忽然打一折甩卖的好消息。


但贫穷与尿急的区别就在于,尿急去完卫生间就可以解决了,他就可以去关注楼盘大甩卖的消息。


而贫穷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长期的,甚至会令人连续几十年都处于类似于“尿急”的那种匮乏与焦虑的状态中。


2.


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不仅仅是贫穷,而是在童年时由于贫穷、缺乏父母的关注、被群体所忽视等这些因素给人所造成的一种“匮乏”的心态。


这种心态上的匮乏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比在心智与判断力上的影响可要大得多了,许多人甚至会终其一生都在没有意识到的“匮乏”心态中度过。


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无法表达和提出自己的需求、不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好意、总是会患得患失等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从小就适应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匮乏”的状态。并且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只有这种“匮乏”的状态才是“正常”的。


3.


以我个人为例,在很久的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无欲无求”的人。


并不是说我就真的没有欲望,而是我发现我在恋爱和人际关系中总会不自觉的压抑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这种压抑往往是下意识的就已经完成了——


伴侣问我今晚想吃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就会告诉她你喜欢吃什么咱们就去吃什么;


朋友请我帮忙我想都不会想会不会和我的时间安排起冲突就会答应;


在亲密关系中我总会不由自主的不断地去“投入”,比如时不时的买些小礼物与水果、一段时间没有和对方联系就会主动找些话题来沟通、感觉到一丁点儿疏离的迹象机会非常的担忧感觉要失去对方了。


当我一开始对于亲密关系懵懵懂懂的时候,我对于爱情的认知是无比幼稚的。


那个时候从电视剧和小说中获得的爱情的概念仅仅停留在无私的付出和对对方好上,所以在一开始的几段恋爱关系中我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对于爱情的向往令我们可以将“爱”这个字作为解释一切的借口。


在第一段感情中我盲目的、持续的投入和付出;


在第二段感情中我多次因普通的小事感觉很受伤而痛哭;


第三段感情里我只能和对方维持着一种看似亲密的假象而无法真正的去了解彼此;


第四段感情中我和一个我并不是那么喜欢的女孩在一起,但过了不久又是时常体验到一种患得患失的痛苦和焦虑;


在第五段感情中我再次…………


随着所经历的恋爱关系越来越多,我对于自身与亲密关系的本质的理解也逐渐变得深刻。


我开始懂得了,我那些所谓的付出,只不过是用来自我感动。我对对方的好,只是因为我是如此的匮乏,以至于我除了“对她们好”以外再也拿不出其它、我那所谓的在乎对方,只是一个好听的借口,实际只是我过去的阴影令我太过敏感患得患失罢了。


4.


随着我自身的逐渐成长和知识面的扩展,我越来越知道了“真正”的爱情和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是怎样的。


终于在某一次契机之下,我的伴侣的一个举动令我回忆起了童年时的许多类似情景。

由此开始,过去的那些对我造成深刻影响的经历逐渐的由点带面的串联了起来,我终于完整的了解了我为什么会形成如今的这种思考和心智模式、我看到了自身的习惯和无意识之外的世界。


我童年的大多数时光都是寄宿在亲戚的家中,自小几乎所有的长辈都会夸我“懂事”,这个懂事其中就包含我从未向长辈要过任何的玩具、零食、衣服等等。


一方面是因为在亲戚家中有了想要的东西也不好意思要,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

另一方面也是长辈们对我的“懂事”的夸赞令我认为:我不向别人提出需求他们才会认为我懂事,我懂事他们才会夸奖我和喜欢我。


所以我慢慢的就因为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而逐渐忘记了“我是有需求的、我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回事。


在初中的时候我回到了自己家中,但是父母经常晚上外出应酬,我那时又非常的怕黑,以致我总是一个人待在家中即无聊又恐惧的看着电视等待父母回来。有时候等到太晚,我实在太困还没有等到他们回来我就睡着了。


所以我总是会特别无法忍受那些有着不确定性的等待的时刻,比如等待伴侣回复我的消息时、和朋友一起去玩他却迟到时、伴侣忽然有事我联系不到她时,在这些时刻,我总会非常的焦虑和不安。


而患得患失,则是由我的童年整体的“匮乏感”所导致。


因为那时我对于自己的评价很低,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事物,或是即便得到了一段时间最终也是会失去。


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得到完整的父母的抚养,我又比较内向时常喜欢躲避旁人自己待着看书,这就导致我从小到大极少、甚至是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来自别人的爱。


所以这就导致我根本就不懂的该如何对待和回应别人对我的爱意,我也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配拥有,所以潜意识里就觉得无论多么美好的感情最终自己一定会失去。


5.


当我理清了这些塑造了我的思维和认知的童年经历后,当然不可能马上就令我能一下子就改变,甚至是即便是我理解了自己问题的原因所在,这也并没有在生活中给予我多大的助益,因为我过去的那些问题还是都存在着,我还是会患得患失,伴侣回复我的消息慢了、语气疏离了我还是会很敏感。


但是通过这种对自身的梳理对我而言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当我再次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能够客观的去看待了。


也就是说,我跳出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我不再与那个被过去塑造的自己认同。


当我再在伴侣回复我消息慢时想到她要离开我、她不爱我了的时候;


当我很想在家休息朋友叫我出去玩我脱口而出准备答应的时候;


当我再开始一段恋情没多久就开始产生悲观的担忧的时候,


我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是在被过去的习惯带着走,我所幻想、我所推测的那些不管看起来多么“合理”的可能,那些都并不是真正的事实。


当我能够客观的去看待问题的时候,我就能够逐渐的改变它。


6.


实际上从过去去寻找导致自己如今的行为模式的原因只是改变自己的方式之一,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会有不同的方式。


重要的是,只要你开始内省和反思自我,你就能够逐渐的了解自己。


你可能会像我一样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你也可能会忽然客观的认识到自己“是”怎样。总而言之就是,你会逐渐的迈向对自己的完整的“理解”,只要是开始学着审视自己,你就能够建立对自己的越来越“客观”的认知。


我一再强调客观是因为,“客观就是通往成熟的桥梁。”


这绝非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客观事实,甚至你理解了之后你就会知道客观本身就意味着成熟。


通过客观的审视自我,我们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当下究竟是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好还是不好。


客观就是不再与以往的自我认同,而是在这一刻你与习惯剥离。


与习惯剥离,就意味着改变,在开始发生了。


-The End -


作者:风墟,心理咨询师

个人微信号接收付费咨询:lianjizhe1874

微信公众号:炼己者(ID:fengxuwake) 

长按下方二维码

开始你的第一堂心理课


一 周 推 荐


最伤人的三个字是"不用了"

幸运的人为什么总幸运 | 幸运背后的心理学

这首歌告诉你:成为咨询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心探社の幸福小镇


《情绪背后,隐藏的真实心理需求是什么?》

↙↙【阅读原文】即刻加入成为壹心理 • 心探社年度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