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件事,就能让熊孩子产生质的改变

2017-07-24 刘晶晶 心理公开课


壹心理创作者丨刘晶晶 


没有人会相信,只是真诚、共情和接纳就能让熊孩子产生质的变化。——我也不信,在我在我们家孩子身上百试不爽之前。

 

 · 01 · 


那天我从外面带了一小袋桔子口味的果冻回来给娃。吃到还剩最后一个, 他很珍惜的留到第二天才吃。


3岁不到,他笨笨的一只手拿着调羹去戳那只果冻,戳了半天,把那块果冻一整块挑起来,颤颤巍巍往嘴巴边送。很不幸的,那块果冻pia-叽,掉在桌子上,并很有弹性的一路滚到地面。


 “啊...!”孩子徒劳的在空中抓捞几下不得,蹲下来去抓掉在桌上的果冻。


“不要啦~丢掉!”爸爸在一旁厉声喝止。 “不要啦,脏死啦捏来捏去的。”


孩子眼看憋不住,开始抹眼泪了。“我要吃,我要吃...”


老公走过来把那块小果冻抢过去,转身丢到马桶里。


孩子眼看着已经毫无回转之地,非常失望。张开嘴巴哇的一声哭起来。无论爸爸怎么跟他讲道理,他哭得越来越挖心掏肺。最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满脸的泪痕和鼻涕。涨红的小脸和脖子,此刻完全被懊悔,失落、和愤怒所淹没。


我看着儿子,蹲下来,张开双臂去抱他,他似有千股愤恨推开我,拒绝我抱。


我摸着他哭到青筋爆出的头,亲吻他.


我说,宝宝,宝宝,妈妈在这里。


我知道,这对于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有多么不易。


当爸爸批评他的时候,他无法理解失去的东西无法再追回,他也无法装出不在乎的样子证明自己是男子汉。他的全世界都被心爱东西的丧失的痛苦所笼罩。


这份痛苦比任何的理性、和社会要求他做的道德模范都来得更为真实而刻骨。


他终于肯让我抱着,紧紧箍住我的脖子,对着天嚎哭。


我用力的抱着他,抚摸他的背。


不到两三分钟的时间。他竟逐渐安静下来。等他静下来,我问他,爸爸妈妈再给你去买一袋新的桔子口味的果冻,好不?


他挂着鼻涕有些面带羞涩又骄傲,我是大哥哥了,不要了。


 · 02 · 


我们家这个娃,典型的吃饭困难症。


他从小到大都是一口饭一口饭喂大的。年纪小的时候还好,喂啥就吃啥,喂多少吃多少。年岁渐长,逐渐有了自己的意志,吃饭越来越困难。吞咽咀嚼都比同龄小朋友都差些,吃得奇慢无比,各种挑剔不单止,并且拒绝自己动手吃饭。


看着他越长越瘦,体重数月不增,为了让他自己吃饭,给他买了各种各样的精致器具,小盆友专用勺子、碗、餐盘、学习筷...想尽办法给他讲故事、扮鬼脸。

 

有时候我实在绷不住了,原形毕露,一顿劈头盖脸的对他吼。这熊孩子软硬不吃,只会张着嘴哇哇哭。气得只想把他丢进厕所冲走,永世不要再见。

 

这段时间我独自带他,又一次,坐上饭桌,对着他那张生无可恋的脸的时候,我崩溃了。自己跑到洗手间对着镜子泪如泉涌。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托马斯.戈登说到一个例子:

 

查尔斯是个17岁的男孩,他的父母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权威逼迫查尔斯做功课。


查尔斯说:“每当我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发现我不可能让自己离开电视机前面的椅子。我已经习惯了他们逼我去做功课,当他们不在家是,我自己内心找不到任何力量,能让我去做功课。”

 

我体会着内在的暴怒是如何冲出我的胸口,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想到这故事的时候,我看到自己的岩浆逐渐冷却下去。


吃与不吃,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我的暴怒,只是我内心无法承载他没有按我的期待去做时的失控感大爆发。于是我越俎代庖去干涉他。 我害怕,甚至不相信他作为一个人有自己吃食物的本能力量。

 

我从洗手间里走出来,告诉他,宝宝,你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了。妈妈不强迫你了。好吗?

 

一听说不用吃饭,他眼睛都亮了。半信半疑从餐椅上爬下来,直到确认我真的不再逼他吃饭,才放心大胆去玩。

 

晚餐照样做好两三样适合他吃的菜品,放在他的餐盘里。告诉他,如果你想吃,你就来吃,不想吃就不用。

 

他明显肚子饿了,试探着我。靠到桌子前面想吃,但是拒绝自己动手。我告诉他,像妈妈这样吃饭,你看,有嘎吱嘎吱小黄瓜呀,有咕咕鸡翅膀啊,有汤汤啊,都是你喜欢吃的诶。来吧,爬上椅子来,跟妈妈一起吃!

 

他心旌动摇,却不动手,要我喂。而我只是告诉他,不想吃的话,可以不吃的。饿了的话,妈妈还会给你煮好吃的。


僵持到最后,自己抓起鸡翅膀开始啃了起来。真好吃啊~

 

之后的几周,当然不是一帆风顺,有曲折,有犹疑,有对抗,也有默契。虽然他自己还不能抱着碗呼哧呼哧一碗扒下去,但他逐渐习惯吃饭的时候自己伸出手来,不再依赖我。

 

 · 03 · 


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体会着这些失落,体验着生命中自己的选择,而从蒙昧,逐渐悟出智慧;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

 

三岁的时候掉了一颗糖,八岁的时候磨磨蹭蹭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十八岁时失掉了那个英语比赛的冠军,二十二岁被男朋友劈腿,三十岁被人骗了创业的钱,四十岁时父母离世,六十岁时高油盐的饮食让自己第一次中风……

 

从童年到壮年,又走向暮年,人们的世界逐渐扩大,又逐渐回归到自我,曾经以为无法度过的难关,无路可走的慌张,终有一天我们会以更有力量的姿势去接纳它们。


而这些独特的体验和力量,是别的人——教科书,父母,老师,都无法给与的。


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自我体验之个性化,之独特,非自己一一尽试而不可得。

 

因此,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作为守护孩子的人,我能做的,只是保持自己的明澈的视线,中正的心态,在他经历痛苦的那一刻看到他的痛苦,在他执着于我们看起来“错误”的选择时不去批判,而陪伴他去经历。给他保护的空间不被责备,不被侵扰,在他的世界里自由的逐渐与自己的内心联结。

 

我的孩子,一旦他的痛苦被看见,他内心的感受被接纳,他就能迅速的成长起来。


他无需爸爸妈妈教他任何诸如男孩子要坚强的世俗规范,也不用去替代他承担自己要不要吃饭的责任,他自己就能爬起来。眼泪还挂在脸上,就笑起来说,我是大哥哥了。

 

 · 04 ·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仅仅的真诚、共情和接纳,就能促成人的疗愈和成长。

 

因为被看见,被真诚的接纳,是人的本能需要。

 

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是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的。人都有巨大的潜能,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所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即是此意。

 

作为助人者,如果能保持谦卑和好奇,跟随着他,守护着他,去到他内心,看看他的世界。


当一个人晦暗的世界被看见,当他从未得到过承认的情绪得到慈悲的接纳,他会感到一种从所未有的支持,他能自己重新审视自己。


原来我并不需要否认自己的经验才能博得别人的认可,他就能接近他原本的真实的体验,而不再需要别人的评价,从而更多的信任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教导、指导来访者什么,我们也做不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问题的专家,你永远不可能有他自己那么了解他自己。

 

然而当父母面对孩子时,力量不足够的时候,就无法承载孩子的缺点、脆弱、矫情、恐惧,以及那些与我们的观念不符的理念。就会由于内在的虚弱而产生一种失控的焦虑不安。然后大多数的父母,就跳起来。我们的内心充满着一种否定的声音:


“怎么可以这样?”

“这样的想法简直是荒谬好吗”


或者是,


“你怎么这么没用/蠢/...”

“早叫你听我的不听,现在知错了吧...”


然后开始痛陈病因,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粪土当年。


"当今的世界是如何的险恶,人生的路该怎么走。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我为你付出过的那么多心血?怎么对得起我这么些年的人生经验?怎么对的起我牛逼闪闪的智慧?"

 

短短一句话,已经说了三个“我”。

 

在亲子的对话中,充满了“我”,儿子就开始造反了。

 

因为,太多的“我”,已经没有空间容纳“他”。



亲子关系中的接纳和理解对一个人一生的巨大影响,然而身边的父母们仍然会说,道理咱都懂,然而实际上怎么行的通啊?社会竞争摆在这里,不逼,不控制,成天理解他,接受他,还不得上房揭瓦?难道眼看着是个坑,让他往里跳?

       

不是行不通,是我们不熟悉如何真诚相待,如何理解和接纳。我们自己也从未被父母真心的接纳和理解过。

 

我们这一代,(70-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用一种充满担忧的方式生活,充满着巨大的成功压力,执着于努力奋斗。


这是因为从我们自己的父母那一代那里传递的生存的焦虑,希望能通过成功保护自己,让自己免于无助,更少的受到统治者或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很多父母从来未曾想象过这样的世界。所以他们误以为真诚理解和接纳,就是溺爱、为所欲为。


哪怕有无数的真实例子证明倾听和共情,不过度控制,也会通向世俗的成功,他们也只会选择性关注哈佛的虎妈、董卿的狼爸,却不看到蔡美儿女儿和董卿们的眼泪和无数个没有获得成为蔡美儿董卿们这样成功人士的张三李四的伤痕。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失去的不是世俗的成功,而是成为真正的人的能力。



实际上,当你看着那个“坑”,试图用一堆无比正确的道理去阻止他、拉拔他,让他知难而退时,大多数父母的现实经验也可能告诉你。然!并!卵!

 

真正让人拥有积极的甄别、判断的思考能力的,是他真正去体验自己的言行选择会带来的相应后果。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和自我观察,逐渐认识自己的需求和界限;然后在他们遭受挫折和丧失时,曾经有人坚实温暖的支持和陪伴过他们。

 

父母那种不带批判的、坚实的抱持,就可以启动孩子内在的“自性”力量,并且久而久之成为孩子人生中每每遇到挫折时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人格背景。而父母如果给的是批判和焦虑,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把批判和焦虑内化成自身的人格的一部分。

 

当然,没有人能说放下自己的武装、弹药,放下自己的成见和背景,去接纳别人,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这需要放下自己的自恋,承认自己的无知、无能。


这承担着被辜负,失去控制的未知风险,因而需要巨大的能量和勇气。因而珍贵稀有,珍稀到,需要花一小时几百块,去专业的咨询师那里才能获得。

 

我们不是每一次都有机会在孩子遭受挫折时守护在他身边;我们也不是每一次都有机会在他们收获成功时分享他的喜悦。

 

因此,我们只能做到,还能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与他们一起去体验生命、 相伴着成长。


- The End -


- 壹心理专栏作者简介 -

刘晶晶 / 心理咨询师

一路荆棘,一路春光,愿为旅伴

作者公众号:ALPHA心精英(ID:ahuaschool)


- 我们在寻找 -


不去表达,永远不会被看见

心理学写作

是我们输出影响力的方式


成为壹心理创作者

写出你的影响力


发送作品到以下邮箱完成申请

chenmengfan@xinli001.com


长按下方二维码

快去看看你的第一堂心理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