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毕业后再啃老三年,可耻吗?

2018-04-21 爱读书的 心理公开课


这是心理公开课的每周荐书专栏

一本心理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见自己


本周提供 10 本书赠送

作为公开课读者的福利~

【心理公开课 × 华景时代】




一提到“啃老”一词,往往会引来一片骂声。“啃老”确实与我们主流价值观相悖。


但事物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情况要不同的对待。在讨论是否应该“啃老”之前,请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


 01 


刚毕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领微薄薪水,要租房、吃饭又要储蓄,于是不敢参加社交活动,久而久之,把自己的人缘缩到只剩桌子及计算机,而变成宅男宅女。

 

随着2017年全国平均工资报表的出炉,排名前五的全国“最好赚钱”的五大城市也诞生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我们先来看一下数据吧(税前)。


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月均工资排行榜

排名

城市

平均薪酬(元/月)

1

北京

9240

2

上海

8962

3

深圳

8315

4

广州

7409

5

杭州

7330

6

宁波

7152

7

佛山

7017

8

东莞

6998

9

厦门

6886

10

苏州

6719

11

南京

6680

12

重庆

6584

13

福州

6522

14

贵阳

6437

15

成都

6402

16

武汉

6331

17

南昌

6235

18

昆明

6230

19

南宁

6197

20

郑州

6191

 

请问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小伙伴们,你们有“钱真好赚”的感觉吗?


以外地人(无房或无购房资格)在北京工作为例,大概来算笔账——看看你是生存还是生活

 

生  存

生  活

合租:2500元/月,一年合计30000元

整租一居:5000元/月,一年合计60000元

水电网:200元/月,加暖器一年合计3000

水电网:300元/月,加暖气一年合计8000元

公共交通:300元/月,一年合计3600元。带饭:800元/月,一年合计9600元。叫外卖、水果:1500元/月,一年合计18000元

打车、开车:1000元/月,一年合计12000元

 

日用品:200元/月,一年合计2400元

化妆品、日用品:500元/月,一年合计6000元

电话费、买手机:一年合计4000元

电话费、买手机:一年合计7000元

约会:500元/月,一年合计6000元

约会、礼物:2000元/月,一年合计24000元

基本服装:一年合计4000元

时髦服装:一年合计15000元

婚礼份子:一年合计3000元

人情往来:一年合计15000元

文娱生活:买书、看电影,一年合计3000元

文娱生活:一年合计10000元

聚会:每月300元,一年合计3600元

聚会:每月1000元,一年合计12000元

旅游:国内游1次,一年合计3000元

旅游:国内国外各1次,一年合计30000元

回老家路费、过年开支:2000元/年

回老家路费、过年开支:20000元/年

在不生病、不请假、不结婚、不要孩子的情况下,每年基本开支合计:

生存:74200元/年,计 6200元/月

生活:243000元/年,20000元/月

合税前工资:8200元/月

合税前工资:28500元/月

 

账算完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外地人,达到了“全国最好赚钱的北京”的平均工资水平,才能勉强生存。如果你根本没谈恋爱,一个月只穿2件衣服,和朋友一起合租一间10平米的屋子,住远一点,每天愿意多花2—3个小时挤地铁,你每个月或许还能存下2000元。


在连生存都是问题的情况下,很多人不得不“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谈梦想”


是啊,梦想在哪呢?



 03 

父母对子女的投资培养,起码要持续到孩子出社会三年以后?

 

“你的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理学家王浩威在《晚熟时代》一书中说:


年轻人在刚从校园毕业后步入社会的几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为了避免成为宅男宅女,为了拓展对工作有帮助的人脉关系,也为了看到更大更广的世界,在月收入没有达到城市平均月收入水平前,除了留点必要应急的钱,也不要勉强自己节衣缩食地储蓄。


——因为即使是储蓄,工资那么少,也存不了太多钱,反而倒缩小了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几乎能决定一生高度的20—30岁的黄金年龄里,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机会。


以我的朋友强哥为例,他专业是工科,毕业后到了一个县级市工作,工厂离市区很远。整日里车间流水线轰鸣作响,充斥着汽油味,可悲的是工厂里几乎没有年轻女孩,不少一同前往的同学纷纷跳槽,只有强哥坚持跟着学习生产线布局管理。


三年以后,强哥在这家企业里学得很出色,我再见到他时,他已经是富士康一个小领导,拿着30多万的年薪。


对比一下他跳槽的几个同事,他们现在依然还在找工作。我问强哥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最开始我也剩不下钱,把钱都花在了学习英语和请老师傅吃饭上。”


其实刚毕业的前几年,我们都一样,收入低,没有多余的钱花在社交上,导致变宅男宅女越来越孤单;买不起房,结不起婚。


在这个“晚熟时代”,要想超越同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习,还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在社交中学习。尽快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思考梦想与未来。


在当今的高度竞争化社会里,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教育,才能胜任许多技术性或专业性的工作。大学毕业后的继续训练成了必要,进入新阶段的年龄自然也就延缓了。


 “晚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这也是全世界都在面对的问题。日本社会的低生育率、低成家率;欧美社会的游戏化、虚拟化,这些都是一代人的整体特点,年轻人也在努力着去理解其自身。


晚熟的一代不再接受前人的生活方式,他们面既面临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又需要适应着时代的快速进步。



 03 

你有手有脚,凭什么啃老?

 

“啃老”这个词一被提到,几乎就是不可饶恕的。


  • 一种“啃老”是在毕业前三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上的积累,而不得不接受父母的“资助”,用于生活、进修、拓展人脉等,以求在社会中立足的: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有关2017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实际签约平均月薪为4014元,较去年下降751元。


据了解,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中国高校2017年应届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及博士等,最终收回有效样本93420份。


  • 而另一种则是“完全的啃老”,则是对走入社会感到恐惧的,拒绝去工作的,因为他们过于敏感,而嗅到了太多成年带来的压力。


年轻人对于未来都有自己的计划,但包括父母在内的周边的人,通常不理解。出于关心,身边的亲友和家人都不知不觉给了年轻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压力。


另一压力则是来自每个年轻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不确定的和不知道的事,每个人都有一种深层恐惧,这是人的本能。而对这种情形,年轻人必须有足够的理性分析和感性的自信,才可能继续走下去。


那究竟怎样,我们才能从心理上不再拒绝长大呢?


首先你要明白,并不是你选择了逃避,问题就会消失。


然后,想清楚你真正恐惧的是什么。当你不能识别你所恐惧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可以试着抓住那些害怕的感觉,将你害怕的东西具体化,这样才能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


最后你也要知道,人的一生还是要为自己而活,没有哪种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哪怕是对于“必须结婚生子”这件事来说。


而成年人的世界,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是充满了苦难和压抑,而是充满了未成年人体会不到的快乐。


比如,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恐惧,能够为自己的命运做决定而不是再任由家长摆布,可以和自己在意的人相处并真心地让对方快乐,可以以更广阔的视野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可以通过在工作上的业绩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


但只有当你走出彼得潘(不会长大的男孩)的世界时,才能感受到这些真实的快乐。


 

 04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晚熟的时代来临了

 

心理学家王浩威老师之所以强调“晚熟时代”而不是“晚熟的现代人”,是因为“晚熟”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优秀、不努力了,而是社会发展节奏变快了,对年轻人成熟、独当一面的所需要的素质要求更高了,进入新阶段的年龄自然也就延缓了,需要更多时间去进行自我探索。



 面对“住房、医疗、教育”这新的三大压力,年轻人开始变得缺乏安全感,恐惧独立,不想过早结婚生子,依赖心强,希望随时可以有人帮忙来满足他们的任何需求……即使赚了很多钱,也不等于真的实现了心智成熟。


王浩威在《晚熟时代》一书中认真分析了这个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里辛苦挣扎的年轻人和父母们。解决了远离亲缘、心理落差、无安全感、社会兴趣、经济压力、社会地位、不想结婚、情感绑架、低价值感、成年涌现期等问题。

 

当你不再被时间拖着前行,而有独当一面的勇气时,好的人生就此来临。

 

摘自 |《晚熟时代》

作者 | 王浩威



 - 赠 书 福 利 - 


在什么时候,

你切身体会到生活的压力呢?


诚邀你在下方留言区

说出你对“生活压力”的看法


明天(4月22日)20:00留言区点赞数前5位

+随机抽取5位留言上墙的幸运读者

这10位读者将获得出版社提供的赠书

《晚熟时代


 


长按下方二维码

开始你的第一堂心理课

转载 | 投稿 | 合作

请直接在菜单栏回复关键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