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档案》2020年第四期目录及摘要

民国档案杂志社 民国档案杂志 2021-09-21

《民国档案》2020年第四期目录及摘要


档案史料

5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参谋处抄送俘获日军士兵记载慰安妇等情况日记的代电  杨 斌  选辑

7  战后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案例一组  龙 锋  选辑

17  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对日战犯处理及引渡政策会议记录  廖利明 选辑

25  国民政府战后处理日本战犯各机构工作报告选编  陆泓江 选辑


史 论

49  双轨制:民初地方审检厅的设废及转向  银 品

58  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困境

——以江苏省农民银行为例  陈明胜  王玉洁

67  一•二八停战后的上海市保安队与八一三战事的起源  蒋宝麟

75  南京国民政府禁烟效能再探讨  郑 宇

85  大学与城市社区:以1930—1937年大夏大学新校区周边商户接用自来水问题为论例  江明明  田 彤

93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卫生人员训练工作述略  姬凌辉

103  论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中荷关系  侯中军

119  南京安全区难民生存的真相

——兼论南京难民经历“法益侵害”和“人道救援”的双重际遇  朱天乐  朱成山

129  内外交困:1948年考试院院长人选出台前后的政争  高志军  夏 泉


会议综述

140  拂去本土审判的封尘

——《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新书发布仪式暨座谈会综述  曹鲁晓

封二  抗战时期招商局轮船损毁情形  梁丽婷  供稿

封三  抗战时期招商局上海码头等被损情形  梁丽婷  供稿

摘要

档案史料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参谋处抄送俘获日军士兵记载慰安妇等情况日记的代电

杨 斌  选辑

[题 要]此份由中国军队检获的侵华日军士兵日记,篇幅虽短,但记载了日军在中国战场中的真实情况,如日军设立慰安所,日本士兵奸淫中国妇女等,是侵华日军所犯罪行的重要佐证。

[档案记录形式]抄件

[关键词]侵华日军 慰安所 暴行


战后罪犯处理委员会对日战犯处理及引渡政策会议记录

廖利明 选辑

[题 要]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于1945年11月组建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负责对日本战犯的调查、逮捕、引渡,编制、审查和翻译战犯名单、审核审判之执法等工作,并会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赴各地搜集日本战犯罪证,推进处理日本战犯事务。本组史料节选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涉及对日战犯处理和引渡政策等内容。

[档案记录形式]油印件

[关键词]战争罪犯  对日战犯  处理政策  引渡政策


国民政府战后处理日本战犯各机构工作报告选编

陆泓江 选辑

[题 要]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政府开始筹备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同年11月6日,国民政府成立“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拟定《战争罪犯审判办法》等文件,对日本战犯进行逮捕、拘押和引渡。此后,国民政府在北平、沈阳、南京、广州、济南、汉口、太原、上海、徐州、台北等地设立了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两千余战犯进行了审判。本组史料节选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司法行政部及广州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展现了中国政府在无先例、无经验的情况下,主导完成了这场大规模审判的经过,对学界研究国内对日战犯审判不无裨益。

[档案记录形式]手稿  电文  油印件

[关键词]国民政府  审判  日本战犯  战犯处理


史论

双轨制:民初地方审检厅的设废及转向

银 品(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摘 要]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司法部从司法独立角度竭力推动新式审检厅设立,全国一度出现遍设审检厅热潮。由于司法经费猛涨无力自主解决,司法部寄望地方政府纾财筹办,致使设厅过程变样,各方意见纷呈。最终,相关各方接受地方军政实权派主张,仅于省城及重要商埠保留具有近代化色彩的地方审检厅,其余地区采用兼具传统司法特征的县知事兼理司法模式。司法改革由统一制度设计向“双轨制”地方司法形态演变,反映了近代中国移植外来司法制度兼顾本土接受度,以及从传统到近代制度转型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关键词]地方审检厅  县知事兼理司法  都督和民政长  双轨制


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困境——以江苏省农民银行为例     

陈明胜(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玉洁(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摘 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乡村经济濒临破产之际,这决定了其历史使命——救济乡村,江苏省农民银行即在此一背景下创立。根据扶助农民经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初衷,江苏省农民银行在开展放款、存款、汇兑、储存等业务的同时,推动各种合作事业,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这种超越金融机构一般功能的特点赋予其强烈的乡村治理色彩。江苏省农民银行的创设有助于缓解乡村资金困乏、高利贷恶性膨胀的现状,也有助于改变乡村组织涣散、合作精神淡薄的局面。但受银行储蓄资金有限、乡村传统习俗强固、部分合作社为土豪劣绅把持等因素影响,江苏省农民银行业务很难做到全面覆盖。这种乡村治理功能的有限性,既有农民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因子的微观分析,可以管窥彼时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转型的困境。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江苏省农民银行  乡村治理  合作事业  合作精神


一•二八停战后的上海市保安队与八一三战事的起源

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 要]1932年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中国正规军无法驻守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改设保安队负责警备。保安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警备部队,隶属于上海市保安处。1936年4月,保安处改组为保安总团,其员额与装备逐渐加强。同时,上海市保安总团纳入国民政府的京沪防御体系,成为中国军队打入上海的一枚楔子。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夕,保安总团在上海各处进行调动布防,引发日方极大警惕,后者多次要求中国政府撤除保安总团。在战事爆发前,若出现国民党军主力突入淞沪阵线之前保安总团或已被歼或已被退的任何一种情形,中国方面的战略态势将会变得十分被动。因此,保安总团是张治中确立先发制人战术的一个变量。

[关键词]一•二八事变  淞沪停战协定  上海市保安队  八一三淞沪会战


南京国民政府禁烟效能再探讨

郑 宇(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 要]南京国民政府在建政初期难以抵挡鸦片厚利的诱惑,施政意图总体倾向于弛禁筹饷,所谓“禁烟”仅是块掩人耳目的遮羞布,这一时期的烟毒管控可谓漏洞百出、无甚效果。此后国民政府逐渐形成禁烟自觉,放弃“寓禁于征”,严厉禁绝烟毒,1935年以后发起两次禁烟运动,综合采用多种烟毒控制手段,显示出较强的烟毒管控能力,成功扭转了此前烟毒泛滥的局面。然而两次禁烟运动均因战争爆发而大受摧折,禁烟事业也就难以彻底收功。国民政府的禁烟历程充满艰难曲折,其间有高潮,也有低谷;有正向前进,亦有停滞与回退。只有充分肯定国民政府禁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深刻检视其战后片面强调军事成败的大战略,才能客观评判禁烟过程中的政府作为,找到禁烟终归失败的症结。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禁烟效能  施政意图  控制措施


大学与城市社区:以1930—1937年大夏大学新校区周边商户接用自来水问题为论例

江明明(安徽大学历史系师资博士后)

田 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摘 要]大学是城市文明的先导,更是以大学为中心的城市社区和谐发展与行为规范的引领者。1930年上海大夏大学迁至原属荒野的中山路一带,带动商业繁荣、公共设施完善,进而由聚落效应而形成师生与周边商户交互的大学社区。大夏大学为解决用水问题,自凿水井,铺装管网,且为周边商户提供清洁水源。其间,大夏大学因超负荷供水,与水电公司、市政部门及商户产生利益冲突,但仍以社会优先原则,与各方和解,将现代文明随自来水注入大学社区。由此可见,大学不仅营造着新城市社区,催生出现代性的需求,更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现代生活方式的文明尺度。

[关键词]大夏大学  城市社区  自来水  闸北水电公司  城市现代化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卫生人员训练工作述略

姬凌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

[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基于卫生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便已有条不紊地开展卫生人员训练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逐渐强化了战时卫生人员训练工作。七七事变后,随着沪、宁等地相继失守,战场救护难以跟进,国民政府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投入其中。与此同时,战时卫生人员训练工作从卫生署逐渐扩大到军政部、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战时卫生人员联合训练所的设立与发展呈现出“军民结合”的“全面抗战”特点,但实际上成效却稍显不足,部分学员或因成绩低劣而被除籍,或因苦于训练畏难潜逃。另从所长林可胜辞职与出走过程可知,人事纷争亦极大地影响了战时卫生人员训练的进度。

[关键词]抗战时期  卫生署  卫生人员训练班  战时卫生人员联合训练所  林可胜

 

论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中荷关系

侯中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摘 要]七七事变后,荷兰对华虽持同情态度,但其外交步调与国联保持一致,对日仍保持贸易关系。为了荷属东印殖民地的安全,荷兰政府甚至不愿跟随英美一起对日发起抗议照会,在对日外交上小心谨慎。布鲁塞尔会议后,在对华贷款以及对日石油禁运方面,荷兰并不积极。荷兰沦陷之后,女王及政府机构迁往伦敦,中荷外交关系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等盟国决定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荷兰亦响应此潮流,同意废除在华旧有不平等条约,但由于双方谈判时对出入境条款以及领事权利的分歧,中荷新约一直延宕到1945年5月方得以订立。

[关键词]中荷关系  抗日战争  中荷新约


南京安全区难民生存的真相

——兼论南京难民经历“法益侵害”和“人道救援”的双重际遇

朱天乐(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朱成山(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 要]1937年12月至1938年初的南京安全区内难民曾经历了“法益侵害”和“人道救援”的双重际遇。本文据此论述,以进一步揭露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在南京安全区内对难民实施各种各样的侵害,同时对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及其友好人士,对处于危难之中的南京难民,实施多方面的人道主义救援,表示肯定和讴歌。

[关键词]南京安全区  南京难民  法益侵害  人道救援  二律背反



内外交困:1948年考试院院长人选出台前后的政争   

高志军(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夏 泉(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研究员)

[摘 要]1948年国民政府实施“宪政”,考试院随即改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辞职,为各色人等登台提供了可能,青年党曾琦即对此职极力争夺。为杜绝青年党对考试院院长的觊觎,蒋介石就考试院院长人选,初拟顾孟余担任,后又将目光移至张伯苓身上。蒋介石邀张伯岺出山也是其为平息纷争的不得已之举,而国民党此举亦彻底激化了国、青两党矛盾。以此立论,有助于深化丰富学界对这一时期国民党、青年党与学人三者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蒋介石  青年党  考试院院长  张伯苓



郑重声明:《民国档案》杂志不会以任何形式、名目收取诸如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mgda@vip.sina.com。



联系电话:025-84665959,84665977




欢迎关注公众号并转发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