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档案》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摘  要



档案史料

资源委员会湘西电厂1939—1946年度事业报告选编(二)

刘楠楠 选辑


战后邮政总局接收台湾邮政相关文电一组

陆泓江  选辑

[题要]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全面接收台湾。在邮政方面,不同于内地邮政独立设局管理,为节省事功、便利民众起见,国民政府决定在台湾暂时维持旧制,试办邮电合并。本组史料反映了战后邮政总局接收台湾邮政初期的人事安排及工作进展状况,有助于了解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省的邮电概貌、国民政府接收台湾邮政的经过以及试办邮电合并的困境。

[文档记录形式]函电 手稿

[关键词]邮政总局  接收邮政  邮电合并


中共党史研究

同源共流:晋察冀边币统一于人民币的缘起与实践

刘荣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何家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全面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银行成立,并发行边币。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日益连成一片,大兵团的作战方式要求解放区在更大范围内筹措军需。此时晋察冀边区成为贯通东西南北的经济枢纽区,在与友邻区商贸往来中,深切感受到各友邻区货币不统一造成的不便,极具地域性的晋察冀边币已不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边区开始眼光向外,向中央寻求协调,首倡召开华北财经会议。中共中央积极回应并开始部署货币统一工作,随后召开的华北财经会议形成了筹备中国人民银行的动议,人民币开始酝酿。晋察冀边区最先担负起设计、印制首批人民币的任务,为人民币的生产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物质基础。此后,晋察冀边区银行纳入华北银行,华北银行是晋察冀边区银行衍变为中国人民银行过程中的“过渡性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而言,发挥了间接的奠基作用。晋察冀边币统一于人民币后,解决了边区金融矛盾,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同时,溢出效应显著,提高了解放区群众对新政权的信任及认同。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边币  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币  货币统一


承认新中国与新民主主义外交的酝酿

侯中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新民主主义外交酝酿于香山时期。在香山时期,中共中央在考虑与英美为首的西方各国关系时,所主张的是建立外交关系,而非承认问题。“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两个国际法术语,各有其内涵,具有不同的性质。中共中央此时对美外交以及整个对外关系的处理,显然受到苏联的影响。国民党在冀图英美等不要承认新中国的策略上,曾寄望于通过联合国机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无论是国际法理还是现实情势,都促使国民党认识到,妄图阻挠国际社会承认新中国,只能是徒劳。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  外交承认  中共中央  香山


史  论

现代评论派对废约运动中政府外交与民众运动的态度

李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摘要]现代评论派对内政外交问题的各种观点,在民国知识分子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现代评论派积极支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认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既是外交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实现民族自决和复兴的前提。他们希望北京民国政府整理内政以增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实力,希望南京国民政府发挥“统一”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废除不平等条约,主张政府外交与民众运动互为支援。现代评论派的呼声,反映了其维护国家主权的态度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独立自主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南北政府的态度。

[关键词]现代评论派  废约运动  政府外交  民众运动


国民党“两个中央”对峙时期的党军体制

李翔(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高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北伐胜果越多,国民党政权高层之间的纷争也越多,直至形成南昌和武汉两个争持不下的政治重心。党在哪里?军在哪里?在南昌、武汉“两个中央”僵持之际,武汉方面过“左”的行为,使军事将领对共产党利用党军体制渗透军队的恐惧,超过对蒋介石的恐惧。军事将领正好以反共的名义,把打击矛头指向他们一直戒备很深的党军体制。武力主导下的政治兴衰逻辑一旦形成并强化,党军体制则日渐成为军权的附属物。

[关键词]党军体制  鲍罗廷  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治鄂初期湖北地方势力的演变

黄宝撰(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摘要]民国时期的湖北地方势力以软弱、无能与分化为特征。建立强大的湖北地方势力是鄂籍精英的一贯追求。蒋桂战争爆发后,“鄂人治鄂”风潮再起。在蒋介石等南京国民政府要人积极运作下,湖北政局在此后数月间冲突不断。湖北地方势力先后丧失鄂军根基与省内“剿匪”主导权,并发生大规模分裂。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仅能通过收编外省杂牌军组建在湖北的基干力量,未能如愿成为团结湖北地方势力的中心人物。湖北地方势力无法改变自身软弱、无能与分化等特征,难以成为维持湖北地方秩序的主导力量。继北洋政府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也以强力干涉湖北地方势力的演变为前提,在统治初期奠定自身统合国家的地缘结构基础。

[关键词]湖北政局  蒋介石  何成濬  地方实力派  地缘政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国共关系的报道与尺度

肖如平(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丁书颖(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在国共关系中一直支持国民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驻华记者开始对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予以关注,对国共关系进行深入报道,对国民党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做法和新闻审查政策进行批评。1944年,英国驻华记者格尔德对国共关系的系列报道和对国民党的批评,不仅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不满,还引发了英国内部对驻华记者报道审查制度的争议。在各部门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国内政和国共关系报道的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朝野对国共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中英关系  新闻审查  国共关系


“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

统一新路:广东盐税之争与孙中山重建民军的尝试

张亮(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要]护国之役后,南北双方因为国会、约法等问题的分歧,陷入事实上的分裂。护国军在袁世凯死后丧失“护国”名义,却在客省盘踞不去,成为事实上的割据势力,饱受诟病。其时北洋武人、西南军阀、民党力量皆以“统一”为旗帜而指他方破坏统一。摆在广州军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自身的统一。斗争中处于劣势的孙中山并未听凭西南军阀摆布做“光杆司令”,在统一军政失败后,改取迂回策略,试图通过财政统一,夺取广东省盐税,以此分化瓦解军阀,联合驻粤滇军与粤军陈炯明部重建与扩充民军,共同对抗桂系。这一策略终因滇、桂军阀联合绞杀而失败,但从列强手中夺取盐税、统一财政的方式具有的反帝彻底性,为之后的黄埔建军所延续。

[关键词]南北统一  护法运动  建军  驻粤滇军  盐税


“仿照庚子互保”:江浙战争与江苏耆绅的和平运动(1923—1924)

靳帅(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摘要]江浙关系与全国政局相表里,自1922年以来两省关系深受直系与“反直三角同盟”牵动。1923年沪杭成为“反直中心”后,江浙关系恶化,以苏社集团为代表的江浙耆绅主张仿照东南互保先例促成江浙和平,他们推动两省军阀签订和平公约,相当程度上延缓了战争爆发。但1924年直系战败,“反直三角同盟”主政,为此张謇等苏社诸理事促使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下野,避免了战争扩大。在此过程中张謇与苏社其他耆绅态度常不一致。这些政治运动展现出苏社集团的政治力量与江苏“绅军政权”的特质,也展现出晚清政治在北洋时期的延续性。齐燮元素与江苏耆绅关系密切,双方均以“保境安民”为要约。但江浙战争期间,军阀受派系利益求“保境”,士绅因地区利益求“安民”,军绅之间发生严重分裂。军阀无法安民,其存在的合法性亦发生动摇。

[关键词]江浙战争  苏社  军绅政权  张謇  张一麐


会议综述

第三届“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吴萍(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  辑:陆泓江
审  核:杨   斌


郑重声明:《民国档案》杂志不会以任何形式、名目收取诸如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mgda@vip.sina.com。

联系电话:025-84665959,84665977


欢迎关注公众号并转发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民国档案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