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文摘 | 地名在地图编制与使用中的特殊性

卓承元 地名世界 2023-03-17
地名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实体的名称,地图是地理实体的图象,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名的精确位置,各地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名的形、体、音、义等特征在地图上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地图是表现地名并使之服务于社会的最好形式和进行地名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工具。反之,地图也离不开地名。古今中外几乎不存在没有地名的地图,而且地名注记在多色地图中还处于显要地位,即用黑色表读图者开始读图时,一般也是先寻找地名,然后再查看其他要素。在地图中,地名既是一种文字标记,也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符号。这种特殊的符号把地图内容介绍给读图者,从而起到地图的“语言”作用。我国著名的地图学家曾世英教授形象地比喻说,没有地名的地图是“哑吧图”。地名在地图中具有其他地图要素所不具备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名有助于反映地图的政治性地图上各类地名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我国出版的地图上,国内各类地名,都标注我国各族人民使用的传统地名,而坚决废除那些帝国主义者强加的、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外来地名。旧中国命名的,带有大国沙文主义色彩、民族歧视性质、不利于民族团结、侮辱劳动人民以及极端庸俗的地名也在新中国出版的地图上消失,代之以传统的各种民族语地名或反映地区特性、具有进步含义的名称。由此可见,地图上的地名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制图国家(或地区)的对内对外政策,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2、地名有助于反映地图的时代性地图的时代性实质上也是政治性的一个方面。一幅地图的时代特征,主要是通过地名注记来实现的。当你打开一幅城市街道图,见到图上尽是红卫街、东风路、向阳胡同这类街巷名称时,你就可以断定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编制的图。而我国解放前出版的地图上,则有不少帝国主义者强加的有损我国尊严和主权的外来地名,还有大国沙文主义性质、大汉族主义性质、侮辱少数民族和劳动人民的地名,这反映出当时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

3、地名有助于检验地图上表示的地理实体位置的正确性有不少地名是以地理实体所在的位置或与其它地理实体的相对位置来命名的,其地名用字有:源、门、口、关、合、临、曲及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头、尾、里、外、阴、阳等。这类地名,一般从用字便可确定它的地理位置,因此有助于检验地理实体在地图上的位置表示是否正确。例如我国古代通常按“山南坡、水北岸为阳,山北坡、水南岸为阴”的原则来命名地名。如果在地图上发现地名带“阳”字的居民地符号绘在山北坡或河南岸,则绘错的可能性很大。再如带“源”字的地名,通常表示处于河流的发源地。要是地图上将这类地名的符号绘在河流的中游或下游地区,则有理由对该符号位置的正确性提出疑问,也就有必要认真审查一下是否描绘有误。

4、地名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形特征人们常以居民地所在地的地形高低、所处的部位等特征来给它命名。因此,地名用字就能反映出居民地所在处的地形。这类“地形地名”在山区尤为多见,以河北省承德地区为例:“河、川”表示地处河流沿岸;“洼、甸、塘”表示位于山间低洼而有水草处;“沟、峪”表示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处;“坪”表示位于山间平地;“台”表示位于山间台地;“山、岭、梁、尖”表示位于山岭上,等等。只要了解了制图区域地形地名的用字情况,既使图上没有绘出等高线,读图者也能够根据这些地名把制图区域的地形概貌粗略地勾画出来。还有一类以地物的形状特征命名的地名,如笔架山、马鞍山、棒糙山、象鼻山、鞋山、五指山、鸡冠山等,更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地物的外形,这是等高线表示法也无能为力的。

5、地名反映出制图区域矿产分布情况古代根据矿藏资源、采矿业、冶金业命名的地名,在地名用字上除了带有金、银、铜、铁、锡等矿物名称外,还常常使用冶、矿、厂、场、炼、窑、宝等字。这类地名不但对于研究制图区域的古代矿产分布及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地质普查、资源调查、矿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编制地质、矿业等专业地图也是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有的矿藏在古代往往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被认为无开采价值,未予开发利用,有的则在开采中途废弃。而在今天经过普查、勘探,弄清了矿藏的规模,可以重新开采利用。例如河北省金厂峪金矿是我国目前的大金矿之一,它就是河北省地质五队根据“金厂峪”这个地名和当地有关采金的历史传说进而勘探出来的。又如在河北省宽城县,根据“洒金河”这个地名也找到了隐伏矿体。

6、地名反映出制图区域植被分布情况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从地名用字上也可识别。地图上“植物地名”为数不少,这是因为植物与人类生存关系十分密切。有人绘了一幅北京地图,上面只标绘植物地名。用此图与今天北京地区植物分布进行对比,并查阅北京历史上有关植被情况的史料,结果证明,这幅地图堪称“植被图”。它既基本反映了北京地区植被现实的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北京地区植被在历史上的变化。由此看来,地名对于编制“植物分布图”等有关植被方面的专题地图和研究制图区域的植物地理特征,以及造成制图区域植被分布发生变化的有关因素,提供了很有用的资料。对于研究制图区域的植被种类、恢复和拟定造林规划、改造自然环境等也是大有裨益的。

7、地名反映出制图区域水源分布情况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必备条件,自古以来人们都选择水草丰盛的地方居住,形成聚落,因此很多地名与水有关联。这类地名多带有水、井、泉、河、温、汤及其他以水部为偏旁的字。利用地图上以水命名的地名,并结合制图区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寻找水源、水利资源普查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某单位在湖南省永顺一带利用这种方法预测了105条地下河进出口的位置及流经地段,其中有80条准确。节约了野外工作时间,降低了成本。

8、地名反映出制图区域河道变迁情况人们逐水建居,分布于沿河两岸的居民地很多,河流犹如一条带子把这许多村庄城镇连结起来。其中一定有不少是因河而得名的。这些地名反映出各个居民地与河流的相关位置。假如经过漫长的时日河流改道了,根据这些居民点的名称,我们不难在地图上描绘出河流的故道。报载,河北省某单位就曾利用地图上的地名,结合实地考查找到了漳河的故道。由于相同的道理,地名也反映出制图区域内湖泊形状、大小的改变,海岸线位置的进退,为研究这些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9、地名反映出制图区域的民族分布和居民迁徙情况各民族语地名,不论在语言结构、读音、用字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如地理通名“山”,蒙古语称“乌拉”,维吾尔语称“塔格”,藏语称“日”;“河”,蒙古语称“郭勒,,维吾尔语称“达里亚”,藏语称扁曲”,等等。从地图上不伺民族语地名的分布,便可看出制图区域的民族分布。再如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个地区的北部有部分蒙古语地名,然而现在很少蒙古族的居民。这说明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蒙古族人曾在这里居住过,后来迁走了,迁入的汉族人,仍沿用原来的蒙古语地名。.还有一种混合语地名,如海南岛有曹奴那纽、曹奴那劝之类地名,其中曹奴是黎语成分,那纽、那劝为壮语地名。

这是因为这里先有壮人居住,用壮语地名,后来黎人迁入,在壮语地名上加上黎语成分,组成了混合语地名。以上情况,反映了制图区域的民族分布与前后变化的情况,为编制“民族分布图”等专题地图和研究区域地理、民族迁徙与更替,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在同一民族居住区,地名用字也有区域性。其形成原因除了受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植被分布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外,还与居民的语言(方言)及地名用字的传统习惯有密切关系。例如福建省闽南地区地名的基本用字有坑、安、溪、港、埔、潭、膺等,大批福建移民到达台湾岛后,沿用这些字来命名新居住地,从而使它们成为台湾地名的常用字。此外,在台湾岛上,还有很多与大陆上完全相同的地名;在北京地区和河北省也有不少山西省的地名,这是移民用故乡的地名作为新居住地的地名,以表示对祖籍的热爱和怀念。这类“戴籍地名”是人口迁徙的有力佐证。

10、地名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历史和民俗有些地名,是根据民俗风情命名的。如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赐儿山”和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区的“铜鼓”。铜鼓是我国古代中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极为珍贵的器物,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人们对它无比崇敬。通过这些省区众多的“铜鼓”地名,间接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历史和民俗的一个侧面。这类地名对研究区域的历史、历史地理、古代民族和民俗等具有重要意义。从上述地名在地图上所表现的诸多方面的作用,说明了地名在地图编制与使用中的特殊意义。地图上地名注记的可靠程度是衡量地图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到地图的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例如河北省地名普查时使用的1:5万地形图,地名标记错误的情况就比较严重,给地名普查和地名标准化工作增添了不少麻烦。所以,地图上使用标准地名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测量制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同时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地名的特性,让地名在地图编制与使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地图
作者:卓承元

1988年第01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了解更多(点击进入):

地名文摘 |  地图在城市地名管理中的作用


地名文摘 |  从中国地图史看历代地名研究


地名文摘 |  创地图学伟业 开地名学先河


地名文摘 |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回顾、经验及启示


地名文摘 |  历史传统中的地名评介及其主流文化价值探析 —以咸宁市地名为例


好文!必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