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 2024-04-26



穿越漫长的历史

积淀深厚的底蕴

绽放时代的新蕊

传统戏剧于创新传承中

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非凡的感染力

日前,首届“国话杯”剧本朗读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声闻于天 赓续华年”为主题,荟萃了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小中大学生和青年专业人才,包含40所高校大学生。在哈利老师、吴玮芬老师的带领下,我校音乐学院刘姿萱、民族学院黎成东、教师教育学院饶晨晗的作品《牡丹亭.游园惊梦》音乐学院刘姿萱、吕斯羽、赵少东的作品《青蛇》以及教师教育学院饶晨晗、何毅楷的作品《我是海鸥》入围大会,三个作品均获得“闪耀之声”荣誉。



热爱,用恒心打磨



戏剧朗诵,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和启发。作为热爱戏剧的大学生,团队希望能在“国话杯”剧本朗读大会这样一个戏剧的最高舞台上展现对剧本和戏剧的热爱。因此,团队选择了一种朗诵和演绎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喜爱的戏剧作品,将热爱和个人技能相结合,给大家呈现出更有趣更精彩的剧本演绎形式。

“先仔细阅读剧本,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再用心去准备每一句台词。”黎成东表示,在排练时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某些台词的情感表达不够到位,或者角色的动作和语气不够自然,但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一起讨论角色的心理变化,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队逐渐克服了种种困难,让表演更加完美。

谈到成功背后的钻研,哈利老师表示,三部经典戏剧片段,八个角色,却只有六位演员参演,到最后合成、录音、录像阶段又逢紧张的期末考试备考时间,团队所有成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台词、角色的理解与表达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艺术呈现。此次获奖并非偶然,对于《牡丹亭》这份传统文化,学校已钻研打磨十余载,此次获奖可谓十年磨一剑!



激励,把不足突破



在参演之前,大家有幸去听了中国国家话剧院表演艺术家杨青老师如何感受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的课。杨青老师在讲解剧本朗读的时候,提到了饶晨晗非常敬仰的余光中先生的《春天遂想起》,她积极与杨青老师互动,受老师邀请上台进行朗诵,随后老师肯定了她的朗诵水平,同时也给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很多时候我们朗读一个文本只是在努力地演,而不是真正地把文本消化之后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杨青老师亲切的话语激励了她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文本魅力,这让她受益匪浅,弥补了剧本朗读方面的不足。

通过杨青老师的讲解,黎成东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角色的方法。这些经验不仅会对比赛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对未来的表演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他来说,这样的课程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他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魅力,“我会更加珍惜这次参赛的机会,努力将所学的情感表达技巧融入到我的表演中,让观众感受到我内心的情感波动。”



传承,向经典致敬



在准备剧本朗读比赛的过程中,团队特别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选择剧本时,团队成员倾向于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剧本——《牡丹亭》。《牡丹亭》剧目的蓝本是由汤显祖创作的昆曲《牡丹亭》,其本身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百年的历史长河当中,这个经典作品也被一次又一次地改编,而最广为流传的一种就是由我国的百戏之祖昆曲演绎的昆曲版《牡丹亭》。

因此,团队在用戏剧朗读的方式去重构《牡丹亭》的时候,昆曲版本都是作品的灵感来源。在服装造型上,团队成员选择贴近了昆曲的戏曲造型,为角色塑造更加符合历史背景的形象,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剧本内容上,遵循了最早的昆曲剧本;在朗读语调上,借鉴了昆曲的腔调,注重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模仿古代戏曲的演唱方式,将昆曲的戏腔与唱腔融入朗读当中,也在最后还原了昆曲当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经典念白。这是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作品新的阐释,也表达了对经典的致敬和传承。

身处古处州大地,历代的传统文化、非遗底蕴深厚,丽水学院做为地方最高学府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丽院学子要仰望汤显祖、刘伯温、高泽诚等先贤丰碑,讲好他们的故事。

古往今来,戏剧是高台教化、以戏化人、以文化人的重要艺术形式,学校也将借此东风顺势而为,重振处州戏剧,让丽水有戏贡献丽院力量!

台上台下

青春力量正澎湃

以创新传承汇集力量

既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



文稿:范思怡 编辑:蓝思雨  

一审:陈晓东 二审:林小滟 三审:何蕾 

出品:校融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