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星|陈静怡:黄昏、飞鸟和纸笺,是我一人的狂欢

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 2024-04-26


“一重山有一重山的起落

少年人有少年人的平仄

见过黄昏五点三十七分的落日

听过惊蛰天雷滚滚中春苗新生

我用笔写就过四季的冷暖

黄昏、飞鸟和纸笺

是我一人的狂欢”


个人简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陈静怡,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32班学生,现任班级宣传委员、民族学院新闻中心干事等。大一上学期,在第二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她凭借荒诞而又犀利的文风从一众初赛角逐者当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复赛,并在复赛统一命题、限时三小时的现场创作中沉静发挥,最终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佳绩。

我心里有一场风暴

带来属于我的四季和山海

“大一上学期的每一天感觉都很忙碌。”携带着初入大学生涯的青涩和迷茫,陈静怡选择加入了民族学院新闻中心新闻部和传媒部,并在短短一个学期当中完成了众多新闻稿、公众号文稿的写作和排版,最终在院级、校级公众号和官网上发表。将作家和老师(汉语言+师范)定为目标职业后,陈静怡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她的努力:除了兢兢业业地完成部门任务外,她还抽空参加了不少征文比赛和能提高师范生素养的书法、设计等赛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无数次的历练当中,我能够感觉到我的功底越来越扎实。”

在学业上,陈静怡用她那满腔对于文学的热爱,去探索这个无尽世界当中令她感到好奇的一切。每一节专业课,她虚心讨教,刻苦钻研,不断深挖中文专业的知识,在期末的学测和综测双评当中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除了寝室和教学楼,图书馆便是寄存了她整个大一上学期最多时光的温床。“我喜欢独处,我喜欢待在图书馆里,看着窗户透进的阳光从早到晚,慢慢浸没过我的纸页。”

而在独属于她一个人的时光当中,她常常用心耕耘于她热爱的文学创作。“我一直觉得我心中有一个声音,指引我前往我所热爱的目的地。”而在追逐于文学创作、传道授业的道途上,她逐渐褪去了初入校门的迷茫,成长为一个腹有诗书、自信沉着的大学生。“寡王一路硕博,建设美丽中国。”陈静怡时常这样风趣地给自己打气,她立志于用满腔热爱,奔赴自己所热爱的每一程山海。

时时驻足回望

不觉平日漫长

“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陈静怡感触颇深地分享道,每当她感到一筹莫展、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就会把目光转向生活中的万物。“只要平日里多留意一番,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刷短视频、读文学大家的文章……抑或是是无意之间的惊鸿一瞥——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当此时,我就会把他们细细记录在我的备忘录里。”

正是因为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陈静怡来说,一片树叶在风中的晃动,一滴水所惊起的涟漪,都在诉说着属于他们的诗和故事。“甚至有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突然掠过一些念头,他们可能是一些有趣的想法,抑或是突如其来的感悟,我也会把他们统统记录下来。”


她认为文学和生活是相通的,生活中的一切意外和惊喜,都能在文学当中找到属于他们的表达方式,“即便没有,我就自己创造。”一切的怪诞和夸张,都来自于现实的投射。陈静怡希望每一位读者在看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独特文学张力,都能感受到怪诞文风的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既有烟雨一蓑

何不任平生

“我感到很幸运,我所想,我所写,能够从一众同样优秀的文人中得到评委的赏识。”但如此成绩的背后是不足为人道也的艰辛:陈静怡所在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C组的初赛淘汰率约为99.7%。面对如此残酷的角逐,她的回答是:“用精益求精的作品去求得问心无愧的成果。

“有关艾滋病人的世界,这个想法,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一直深深驻扎在我的脑海中。”在确定了初赛参赛作品的主题后,陈静怡就把除课业外的所有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打磨和修正当中。每一个意象的选用,每一个意蕴的表达,都诞生于日日夜夜反复忖度的推敲之中。除此之外,陈静怡还专门联系了大学写作的指导老师寻求针对性意见,并把老师的见解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作品至臻的修改当中,“当我看完老师密密麻麻的修改红字后,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关于写作小说的经验”。最终,一个怪诞而又离奇,悲剧而引人深思的“斑点”世界得以横空出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概念作文大赛其实不看你的风格如何,只要写得好,就可以出彩。”在准备复赛的过程当中,陈静怡发现她的风格似乎与过往的复赛获奖作品选格格不入,几经取舍,她最终选择将她的写作风格(讽刺批判)保留下来,同时吸收了许多复赛作品中的语言精华。在最终的命题创作中,陈静怡锚定了“感觉像真的”这一主题,针对当今信息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用独特的文风另辟蹊径,完成了一篇讽刺议论文,并最终得到评委的肯定。


“所以,我们不必迎合所谓世俗的眼光来‘纠正’自己的文字,止于至善就好。”正因为经过漫长的积累,秉持着积极的写作观念,陈静怡用不辍的笔尖,耕耘了一片又一片传奇的“天地”。

个人寄语

提及少年一词,应与平庸相斥。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天,我们曾梦想成为一个很好的大人,但或许是挑战太过艰巨、理想太过遥远,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终究在十八年的洪流中被磨平了棱角。而那股无所畏惧的少年冲劲也在高考后被烧了个一干二净。我们躲在被窝里,看着屏幕里亮起的他人的如意人生,尽管内心尽是羡意……也只是羡意,转而乏力地双击屏幕,给年少时的梦想点了个赞

但此时若能转念一想,会发现其实还不晚。我们不再有高三早五晚十的钳制,也没有高考在即的窒息,我们有随时随地走出这方天地,迈向更远大世界的可能,所以请不必踌躇不前,做个闭眼堵耳的哑人。毕竟少年不做烂尾的诗集,而要做禁书里最惊世骇俗的一笔——我们不会比今天更年轻了


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

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

因为忠于写作

因为热爱写作

陈静怡相信她和她笔下描摹的人

都是栖息在笔尖上的无边星辰

“我期待着再度登上那方写作的殿堂”

而那时

还会有人在回味今日写就的故事




来源:民族学院  

一审:郑紫静  二审:林小滟  三审:唐蓓芳

出品:校融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