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气囊炎中医辨证治疗浅谈

2016-12-19 牧益堂

初期 风寒入侵型即风寒感冒一般多见于秋冬季

症候:禽群精神萎靡不振.食欲降低.咳嗽气喘.甩鼻。肿头.眼睛流泪,鼻流清渡或粘有异物,排白色或淡绿色稀便,有呼噜声,恶寒发热.扎堆.痰液清白.夜间死亡较多.多数嚷囊有水无料.生长不良。解剖可见气管充血,有稀清黏液.肺部颜色清淡或有少量瘀血;出现气囊炎或腹膜炎时,气囊内有气泡或腹腔内有气泡.时间长者气囊内有白色少量干酪样物;肾稍肿:心和肝上有较薄透明状白色或黄白色包膜。有的病鸡群仰脖喘.有怪叫出.死亡鸡只多数腹部朝上。

发病机理:肺感受风寒,肺失宣发.肺气被郁,肺气不得肃降.上逆而为咳嗽气喘。寒凝津液而为痰.失于散布.上升成涕,即流清梯.咳嗽.甩鼻.痰饮壅肺,随气机输布气囊.导致气囊炎,气囊浑浊.内有气泡.甚至腹腔内有气泡。肺受寒湿所侵.长久失治,寒凝津液充布气囊.长久失治,化热而成黄白色干酪样物.

治法: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方解: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表寒引动内饮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主。肉禽由于生长过快,机体为阳虚体质,脾阳不足,导致机体水饮内伏,外感风寒邪气之后就会引起水饮内动。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风热入侵型即风热感冒,一般多发生于春夏季节

症候:禽体发热恶风,喷嚏.甩头.鼻流浊涕.咳嗽声高,痰稠色黄.冠和肉垂发紫肿胀.鸡群表现眼流泪.眼睛不圆而且有泡沫,鼻孔周围沾有污物结痂.手挤鼻孔能挤鼻涕。病禽粪便稀而黄(似硫磺样).稀而绿(似菠菜样)。剖检可见鼻腔黏膜发炎.鼻窦炎.表面为卡他性.浆液性.纤维素性.脓性干酪样物,气囊表现囊壁增厚或有数量不等的纤维性黄色千酪样物。腹腔肠系膜上有米粒大到豆粒大的黄色纤维索性渗出物,肺颜色潮红,整个气管黠膜潮红。   

 发病机理:风热灼津成痰,上升于气管鼻腔.成黏稠的黄色痰液。随气机输布气囊.导致气囊内有黄色干骼样物。肺受邪.卫气奋起抗邪,故见发热。阳热袭表.毛孔开泄.则恶风。耗伤津液.则口干。一般来说.病毒性疾病感染的初期多表现邪袭肺卫.继而多肺热亢盛.同时可出现肺失宣肃,甚至肺气郁闭,严重者表现为化源欲绝.疾病后期可出现肺之气阴耗伤或痰瘀阻滞肺络。此外.在病变过程中往往兼携湿、滞、痰、结、瘀等有形之邪.治疗常常配合化湿、导滞、祛痰,攻结、化瘀等方法。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方解: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都能透邪于外,合用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痰热壅盛证多发于后期

症候:发烧,咳喘气促.或气管啰音.冠紫,喝水增多.有的病鸡肿头。有的病鸡群伸脖张口呼吸.但幅度不大,从剖检来看.主要表现为肺和胸腔.胸腔有积液.胸膜炎,肺被膜炎.肺炎,肺发黑.发紫。有的病鸡支气管中部后底部、细支气管有干酪样物堵塞等。

发病机理:由于肺经的邪热塞盛,耗伤津液.则可导致发热、口干多饮。邪热袭肺.肺气郁闭.肺气壅止,肺失肃降.可引起咳喘气促.甚至仰脖喘.冠紫等。

治法:清热泻肺。润肺化痰、降气平喘。

方药:柴胡达原饮加减

方解:该方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重订通俗伤寒论》说:“膜者,横膈之膜;原者,空隙之处。外通肌腠,内近胃腑,即三焦之关键,为内外交界之地,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瘟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者也。”此时邪不在表,忌用发汗;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当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方用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为君药。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共为臣药。以上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