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泽平: 月薪从6000到125万! 你还相信读书没有用吗?丨好文分享

2017-12-06 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


最近,任泽平加盟恒大的消息在网上传的火热。


一份恒大集团文件显示,恒大集团聘任任泽平为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主要负责宏观经济分析、市场发展方向及行业发展动向研究,为集团战略决策提供相关分析报告。


其薪资核定为125万元/月(即工资625000元/月,核定综合奖金625000元/月),也就是年薪税前1500万



在刚刚结束的金融界“维密秀”——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任泽平获得宏观经济领域第三名。在2015年和2016年的新财富分析师评选中,任泽平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


今年11月,任泽平宣布从方正证券离职,并在离职信中表示,未来将转做智库和实业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此前,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他也曾提到:“我喜欢做不同的尝试,未来可能会做一些更务实的事情,比如将研究和实业相结合。”


这样令人羡慕的高薪资背后是一个开了挂的人生!


先来看下任泽平的职业生涯:


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7年--2009年,国信证券研究所资深宏观分析师;

2009年--201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科员、研究室副主任;

2014年--2016年,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

2016年--2017年,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董事总经理。



10年间,堪称是从月入6000到年薪1500万的奋斗史!


就在很早之前任泽平跳槽到方正证券时,知名大V曹山石称曾表示,海通证券姜超是新财富双第一,也就税前500万。要知道,2013年,任泽平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时,每月底薪6000元,2014年去国泰君安时,变成月薪60000。


任泽平曾表示,呼吁分析师要发现边际超预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有坚持独立观点的勇气,追求自由的灵魂,坚守客观独立的研究立场。


不为失败辩解,不在荣誉面前停留,一直在路上,风雨兼程。在跳槽方正证时,在这封《致谢:带着梦想去旅行》的信中,任泽平还表达了对市场研究的敬畏和追求:人生是一趟心灵的伟大旅程,我们一起来到尘世修行智慧。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预言帝,更没有股神,只有更专业、努力和敬畏,才有可能对的概率比错的概率大。”“对于市场,我们始终心怀敬畏谦虚;对于客户,始终牢记信托责任;对于研究,始终追求理性严谨;对于大势研判,谨记每临大事有静气。


面对一年几千万的薪资,你还会说读书没有用吗? 你会觉得上一所厉害的名校没有用?


《精进》一书中谈到:“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终就不一般,它的声望是由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人才输入和输出才形成的。所以HR选择名牌大学的求职者,成本无疑是最低的。在他们看来,出身名校,起码意味着有智商或者有毅力。有人说这是“歧视”。关于“第一学历”,某社区曾发起过一次探讨,参与者各抒己见,其中被点赞最多的留言是这么说的:国家队为什么要从省队里选运动员?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第一学历不能决定人一辈子,文凭也证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机会,在某些时候只留给有这张纸的人。


我们总是羡慕大咖们今天的成就,但是他们学生时代的努力与成就就注定了他们不会过太平淡的人生!


李彦宏



1987年,19岁的李彦宏作为山西阳泉市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的信息管理系。

1991年,李彦宏考入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继续深造。一年后,顺利进入日本松下实习。

1994年,李彦宏收到华尔街著名的道.琼斯子公司的聘书。

1997年,李彦宏离开华尔街,进入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

1999年,李彦宏回国创建百度。


俞敏洪



1980年, 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5年,俞敏洪从北大毕业,留校任教。

1988年,俞敏洪以663分的托福成绩顺利出国。


刘强东



1992年,刘强东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1996~1998年,刘强东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企工作,为创业做准备。

1998年~2004年,刘强东进入创业初始阶段。

2004~2009年,京东完成蜕变,从线下店面转为线上电子商务公司。

2009年,刘强东再次入学,就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你还会觉得读书没有用吗?

更多精彩内容

·国内首例!醉驾撞人却不被拘役,这是怎么回事?丨头条发布

·父母出资购房,是借款还是赠与?历经三审,法院给出了答案丨法律资讯


来源:公司首席法务官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对转载的内容保持中立仅供读者参考。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1-127-127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