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局 | 万万没想到!“粤菜状元”里竟大有乾坤......
(刘斯奋先生亲笔为“艺术局”册页题字。)
(吃饭不一定要喝酒,苏打水也是不错的选择的。)
现在的粤菜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各种菜系的要素,在求变中实现了“跨界”。而同样以“跨界”著称的刘斯奋先生则更关注个性化问题:“如果粤菜没有自己的个性,那就不是粤菜了。现在这个时代,既要讲究跨界,也要讲究个性。”
谈起美食,刘斯奋先生某次吃饭题字的经历被来宾不经意提起。
“刘老师在某粤菜馆吃完饭后,别人就请他帮忙题字。于是,刘老师就给它题了一句“粤菜状元”。大家就很吃惊,刘老师不是很谨慎的人吗,怎么会给别人‘状元’如此高的评价呢?刘老师就笑着说,你看,我落款写的是‘乙酉年’啊,所以它最多是乙酉年的状元而已。而状元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考一次的,所以这对它来说就是一种鞭策。”
当谈到粤菜的传播时,嘉宾温智斌先生显得有点无奈:“粤菜在全世界都有,有华人的地方基本上就有粤菜,唐人街的粤菜也都是很出名的。但相反的是,粤菜在中国各省各地反而没有那么普遍。”
看来,粤菜技艺的传承、粤菜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仍任重道远。
在食材上,粤菜采用的还是鸡、鸭、鱼等最传统、最普通的基本材料,却因做工精细而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利用近乎失传的“起全鸭”技艺烹制出扒大鸭,利用浓郁的酒香和造型生动的摆盘为鸡的料理增添几分新意。
面对桌前各种精致的粤菜,刘斯奋先生提起了以精致著称的潮菜来历。
“潮汕地区很多人是古代从北方各地、福建等地移民过来的,特别是南宋时期随二帝南迁的就有较大一批移民。那时的世家大族南下来到潮汕后,虽然生活比不上从前富裕,但还是很讲究生活质量的,也不愿意放弃原来的生活水平,哪怕是蔬菜,都要做得很精致,做成豆泥啊、菜粿啊等等。所以你看啊,潮菜的材料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加工方面都很讲究,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刘斯奋先生谈新文明↓)
关键词:个性化、综合化、互相碰撞
“现在的社会变化很快,以前是工业文明社会,一切分工都很清楚。但现在是网络时代,在专业化之余,更要凸显个性化、综合性的东西。新的文明是综合性的,所以我们要打破专业的局限,多和社会各界接触,互相碰撞、互相融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在艺术局上,我们互相学习、互相碰撞,眼界开阔了,才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刘一行先生谈新文明↓)
关键词:改变、文化传播方式
“现在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改变了,从纸媒发展到新媒体,一切都在改变。与其考虑应该怎么走,不如考虑怎么把文化传播的已有方式走下去。艺术局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它可以让饮食更有文化,也让文化人更有饭吃。”
作为广东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先生不吝分享其写作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经验。
“文学和历史怎么区分呢?很简单的。历史有大小事件,人物有大小人物,这些都是在历史中找得到的。而文学就是,这件事情发生了,但它是怎么发生的,过程怎样,这些在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就是文学创作的空间。”
“历史记载详细的,那就不要发挥太多了。历史记载简略的,那就可以多发挥。这就不容易出错了。发挥的时候呢,要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性格来写。有的历史研究者不会写小说,就是因为历史记载详细的他就写得多,历史记载简略的他就写得少,这就没有发挥空间了。”
“写作的时候需要发挥高超的想象力,比如说名妓嫁给了某个人,但她是怎么嫁的,中间发生了什么曲折,这些都是可以进行文学想象的。”
(刘斯奋先生用转动勺子的方式决定得到其亲笔签名《白门柳》的幸运来宾。)
(抽到奖品的人是您吗?)
(刘斯奋先生现场亲笔签名。)
让人意外的是,虽生于艺术世家,刘一行先生表示“没有压力”。
“做艺术家最好的事情就是没有压力。因为世界上的艺术都是不能比较的,我爸爸、我爷爷的成就再高,那也是他们的成就。艺术讲究的还是个性,他们也不会对我有什么压力,因为我能画出来的就是我自己的画。”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画画,爷爷他们关注到了,就会多给我介绍这方面的素材、资源。小时候,爸爸看到有连环画征稿就会鼓励我去,稿费对小孩子的吸引力还是挺大的,无形中也会增加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虽然投稿成功也有偶然性,但四年级、六年级、初中、高中的投稿成功经历都让我印象深刻。”
“画连环画是我小时候画画的动力,因为小孩子嘛,让我正正经经坐在那里画素描其实很闷的。看了这么多书,用喜欢的故事方式画出来,就是我的兴趣动力,反而这样对我来说很适合。我从小就是画速写、素描比较多,是长大后才画水墨的。”
(刘一行现场亲笔签名。)
“我的水墨其实有几种:一种是抽象、人物的,这种观念性比较强,反映的是我对这个社会、历史、整个现实的思考或者批判,体现的是一种思考;动物题材就是反映一种直觉,对节奏造型的一种直接反映,并不包含表面上的观念性;漫画也是一种表达我思考的工具。”
“对于我来说,我就是一个思考的人,而我就是通过写作、画画来表达这种思考的。”
(刘一行先生作品集。)
(来宾翻阅刘一行先生作品。)
(大合照)
备注:“艺术局”系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艺术推广”众筹项目。欢迎赞助。相关赞助将用于艺术推广及关爱中国留守儿童计划。详情请与公众号联系。
To Be Continued...
特别鸣谢:
感谢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刘斯奋;《画廊》杂志主编、艺术家刘一行;广州蚬建房产发展有限公司伍锦伦董事长;温祈福酒家董事长温智斌;《回家吃饭》健康安全公益快餐店创始人阮夏明;企业家龙原;广州仗剑士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演华等嘉宾的参与和支持!
本文原创,版权归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所有。
所有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但谢绝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艺术新思想策源地
岭南艺术品集散地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315号羊城创意产业园3-12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电话:020-87133765
邮箱:ycwbysyjy@163.com
合作QQ:3206068307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