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岭南国画百家评选 | 百问(二)

2017-11-22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百年来,岭南国画,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如今,继起者众,扛鼎者多,大成者可期!

为了更好地梳理和推广岭南国画艺术,我们特地发起了“岭南国画百家”评选活动。评选立足于对岭南地区国画现状进行深度梳理、正本清源、强势推广,勉力助推岭南文化的弘扬及发展。


“岭南国画百家”评选,宗旨如下:


1、一弘自强、自信之时代精神;

2、一究岭南国画之艺术成就及发展现状;

3、一隆岭南国画于全国之学术地位;

4、一助岭南国画向前发展。


我们将就岭南当代国画的诸多问题,约请资深专家进行望闻问切,并裒成特刊《“岭南国画百家”评选百问》,俾有益于当世。




《鼎湖飞瀑》(国画) 陈树人 1936年 中国美术馆藏


 

高义


岭南国画的核心价值在于开放性。这是岭南文化的本质所在,同样也体现在绘画的创作中。


3

在当下,岭南国画的文化特征是什么的?


梁江:要说清“当下”,还得再稍作回顾。我对前些年张演钦在《羊城晚报》采写的一份报道印象殊深。他以记者身份竟关注到学术界忽略多年的话题——越秀山脚的“学海堂”遗址。晚清阮元、张之洞先后督粤,阮元创建学海堂,成为近世广东扭转文化滞后颓势的开始。学海堂是中国最早实行导师制的学府,培养了文廷式、梁启超、胡汉民等大量人才。阮元引朴学入粤,提倡“崇尚汉学,实事求是”,对其后广东文化的发展影响至钜。没有这样的社会土壤,不可想像岭南能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垣等一大批名人伟人。由此,我们不难明白,“岭南国画”以至岭南文化近世以来的基本特征,需从传统、地域与人三种因素作归纳。依托中华文明,面向蓝色大洋,加上南方人的聪敏灵活天性,便形成了传统、务实、开放、尚新、求变等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王坚:我认为,清末民国以来,岭南国画的发展趋向和特征是折衷中西包容并蓄,求新求变,雅俗共赏。尤其是雅俗共赏,反映了岭南国画家既追求精神境界,又兼顾艺术的大众平民化,艺术技法的取法则古今中西多元化,不定于一尊。岭南画派创始人“二高一陈”便是如此,他们留日归国后,隔山居派的面目日益淡化,以至另立各自面目和风格。


朱万章:当下岭南国画的文化特征在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替并存,共同繁荣。

周汉标:南北文化于此交汇,中外文化于此交融。



4

其核心价值又是什么?


梁江:《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开放、变革和创造是广东文化的灵魂。


朱万章:核心价值在于开放性。这是岭南文化的本质所在,同样也体现在绘画的创作中。


周汉标:兼容。



5

岭南国画的当代价值,最值得珍视的是什么?


梁江:当代岭南的中国画坛,是多样风貌、多元追求并举的正常生态,对应社会及公众对艺术的不同诉求,这种繁盛是好的。另一方面,从现实格局来看,前辈大家相继远去,当代的兴盛繁茂也显得大树稀疏,尤其缺少如日中天处于盛期的大树。


近代以来的岭南画坛已是几代人接力,最为重要当是传承传统、融汇古今、折衷中西,尚新求变等富于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精神财富。


胡斌:从岭南画派到新中国国画以来形成的一种观察自然、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种表达倾向,艺术的表达应该紧随时代的脉搏,这应该是最突出的特征。


朱万章:岭南国画的当代价值,最值得珍视的是其创新与革命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岭南人精神在绘画中也展露无遗。


周汉标:将革命进行到底。



长见


国画在广东美术百年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板块,从事国画创作的队伍也是最为壮大的。



《长城暮鸦图》(国画) 陈树人 1929年


6

岭南地区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其对岭南国画有何正面影响?


胡斌:正面影响是广东的文化艺术圈可以更早地感受西方的一些艺术文化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更加强烈的感受到在全球化中的位置,而非局限于本土,更便于将区域的因素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观照。


朱万章:直接影响到中国画的改良,“岭南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周汉标:丰富了营养体系,有利于身体生长。



7

负面影响呢?


胡斌:谈不上负面的影响吧,主要取决于如何选择,如何在冲突中找到一个立足点。


朱万章:消减了与主流画坛的交流与融合。


周汉标:重造型、轻写意。



8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对岭南国画的影响应该如何评估?


朱万章:使岭南国画在海外的影响扩大,其画风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周汉标: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影响着岭南国画的创新理念。



9

在百年广东美术发展中,岭南国画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胡斌:国画在广东美术百年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板块,从事国画创作的队伍也是最为壮大的。岭南相对于全国其他区域,属于更能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的区域,这一点在国画领域也较为突出地体现出来。


朱万章:百年广东美术发展中,岭南国画占据半壁江山。没有岭南国画参与的广东百年美术发展,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周汉标:“大儿子”。



10

从全国范围来看,当代岭南国画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胡斌:近现代以来,岭南地区和京津地区、江浙地区构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地位,又有自己的特色,其以变革为主线,写生作为突出主张和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


朱万章:当下岭南国画在全国范围来看,处于主流和非主流之间。在话语权并不占主要优势的岭南地区,岭南国画的现状有着比其他任何地区不可比拟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周汉标:“小儿子”。



11

从历史上看,岭南国画在全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胡斌:相较于中原,岭南地处偏远,从明代以后才出现一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画家。


周汉标:改革先锋。



知接

岭南国画的“领时代之新”与“固本培源”,可以说是在一种协调融汇中发展。



《狮》(国画) 何香凝 191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12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要处理好中西文化艺术交融与保育地域文化特色品目——岭南国画之间的关系,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胡斌:这应该说是国画发展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把握国画的历史传统,另一面又对西方文化艺术交融做出应对,到底如何做,是传统承接得多一些,还是吸收外来的因素多一些,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选择。


周汉标:提取双方的优秀基因,然后生一个漂亮的“混血儿”。



13

岭南国画的被“国际化”“改造”,有其可能性及必然性吗?


胡斌:应该不叫被“国际化”“改造”吧,20世纪以来,国画一直处于被“改造”中,但是这种变革最突出的因素是来自于本国时代的变迁。例如,新中国以来,要建构一个新的国家形象,需要艺术反映现实,提供一个新的视觉语言形态。这种新的语言形态从哪里来?一方面从本土的传统中来,另一方面从外来元素中吸收。其实这并非一种被“国际化”“改造”,而是为了适应本土文化的变迁吸收外来因素的结果。


周汉标:伪命题。



14

岭南国画的“领时代之新”与“固本培源”,有着怎样的关系?


胡斌:应该可以说是在一种协调融汇中发展。


周汉标:车之两轮,鹰之双翼。



15

傅抱石曾言:中国画革新或要寄望于珠江流域。对此您怎么看?


胡斌:在傅抱石提出这一论调的语境中,岭南没有那么重的传统包袱,岭南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视野开阔,受到外来的影响更加便捷,更有能产生新的变化和突破。


周汉标:同样寄望于黄河、长江流域。


16

晚近也有学者指出: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中,以广州为核心的中南地区,是与京、沪三足鼎立的重镇。你如何看待这些论调?


胡斌:我觉得这也是伴随近现代以来地域经济发展形成了这三大板块,并且在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重要的影响,总统来说“三足鼎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三足鼎立”也存在不平衡的状态,在某一时期某一板块会强大一些,有时候某一板块又有所沉沦。


周汉标:本来就是。



17

和百年前相比,今天的岭南国画,其维新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胡斌: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国画改革所面临的形势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具体的,而且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整体的一个命题,最突出的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反映中国现实的迫切需要。现在整个中国,当然也包括广东,所面临的现实变得复杂多了,世界形势、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媒介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媒介的多元性,使得传统国画或者说水墨的表现难度变得更大,表现方式也更为多样。


周汉标:今天更重与生活相融。




文章转发自《艺术周刊》第  47 期

编辑:叶红菱

采写:赵旭虹、黄立婷

封面、封底设计:张伟樾

微信编辑整理:水鞍






“岭南国画百家”评选火热进行中。敬请垂注!

请点击原文链接了解相关信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未经同意其他公号不得转载

小编无限爱你们

欢迎大家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