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那些所谓Marketing的黄埔军校实习,实际上都是在做表吗?

2016-06-11 职问师兄 职问


故事的起因源自我不知什么时候加入的一个群,

某天群里炸开了,并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作为一个视快消如至尊宝地的人,我看到这的时候些不免有些慌了
 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做快消的Marketing达人们,往往精明干练,随时处于战斗状态,每天清早,只要你一走进电梯间,就会见到这样一边喝咖啡,一边打电话的人: “唔,interesting,这个产品的 claim 应该是什么呢?”“广告投那么多钱,消费者买不到哪有能怎样!赶紧把货都给铺出去!!”“这个月 time gone 已经90%了但是我们只做了 target 的85%,你们赶紧去催啊赶紧卖啊!”

 于是在文章开头的群聊出现的第一时间,我就紧急呼叫了我曾经在快消实习过的同学们。


● ●

在Marketing的黄埔军校实习,待遇如何?真的只是在做表吗?
“一切看起来都十分高大上” 我们公司manager以上的人全部都是外国人,新加坡人、英国人、马来西亚人,最大的boss是印度人。我们与这些manager交流全部都是英文,每个人都有一个英文名字,互相也是以英文名字相称。每人一个隔间,办公环境很好,连洗手间都很有设计感。负责我的leader姐姐C,26左右,看起来很OL范儿,说话做事永远端着,张嘴闭嘴就“你在我们这个公司真是幸运,这会是你简历上特别突出的一项经历”。小头儿E也是,40多岁,总跟我分享她当时在英国留学的各种事情。
但是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高管层没有一个是中国人,他们大多基础工资很少,但加班费多。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女生C工资很少,衣服也就是Zara和HM这种,家住六环,跟人合租,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看起来很有生活品质的E,40多岁还是当一个小头目,每天负责行政方面的杂事(高层们的各种琐事)。 “来自一位欧莱雅资深实习生——”

可能今天在某个五星级酒店开个发布会;明天去棚里拍个广告,借此认识了很多艺人和他们的经纪人。平时上班的节奏也是OL套装画了精致的妆踩着高跟鞋走在什么越洋广场南京西路的写字楼里,吧嗒吧嗒,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打着电话,一口洋里洋气的英文,动辄谈着几百万的生意。我那天还跟我闺蜜说,接了一个agency的电话跟他谈下一季度某个campaign的budget,对方说要600万,我说这次可以给到800万,挂了电话我啃了一口楼下罗森买的馒头,喝下一口速溶咖啡,暗暗想有钱的感觉真好啊哈哈哈哈哈哈。”


“琐碎和重复”


我在联合利华的客户营销部(CM)主要是协同品牌建设部制定后面几个月甚至全年的营销方案、预估销量和产能、分配促销费用、然后就是每天追踪销量、push销售做好销量和执行、更新报表、分析达成情况、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从技能上来讲,只要会一点Excel和PPT,就可以hold住。但总结来说就是琐碎、重复,需要细致和耐心。


“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和人说话’”


在欧莱雅的实习跟自己之前预想的MKT生活还是很不一样的,实习生入职之前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幻想,觉得自己也能参与到marketing strategy的决策讨论,决定产品的发展方向,自己能有一些很creative的想法,一定能够被大大赞赏然后采纳,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更多的时候是在脚踏实地的做信息综合与分析,用的最多的PPT一定要做的很好,Excel也一定不能只停留在会画表格,有很多高级功能有空都应该自学掌握。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和人“说话”,打电话发邮件,敲定细节,这都是实际上会做的事情。而且每天打开邮箱真是一万封邮件,有时候一封一封回过来,那就都到下午了。


有的同学甚至给我发来了一张网络上的漫画图:



● ●

听听正式的快消员工怎么说?


 “在宝洁第一个的收获,听起来有点好笑,我觉得是工资。宝洁的福利待遇在业内称得上是最好的,每年薪酬涨幅可观,广州的生活安逸殷实,剩下的工资埋进每年15天的年假里出国玩。刚刚毕业的这几年不用为生活太烦恼,这个说法起来很物质,但这不就是最朴实的“自由”吗。 在宝洁的第二个收获,是思维模式的训练和改变。举个例子,所有的事情都要先从目标开始想起,也就是说先要去想WHY,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需要达到什么目标;不是直接跳跃到HOW,我怎么去做。这个我的第一个老板跟我讲的第一个道理。受用至今。 在宝洁的第三个收获,认识了几个聪明又靠谱的朋友,有了圈子。志同道合,何其容易。”
怎么样?看了这么多你是否已经开始脑补自己进入部门之后的工作了呢?
和Team 一起坐下了brainstorm新产品的新卖点?和广告公司争执到底哪个方案更好?为获得的新的市场洞察兴奋不已,紧忙发了个朋友圈?

然而有趣的是,职问师兄在Vault-MBA Career Bible(vault是一家做行业和公司排名的网站)上找到了这样的一张图: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保存到手机放大看)
精华的部分是这里:

刨除每天必不可少的meeting、和其他部门的沟通,真正marketing的部分只占你每天工作的30%。
这张图虽然有点诙谐的成分在,但不得不说,它也道出了部分真相。虽然我们被这些500强快消公司的故事包围,每天打开电视走进卖场,看的依然是令人赞叹的广告,但这些商业神话的背后,除了会令你兴奋的创意、脑洞,更多的则是与人打交道、各式各样的会议、发邮件写memo、撕逼与妥协、KPI与不知道加班到几点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这其中,有些人觉得它们与自己期望的工作相差甚远,毅然地辞了职;有的人坚持了下来,完成了到中层职位的晋升,成为了公司的中流砥柱。
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互联网时代爆发之前。

● ●

当年那些成功进入宝洁等大的快消品公司而被他人羡慕的应届生现在都怎么样了?

(这里我们以宝洁为例)
现在如果你现在打开搜狗的微信搜索,搜索“宝洁”,仍然会看到如下图这般无数的“教你如何进宝洁”的经验贴。著名的“宝洁八大问”,即使不是Marketing行业的学生,恐怕也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吧。

曾担任宝洁中国区尚美事业总裁的熊青云,她的职业经历则是宝洁culture的典型体现:1992年华南理工化工硕士毕业后加入宝洁,从看不懂AC尼尔森的报告,面对外国上司一句英语也说不出,对生意几乎一无所知,常常是花两个月的时间才写出一份合格的市场报告,到带领玉兰油在中国扭亏为盈,让佳洁士成为中国牙膏第一品牌,一步步成为宝洁全球职位最高的本土华人。

当年她一封离职辞职信曾经震撼许多自称牛逼的职业经理人,而如今,我们所见到更多的则是,带着宝洁光环跳槽到创业公司、互联网企业的“宝洁人”,典型的例子如猎聘网COO,Uber中国区总经理,滴滴的市场总监等等。
就拿猎聘网COO彭雳琦来说,彭雳琦在宝洁待了20多年,拥有好多个头衔,而且每一个都很长:“吉列公司的全球品牌总监”,“宝洁公司在中国成立20多年来第一个在中国大陆成长起来后被派往美国掌管全球生意的品牌总监”,“吉列公司成立百年后首位担任该关键位置的非美国人”。她曾在不同地区领导过宝洁公司的4个十亿美元级别的品牌生意,其中包括中国的Olay玉兰油和碧浪、大中华区的护舒宝,以及全球范围发展中国家的吉列锋速3。在过去的12年间,她经常在包括哈佛在内的多所院校进行公开演讲;作为宝洁波士顿女性网络的联合主席,她更是几乎把帮主职业女性的发展和生活平衡当做自己的第二职业。
除了像彭雳琦这样资深的宝洁人,还有去网易做“态度营销”的市场部总经理李安、在麦淘亲子游主打“亲子”旅游的谢震、歌莉娅GOELIA营销总监刘世超。
然而,虽然其中不乏宝洁公司的最核心的人才,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身上都有着宝洁的印记。

谢震发现无论携程、艺龙还是同程,做的都是基于产品和功能的平台,里面没有“人”,因此开启“亲子旅游”这样为“人”定位的服务;作为宝洁公司最早一批进行互联网营销及电子商务探索的核心团队成员,刘世超始终专注于品牌方如何进行互联网营销并最终带动线上、线下销售的模式。
不得不说,这些不普通的作为都来自于在宝洁的磨练和思考。2014年7月1日,宝洁在辛辛那提宣布把市场总监这个职位改名为品牌总监,市场部也改名为品牌管理部。更甚者,据消息称,“品牌总监将在组织层面上拥有更广泛的职责和视野”。足可见宝洁这家快消公司对于品牌营销的看重程度。从这也不难看出,这些“跳槽者”在互联网时代所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品牌也都来自于深厚的营销功底。
但是,如果这些资深的宝洁人纷纷跳槽,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野兽派”营销,我们去到这些快消公司,真的适应这个时代吗?


● ●

接下来是谁的时代?
前两天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报道:《宝洁的溃败,意味着中国上一个时代结束了》,里面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宝洁CEO大卫·泰勒,终于开始承认错误了:宝洁一直把中国当成一个发展中市场,而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消费者最挑剔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北上广的消费者从海飞丝升级到欧舒丹,从飘柔升级到科颜氏。借着电商发展的势头,消费者选换高端洗发水态度连丁点犹豫都没有。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中国的消费者被迅速分化了,他们不再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越来越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过去那种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很难再去引导或者打动他们。
这样的现象释放了一种非常强烈的信号,也给我们指明了未来的趋势和方向,那就是未来将有被越来越多后来居上的“小众品牌”来蚕食整个市场。而我们每个人,无论多么渺小,都将有机会分得一杯羹,这就是一场商业的裂变。
之前采访的一位从宝洁跳槽的师兄曾这样说道“一个人要工作二三十年,所以很难会长久的停留在一个地方。在宝洁的几年,我感觉自己的成长是基于环境的,宝洁的系统给你很好的专业培训,教给你很好的职业习惯,日常工作强度不低但说真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因为系统很强大,你凭借一己之“笨”是出不了什么不大的错的。终于有一天你也会跟我一样,产生一个念头,这样是不是太安全了?听上去有一点点狂,实际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想知道我可以怎样生存,如果不给我这么安全的‘系统’”。

那么你呢?手机面前的你又将会怎样生存?


想认识快消牛人?想知道未来职业如何规划?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这个社区有你想要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