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朝,源头在哪里?会不会是这样的

学习考古的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在文章《历史,中国百年考古的六大成就和三大遗憾》(将于本文同时发布)中,向诸位汇报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简史、我个人所能理解的最近100年现代考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尚未解决的遗憾,其中一个遗憾是关于夏朝起源的。

这是我几年前画的图片,从古史角度看,尧舜禹是一个共和时代,实行的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尽管有考古学家对禅让制提出了质疑),大禹帝之子启开启了夏朝的帷幕。从考古学看,山西陶寺成为尧舜禹都城的可信度至少有70%,这是我个人的理解,那么夏朝的开始地区,也基本上在山西陶寺到洛阳二里头这一带范围之内,时间应该在距今3900年到距今4200年之间。

今天我就从学习和理解文博中国李景山先生发表的文章中国考古百年 | 1979年新砦遗址试掘的缘由——忆赵芝荃先生的夏文化探索历程》开始,再画几张图片,汇报一下赵芝荃老先生倾其半生的研究成果,我今天的任务就是力所能及的把李景山先生的文章变成图片展示给大家。

(照片来自文博中国)

赵芝荃(1928年1月-2016年10月24日),北京市人。 先后在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上学。1959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首任队长,1983年担任偃师商城考古队首任队长。代表作有《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赵芝荃考古文集》。

直接看图
这是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
普遍认同的
龙山晚期和夏商两朝
的年代关系
图上有我标注的
考古学年代坐标
历史学年代坐标
其中
六条蓝色的虚线时间线是可信的
一条红色虚线时间线是不可靠的
也就是说夏朝的起始年代
地区并未确定
赵芝荃先生
在上世纪70年代
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之后就一直致力于研究之
李景山先生的文章指出:(赵老师认为)二里头二期和三期文化形态较为相近,将其一刀两断,分属夏商并不妥当。针对这一疑虑,他希望通过文化来源角度予以解答,于是分别对古史传说中夏人活动的区域和商人故地展开调查,为二里头文化的夏商寻找各自的源头。我认为,这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准则: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

很快,赵芝荃老师的研究就有了进展,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通过对豫西地区煤山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赵老师认为,二里头文化是直接从煤山类型一、二期文化发展而来的。开始了很有意义的插入和填空工作。该遗址开始于距今4500年,也就是接近公元前2500年,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类型,且被一些考古学家确定为夏朝遗址如果确定如此,那么煤山遗址比陶寺遗址的历史还要久,陶寺遗址与夏朝和二里头的传承关系,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科学研究总是曲折的,李景山先生的文章继续说:赵芝荃先生(后来,笔者注)否定了自己对于二里头文化直接来源于煤山类型的判断,承认二里头一期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相比,差别较大,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他并不赞同二里头一期是最早的夏文化,认为二里头属于晚期夏文化,煤山类型为早期夏文化,中间有缺环,所以文化面貌不相连。为了寻找中间环节,赵芝荃先生决定继续开展考古调查。

很有趣的是,河南新密县新砦遗址发现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新砦遗址虽然是1964年密县文化馆魏殿臣先生调查时发现的,但调查材料一直没有公布,长期不为人所知。1979年,赵芝荃先生在禹州和登封地区调查时,路过新密,偶尔发现了这个被雪藏了15年的宝贝儿。

李景山先生的文章继续说:新砦期文化将河南龙山晚期与二里头一期连接起来。至此,历经二十余年的探索,赵芝荃先生为其夏文化研究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序列。然而赵芝荃先生所提出的新砦期二里头文化,由于发掘面积较小、材料不丰富,以及内涵的阐释不够清晰等原因,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

我在翻阅网络资料的时候,发现关于煤山遗址,介绍很少,也很简单,说起始年代在距今4500年,也就是大约公元前2500年,这与龙山文化起始年代相当,但是网上又说煤山遗址是龙山晚期的,于是没办法,只能把煤山遗址画成一个长条形状,从龙山早期延续到龙山晚期,跨距接近500年了。看来,今后还要多多学习,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得到李景山先生的指导,更希望考古学家们抽点时间,把网上的资料审核、勘误一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