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麦肯锡这么推崇的MBTI测试:知己知彼,为了爱你

2017-03-22 Autumn QT 清醒贪心记


友情提示:麦府亲们可以不用看了,你们都知道啊。^_^

 

对星座与血型类的测试,我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情,但是对MBTI性格测试,我深以为然,职场十余载,也觉得确实非常有用。两周前,我自费请了一位专业老师来给团队做MBTI培训;为了尊重老师,尽量克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实在觉得老师讲得不太过瘾,遂有此篇。

 

在麦肯锡,MBTI是一门必修课。从入职培训到升级培训,我在麦府大约被培训了四五次。麦府每一个咨询项目伊始,攒成一个新团队,先互相交代一遍自己的MBTI类型,以便在后面几个月非常烧脑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相互合作。

 

所以,亲爱的千里团,这篇写给你们哈。会忍不住加自己的理解,和职场上的例子。

 

00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指标),是由一对美国母女心理学者制定的性格测试指标,分为4个维度,每个维度2个类型倾向,每个类型倾向用一个字母表示。在每个维度上,人的倾向未必非黑即白,只是离哪个倾向更靠近一些。

 

我是,ISFJ。

 

01

 

第一个维度:EXTROVERT vs. INTROVERT(外倾 vs. 内倾)

 

它指我们与外部世界或内心世界相处时,获取能量的方式。外倾的小伙伴下班后累得要死要活,也需要在热闹的酒吧喝一杯,周末从来不在家呆着(比方卤道夫同学)。在外部缤纷的世界里、在与人的互动中,ta们的电池在咔咔咔充电。内倾的人也可以热爱旅行、派对、交流,ta们也可以是活跃气氛的段子手、侃侃而谈的话题主导者,然而这是ta消耗能量的过程。在静静地呆着、阅读、与少数密友喝杯咖啡的过程中,ta们获得宁静与能量。

 

我和先生都是强内倾,要打起精神、鼓起勇气才可以出门去见朋友。我们俩吃饭的时候,永远各自低头看书,因为那是我们一天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己的时刻”。我常开玩笑,别人看这对夫妻感情破裂了。但是我们都无比感激对方和自己一样。而对我妈妈来说,吃饭时不跟她说话,是一种精神虐待。

 

在职场上,E的人常常需要在讨论中碰出火花。而I的我,必须强迫自己在会议上集中精神才能给出现场反馈,因为我需要静静地呆着思考。

 

第二个维度:SENSING vs. INTUITION(感觉 vs. 直觉)

 

它指接受信息与认知世界的方式。感觉倾向者,通过具象的事实与细节;直觉倾向者,通过抽象的概括与意义。


在麦府的培训中有个经典的环节,一张图片,画着一片枫叶。S组描述的方式是——手掌性、枯黄色、叶脉纹路清晰、有斑点;N组写下的词语是——加拿大、秋天、衰落。

 

我是强S,关注细节,也通过具体的事物进行认知。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你不举个例子我听不懂,我不举个例子我讲不明白。”我很好奇N的人怎么思考,曾经问我闺蜜,身为N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她告诉我,“你说了一堆,我抽象出一个结论,这个事情是这样的。至于我是怎样抽象出这个结论的,我并不知道。要我复盘你说了什么,我也做不到。”

 

在职场上,身为S印象最深的就是曾经被我老板打断,“说重点!”呜呜呜。而我N的团队成员,最大的痛苦恐怕是被我问,“然后哪?”“酱紫不够solid啊。”

 

第三个维度:FEELING vs. THINKING(情感 vs. 思维)

 

这是我们做决策的方式,用感性还是理性。

 

在麦府有一次培训时,老师叫上来三个同学(老师事先知道他们倾向,强F和强T)。提出的问题是,“一辆疾行的列车载着数十个死囚,这时铁轨上出现了一个孕妇,列车员是否要选择避让孕妇,后果可能是火车出轨的惨剧。”

 

两个T的同学开始分析生命价值的判定标准。一个 vs. 一车,孕妇 vs. 死囚……这是复杂的伦理问题。轮到那个F的同学,他面部表情痛苦地纠结几秒,然而双手遮脸呐喊出来,“为什么要让我做这种决定!”

 

在职场上合作,F更倾向关注对方的感受,也更容易被对方的情绪影响。一点温暖和鼓励,可以点燃;一点严肃和直接,可以低落很久。

 

身为强F的我,被回复“嗯”和“嗯嗯”的时候,心情不一样。T们一定觉得我们很难搞、太敏感,明明在就事论事还要关注你情绪好累啊。但是团队里有F,是一件很暖、利于沟通的事。

 

第四个维度:JUDGEMENT vs. PERCEPTION(判断 vs. 知觉)

 

这个维度的名词非常不直观,因为它通常被阐释为,“生活方式的偏好”或者“你希望你的外部世界如何组织”。J是有序、有计划、有条理。P是自在、随机、创新的。

 

前者出去旅行时做好安排,后者兴之所至,随意改变行程。在职场上,前者没有方案规划会浑身不安,后者面对不确定性更容易调整适应。

 

我其实不知道自己是J还是P了。我在工作中是一个异常喜欢周密计划的人,列to-do list,有未完成事项就不安心,对不确定性惴惴不安。而我在生活与旅行中,是个乱七八糟、last minute的人。我不知道,是长期的职业训练让我表现得像J,还是实在忙碌的生活逼迫着我放弃了秩序?

 

03

 

我感念麦府的MBTI培训,不仅仅是因为它工具性的一面——帮助我了解自己与异己,从而更好的合作。我感激麦府在这些培训中,帮助我确立的价值观。

 

第一,这些倾向没有好与坏的价值判断。并不是像人们以为的,外向、直觉、理性、有计划的人更容易成功。

 

例如,我们通常有社交压力。去念商学院的时候,似乎不捏着杯鸡尾酒穿梭于party上认识一堆人,学费就白交了似的。(对我是巨大的折磨)其实在E与I之间,记得麦府是I多。

 

所以,我们可以更加随性一点,接受自己,发挥所长。我永远不能欢快地去维护那些人脉,我不逼着自己去见人了。

 

第二,它教会我了解与尊重别人的方式,don’t judge。

 

沉默寡言的I,并非没有想法。

直言不讳的T,并非冷酷无情。

热泪盈眶的F,并非是想“作”。

重度拖延的P,并非习性懒散。

 

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给予个性的空间。我未必总能做到,但是如果试试去了解、去谅解,会发现接受ta,会让对方舒服很多。让I不必去饭局,对F微信时加个表情包,耐心听S啰嗦完,这就是爱。

 

这么多年了,这依然是我的修行。

 

第三,它确实是一个工具,帮助我们管理上下左右的人。

 

虽然可以随性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尝试让自己“拗个造型”的。面对N(直觉)的同事,我会更刻意提炼一些关键信息,克制展开细节的冲动,尽管我老觉得自己没有讲清楚。面对T(理性)的同事,我也常常要跟自己说,他(是的,大部分是男生),是T,是T,是T,不要往心里去。

 

老实说,我努力了这么些年,每次拗造型还是蛮痛苦的。能够肆无忌惮地表现自己的自然倾向,并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是多么幸福的事。

 

所以对于受不了我这样F与S型的号主碎碎念的亲,请尽情取关好啦。让我们快快乐乐地做自己吧。

 

{ 亲爱的千里团,我高中时有个学姐说的话,我一直记到如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自己不断与异己打交道的过程”。BTW,这个学姐是狗哥的学霸表姐。很庆幸我们生而不同,而一起走过了这些日子。是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