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rcgis中栅格数据不同的裁剪方法

ArcGis摸索者 Gis技术分享 2023-03-16
哈喽,大家好,在这里先祝大家情人节快乐!(小编“”只能在你们甜甜蜜蜜的日子里给大家做一些技术分享咯,希望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面是我今天为大家带的干货!
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将一幅影像裁剪成一幅或多幅的情况,此时可以应用Arcgis进行相对简单的裁剪。
ArcToolbox提供了许多可以应用的工具,下来我讲四种方法:
一、裁剪(输出路径最好为英文路径)
工具位置:“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处理”——“裁剪”
1、“输出范围”项可以选择一个矢量要素,选择之后下面的最小外包矩形数值将自动填写;
原始数据
2、勾选“使用输入要素裁剪几何(可选),则不会沿着外包矩形裁剪,而是沿着面要素周长裁剪,面要素以外则变为NoData,故此操作会提升影像像素的深度;
3、“NoData值(可选)”与“保持裁剪范围(可选)”两项对于一般操作来说不经常用到。下图是按外包矩形裁剪的结果和按面要素周长裁剪的结果,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同点。
按外包矩形裁剪结果
按面要素周长裁剪结果
二、按矩形提取(输出路径最好为英文路径)
工具位置:“空间分析”——“提取分析”——“按矩形提取”
此种方法相对容易理解,功能也相对简单,可以提取矩形内的区域或矩形外的区域。
图一:原始数据
图二:矩形内裁剪结果
图三:矩形外裁剪结果
三、按掩膜提取(输出路径最好为英文路径)
掩膜在制图中是一种遮盖工具,用于处理要素在显示上的冲突,最典型的应用就是等高线的标注。
掩膜可以理解为一种看不见的面要素,它遮挡住了不需要显示的图形。用这个工具可以将影像按面要素周长裁剪。
原始数据

按掩膜提取结果
四、分割栅格(输出路径最好为英文路径)
这个工具用于将一个影像分幅输出到一个文件夹里。
1、“输出文件夹”与“输出基本名称”中定义输出文件夹与前缀,在输出结果的前缀后会自动加上编号;
2、“分割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SIZE_OF_TILE按指定分割后影像的大小分割,选择此项之后需要在“输出栅格的大小(可选)”输入栅格大小,这样末尾可能会有像元数不够的影像;
第二种:NUMBER_OF_TILES按照指定的行数和列数平均分割栅格,选择此项后需要在“输出栅格数(可选)”输入行数和列数;
(Ps:此方法裁出的影像有点多,我就不展示了,大家可以试一试哟)
3、“重采样技术(可选)”中有三项,我给大家说一下这三种方法的特点:
NEAREST(最近邻分配法):是速度最快的插值方法。此选项主要用于离散数据(如土地利用分类),因为它不会更改像元的值。最大空间误差将是像元大小的一半。
BILINEAR(双线性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图像缩放算法,它充分的利用了源图中虚拟点四周的四个真实存在的像素值来共同决定目标图中的一个像素值,因此缩放效果比简单的最邻近插值要好很多。
CUBIC(三次卷积插值法):执行三次卷积插值法,可通过拟合穿过 16 个最邻近输入像元中心的平滑曲线确定像元的新值。此选项适用于连续数据,尽管所生成的输出栅格可能会包含输入栅格范围以外的值。与通过运行最邻近重采样算法获得的栅格相比,输出栅格的几何变形程度较小。“三次”选项的缺点是需要更多的处理时间。在某些情况下,此选项会使输出像元值位于输入像元值范围之外。如果嫌慢,可以使用“双线性”选项。(也可以使用并行处理来提升运算速度噢)
这三种方法复杂程度和计算时间依次上升,但平滑效果也越来越好,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好啦,这就是我今天的干货分享!后面我会持续的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技术技巧分享!希望大家点点关注,和我一起学习Gis,共同进步!
下面是我在使用的一个截图小工具(也是大佬推荐的哦!),很多功能,还可以做Gif图片!我估计大家好多都是用的QQ截图工具,现在我把这个小工具和大家分享一下,网盘链接如下:https://pan.baidu.com/s/1KHrXxLqaU32eE4ybX5T_OA
提取码:f88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