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涡阳的历史,这些镜头特别珍贵,赶紧收好!

2017-10-29 S 涡阳365

1某公司员工办公座椅突然爆炸!你坐的也是这种座椅吗?详情点击

2农村拍到的,经历过的涡阳人都老了!详情点击)

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二手房?←(详情点击

蝉鸣,蛙叫,冰棍、西瓜……夏天来了!

小时候的夏天,伴随着无拘无束的暑假,以及总是到最后一天才能完成的暑假作业,其实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成为了今天我们回不去的从前。

两个月的暑假,光着脚丫上蹿下跳,一卷凉席,一只风扇,可以在地上滚一个整个夏天!合上最后一本暑假作业的欣喜,那种滋味,我想,75-95后的孩子再也无法感受了,美好,却一直在心间!


1



每到傍晚,彩霞在天边,

爷爷奶奶总会拿出大蒲扇,

坐在大树底下乘凉摇晃脑袋讲故事。


2


小时候应该都这么玩过,

对着转动的风扇喊“啊啊啊”,

听电扇颤抖的声音,

乐此不疲的享受这种单纯的快乐


3


西瓜是夏天必备品,

可不像现在一样能每天吃到冰镇西瓜!

那个时候为了吃到冰凉的西瓜,

会放到凉水里泡十几分钟,

切开用勺子吃,

或者妈妈切好和白糖拌着吃,

简直就是夏天的高级享受品


4



总会利用中午回家吃饭的时间,

跑到池塘或水沟里抓蝌蚪,

然后拿到学校里炫耀


5



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掌握了自制泡泡的技能,

一支笔筒一点泡泡水,

满满的都是五颜六色的快乐

6



为了养蚕而四处摘桑叶也是常有的事。

有的干脆把自己的课桌当蚕宝宝的避暑胜地!

你绝对撕过作业本给蚕“铺床”。


7



暑假一定要去乡下采桑葚,

就算是小个子的女生,

也要爬树边采边吃。

就算一个人坐车到乡下亲戚家玩,也必须去!


8



竹床是乘凉、睡觉的利器。

要是热一点,就把竹床直接搬到门口,

露天睡,乡里乡亲有的直接拿牌出来打。

那叫壮观,也好玩儿!


9



家里种了莲蓬的,

一到夏天,

这家的孩子就是小伙伴的中心了,

划船,采花,吃莲蓬


10


暑假开始前一天,

一定会发告家长通知书,

警告下戏水危险。

暑假结束之前一天,

一定在赶暑假作业。

赶不完就撕掉中间几页。


11


临近下雨时分,

总会有成群的蜻蜓低飞。

一个小网兜,

能让我们捕捉数不尽的惊喜


12




露天电影总能看到

周星驰、周润发的电影。

那时候他们还叫发哥、星仔。


13



放学后打扫教室卫生,

必须要在地面洒一盆水降温,

整个教室都弥漫水珠吸附灰尘的味道,

当时觉得燥热烦闷,

现在却十分怀念



14



校园墙壁上的爬山虎生机勃勃,

总忍不住摘几片叶子。


15


也有胆大的孩子敢这样跳水。


16



下雨天大人总会用盆子接雨,

屋外叮叮咚咚,像催眠曲。


17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即使热得一身汗,

也要跳皮筋、跳房子、摸瞎。

精力永远也用不完。


18



小霸王、魂斗罗、超级玛丽……

热的不想出门了这就是天地!


19




体育课老师要求必须穿球鞋,

那个时候谁知道“撞衫”是什么意思,

清一色的这种一条皮筋小白鞋!


20



每年夏天都会轮播的《新白娘子传奇》。当然还有,还珠格格、薰衣草、老房有喜、西游记、星苹果乐园……《流星花园》是我们对台湾偶像剧的初始。

小时候经常和妹妹把家里好看的被单拿出来披在身上演白娘子和小青,哥哥演法海;还有把学校里发的大红花,再找些硬纸板、红毛线做格格帽子...  别说你没这么玩过~


21



每天中午放学总会急吼吼的赶到家,

只为看看

小神龙俱乐部、

灌篮高手、

魔卡少女樱,

当然最讨厌的就是星期二了。


22



那个时候,

走街串巷的冰棍叫卖声,

一个泡沫箱子,几层棉被,

里面装的就是整个夏天。

那个时候吃的最多的

就是绿豆冰棍和所谓的“水果冰棍”。


23



那个时候,

一袋五毛钱的冰袋就足够咪一整个下午。

吃到最后只剩自来水的味儿了,

但依然开心。



24



当然还有,

棒棒冰、三色杯、七个小矮人、

娃娃脸和小布丁、绿舌头…


25



清晨,

大人们洗衣,小孩子玩水,

搓衣板哐哧哐哧,

说着各家的家长里短,

还有无数那时候我们还听不懂的八卦。


26



热得一身汗,

在盆里洗个澡就好了,

撒点花露水,更清凉,

还能驱蚊(反正我这么洗过)


27


天色暗下来,

一张小竹床,几个小伙伴,

聊不完的各种话题。

躺在竹床上,

看着天渐渐黑,数不完的星。

偶尔还能对着流星许个愿。



28



躺在凉席睡一下午都觉得是享受,

汗毛比较长的,

一翻身就会被夹住,

就像被人扯了一下!

起来后,满脸的格子印记。


涡阳的夏天,美的让人不舍忘记

是天是地是山是水,那些年的夏天

没有平板,没有电视,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只有小伙伴之间的快乐

自然给予的快乐

涡阳的夏天,无忧无虑




上面的事情,你做过多少件呢?

或者你做过的其他属于夏天的事情有哪些呢?

涡阳农村的夏天,你还记得吗??







涡阳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公元983年-1982年)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农历五月,黄河决口,至彭城界(今徐州)入淮。是时,黄河分道入涡河,在县境泛滥成灾。

  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汴京(今开封)河堤决,南至亳州,东入淮、涡。

  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阳武河堤决,经涡入淮。

  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陈、亳、濉三地河堤决。

  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原武河堤决,黄河水由四平县入涡,下至荆山入淮。又一支由河南通至亳县,流经涡河入淮。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野鸡岗河堤决,水经涡河入淮。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野鸡岗河堤决,水南流合淮入海,淹蒙城、五河等县。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开封河堤决,水经涡东流。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中栩桥河堤决,水由涡入淮。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封、考城河堤决,水由贾鲁河流至涡阳。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濉河堤决,水流至涡溃堤。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农历七月,祥符河堤决,水夺贾鲁河经县境入淮。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农历三月烈风不止,农历四月有霜。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农历六月,大雨成灾。

  咸丰二年(公元1853年),农历六月,大雨倾盆,10天不止。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春,麦生蝗,填塞市廛。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农历七月大水,田庐淹没。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农历二月六日,黑风竟日,昏暗如夜,夏,蝗虫遍地。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自去秋至农历四月无雨,麦大半枯死。农历五月至六月,淫雨绵延,平地水深数尺,仅涡河沿岸有干土,行人不能往来。自入伏至农历九月无雨,秋庄稼枯死,谷价飞涨。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自春至夏,县境大旱。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郑州河堤决,水南流经县城入淮。

  1912年7月中旬,连续降雨,积涝成灾,唯沿涡河高地略有收成,湖泽地颗粒无收。

  1914年4月上、中旬至午收,连续70余天未降时雨,午季作物减产。

  1919年6月底至8月中旬间,连续降雨,湖泽地积涝成灾,秋季减产四成,沿涡河高地受渍,稍有减产。

  1921年,自7月上旬开始降雨,到9月18日放晴,历时70余天,湖泽地淹没无收,沿涡河高地减产80%以上。

  1925年7月大旱,中秋作物无收。

  1931年秋,县境遭水灾。

  1932年,自7月初开始无雨,连刮18场西南风,除沿涡河潮沙地有收成外,其余地区无收。

  1937年7月2日降雨,月底停,湖泽地区及沿涡河低洼区减产四成。

  1942年7月下旬起无雨,历时40余天,红芋减产,黄豆旱死80%以上。

  1945年8月10日降雨,历时10余天,雨急而暴,湖泽地积水尺余深,秋季作物减产四成。


  1950年5月10日至7月中旬,降雨量1000毫米,受涝面积达194.86万亩,占总耕地的54.7%。沿涡河高地减产,湖洼地颗粒无收。

  1951年12月23日,大风,刮毁全县民房7万余间。

  1952年8月2日,6个区遭受风雹灾。月底降雨,湖洼地积水深约尺余,全县受灾面积达150.6万亩。

  1953年4月11日,小麦遭霜冻,上节枯萎。春末夏初干旱,延续70天,全县受灾面积达130万亩。秋又干旱。

  1954年7月3日,突降大雨116毫米,继之又连续阴雨。8月份总雨量为1690.9毫米,最大日降雨量为158毫米。全县130多个村庄围在水中,289万亩农田淹没,15040间房屋倒塌,砸死10人,淹死儿童22人,砸伤54人。秋,蟋蟀群飞遮天,所过之处,豆无叶,红芋剩梗。

  1955年5月至6月上旬,雨水稀少,旱象日趋严重,全县受灾面积达73.37万亩。82万亩小麦发生锈病;160.5万亩小麦受粘虫、蚜虫和蜘蛛等虫害,蚜虫、麦蜘蛛每尺11头至220头。101.2万亩农作物受地下虫害。12万亩棉田发生棉叶跳虫。

  1956年6月2日至6月12日,降雨量197.9毫米,受灾面积45.2万亩。7月12日至8月19日降雨量351毫米,受灾面积9.62万亩。8月22日降雨量92.9毫米,受灾面积2.1万亩。沿西淝河左岸的张村、阎集以及花沟区的一部分受灾较重。

  1957年7月10日至17日,降雨量356毫米。西淝河水位高于地面1米,沟河水四溢,洼地积涝成灾,受涝面积110.13万亩。涡阳生活前沿微信号:gyshqy 长按复制,可以加关注,谢谢你举手之劳。

  1958年,斜纹夜蛾成灾,128万亩红芋受害,每棵红芋秧有虫3至5条。120万亩麦田发生锈病;153.5万亩麦田发生麦杆黑粉病。30万亩大豆发生豆天蛾,每百棵有10至14条虫。11.6万亩棉田发生蚜虫。

  1959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未下透雨,刮西南风10余次,摄氏40度高温延续数天。水稻发黄6.1万亩,枯萎2.5万亩;棉花落铃2.5万亩,枯萎2.7万亩;高粱发黄卷叶24.6万亩,另有1.4万亩枯死20%至60%;玉米发黄4.5万亩,另有4.7万亩枯死20%至40%;红芋发黄20.26万亩,另有60.5万亩枯死20%至60%。

  1960年,215.16万亩麦田发生病虫害。其中,麦锈病111.5万亩,麦蜘蛛每尺180头至450头。

  1961年,自5月中旬至6月15日,雨水稀少,旱象严重,受灾面积275万亩。70万亩农作物发生地下害虫。32.4万亩大豆发生豆天蛾,每棵有虫6至60头。

  1962年,自春至6月底,长期少雨,旱象日益加深,全县82个公社,302个大队,116万亩农田受灾,禾苗干枯,春种作物基本无收。入夏后,夏播作物无法下种。28万亩麦田发生蚜虫、蜘蛛,每尺有虫201头至810头。65.7万亩农田受地下虫害,每平方米有虫18头。

  1963年冬春,雨雪稀少,干旱严重。花沟、雪枫、义门的部分地区,井水枯竭。自4月起,阴雨持续41天,影响小麦抽穗灌浆,使午季作物大幅度减产。午收后,又出现旱象,影响夏种。七八月,降雨集中,水位突涨,涡北界洪河倒灌东流至青疃,北淝河、大黑沟、白洋沟水外溢,遍地穿流。县境西北部自东南向西北,长20公里,宽10公里,平地行舟。县境西部,水来自亳县,新德、标里公社部分大队水深1米多。9月上旬核实统计,上水村庄1699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40.6%。房屋全部倒塌有10个庄,倒塌60%至80%的有92个庄,倒塌40%至60%的有204个庄。全县砸死16人,伤161人,落水淹死7人;砸死牲口10头,伤40头;砸死家禽7005只;砸坏农具5685件。县境国家粮库649间,进水359间,倒塌63间,粮食受潮125吨。

  1964年4月至5月下旬,阴雨连绵,雨量达318毫米,午季作物受灾面积129.93万亩,涡南灾情较重。毁坏房屋22925间,其中,倒塌4325间。6月至7月上旬,40余天未下透雨。7月2日至18日,连续刮4至5级西南风16场,气温在摄氏38度以上,全县223万亩作物普遍受旱,成灾的有130.76万亩,其中减产八成的有11.13万亩。受灾严重的地区有城关、高炉、阎集、江集、双庙、林场、新兴、龙山、花沟等区的52个公社。56.4万亩红芋发生天蛾灾害,每棵有虫10至80头,其中10万亩红芋叶基本吃光,减产50%以上。106.4万亩农田发生蟋蟀灾害,每平方丈有蟋蟀20至30头。

  1965年,85.7万亩麦田发生蚜虫、蜘蛛灾害,每尺有虫150头至350头。

  1966年,自8月开始,高温少雨,县境54个公社、531个大队夏种作物受害严重。大豆死苗7.8万亩。夏红芋发黄落叶3.4万亩。

  1967年5月13日下午1时至6时,县境高公、双庙、新兴、义门4个区的10个公社505个生产队受雹灾。雹大的似鸡蛋,约降半小时,并伴有大风。冰雹中心农作物受灾面积74.58万亩,毁民房5518间,刮飞牛草12.5万公斤,砸伤群众I73人,并砸死部分家禽,刮倒部分树木。

  1968年冬至夏初,全县雨水稀少,8个月降雨量157.6毫米,小麦减产,严重影响夏种。

  1970年,65万亩麦田发生蚜虫、蜘蛛灾害,每尺有虫700头至3000头。

  1972年5月18日至7月1日,全县降大雨3次,西淝河水陡涨,沿淝河支沟倒灌。涡河最高水位上升至28.14米,沿涡主干沟均受顶托,洼地积水。涡北12个公社部分地区有内涝,受灾面积达90.43万亩。其中,受渍的44.39万亩。被水包围的村庄计961个,218865人。倒塌房屋12361间,毁坏树木54.18万棵。7月26日下午4时30分至5时30分,张老家、城郊、城关、双庙、新兴、龙山6个公社、46个生产队遭冰雹狂风袭击,风力8至10级,下雹时间5至10分钟。受灾农田12.8万亩,刮毁民房1502间,折断树木10.79万棵。

  1973年4月27日下午6时30分到7时30分,马店、新兴、青疃、曹市4个公社,182个生产队遭雹灾,41270亩小麦受损。7月9日后,陡降大雨,雨量在350毫米以上。芡河、白膏沟、金沟、银沟、青羊沟、黑沟、北淝河11条沟口倒灌,漫溢成灾,全县交通中断。双庙公社平地积水过膝。由于濉阜铁路涵洞流量不足,水流受阻,被渍作物82万亩,受淹50万亩。7月中旬至8月底,伏旱持续40余天,全县受旱面积139万亩。其中,黄豆48万亩,红芋65万亩。12.7万亩棉田发生蚜虫,11万亩棉田发生棉铃虫。

  1974年7月29日至8月1日,包河流域暴雨成灾,沟河水猛涨,支沟倒灌,遍地漫溢,部分民房倒塌,农田受灾面积9.9万亩。12.5 万亩棉田发生棉蚜虫,12.7万亩棉田发生棉铃虫。

  1975年,12.5万亩棉田发生棉蚜虫和棉铃虫。

  1976年,13万亩棉田发生棉蚜虫,其中12.5万亩同时有棉铃虫发生。

  1977年,冬春降雨稀少,7个月仅降雨137.4毫米。小麦早黄,部分枯死,受旱面积达104.27万亩。111.8万亩麦田发生病虫害。其中,发生麦粘虫55万亩,每平方米有虫19头至132头;发生麦蜘蛛、麦蚜虫50万亩,每尺有虫237头至1475头;发生麦猩黑穗病6.3万亩。4000亩红芋发现烂根病。

  1978年1月至5月,雨水稀少,降雨量69.8毫米,农田受旱成灾面积达68.05万亩。

  1979年9月13日至17日,连续降雨,店集、双庙、义门、曹市、青疃、标里等区雨量达233毫米。村庄被水包围,民房倒塌。全县受灾农田108.13万亩。其中积水受淹45万亩。

  1981年,68.81万亩大豆发生虫害。其中,豆天蛾发生40.71万亩,百株最低有幼虫5头至10头;造桥虫、食心虫发生面积达40余万亩,每尺有虫358至1193头。

  1982年6月7日,下午5时20分至6时,龙山区受龙卷风和冰雹袭击,最大风力12级。危害5个公社、52个大队,刮毁民房820间,刮倒直径20厘米至40厘米的树木800多棵。










涡河咽喉——关于涡阳大闸你不知道的历史



位于涡阳县城北部的涡阳大闸,是县境水利枢纽工程。由一座二十十二孔节制闸和一座船闸组成。大闸巍然屹立,气魄雄伟,外形壮观。闸址正当涡河中游,从水利来说,它象一把巨锁,拦腰把涡河截住,春夏驯蛟龙,秋冬挽客水,排灌两用,造福人民。



涡河上通亳州,下达蒙城怀远与淮河想通,为水运孔道。闸上建桥,又为连接濉溪阜阳之要道。故人们称大闸为涡阳咽喉。

涡阳大闸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主体工程节制闸十一月破土兴建,一九六三年九月基本落成,历时五年。后来为了加大排洪泄量,于一九六九年扩建节制闸,至一九七一年五月竣工并蓄水灌溉。一九七三年冬,船闸建成,七五年正式通航。



在施工过程中,全县总动员,上工人数最多时达二万多人,共挖土二百八十九万二千七百立方平,从龙山采运石料三万七千五百立方米,浇灌混凝土一万五千三百立方米。

船闸引航道闸上五百米,闸下七百五十米。船闸按六级航道驳船载重一百吨设计,闸门为人字形薄壳门,装有四吨拉杆启闭机。输水阀门是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的平板门,装有十吨螺杆启闭机。


涡阳大闸工程体现了一闸多能,综合利用。

一、用于排灌。可排灌一般年份的洪水,灌溉农田三十四万亩。

二、用于交通运输。大闸桥面是徐州、濉溪西南向阜阳的必经之路,车辆如梭,客货兼行。船闸可纳百吨货轮通过,上行亳州、下通淮河,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几十年过去,几经修容,涡阳大闸一直在造福涡阳人民,也愿我们都能善待它。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品牌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