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中国电影产业的半壁江山汇聚在一起时,他们会聊些什么?

2016-10-21 后窗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由东海电影集团协同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承办的浙江青年电影节,将于2016年10月19-24日在杭州举行。在电影节期间,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携手东海电影集团举办的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同期举行。


就在20日上午,电影学者、导演、制片人、资方和优秀青年电影从业者在西溪宾馆畅谈关于资本、关于短片、关于青年电影的话题。想知道阿里巴巴影业、博纳影业的CEO有什么话想对青年电影人说么?想知道曹保平、杨超、张涛有什么经验想与大家分享么?想知道奥斯卡的评委是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么?那么就请往下看!


论坛分为四部分举行,在这里,后窗将四场论坛的现场实录筛选出最精华部分为大家奉上,字字珠玑,划重点的时候到了~!


↑浙江青年电影节形象大使张译在论坛接收采访↑


机遇与挑战

青年电影如何面对资本的力量


嘉宾主持:赵龙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于冬-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吴思远-思远影业集团董事长,UME影院管理集团董事长

覃宏-嘉映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强-阿里巴巴影业CEO

张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阎焱-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世管理合伙人、北京大学基金会投资委员会理事

丁丁张-青春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总裁

罗拉-东海电影集团制片公司总经理



↑第一场论坛现场↑


赵龙凯:我把第一个问题我们就抛给于冬先生,在您过去见过的最好的资本是什么?最差的资本是什么?   


于冬:我们做电影的,其实是经历过最惨淡的时期,那个时候电影的一年的营收票房不到10亿。从九十年代到了2005年之前,中国票房都在10亿以下。中国电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面对一个在十年当中迅速崛起的一个 38 39093 38 14987 0 0 3535 0 0:00:11 0:00:04 0:00:07 3535电影产业,我们能有今天这样一个资本在追逐这个行业,推高这个行业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遇。所以资本跟投资人,跟制片人,跟行业是一个互相追逐推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相爱相杀的过程。


赵龙凯:下一个问题其实想抛给叶宁先生,对于做电影来说,如何平衡资本市场对股票的要求和你们选择青年电影风险更高的行业?  


叶宁:电影现在谈到投资,刚才说的资本,实际上对于电影在行业的类别来说,特别是制片环节更像风险投资行业。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资本,行业很热,也都知道前途无量。虽然今年增速缓一点,但是必然会超过北美的市场。很多资本的态度还面临着很多考验,懂资本的逻辑,但是不懂行业的产品逻辑就麻烦的,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对接或者在里面陷入困境,资本来了就要退出,几年退出?几年营利?除了对赌的情况出现以外,还要寻求安全感。


赵龙凯:我想延伸一下说,现在提到资本的力量,钱很多,人不够。阿里在别的行业一直在颠覆,但似乎进到这个行业不再颠覆了,能谈谈您从这个角度的问题吗?


张强:这个我们深有同感。现在我们做电影,我觉得中国电影最大最大的痛点就缺人才,人才奇缺。现在我们有剧本,有资金,但是少导演少演员,但是我们也看到大多数的特别特别多的青年导演没有机会。现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而且我们认为可能这个问题,这个矛盾会成为我们未来几年中国电影最主要的矛盾,其实最突出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的问题。



↑于冬在论坛现场↑


赵龙凯:覃总是对青年导演开发很有心得,我想您谈一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投资人和制片人怎么样处理这些关系?


覃宏:对青年导演来说,现在其实有很好的机会,因为资本多了,钱更多了,你们有更多的机会拍你们的电影。但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看到你的剧本,剧本过关了我们才能往下走。第二,我们也会在一些年轻导演创意上给他凌驾一些监制把控项目的制作。这个监制不要只是挂名的,我们希望是认认真真的监制或者认认真真的监制团队帮你们做的事情。第三,任何公司,任何行业都需要青年人、都要解决可持续性发展性。我们跟年轻的制片人进行合作,我们来投资,来共同开发。


赵龙凯:吴思远是老同志了,我想您从您的角度跟大家谈一谈香港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期,您面临中国现在发展的情况下您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吴思远:中国电影现况,非常不正常。电影是需要资本非常庞大的资本,不管你拍大片、中片、小片都需要资本。但是由于我们中国电影其实从起步、改革,从国营垄断解放出来给民营全民参与,不管是短短的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我经历了从中国电影市场非常箫条到今天膨胀的非常大泡沫,整个过程我都参与了、经历了、看到了。我看到我们今天的电影发展是非常不正常的。



↑第一场论坛现场↑


赵龙凯:作为纯粹的风险投资人,通过过去的观念来说,您为什么选择投电影,在你接触到的年轻电影人当中觉得他们的优势在哪儿?缺点在哪儿?


阎焱:电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风险投资,因为你投的好了,回报就很高,投的不好了回报颗粒无收,所以从国际上看电影的本质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它是一个特别典型的风险投资。


赵龙凯:我把下面的问题扔给张丰先生,张丰先生的上一个电影在某种程度上,除了基本的商业要求之外还有社会的属性,对这一方面是不是给年轻电影人的一些建议?哪怕是资本的建议?


张丰:我觉得核心一个是导演,一个是制片人。刚刚大家都提到了青年导演,青年制片人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你们才能选择题材,选择类型甚至搭这个班子找到更好的监制,找到更适合这个电影的导演。



↑吴思远在论坛现场↑


赵龙凯:丁丁张先生,我们想听听您这方面的想法。


丁丁张:就这个主题来讲,因为我自己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刚才我还在看《捉迷藏》的海报,今年除了能感觉到整个市场有一点降温,整个大的票房数字好像没有像去年一样,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宣发变的更加困难,这个有几点,一个是大媒体的缺失。第二个大家确实注意力比较分散,我们每天刷手机的时候和所谓看公众号所用的时间,我们生活被严重切碎了。对于从宣发的角度看这件事情,好像就更加的困难了。


赵龙凯:其实明显的看到所有的业界对青年人很关注,我想请我们的罗拉女士从你的角度来说,你们想做些什么,你们对青年人的期望是什么?


罗拉:其实在整个的过程中,各位行业的老大更多的讲是行业里面的人才缺失问题。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的考虑。作为这次电影节的承办方,电影节已经开办了两年了,今年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多的引入青年的资源。


赵龙凯:我们每个人一句话,给我们青年电影人点提一些建议,提一些想法,我们从张丰开始。


张丰:一句话的话,我觉得很多的青年的创作人才和制片人,应该多跟这个市场接触,多跟发行公司接触,多跟宣传公司接触。


阎焱:一句话,对于年轻人来讲,把你们的梦想说出来,那就是中国电影未来的春天。


丁丁张:走这条路,可能就不能走那条路,可能需要多看,多了解。



↑阎焱在论坛现场↑


短片在国际的地位与价值

VS

短片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嘉宾主持:Carter Pilcher-国际短片公司(Shorts International Ltd.)总裁

Jon Bloom-美国电影和艺术科学学院(奥斯卡评选委员会)主席

Bill Kroyer-美国电影和艺术科学学院(奥斯卡评选委员会)短片和动画长片单元主管

胡伟-导演、美国电影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员

王庆锵-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节目策划、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总监



↑第二场论坛现场↑


Carter Pilcher:胡伟你可以告诉我们一下关于你在电影制作过程中,你对未来的看法以及你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吗?


胡伟: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因为对于我来讲短片和长片是不同的东西,短片以后也会继续持续在做,当然我现在也在写长片的一些计划,都会做吧。


Carter Pilcher:王庆锵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你对香港短片的看法和发展,因为我们知道香港的电影业也是非常成功的,你们是如何看待这种短片的发展呢?


王庆锵:我认为我们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已经有很多届了,每一年我们会有24个相关的代表方邀请过来参加这个电影节。在过去的四到五年中,我们的国际香港电影节与优酷合作,制作一些相关的微电影还有一些短片的系列。


Bill Kroyer:短片,不只是对未来的导演们的一个训练和练习和试水,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展现相关的一些题材,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短片它的一些利处,会为我们带来的相关的好处。



↑胡伟在论坛现场↑


Carter Pilcher:我想再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短片的未来怎么样?你觉得他们的发行方式或者人们获取他们的方式以后有什么区别?


王庆锵:我们会努力的想获得奥斯卡的提名,我刚刚举了一个例子,合宜是跟优酷合作的,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另外一方面来说我们还是看到了非常令人振奋的信息。比如说贾樟柯,他为一个短片的平台做了一些事情,他是在6月开始进行的,现在已经10月份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就这个国家的人们,开始认识到短片是重要的,而且愿意在上面花时间、花金钱,尤其是一些比较严肃的短片,我们的这一些比较合作性的行为可以让这个行业走的更远。


Carter Pilcher:胡伟,你怎么看中国在短片中面对的一些挑战?你是在欧洲做的短片,那你能不能说一下中国在未来短片发展道路中可能会有的挑战,能不能列举其中几个?


胡伟:环境还是不太一样,在欧洲的话,因为短片是有一个传统,也有一个系统在。但是相对来说对于我们这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都非常非常的不一样,所以其实相对没有一个可比性。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以后这边不会有更多的机会。



↑王庆锵在论坛现场↑


Carter Pilcher:能不能说一些短片在中国发展的道路有什么挑战?怎么样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到这些青年电影人?


Bill Kroyer:我很想问在场的所有人为什么你到这里来?为什么你到这个房间?你们来这个论坛是干什么?我觉得你们的回答是热爱电影,你们想以后做电影。如果你以后真的想要做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金钱就成为了一个挑战,我所知道的最棒的电影制作者,从来不会只追逐金钱。他们是对于电影的制作有热情,短片就是说你们都可以去做,可以做一篇很少的艺术展现你的观点,如果它没有赚钱也没有关系,那不是你真正做短片的目的。


Carter Pilcher:王庆锵你认为这个挑战是什么?你能看到什么机会吗?在中国做短片的挑战和机会。


王庆锵:如果你想要做电影就去做吧,如果不想做电影的话,那你就叫一个金融机构去帮你做然后去赚钱吧。


Carter Pilcher:中国有一个挑战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电影,这中间有一个差距,中国应该如何的克服这个困难?并且缩短这个差距?


Jon Bloom:每年有跟多的电影被制作出来,我指的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有些电影不错,有些电影不怎么样。但是总是有一个模式,我觉得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发展的途径和轨迹,当人们制作更多电影的时候,我觉得会有更多的机会。我们认为在一到两年内,中国会成为世界上票房收入最多的国家,这个是一个很好的起步,这样也会让更多的人留意到中国的电影,最终他们会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也能够为中国的产业赢得尊敬。



↑Bill Kroyer在论坛现场↑


功与名

新导演新电影商业运作可能性案例分析


嘉宾主持:杨城-制片人,代表作《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美姐》等

曹保平-导演、编剧,代表作《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追凶者也》等

杨超-导演、编剧,代表作《长江图》、《旅程》等

相国强-导演、编剧,代表作《少年巴比伦》

姚婷婷-导演,代表作《匆匆那年》(网络剧)、《谁的青春不迷茫》

张涛-导演,代表作《喜丧》

任江洲-制片人,代表作《心迷宫》、《天边茉莉花》等



↑第三场论坛现场↑


杨城:我想听听你们对现在的电影投资方有什么样的建议?


任江洲:我有一点分享就是如果去找资金,第一要跟它签保密协议,第二投资的意向协议跟他签完,第三个走协议,如果他投就投,不投赶快拉倒,别耽误。


张涛:我们要闭门思过,这个闭门思过是指我们自己。无论是你是一个制片人或者你是一个作者型的导演或者是创作人。我们把它比喻扎马步,面对资金,我们要面对抓鱼的网,不如我们先自己织一下,把自己的基础打一打,沉一沉。



↑杨超在论坛现场↑


相国强:我觉得找一个好的制片人的搭档比较重要,无论影业也好,基金也好的民间的投资公司也好都可以。导演一定要选好自己合作的伙伴,一定要找到自己搭档最好的团队,或者制片人团队也好,或者说监制团队也好,一定是去配合着去做。


姚婷婷:我自己的体验是跟投资方接触的时候一般不会跟他们聊具体的项目,我先聊一下人生观、世界观、电影观,大家做一部电影是不是再一个角度看待电影,是不是真正的热爱电影,我觉得不管跟哪个公司合作,不是在跟钱合作,不是在跟公司合作,是在跟人合作。


杨超:我觉得投资人应该稍微花一点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然后尊重这个行业创作的生产规律。这个行业其实是“种地”,导演的成长,创作本身的成长,一个项目长起来就特别像是把一个种子种在地里面浇水、打光慢慢长起来的过程。



↑曹保平在论坛现场↑


曹保平:我觉得可能对于新导演,更关注的应该是当下的事,无外乎就是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你本身潜质里面有商业诉求的欲望和能力,你和商业运作挂钩非常容易,若你是一个个人气质很强的导演,完全不商业,但是你只要有才华,在今天找到投资也非常容易。所以我的一个态度就是拍自己真正能够动心的,当你能动心的时候,我觉得我也能够动心,我大概是这样的态度吧。


世界电影浙江制造&

嘉宾主持:俞剑红-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

杨扬-蓝色星空影业董事长

叶方仓-南派娱乐有限公司CEO

孙鹏-浙江天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志中-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於敏-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俞剑红在论坛现场↑


俞剑红:首先有请范志忠老师对浙江电影发展的优势作阐述。


范志忠:首先是得益于浙江的领先一步的政策。浙江影视的发展第二个特点是基于政策的激励,本土的企业和外来企业的本土化,本土企业的崛起。世界电影开始由浙江来制造。


俞剑红:请谈谈关于浙江电影世界战略化的问题


范志忠:第一,浙江电影走出去要面对两个瓶颈,第一个瓶颈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傲慢,我们如何用我们的价值表达和趋向来化解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傲慢。第二个瓶颈,文化折扣。中国人喜欢看字幕,但是北美的不喜欢看字幕。中国电影的票房开始逐步萎缩,浙江电影要走出去,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的市场、资本运作,通过我们的市场、资本运作,让好莱坞学会讲中国故事。第二,可以借鉴的是通过合作的方式,用国际化的语言来讲浙江故事。 第三,这也是我们现在中国电影走出去最成功的一种方式,就是坚持以东方的语言讲东方的影像。



↑叶方仓在论坛现场↑


俞剑红:我们下面听听杨扬这方面的设想。


杨扬:国际化可以由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不要把国际化想得太大,它是很细节的,可以是人员上的国际化合作,可以是项目上的国际化合作,可以是商务上的国际化合作,也可以是资本上国际化合作。


於敏:电影的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语言展现,每个国家都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被世界接受,所有的美国好莱坞大片,你可以看到他无时无刻在体现美国的价值观,国家利益第一,英雄主义。


俞剑红:下面我们请叶总阐述他们要充分依赖于IP的国际化。


叶方仓:国际化方式有非常多,所有的方式里,最重要的是代表中国内容的国际化,这个才是最有意义的,比如说美国大片到中国来,里面的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美国价值观的表达。相对应的,中国的内容要输出,或者是国际化,这里面我最看中的部分是这个,一个是能不能打通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第二,它是不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的表达。这两个都OK的情况下,这个输出才是最OK的状态,国际化有很多类型,我最看重这种类型。


俞剑红:下面请孙总简单介绍一下,除了创作层面,下面业务板块设计方面有没有其他国际化的思考。


孙鹏:关于国际化合作,我们的特色就是走出去、请进来。对于电影的创作,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第四场论坛现场↑


(本文为10月20日浙江青年电影节论坛单元现场实录筛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