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肯·洛奇 | 我没法为工人阶级写出虚伪的大团圆结局

2017-03-17 JONATHAN ROMNEY 后窗

《我是布莱克》



导演: 肯·洛奇
编剧: 保罗·拉弗蒂
主演: 戴夫·琼斯 / 海莉·斯奎尔斯 

第69届戛纳电影节  (2016)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59岁的DANIEL BLAKE是个木匠,由于心脏问题,他生平第一次需要申请社会救济。尽管他的医生禁止他继续工作,但他依然决定冒着被罚款的风险找一份工作。在他反复前往“就业中心”求职的过程中,他结识了RACHEL,一位需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流落到儿童福利院,她不得不住在一间离自己出生地450公里远的住房内。当今英国行政机构的繁琐程序就像一张网,牢牢套住两人。DANIEL和RACHEL决定尝试相互帮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65p80bev&width=500&height=375&auto=0
预告

原文:FILM OF THE WEEK: I, DANIEL BLACK

作者:JONATHAN ROMNEY

翻译:九里何

刊物:《FILM COMMENT》





《我是布莱克》本质上是对一个普通人的证明。电影结束于主人公一封真诚的遗书:“我不是一个客户、一个顾客、或一个蹭福利的……我不是一串保险数字或屏幕上一个冷冰冰的点。我,丹尼尔·布莱克,是一名公民,不比这更伟大,也不比这更渺小。”肯·洛奇这部拿了金棕榈的最新作是2016年最重磅的电影之一;当下急切地需要关于公民价值的电影,以对抗一种正在冒头的、被称作“客户文化(CLIENT CULTURE)”的反人性势力,大公司的逻辑就是把人命转化成经济数据。

《我是布莱克》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正如洛奇的大部分好作品那样,它也是关于英国现状的犀利戏剧;但它引起的共鸣将远为广阔,只要是人民遭遇经济危机的地方都会传来回响。丹·布莱克(戴夫·琼斯饰)是一个来自纽卡斯尔的中年木匠,因心脏病的缘故刚辞了职。他去申请救济金,电影开头就是他在跟一个官员打电话,对方问了他一堆重复、无关的呆板问题,然后取消了他的救济金资格。他试图上诉,却败在了迷宫似的自动答复中——只有无尽循环的维瓦尔第,还有跟当地失业中心里恶声恶气的公务员的不快对话。


丹落入了陷阱。他想工作,但又不能。除了要接受测试,他还得在镇里来回晃荡,寻找着他不能去的工作,否则就要失去他唯一能拿到的待业救济金。为了保留这份救济,他只得向系统的逻辑折腰,去就业网上积极推销自己。他被送去参加一个简历培训班,老师粗暴地告诉他们:“要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丹确实找到了脱颖而出的方法,但却不是老师希望的那样。老师的本心其实完全相反,他希望的是:顺从、听话、尤其是要用那套“救济”话语,而不是公民话语。

《我是布莱克》拿金棕榈是实至名归,它是2016年最动人的电影,兼有政治紧迫感,同时也可称为导演近年最佳。我有时不情不愿地承认洛奇的电影很棒、有时觉得他的电影无聊又说教、有时又会被深深吸引。洛奇的巅峰期在九十年代(包括《折翼母亲》、《我的名字是乔》、《甜蜜十六岁》),他对演员的调教相当了不起,而他近期最具有电影力量的历史剧《风吹麦浪》,克服了假大空论调的势头。

老洛奇的关键问题——尤其是跟编剧保罗·拉弗蒂的合作中,是写出大团圆结局的愿望。洛奇和拉弗蒂发现让工人角色们在保守派的剥削和凶狠的资本主义下整出一个快乐团结的胜利太难了。《寻找埃里克》里,主角和一溜儿球迷朋友拿起家伙打退了一群暴徒。


但《我是布莱克》没有用简单的胜利或温和的悲剧去迎合大众。洛奇和拉弗蒂给出的是一出远为复杂的戏剧,没有明显的恶人,最恶的,是制度。诚然,有些角色不太现实,比如那些完全没有同情心的就业中心官员。但电影想声明地是:那就是制度的天性,尤其是那套扭曲人们思想的官话。某种意义上,《我是布莱克》是关于日常中的反人性,你也可以称其为日常中的官僚法西斯。

丹不是圣人,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一朝之间失去了工作能力。他时而温和可亲,时而暴躁易怒,某个看似随意的镜头里他和一个男人互骂,因为对方的狗在自家的草坪里出了恭,但这也表现了他的公德心。在就业中心,他保护了一个带着俩孩子的单亲妈妈凯蒂(海莉·斯奎尔斯饰),她刚从伦敦搬来,被中心墨守成规的人员搞得焦头烂额。丹和这个小家庭建立了友谊,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还有居家小贴士,如何用蜡烛或花盆保温之类的)。对于凯蒂,他像是父亲,对孩子们则是叫人崇拜的大叔,他不是个典型的乐善好施者形象,只是个正派的好邻居。



电影里也有其他的好邻居形象,最辛酸的一幕是食物银行(注:FOOD BANK,非盈利机构或教会开设的福利组织,接受食品捐赠,为需要的人提供免费食品)里关心挨饿的凯蒂的好心人(食物银行已经是当代英国生活中极为熟悉的要素了)。还有一幕是当凯蒂因有偷东西嫌疑被送到超市经理办公室时,他没有羞辱她,而是小心翼翼地让她离开了。对照鲜明的是,食物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在看到这个显然需要帮助的女人后,想当然的把她登记成了妓女。在铁石心肠的英国,每个人都生活在成为某种程度的妓女的危险中。

食物银行门口

电影并没有妖魔化公务员,尤其是福利局的。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毫无同情心,口中永远是那套说辞。就业中心经理要求丹去网上完成所有申请,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默认使用数字化设备。”老木匠回答:“我默认使用铅笔。”

最叫人不爽的是个自动答复机似的官员(莎伦·佩尔西饰),“恐怕我只能叫决策人过来给你个教训了,你听懂了吗,嗯?”制度用其剧本、设定埋没了人性,不容差池: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与模式化的电脑屏幕的交流。

《我是布莱克》也是一部关于语言的电影,关于官僚语言如何强制人们屈服。当就业中心的保安驱赶凯蒂和丹时,说的是:“我要你离开。”其简洁霸气让你无法想象,没哪个纽卡斯尔人能不带别扭地说出这话,除非他们在排练美国警匪电影。


我们听到的最叫人害怕的官僚语言是神秘的“决策人”,丹一直等待他的回信。永远不来的回信。而电话里官员让丹自己为制度的失误负责:“他应该已经打给你了。”丹说:“他没有。”“呃,他应该打过了。”一个无法逃离的怪圈。“决策人”像是个存在于想象中的卡夫卡式的人物。但与其说是怪物,“决策人”也是制度中不幸的螺丝钉,被压力驱赶着去说服上诉人员放弃自己的案子。

某一幕里体现了这种压力,一个善良的就业中心人员因为费心帮助丹而遭到了老板的警告,“这样不行,你这是开了先例。”语言对人的羞辱是最近一些政治电影的主题。洛奇的电影和史蒂芬·布塞的《衡量一个人》(THE MEASURE OF A MAN)有点像,后者的法语名《LA LOI DU MARCHÉ》直译过来是《市场法律》,英文名显出了市场力量统治“人力资源”的方式——让人们适应事先写就的市场条例,布塞的失业主人公(文森特·林顿饰)也像丹一样,得去网上推销自己,用那套规则话语把自己包装成个挺耐用似的人形产品。2016年另一部类似的好电影是玛伦·阿德的《托尼·厄德曼》,一个六十年代生人的左翼老爸戏剧化的闯入女儿的生活,试图改变全身心推崇垄断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女儿。《托尼·厄德曼》的主题是用话语唤醒良心,话语正是柔情和规则两方的战场。

《托尼·厄德曼》台词

《我是布莱克》则不只是关于话语。它是一场严苛的英国保守派政府对失业的贫困群体造成的灾难性影响的戏剧化展示。表面上看,《我是布莱克》的剧情仿佛是不久前的事,片中对政府里伊顿佬们的嘲笑直指卡梅隆内阁,因为他们的没脑子,英国退了欧。当前由特蕾莎·梅领导的保守派政府对这些“凑合过活”的人们表示了同情,但只是空洞的巧言辞令,笔者写下此文的当日,刚听说政府决定关闭中心里的未成年人贫困补助窗口。

在英国,《我是布莱克》引起了共鸣。本土票房达到3,800,000磅,是洛奇在国内获得的仅次于《风吹麦浪》的好成绩。它还引起了激烈讨论,作为一个英国独立片来说是挺少见的。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人CAMILLA LONG称其“自以为是”“居高临下”,“把不幸卖给不懂疾苦的伦敦人,是一场中产阶级对穷人的围堵”。左翼周刊《观察家》的TOBY YOUNG则为这部“冷酷无情”的电影写了一篇极尽讽刺的评论,称洛奇对工人阶级大团结的感情放错了位,“如果洛奇知道北部的工人阶级选民想的只是如何削减掉南部保守派的福利,他一定伤透了心。”

尽管在脱欧后,英国大幅左转,但对这部有力作品的批评还是让人寒心。确实,影片里有点纰漏,比如说很难想象在2016年还有小镇中年人完全不会用电脑,凯蒂那个过于有教养的小女儿也有点不合理,还有对情感过于戏剧化的表现,但这正是洛奇之所以是洛奇的原因之一。没有过多强调,ROBBIE RYAN的摄影就捕捉到了官僚世界的乏味色彩,而JONATHAN MORRIS的剪辑则见证了食物银行里的一幕幕。戴夫·琼斯这个喜剧演员演活了丹,脆弱、粗鲁、细腻。

TOBY YOUNG或许要说电影没能描绘出真实的底层人生活,但他一个看不到那些挣扎着的人民的脸庞的大城市的记者难道就知道吗?笔者本人不知道,所以我选择相信洛奇和拉弗蒂调查后的呈现。洛奇的人性主义让《我是布莱克》可以用一个更为崇高的标题:《我们是人民》。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观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