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理由都在这本新书里,今天我要送给你

后窗 2020-08-25

这个世界似乎永远不缺跑在前列、不断加速的人,但只有是枝裕和走得不疾不徐、波澜不惊。


关于是枝裕和,我们已经做过了很多的专题推送,点击下面的链接即可阅读:

1.遇见您,真是太感谢了。

2.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比海更深

3.微小的东西,发现了便是一种幸运

4.是枝家族の宇宙大梳理

5.是枝裕和在茅崎馆里每天写作的房间

6.来戛纳十七年终于拿下了金棕榈

7.向时间致敬的是枝裕和

8.让我成为『是枝裕和』的九个人

9.樱花树下读是枝,步履不停到镰仓

10.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

11.细小的沙粒会成为下部电影的根芽


在电影之外,是枝裕和已经创作了诸多的随便集和小说,大部分已经引入国内出版发行,详情见文末。(有是枝裕和新书福利哦~)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自一九九五年拍摄处女作《幻之光》以来,已经过去二十三个年头。如果从早期开始就关注日本电影的话,你永远不会忘记二〇〇四年的那个夜晚。当开奖人念出“Yagira Yuya”(柳乐优弥)的时候,很多影迷都激动不已。


那晚,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感动了所有的电影人和观众,用并非表演的演技征服了所有人。


成就这一切的便是站在幕后的导演是枝裕和。《无人知晓》也成为他所有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此后,是枝裕和开始在变化中寻求永恒的东西——家庭,陆续拍出了《步履不停》《比海更深》两部集大成之作。


最新作品《小偷家族》则将他推上了戛纳的最高领奖台。与《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不同,《小偷家族》中的家庭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家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是一部既温情,又令人深思的电影。



01

《下一站,天国》

所有温暖故事的起点

 

经历了悬疑题材的《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再次回归了他熟悉的家庭电影。在获得金棕榈大奖之后,他直言:现在获了奖,大家对自己拍家庭电影的印象会更深。显然,他不想被所谓的“家庭电影”标签束缚。


在他拍摄的众多作品中,其实存在不少有先锋和实验意味的片子。第一部电影《下一站,天国》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


《下一站,天国》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故事讲述人去世后会来到名为天国车站的地方停留七天。在这七天内,他们要选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记忆,由工作人员拍成电影。


在这里的最后一天,人们观看拍好的电影,当过往的记忆重新在脑海中苏醒的时候,他们就带着这唯一的记忆去往天国。


《下一站,天国》着眼的是普罗大众,无关年纪、无关地位身份、无关外貌、无关家世,是一部极具人道关怀的电影。


《无人知晓》则聚焦于社会事件,对其进行了日常的描摹。《小偷家族》聚焦于社会边缘人,在困境中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爱,没有血缘关系,爱依然可以存在。所以,被誉为 “家庭电影”大师是枝裕和,其实不断地在进行各种尝试。


△《下一站,天国》海报与原著小说


导演贾樟柯曾这样评价是枝裕和:

“如果一个非常现实的东西,现实到极点,会不会出现某种表现主义、抽象的东西,我一直没能做到,但看到是枝的作品,他做到了。整部作品非常纯净。”


贾樟柯导演梭说的便是枝裕和第一部独立编剧的作品《下一站,天国》。纵观他的电影生涯,这部片子对他的意义非凡。在最新著作《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是枝裕和如此评价这部作品:

“事实上,这个剧本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公司,关在家里一门心思写的。拿去参赛几个月后,我得知一直喜欢的女孩要跟别人结婚了,所以深受打击,郁郁寡欢。谁知第二天收到了获奖的电报。


我深信,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另外一扇门。也就是说,为了取代失恋之苦,上帝给我指明了一条道路。”


这部作品包含了是枝裕和本人的所思所感。首先是对父母的愧疚。开始写《下一站,天国》的时候,是枝已经离家独立十年了。


这十年来,他与父母鲜有交流。他把父辈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以及今后会度过的时光都写了进去。其次是对自我的审视。


从1991年拍摄第一部纪录片开始到拍摄《下一站,天国》,其间有迷茫、有烦恼、有收获、有喜悦——当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他都以自己的方式抒写在了其中。

 


02

日常就很美丽

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在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是枝裕和选取了一个个留在他记忆中的片段,语言朴实,每每读完总能将人带入某个场景。他的文字一如他的电影,不干涉读者的思维,只是去淡淡地呈现。


某种童年的气味、某个平凡的场景、某个温暖的笑容……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都是创作的哲思与灵感。


是枝裕和并不喜好英雄式的情节,而是希望捕捉这个世界突然展现美好的瞬间。


他说,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有几个人知道,是枝裕和最负盛名的高分代表作《奇迹》,是日本铁路集团的一篇“命题作文”呢?


为了纪念博多到鹿儿岛中央的九州新干线全线通车,制片方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影片尽可能地把镜头对准列车。”


一条新干线牵系着几代人的传承、生活和梦想,是枝裕和用静水流深的电影语言,不动声色地讲述了一场小小的却足以撼天动地的童年奇迹。


他交出的这份答卷,分明比满分还高。但看过书才知道,嘿,原来导演大人竟在《奇迹》里“夹带了私货”。


△《奇迹》剧照


大学毕业那年,24岁的是枝裕和曾从博多乘坐电车抵达柳川,顺路去了趟熊本,然后转道鹿儿岛,再搭乘渡轮去奄美大岛和屋久岛。


这趟悠长旅行,真实目的地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去鹿儿岛约见一见钟情的女孩,但他不想让女孩看出自己的心思,所以努力营造出“在旅途中顺便来一下”的感觉!


在鹿儿岛逗留期间,女孩开车载着是枝裕和去了樱岛。火山就隔着车站大楼,站在不远处,每天喷好几次烟,大家早已泰然自若,只有是枝裕和惊讶得睁大双眼。


临行前买下鹿儿岛名产“轻羹”,这味道似甜非甜,不够过瘾,没想到25年过去,却早已成为心头最爱。


是枝裕和安排《奇迹》主角母亲的娘家经营和果子铺,并把外祖父设定为已经退休的轻羹师傅,把最初对樱岛的惊讶和对轻羹的不适感,满满地投射到了刚从大阪搬来的小学六年级的主角身上。


△《海街日记》剧照


“虽然我的爱情最终没能开花结果,但当初的体验经历了25年光阴,孕育出一部电影,那趟余味苦涩的旅程也不算白费。”


看到这里,不禁莞尔,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还说:

“我女儿现在三岁,拍《奇迹》时,我就想着这是等她十岁时让她观看的电影。


我想对她说,世界如此精彩,日常生活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03

聚焦人和事背后的复杂

不批评、不直言悲伤


同为戛纳电影节的宠儿,是枝裕和跟黑泽清一样对这个世界怀有深深的不安,但与黑泽清将狂放的气息灌注于平凡生活中的风格不同,是枝裕和从人与人相处的困境出发,在普通而平静的假象下探讨人性的出路。


《小偷家族》中,相互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却在日常的生活中孕育出了家族之爱。


这给以血缘为上的国人上了极有启发意味的一课,是枝导演再次将曾在《如父如子》中表述的问题抛给了观众:维系亲子关系的究竟是“血缘”,还是“时间”?


但跟《如父如子》不同,《小偷家族》显得更加干脆,这种干脆跟电影中的人物处在困境中有关系。他们毫无退路,要维系眼下的“家人关系”,除了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需求。

 

△是枝裕和自传性随笔集《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上市


熟悉是枝裕和的人都知道,他是拍纪录片出身的,这或许也是他常常运用那种客观视角的原因——不批评、不直言悲伤。


在新作《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一书中,他曾经这样说:

“电影并非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设定坏人的角色可能会令故事世界易于理解,但与此相反,观众会将电影中的问题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思考。


我始终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回归日常的时候,他们对生活的看法会改变,这或许会成为带着批判视角观察日常的契机。”


在是枝裕和所有的电影中,都可以找到这段话的影子。《无人知晓》对抛弃孩子的母亲未做任何道德上的批判;《小偷家族》中作为惯犯的一家人,导演同样没有给予批判:


“我无意在法律之外,再施加社会批判。”


在表达人物情感时,是枝裕和也并不直接拍哭泣、怒吼等激烈的情感表达,而是通过细节进行表达。


在电影《下一站,天国》中,井浦新饰演的望月走出过去的困境,决心去往天国之前,安排了一个特别漂亮的镜头,原著小说《下一站,天国》中这样描述道:

“望月迈出右脚,这时,他的脚尖突然笼罩在一片亮光之中。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天花板,只见那里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天窗。窗外,一弯皎洁的半月正凝望着他。


望月抬头看着月亮,接着闭上了双眼。但他清楚地知道月色正映照在自己的身上——月光透过衣服渗入身体,仿佛在一点一点地滋润他那颗干涸的心。”


△《下一站,天国》电影剧照


电影的艺术性在于体验,它不同于电视剧的直白、不同于广播剧的鲜明,而是真实的生活。


因为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这个过程的体验者,是枝的电影正是这份体验的忠实还原。


“我想电影也应该尽量不直接言及悲伤和寂寞,而把那份悲伤和寂寞表现出来。在创作电影时,我也希望利用类似文章的‘字里行间’,依靠观众的想象力将其补充完整,让他们参与到电影中来。”


在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是枝裕和曾说道:

“并非我在孕育作品,作品也好,感情也好,早已蕴含在世界之中。我不过是将它们捡拾收集起来,然后捧在手心,展示给观众看。”


有时候,时代很远,世界更远,琐碎的日常才是最有力的考验,考验我们怎样以吉光片羽对抗细枝末节,度过这看似疲惫却奇迹闪耀的一生。


这个世界似乎永远不缺跑在前列、不断加速的人,但是枝裕和走得不疾不徐、波澜不惊。


我们或许也可以像他一样,走到心都出其不意地安静下来,即使是漆黑的深夜来临,也能保持一颗敏感丰沛的心灵,听得见落雪的声音。




04

全日本声音最小的导演


在拍摄《第三度嫌疑人》时,主演役所广司评价说,是枝裕和是全日本声音最小的导演。他从不在片场发脾气,总是以谦卑的姿态和演员说话。


关于这一点,是枝裕和在《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透露了缘由。

 

工作中的是枝裕和


在他初入职场的年代,大声呵斥、打骂下属等现象,现在看来显然是职权骚扰的行为随处可见。当时还是新人的他不满这股风气,于是用消极罢工来对抗,曾有一年时间没有去公司上班,独自一人跑到长野县的伊那小学,拍摄孩子们饲养小牛的校园生活。

 

是枝裕和与伊那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在拍摄过程中,他逐渐产生了将这个故事制作成节目的想法,只好硬着头皮回公司道歉,结果受到了前辈的严厉批评:


“对于想当导演的人来说,动不动就与同事争吵,还缺席工作,未免太脆弱了。导演这个职业,必须跟外部人员和演员进行强硬交涉。你这样很难成为导演。”


这番话让是枝裕和难以平静。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做法,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自负罢了。缺乏坚韧的精神,就无法成为真正的成年人,更没有资格站在创作的第一线。


如今当他成为片场的核心,他努力压低声音,用温和的话语来激励工作人员。他说,我也会发脾气,也经常生气,但没有人在被别人辱骂的情况下还能好好工作。


原来,他不是温柔,他只是足够坚韧。

 


05

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


是枝裕和在书中自嘲,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唱反调的人,不愿意站在正义的一方摇旗呐喊,也不想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谴责任何人。


他说:

“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设计一个坏蛋可能会令故事世界更易于理解,但是不这样做,反而能让观众将电影中的问题带入日常生活中去思考。” 


所以在创作中,他坚持跳出黑白对立的单一模式,用灰色的视角记录世界。


《无人知晓》剧照

 

电影《无人知晓》的故事原型“西巢鸭弃婴事件”曾在日本轰动一时。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的母亲结识了新恋人,因而离家出走,只是时不时地寄点生活费回家,其间一直由14岁的长子照顾弟弟妹妹,六个月后,两岁的小女儿不幸被长子的朋友殴打至死。


当媒体用 “身处地狱的孩子”“毫无责任的性爱”等耸动标题塑造一个“恶魔般的母亲”时,是枝裕和想到的却是:长子为何没有抛弃弟弟妹妹,甚至在妹妹口中,还是一个“温柔的哥哥”?


即便事件责任在母亲身上,但不可否认,是她独力养大了四个孩子。如果她长期虐待打骂孩子,那长子大概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妹妹们。是枝裕和猜想,他们母子间也拥有无法从报道中窥知的亲密关系。


所以在《无人知晓》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妈妈和孩子们快乐地一起吃饭,细心地给女儿涂上指甲油。在被遗弃的六个月内,兄妹间共同分享喜悦和悲伤,也拥有只属于他们的成长和希望。


《小偷家族》剧照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 “欺诈养老金”这则社会新闻中,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谴责之声,而是枝裕和联想到的却是《小偷家族》里,没有血缘的家人挤在破旧的小屋中幸福地吃面的情景。


在他的影像世界里找不到一个纯粹的英雄或坏人,他只是如实地描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间。

 

06

日常中有着难以取代的珍贵之物


获得金棕榈大奖后,是枝裕和在回国后收到各种表彰邀请,但他都一一谢绝了。

他说:当今社会正被逐渐被吸入公权力掌控的 “宏大叙事”中去,而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他要与这种“宏大叙事”保持距离。


他的方式,便是不去追逐时代和人的变化,从自己微小的生活中编织故事。


是枝裕和与小演员城桧吏、佐佐木美结


是枝裕和的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国》,最主要的设定是逝者在去世后,会来到一个天国中转站,回答工作人员的问题:回望自己的人生,对你来说最幸福的回忆是什么?他原本的设想是,通过采访普通人,得到关于关东大地震、战争、奥运会等大事的回忆,从而拼贴出日本二十世纪的时代缩影。


然而最终收回的600份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的答案都是细微的日常片段:小时候躺在妈妈温暖的膝头掏耳朵;在咖啡厅穿着新裙子为心爱的哥哥跳一支《红鞋子》的舞蹈;地震后和父母躲进竹林,与附近的孩子一起吃饭团、荡秋千。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人们在乎的只是平凡的幸福。这让是枝裕和体会到:无法取代的珍贵之物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蕴藏在日常的细枝末节里。


《下一站,天国》剧照

 

在《拍电影》一书中,是枝裕和说,电影并非高喊口号的东西,它是为了表达生命真实丰富的感受而存在的。


他说,他人生最幸福的记忆,是和女儿手牵手等在路口过马路时,女儿突然抬头问他:“爸爸,我长大后是不是没有办法嫁给你?”他眼眶一热,点点头,说:“是的。”


他最爱的食物是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掰邻居玉米地里的玉米,炸成的玉米饼。


他不在电影里追求高深的哲学,也不去探究广袤的宇宙,只是执着地描绘人类普遍的困惑。比起有意义的死,他更在乎无意义却丰富的生。

 

《步履不停》剧照

 

这些生命的实感,就是《海街日记》中,三姐妹带着异母的小妹一起在梅子上细细密密地扎出小孔,酿一坛时光的美酒;


是《如父如子》中,父亲和孩子一块儿沐浴,挤在小小的浴缸里互相喷水打闹;


也是《小偷家族》里,各怀心事的一家人在夏夜里吵吵嚷嚷聚到院子里,去看被高楼广厦挡住的烟花。

 

《海街日记》剧照


这也是我们看完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感到温暖,又感到心碎的原因。


生活从来不完美,有时候甚至近乎绝望。


但成长就是在无限接近绝望的感受中产生的,这才是人生的奇迹。是枝裕和如是说。


你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读过它的每个人,会更加热爱这广阔、深邃却又平凡的生活。

 


07

图书信息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作者:是枝裕和

译者:褚方叶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 是枝裕和

首部自传性作品 历时8年创作

动人文字与68幅珍贵手稿及剧照  

深度回顾30年创作生涯


福利!福利!福利!

 

转发本条推送至朋友圈,将截图发予后台,并在下方聊一聊你“生活中的不完美与奇迹”,我们将抽取两位朋友获得这本价值88元的是枝裕和的《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本书及是枝裕和其他作品

均已上架后窗小店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在分类中选择是枝裕和

即可挑选购买


—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近期文章



朱文有话要说 | 找到你 | 撸个猫吧 | 蒂姆伯顿

回到大理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阿布拉泽三部曲

DC漫威一家亲 | 寺山修司少女诗集 | 遇见毕加索

宫哲访谈 | 《大三儿》 | 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比海更深

夏布洛尔的女人们 | 再过一百年,下一个伯格曼会出现吗?
女王杀死了陪伴她一生的大侦探 | 
教父 认识下你的新老婆

荒木飞吕彦 | 顾桃&程美信 | 人间从她们开始,就值得了

张献民“一个人的电影节”  卫西谛365天电影写作计划完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