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面皆敌的NETFLIX

后窗 2020-08-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电影失业人员笔记 Author Colly

法国世界报Le Monde在23号发布了一封来自法国艺术院线联盟AFCAE给阿方索卡隆和科恩兄弟的公开信。大意就是认为传统艺术导演背弃电影院观影模式,为了利益转投新兴网络巨头Netflix不顾观众影院体验,放弃作品艺术性探索。顺手质疑了一下Netflix在保护艺术多样性,培育新人,投资电影产业的能力,并谴责一个利益至上的公司为了盈利给电影产业带来的可能的恶果。


听起来就是,有理有据,一个无私奉献,为了全世界观众,为了所有艺术爱好者的官方电影机构的,对于电影行当垄断企业为了盈利不顾普罗大众的道德谴责信。但且先看一下这封信双方的背后立场和他们的动机。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2017年双方的过节,早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上Netflix就已经和法国院线联盟有过冲突,Netflix送选电影因为没有符合法国官方的公映要求,即电影在影院里从起始放映开始4个月后才允许登陆DVD和网络付费点播,付费电视是10个月后,公共电视屏道免费放映在22个月之后,而Netflix为代表的SVOD则是36个月之后。这就是所谓的电影发行的Windowing System窗口期。


近日,好莱坞大导斯皮尔伯格也高调反对以《罗马》为代表的网飞出品电影入围奥斯卡,他认为这类只是为了获取入围资格而在院线短暂放映的网络首映电影应该去参选艾美奖的电视电影奖项。


窗口期概念和电影盈利寿命


早在上个世界1970s年代好莱坞六大厂牌顺风顺水席卷全球的时候,为了实现版权利益的最大化,提出了窗口期这个概念。院线3-6个月的播放期过后,才允许家庭娱乐即DVD发行,等到DVD赚够了钱,影片允许上线电子平台进行付费但此下载,再然后是电视网络付费点播,付费电视,到最后的公共电视免费观看。

从收益人和付费方来看,基本上是从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的观众,到家庭影院,再到网络平台和电视台出钱买版权,更不要提及各种酒店,航空,铁路提供电影观看时付的零零散散的版权费了,一部电影在这个窗口系统里赚足了每一个人的钱,且维持了一个相对2-3年这样一个期限的寿命。


这就是为什么迪斯尼一部片子拍砸了,票房都回不来本,却能靠之后每一年的版权费赚到制作加发行3-4倍的钱。也是为什么贾樟柯的片子在国内票房平平,每年靠MK2在法国各大平台反复播出赚足了版权费。一定程度上这个窗口系统在美国反而消弱了电影内容的竞争性,但是反言之也给了不同类型电影在不同地区的电视市场长期的盈利机会。


•各国窗口期时间及其影响


理解了什么是窗口期,我们再横向对比一下各个国家是怎么对窗口期加以利用的。英国和美国的电影院到平台的发行窗口基本上已经从3-6个月缩减到了十几天,不同市场间的进口片窗口也从半年缩减至全球同步上映。



相比上个世纪电影产业刚刚兴起除了影院没有其他媒介的时候,一部片子可以在影院里重复播放77年不停歇,现在的窗口期在以惊人的速度缩短,相应的中间例如DVD等销售产业基本上缩水超过百分之八九十。



在中国盗版猖獗程度这个窗口时间相较英国和北美可以缩短到6-10天的时间,甚至有的网络平台已经直接引进了部分电影院线和平台同步上映的机制,让窗口消于无形。然而反观法国仍然苦苦坚持长达36个月的SVOD平台窗口时间,就有必要把法国电影机制单独拎出来进行探讨了。



艺术电影和观影人群


和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和商业体系不一样,法国电影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艺术路线,讲白了政府为了支持电影产业初期发展,愿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金钱不惜设立层层条款以保护本国处于发展期的产业。


欧洲之所以艺术电影多,就是因为艺术电影所针对的观影人群和好莱坞的针对普通大众的路线就不一样。如果把艺术电影和好莱坞的Blockbuster拎出来说的话,就相当于服装品牌里面有高定和快销一样,这个比方可能没有那么恰当,但是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两种电影类型针对的观众不同决定了他们本身走的路线不一样。



“艺术片”之所以称之为艺术而非“爆米花电影”就是出于这不是在所有的人审美范围内的,然而近些年由于网路平台的兴起,给观众提供的选择多样性了,慢慢出现了细分领域,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地域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每一个类型的电影都会有其应有的观众人群,即使它“小众”。


电影初期发展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媒介和信息量的限制,导致了所谓的爆米花电影和艺术电影的隔阂看起来似乎是天堑一般难以逾越,然而现在的信息爆炸和选择的多样性其实一定程度上弭消了所谓艺术电影和爆米花电影直接的隔阂,且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类型电影,各种无法定义却存在,能引起不同人群共鸣的内容与视听。


• CNC电影基金和欧洲艺术电影保护机制


再继续前一个议题讲法国以及欧洲电影的保护机制,不得不提到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在欧洲艺术电影产业所起到的非凡的作用了。早在1946年时,法国就通过了电影资助法,从境内所有电影票房,DVD,VOD,SVOD,电视台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反哺电影产业,每年有超过几个亿欧元的收入被投入到电影产业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中去,切大部分被用于扶持行业新人,保护中小型影视公司。



且不光如此,法国艺术院线联盟还要求电影院放映超过35%比例的艺术电影,反观中国的艺术院线联盟成立不足几年,在国内艺术电影的境地相对法国待遇要差了不只几个等级。但是这背后的一切政府政策和国民需求,文化发展程度都是挂钩的,基础物质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能够投入到所谓文化产业中去的。


(Source: Vanderschelden, I. (2016) The French Film Industry: Funding, Policies, Debates. p.89-94.)


CNC在电影产业的反哺上可以说做到了欧盟境内无差别待遇,不仅所申报的法国电影项目常常能够得到百分之50%的制作费用支持,和法国的合拍片项目也可以得到单个项目高达几百万欧元支持。如去年年底国内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就通过合拍的路线分得了CNC的艺术基金支持。 这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更是促进了电影教育产业,给好莱坞以及世界输送了不少电影制作人才。


毕赣在国内创下票房佳绩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也得到了CNC的资助


所谓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任何一个国家对于某个产业的扶持其实本质上都是在为自己国际牟利。如英国扶持电影产业的BFI每年就从乐透彩票收入中获得每年一定比例的支持投入到扶持电影产业中。加拿大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好莱坞片场前往加拿大拍摄取景,后期公司落户来培育本国电影人才。 韩国则通过培养影视技术人才,作为好莱坞代工厂来扶持本国电影产业。一如万达在青岛建立影视基地,提供资金支持引进外片拍摄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扶持电影产业的方式和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创造出完整能够盈利制造岗位鼓励经济的蓬勃产业。



• 产业扶持和跨国盈利


回到开篇提及的法国艺术联盟和Netflix的冲突,可以发现双发立场的不同,前者目的是蓬勃法国电影产业,后者是跨国企业为了发展平台扩大用户。而冲突点就在于,Netflix作为一个外来企业,且英语片主导的跨国SVOD巨头对于法国的电影产业保护机制的对立。其实放眼全球来看,和Netflix有冲突的不止法国电影产业,传统发行窗口系统的好莱坞制片厂机制同样也是收到了相同的冲击。


毕竟Netflix为代表的网络平台目前正成为影视爱好者的主要观影平台。相比传统的院线机制,网络付费包月平台以更小的成本更多的选择和更自由的时间安排,在这个家庭向个人瓦解的社会下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而影院作为一个线下的机构,其本身所代表的价值也从传统的持有一手内容的播放空间更多的转向了社交体验场所。



• 电影分类和受众


当然,如果有人注意到开篇法国艺术联盟抨击转头Netflix的导演的观点,就会发现点都在保护电影艺术性上。但是仔细看内容就会发现偷换概念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电影才能叫艺术电影,以及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电影的艺术性和观众对于艺术电影的体验?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电影分类的问题。


电影的分类方式很多,从制作规模和投入资金上分为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从类型上分为所谓的爱情片,剧情片,战争片等。我们所谓的艺术电影往往指的是成本投入低,在内容上更侧重导演的艺术试听表达而非观众观感体验,并有独特的电影语言具备特殊艺术风格,所谓的作者电影。比方说最近Las Von Trier“掰扯掰扯”古典音乐“模仿模仿”但丁神曲的《此房是我造》,还有他讲了半天哲学钓鱼理论的《女性瘾者》就是非常电影的艺术片。


这也要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地域不同和观众的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的接受度。 比方说当年在北美惨淡却在中国成为爆款的《魔兽》。去年在国内票房低迷却成了法国票房黑马的《暴雪将至》。在北美火爆的全亚洲面孔但在国内水土不服的《摘金奇缘》。法国人吵吵嚷嚷说的要保护的“艺术片”真的是全世界观众且电影专业人士们认为的艺术片么?


前段时间法国《世界报》推出一份备战法国高考史地科目的片单,其中就有《暴雪将至》


“艺术片”本就是法国市场的主流电影,所谓的偷换概念就是拿着自己国家国民受众最广的片子来谴责别人对他们的“主流电影”缺乏保护。艺术片的概念在现在多元化的题材和试听语言下已经被模糊了边界,像《罗马》这样的高投入制作电影也被归类到了当年只限制在小成本投资的艺术电影一类。随着国际化的进程,电影观众接触到的内容的多元化,国民品味的统一性逐渐的被打破,一开始由好莱坞电影倾轧入侵的电影市场也渐渐的被SVOD巨头提供的多元化选择所慢慢的调整。


• 算法主导和艺术选择


但回到根源上,Netflix的创立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根据观众的点击和喜好算出来的迎合观众口味的产品。电影在SVOD平台上,不是作为一个引导式营销式的艺术创作而是根据个人口味私人定制的产品。不同于韦恩斯坦的营销理念,主导观众选择,介绍潮流,Netflix是在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基础上点对点给用户的内容上的私人订制。


那么我们刚刚提及的“艺术片”难道没有观众么?如果没有主流观众罗马又是如何上架Netflix的呢?Netflix真的是和法国艺术院线联盟说的那样为了获得形象和名声以及小金人签了阿方索卡隆么?这里要提及Netflix在去年发生的一场内部战争。 作为一个相信大数据算法的公司,Netflix的主导策略一直在挖掘用户喜好,来决定投资方向和内容的推送。不同的用户在Netflix上看到的同一部片子的封面都可能因为算法而不同。但随着这家公司的产业布局往前期制作上分散布局后,主导制作的内容人员就跟负责算法的技术人员冲突上了,前者需要维持制作方面的联系与人脉,后者忠于用户选择,直接冲突结果就是负责算法的高层因理念不合直接离职了。


基于Netflix对于用户喜好和观看数据的保密,我们无从得知在投罗马之前Netflix到底通过他们的算法算出了这部片子的入住能给平台带来多少的营销和新的用户,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CNC的电影基金可从来没有给这位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一点机会。



罗马这部电影作为阿方索卡隆可以说是最擅长的题材,在立项到现在的5年内几经波折近乎流产。且不论效果和目的如何,但是Netflix作为一个盈利性的跨国SVOD平台给这样一部可能没有那么多观众的艺术片提供的制作经费和支持,行为本身就可以说在扶持艺术产业,而不是像法国艺术联盟抨击的那样“背弃观众内容私有化了”。毕竟如果没有他们这部片子可能都不会面世。


• 产业更新升级


的确,好的内容是应该给全世界观众提供各种几乎和渠道,但是互联网平台和缩短的窗口时间未尝不是在提供更多的机会。原本可能因为窗口期耽搁几年让人遗忘的内容,现在只需要付出低廉的费用就能唾手可得,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艺术私有化的概念”就够不成立场了。


再退一步,所有的产业都会必不可免的要经历更新淘汰变化这样的一个过程,人的需求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说到底不论什么产业都还是要跟着需求的本身走,而不是逆潮流前行,这也是政府出资扶持产业的目的,希望其发展扩大。专观近年纸媒消亡,DVD市场沉没,有些趋势是不可逆,但新起的3D,IMAX,VR产业和技术,多媒体端口互动娱乐,这些无一不是新的挑战与机遇。


Netflix回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话


梭伦在《瓦尔登湖》中提到,“老人并无金玉良言可给年轻人,他们经验不全,生活彻底失败。”这句话说在这可能有些偏颇,毕竟电影产业曾经因为窗口期而蓬勃,但时境变迁,那时候的窗口期是基于内容传播还没有通过互联网达到现在的速度的情况下提出的。“经验不全”,或说经验并不总是适用,才是现在艺术电影,或者扩大说电影整个行当需要考量的问题。说到底好内容的竞争,远比争论所谓的窗口系统要有用的多,而戛纳和奥斯卡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也堪堪有限。


愿好的作品都有机会被能够喜爱他们的人看到,不论以什么形式。


Reference:

https://stephenfollows.com/how-movies-make-money-hollywood-blockbusters/

https://stephenfollows.com/changing-movie-release-patterns/


—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近期文章



宠儿 | 罗马 | 奥斯卡编剧 | 奥斯卡摄影 

昆汀的电影语言 | 年度推荐电影 | 谁先爱上他

第10届金扫帚奖 | Cartoon Saloon | 恐怖分子

陈翠梅 | 冥王星时刻 | 天落水 | 海墘新路

伊文思 |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影展 | 

2018青年导演海上影展 | 挎包里的电影 | 荒木经惟

一百年很长吗 | 是枝裕和 | 风骚律师&绝命毒师

张献民“一个人的电影节”  卫西谛365天电影写作计划完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