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他依然是离上帝最近的导演

后窗 2020-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永恒与一天 Author 曹米糯

1999年3月7日,斯坦利·库布里克,这位刚刚结束拍摄《大开眼界》并在两年前拿下威尼斯终身成就奖的导演,离开了人世。同年7月,《大开眼戒》公映——时间真是快啊,20年就这么过去了。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据说出自《全金属外壳》的主演马修·莫迪恩之口:


话说斯皮尔伯格死后在天堂入口被圣彼得拦住,因为电影导演不允许入内。这时,斯皮尔伯格却瞧见库布里克优哉游哉地步入天堂。


“为什么老库可以进去?”斯皮尔伯格愤愤不平。


“史蒂芬,那不是库布里克。”圣彼得解释道,“那是上帝,只不过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库布里克。”

大友克洋为库布里克所作的漫画像

致敬《2001:太空漫游》


我向来反感“某某大神”之类的提法。首先,世上哪来那么多大神?如果卡梅隆诺兰都能算“大神”,那伯格曼塔可夫斯基算什么?大神祖宗?其次,个人崇拜与神化是非常可怕的,这种盲目的甚至连是非对错都可以无视的态度,不会对我们认知电影艺术有任何帮助。所以马修·莫迪恩的笑话可以当真吗?那个名叫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大胡子究竟是不是上帝?


▲年轻时没有大胡子的库布里克。


《大开眼戒》于1996年11月初正式开拍,这一时间点距离库布里克的上一部作品《全金属外壳》(1987)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时代变了,库布里克却没变,他的思想、他的态度、他的工作方式依然如故。


先说说电影本身。《大开眼戒》与库布里克的其他作品一样充满争议,而且因其仓促离世,很多问题永远都不会得到解答。表面上看,这部电影很普通甚至有些不入流的B级片色彩——起初是冗长的家庭伦理,然后是猎奇的性爱群交,接着是神秘的心理惊悚,最后还加了一个无聊至极的“happy ending”。库布里克江郎才尽、晚节不保了吗?


你才江郎才尽,你们全家都江郎才尽!你才晚节不保,你们全公司都晚节不保!


▲《大开眼戒》官方海报。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末的纽约,主角是一对中产夫妇。他们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典范,男人负责工作、社交、奇遇,女人负责美妆、购物、带孩子,二人悬殊的戏份比已经挑明,当时的主流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由男人全权掌控的样子——而2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依然未有多么令人惊讶的长进(前不久世界银行有个数据,全球只有6个国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分别是比利时、丹麦、法国、拉脱维亚、卢森堡和瑞典。)。


有人说库布里克选择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当时他们尚未离婚)出演本片是巨大的失误,我的看法则完全相反。在《大开眼戒》中,男人象征着权力、阶级、金钱、欲望,女人象征着性、诱惑、被物化、被驯服,还有比“少女杀手”克鲁斯和“芭比娃娃”基德曼更符合上述定位的大众明星吗?


▲《大开眼戒》艺术海报。


尽管《大开眼戒》中有着“令人大开眼界”的性爱戏份(其实为了迁就分级制度库布里克已经收敛不少),但这种“情色”显然是在以男权的视角呈现女性的悲剧。片中的中产夫妇结婚不过9年热情却消散殆尽,他们的关系完全依赖惯性维系。电影一开篇,妻子悉心的装扮漂亮不漂亮、小解的姿态美观不美观,丈夫都毫不在意。


何止妻子,《大开眼戒》中几乎所有女性都存在感全无,选美皇后也好,站街女也好,服装店老板的小女儿也好,说到底都是男性的附属品甚至仅仅只是性用品。更可怕的是,妻子不满归不满、不甘归不甘,但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依然延续着腐朽的传统,依然在为男性培养“芭比娃娃”似的附属品。


电影的结局更是高明无比,看似水落石出,实际上却是个无底深渊。单纯者大可以将其视作“家庭伦理片”的“圆满收场”,丈夫改过自新,妻子不计前嫌,一切不过是场魔幻式的冒险与考验。但凭空消失又凭空出现的面具该如何解释?那是否意味着,更大的权力、更高的阶级、更多的金钱、更强的欲望将永永远远笼罩着我们的生活?


▲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与库布里克。


库布里克作品的“内涵”是聊不完的,同样“聊不完的”还有那些关于他的是非八卦。他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为避开记者会找人提前踩点,然后让助理或者其他什么人代替自己坐在汽车后座,当后门开启、记者蜂拥而至之时,他便趁乱从副驾驶上偷偷溜走。《大开眼戒》的拍摄工作也十分保密,有记者爬到制片厂外的树杈上偷拍了几张照片,库布里克竟勃然大怒,要求制片厂将围墙加高,而且还聘请了私人保安日夜巡逻。


库布里克的控制欲与完美主义也尽人皆知。为了确定《大开眼戒》的外景,他亲自出马,拎着胶卷相机在现场拍照存档;为了布置《大开眼戒》的内景,他搬来了自己的家具、旧书、艺术品;为了挑选道具——片中最重要的面具——他找来最信任的意大利助手帮忙,委托熟人在威尼斯狂欢节的面具嘉年华上搜集资料……他不是那种只给出某个含糊的概念、然后吩咐工作人员帮他去补充去完善的导演,而是那种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演职人员必须百分之百达到其要求才会喊停的导演。


▲工作中的库布里克。


要求高也就罢了,库布里克的脾气还很大,即便拍摄《大开眼戒》时他已年近七旬。他不但对记者不满,对制片厂不满,甩给演职人员的脸色估计也不少,原定出演富翁一角的哈威·凯特尔(《钢琴课》男主)便因一连数日无戏可拍只能等待,最终退出剧组。还好库布里克找来了好友西德尼·波拉克救场,波拉克一现身便开玩笑道:“库布里克是不是个邪恶的怪物?”


库布里克的“工作狂”作风就更不用多说了。他自己设计并定制了一个小桌板,将劳斯莱斯布置成了移动办公室,连往返片场也不忘工作;他为了一个小场景的戏份可以耗费几周时间,拍摄关键期更是废寝忘食,经常每日工作超过17、18个小时。别看《大开眼戒》的场景不多,故事也不复杂,但截至1998年2月杀青,整部电影的拍摄周期居然长达15个月。随后一年的后期制作库布里克也全程参与,为了赶在1999年3月将初剪版交给华纳,他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据私人助理回忆,1999年3月5日《大开眼戒》的内部试映结束后,库布里克坐在椅子上站都站不起来。


两天后,库布里克因严重的心脏病离世,享年70岁。


▲“邻家老爷爷”样子的库布里克。


现如今我们提到库布里克,也难免“神化”倾向,以至于他的“工作狂”“控制欲”“火爆脾气”都成了天才般的优点。其实看过库布里克助理的回忆录,你会发现这个深陷美誉旋涡之中的大胡子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他爱自己的妻子,关心自己的女儿;他与好友无话不谈,对私人助理的感情像家人一样;他从不轻易相信别人,但对身边的熟人又百分之百信任,信任到连办公室、车房、家门都从不上锁。


所以回到开篇的话题,库布里克究竟是不是“上帝”?神未必了解世人,而一个不懂得人性的导演不可能拍出洞察人性的电影;神凌驾于人类之上,而一个没有前瞻性的作者又不可能创造出影响未来的作品。看来我们只能折中一下,有人将那些集人性与全知视角于一身的旷世奇才称作“离上帝最近的人”,我猜,库布里克应该是他们中的一员。


库布里克电影主角漫画版,你能认出几个?

库布里克电影场景混剪


—END—


本书已上架后窗小店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购买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近期文章



宠儿 | 罗马 | 奥斯卡编剧 | 奥斯卡摄影 

昆汀的电影语言 | 年度推荐电影 | 谁先爱上他

第10届金扫帚奖 | Cartoon Saloon | 恐怖分子

陈翠梅 | 冥王星时刻 | 天落水 | 海墘新路

伊文思 |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影展 | 

2018青年导演海上影展 | 挎包里的电影 | 荒木经惟

一百年很长吗 | 是枝裕和 | 风骚律师&绝命毒师

张献民“一个人的电影节”  卫西谛365天电影写作计划完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